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50年一轮回,从欧洲到北美洲再到日韩等国因啃老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即经济增长停滞, 2030年随着中国啃老族群体的增加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吗?

发布日期:2021-03-06    浏览次数:3707

  

        啃老族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不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

  

        “啃老族”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的使用在其他国家;年龄都在23-40岁之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有人说50年一轮回,从欧洲到北美洲再到日韩等国因啃老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即经济增长停滞。您觉得:2030年,随着中国啃老族群体的增加(高峰到来)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吗?您觉得呢?如果您有何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50年 欧洲 北美洲 日韩 中等收入 经济增长 陷阱
赞同(40)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風趣麦浪2023-11-02

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成功,对外开放、对内制度改革,这二者是最重要的原因,缺一不可。 这种成功路径简而言之就是: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和进行制度改革后,靠“地方政府自由竞争+投资驱动”作为驱力,促进社会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和资源的极大流动,因此而产生了极大的社会财富增值。 但要始终保持清醒的一点是:这种发展模式,其实并不鲜见。近几年民族主义思潮涌起,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认为中国目前取得的成功是因为“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则是中国特色,别的国家无法效仿和复制。 事实上,如果多看一看20世纪全世界“后发国家”的发展路径就会发现,故事都惊人地相似:融入国际贸易体系,参与国际分工;大力发展工业,工业驱动经济;政府集中财力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再反哺经济;地方政府拥有经济决策权,各地方为了发展争奇斗艳…… 日本、韩国、西班牙……事实上都这样做过。 日本的新干线就是在他们“基建狂魔”时期建设的。“国企改革”韩国其实也有过。西班牙也曾利用“借债模式”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美国不是后发国家,但其实在发展过程中也是“地方竞争”的典型。 保持清醒的第一点就是:不要总觉得自己是那个特殊的。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历史永远都是规律的重复:一个国家的年GDP增长10%左右,持续十几年,这种故事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后发国家”产生的问题也一样:日本停滞于泡沫时期30年。韩国也停滞于“内卷”。西班牙至今还在为2000年到2008年的“借债基建”而还债。 区别在哪里?在于这些国家已经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GDP增长停滞,一方面没有带来系统性的经济危机和严重倒退,一方面普通大众的生活始终保持在良好的水准之上,不会因为国家经济的起伏而出现非常明显的贫富变化。 所以需要保持警惕的是:故事的开始大家都一样,结束的方式却可能会有所不同。那应该怎样保持经济继续增长的活力?怎样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持续的国民收入增长与消费增长(民众收入至少与GDP水平保持一致)、持续的法制建设(保障企业不断的再投资和扩大的安全感)、社会活力的激发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向(保持一代又一代人的创新能力)。这些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现在的普遍状态。 (黑噪音)

(0)

魏国志2022-07-08

父母的世界很小,只装满了我们;我们的世界很大,常忽略了他们。他们经常忘了,我们已经长大,就像我们经常忘了,他们已经渐渐白发。

(0)

申琛2022-07-04

写得好: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而爱父母是一种人性。这就是新型啃老族,这不就是我吗[捂脸]?

(0)

王慰2022-06-28

在农村听得最多一句话就是:孩子还要买房买车,作父母的不帮衬点怎么办?所以只能咬紧牙还在出外打工的路上……可实际上子女呢?拿着几千块一个月的工资,透支信用卡花天酒地,父母节衣缩食为了他们的买房买车辛辛苦苦打工。这就是悲哀的中国式父母!悲哀!

(0)

天海一色2022-06-28

试问哪一个子女不是这样呢,当今99.99%的子女都在啃老。子女的房子车子孩子都是在给父母增添麻烦,也是一种变相的啃老。父母可以心甘情愿,子女不能理所应当

(0)

回雁峰2022-06-26

我们总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对子女来说,父母就是那个一直默默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但父母在一天天变老,也会有力不从心的那一天。 身为子女,我们更需要的,是自己学会飞翔,而不是仰仗父母的翅膀。 可总有一些人,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付出,却不曾想过回报。 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啃老”,也可以说是“不孝”。 01、以学习为由,逃避工作。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一个词,叫:“慢就业”。 指的是,大学毕业后,不着急找工作,而是暂时性的选择考研、考公、考教师等。 诚然,大学生就业压力严峻,想要通过考研、考公等途径,谋得一个更好的出路,本无可厚非。 但慢就业的前提,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 也就是说,他们没有急迫的经济压力,所以才能安心学习,准备各种考试。 而这,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父母的资助。就像我姑家的一个表妹,不工作,考研考了3次,还没考上。 第一年没考上的时候,我姑安慰她:“没关系,大不了再来一年。” 在此期间,我姑承担了她全部的经济开销: 表妹嫌家里太吵,没办法安静看书,我姑就给她租了一套房子; 因为英语、数学底子太差,我姑花了6000多块钱,给她报了一个辅导班; 再加上买考研资料、专业课书籍,报名费、住酒店等,里里外外花了好几万。 可第二年,还是没考上,连国家线都没过。 我姑劝她出去工作,她工作了3个月,不干了,理由是:“不想受老板的气,还是想考研。” 没办法,我姑只能依她,这几年省吃俭用供她学习。 遗憾的是,第三年,表妹还是没考上。 我们都劝她,别考了,赶紧找工作吧,但表妹就是不愿意踏入社会开始工作。 听过一句话:“有时候我们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喜欢它,而是想着逃避另一件事。” 以我表妹为例,她是真心想要考研吗?并不一定。 不然,她也不会在紧张的备考期间,打游戏、看电影、刷抖音…… 考研,更多的是她逃避找工作的一个借口罢了。 身为成年人,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 你可以选择逃避,选择不就业,但不要让父母为你的行为买单。 更何况,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事情变得复杂。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与其选择逃避,躲在父母身后,不如勇敢面对,试着自己长大。 02、以创业为由,借父母钱。 看过一个节目《金牌调解》,其中有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徐女士的儿子小江,痴迷于创业,想通过创业实现财务自由。 他第一次创业的时候,父母也很支持,还把自己所有打工攒的钱全部给了他。 但由于经验不足,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了很多外债。 徐女士不忍心儿子被各种追债,便帮他还清了大部分债务。 本以为儿子会踏踏实实找份靠谱的工作,可没想到,小江还是坚持自己的创业梦。 在小江的软磨硬泡下,徐女士把唯一的房子抵押了出去,贷了80万,全部用来支持儿子创业。 有人说,创业和赌博往往是一步之遥。 这句话用在小江身上,并不为过。 因为不甘心失败,还想再赌一把,所以小江一直奔波在创业的路上。 可是,他的创业梦想,并没有让他过上想象中的生活,反而赔光了家底,耗尽了父母对他的信任。 还是那句话:你可以追求自由、追求想要的生活,但不应该牺牲父母的自由,甚至牺牲掉父母生活的安稳。 想创业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挣钱,去把事业做大做强,而不是仰仗父母的资金支持,让父母为自己收拾烂摊子。 父母老了,他们的养老钱是他们晚年生活的底气,并不是子女对生活试错的成本。 而且,有些子女创业,嘴上说是向父母借钱,实质上就是向父母要钱。 父母是因为爱我们,信任我们,才把钱毫无保留地交给我们。 我们如果做不到给父母更多,至少不要一味啃老,让父母的晚年老无所依。 父母与子女,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 在生活面前,父母无法做到一直冲锋在前。子女要学会独立应对风雨,肩负起各自的责任与使命。 03、有人把上述两类人归结为“新型啃老”,概括来说就是: 以体面的由头(或学习或创业),行啃老之实。 面对这样的要求,父母大多无法拒绝,还有可能觉得子女有想法,追求上进。 于是,用尽全力托举着他们去追求梦想,去过他们想要的人生。 可还是想说:子女可以永远是父母家里的孩子,但不能在社会上做永远的孩子。 父母终究会退出子女的世界,余下的路还是得靠自己独自走完。作者:嘉莉妹妹

(1)

太陽云2022-05-29

我们也常常听到大人们抱怨,说年轻一代的人一代不如一代,总觉得年轻人不听话。这个时候需要反省的不是年轻人,而是大人们自己。年轻人想结交朋友的时候,大人们为了孩子集中精力学习,不准交朋友,特别是男女关系的朋友。等学业有成年龄大了,年轻人不愿交朋友了,那时候的老人家又着急了,这就是过度教育。

(0)

望海如烟2022-02-05

已经高度发达的日本,为什么却又进入了“无缘社会”? 因为这个世界是一种平衡,当人类在物质财富这条路上狂飙时,精神世界必然会陷入到无尽的空虚中。 比如,民国时期我们物质很匮乏,很多人都在饥饿中度日,但是却出了很多大师和思想家,如今我们的物质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瘠,贫瘠到人的精神开始出现各种问题。 再比如,之前挨饿的时候,我们都在拼命生小孩,而现在富裕了,为什么却都不想要孩子了呢? 这背后代表着年轻人对人生的态度:人生苦短,人间不值得。如果没有必要,何苦非要来这人世间走一遭? 而这背后的背后,更代表着普通人的迷茫:虽然世界在不断进步,科技越来越发达,世间越来越繁华,但是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孤独感也越来越强烈。 这个时代太缺乏人文关怀,人们活着感受不到温暖和温情,只有冰冷冷的利益关系。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现实。所有的关系最后都变成了交易关系。 人人都在昼夜不停奔波和奋斗,但绝大部分人找不到定位和价值感,甚至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活着?他们承受的东西远远大于他们能享受到的东西,因此有了消极和厌世的情绪。 决定年轻人愿不愿意生孩子的,取决于世界对待他们的态度和方式。 自己都活不明白,就更不想让这种迷茫传承给下一代。自己都找不到价值感和存在感,凭什么能培养出有价值的下一代? 如果人人都能幸福安定的生活,谁不想儿女满堂呢?究其本质,是因为这个世界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已经没有了期待,没有让自己充满希望和力量的东西,大家普遍心灰意冷。所以干脆就活一世算一世,过好自己的这一生就算了。 每一个生命和基因都有要传承下去的根本需求,传宗接代也是每一个人天然的使命。然而从这一代人开始,那么多年轻人竟然主动开始放弃繁衍了,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遍地钢筋混凝土又如何?森林般的高楼大厦又如何?日新月异的新发明又如何?它们始终是冰冷的。人们需要的是温情,是关怀,是温柔以待。

(0)

魏俊生2021-09-30

2017年央视《心理访谈》栏目推出过一期节目《啃老十年的背后》,一个叫范成金的农村女子高职毕业后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就窝在家里啃老,到了33岁还要靠年迈的父母养着,父母因为对女儿啃老不满,一家三口每天吵得鸡飞狗跳。普通劳动者不去制造业工作,既是制造业的不幸,可能也是某些个体的不幸。如果能把这个女生引入制造业,让她靠体力劳动赚钱,她肯定会活得更好,可是这个职教生接受完职业教育却没有去制造业。(笔者杨昇,高校教师,喜好写作)

(0)

康德健2021-09-01

这是自然现象,富不三代。中国也会面临这样问题。衣食无忧的日子久了,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就会下降。

(0)
1 2 3 27条信息

逍遥2022-07-06

呵呵!什么“中国式父母” 、“99.99%”是新型啃老族, “现在全中国都这种风气”?只能说明他她们就是其中的一员!只能说明他她们言传身教不当!

(0)

黄小娇2021-07-18

躺平这件事自己可以说说算是个自嘲,但是别人让你躺平那就是别有用心了

(0)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