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医患对立情绪,媒体推波助澜?

发布日期:2014-01-08    浏览次数:2076

  

       医生收红包、收回扣、见死不救等等,各种医疗行业负面事件时常见诸媒体报端。不可否认,其中确有一些医生的不端正行为使得医疗行业整体被污名化,但也有一些负面事件是媒体过度渲染乃至无中生有。2012年,就发生的两起轰动的负面医疗事件——八毛门缝肛门。两起事件经报道后都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引来对医疗行业的一片讨伐之声。

       尽管这两起事件最终被证实为有假,但在对这两起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在事实尚未清楚之时就对医院进行有罪推断,进行大肆批判,纵然事后澄清,也难以弥补对医疗行业的名誉伤害。在一起起或真或假的医疗行业负面事件中,媒体裹挟着公众的批判热情席卷而过,赢得了关注,留下了愈加破碎的医患关系。作为媒体,该如何较为中立地报道新闻事件,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是否与媒体一窝蜂报道有关呢?媒体的“功劳”有多少?

相关热词搜索:医患关系 媒体记者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10)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曹林坤2022-09-03

心情不太好的时候,拜读《共绘网》的文章感觉轻松多了[合十]

(0)

hfhdhdb2019-01-14

谁都有情绪的时候,而生活的高手,一定是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国学大师季羡林和臧克家曾在小饭馆吃饭发生的一件事: 季羡林因为帮忙扶起一个摔在地上的孩子,而被孩子妈妈误以为欺负小孩,还被骂成: “一个大人干嘛欺负小孩,要是我儿子受伤了,跟你没完”。 幸好周围的顾客看不下去,指责女人蛮不讲理:“是孩子自己摔倒了,这位先生好心帮你扶起他,你不问青红皂白就骂人呢?” 事后,臧克家问季羡林:“你明明被人误解了,她骂你,你为何不还嘴”? 季羡林笑笑说:“大家都看着呢,我何须解释”。 情绪见人品,正如老话所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你的情绪里,藏着你的气度和人品。

(0)

纪琼斯2014-10-10

最近几年来,有关医患冲突的报道层出不穷,有病人砍杀医生的、有病人家属逼迫医生下跪的、有医生误诊导致病人死亡的、有医生开出天价药方的……类似这样的消息随便罗列,都是无数条。这些事件的背后,蕴含着值得深思的问题:医院与病人之间的矛盾症结何在?医疗与社会的关系又是什么?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加强,但诸如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这样的疾病如影随形,成为这个时代的疼痛. 作为医学技术的行使人——医生,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更是思想者。医生的言行举止,对于患者及患者家属,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医生目睹了无数的生离死别,对于人生的意义、人存在的价值有更多的切身之悟。医生在从事专业工作时,其实远远超越了工作本身,扮演着多重社会角色。 人类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医学发展史。在遥远的古代,当人病卧床不起时,以为这是妖魔鬼怪在身体里捣乱,治疗的办法就是采用各种巫术,并以类似宗教的仪式驱除潜藏心中的恶魔。从那时起,医疗就与社会产生紧密的联系。在今天看来,这种医疗方式愚昧落后,可这毕竟是医学的开端。其实医学发展到今天也无不表明:药物并不是万能的,而安慰患者的心灵,有时就是灵验的治疗手段。医疗与社会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药物治疗与患者康复的关系,还牵涉到地域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等。 在医疗与社会的关系研究中,医生和患者的关系是其中的焦点。生病住院的患者,往往对于医生寄予很高的期待,总是希望医生“妙手回春”。而作为医生,个体的医术并不相同,医德也有不同境界。在治疗中,一些重病的表象往往不容易觉察,这可能会造成误诊、贻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在无数的可能和未知情况之下,患者有时表现出对医生的不信任。医生与患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中,医生作为医疗资源的掌握者,要有“像病人一样行事”的理念。而作为患者,同时也是弱者,也要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医生,该怎么医治病人呢?

(0)

2014-04-26

频繁发生的医患冲突引起社会持续关注。24日,五部门联合公布《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严惩和重罚将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暴力伤医事件,但要真正解开医患纠纷之结,还需要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减少和化解医疗纠纷。 医患纠纷,非一方之过。就医方而言,长期处于经费少、人员缺、超负荷的运行状态,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时态度欠佳、沟通不够,就可能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不信任感,加重心理负担,引发纠纷,“以药养医”的积弊更让患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就患方而言,挂号的艰难、排队的辛苦造成的种种埋怨往往在面对医生时集中爆发出来,还有部分患者缺乏必要医学常识,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 无论是医方的责任,还是患方的问题,归根究底,都有赖于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通过破除“以药养医”、优化资源配置、畅通救济渠道等措施,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釜底抽薪”化解医患纠纷,要破除“以药养医”。当医生的收入与其给患者开具的检查单、药品单相关联时,医生如何能始终如一地保持足够的道德感?患者如何能全心全意地建立起对医生的信任感? “釜底抽薪”化解医患纠纷,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2013年媒体报道的医患冲突事件中,28起事件中有22起发生在三级医院,其中21家是三甲医院。这一数字显然不是因为三甲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差,而是由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大医院病人流量大,医护压力大,患者很难获得细致耐心的医疗服务。 “釜底抽薪”化解医患纠纷,还要畅通救济渠道。刑法只是调整社会关系、处理社会矛盾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发生医疗纠纷后,畅通的救济渠道和调解仲裁机制能帮助双方加以妥善处理,避免矛盾激化、升级引发违法犯罪行为。 化解医患纠纷,构建良好医疗秩序任重而道远,五部门联合出台《意见》,严惩涉医犯罪,只是其中重要一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药保障水平和质量,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好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转载:胡浩《果断“止沸”更要“釜底抽薪”》)

(0)
1 4条信息

胡树华2016-12-07

最近,苏州一名患儿病情危重,医生让家长在《医患沟通记录》上签字,家长却写道:“如果肺炎医治不力,导致严重之后果,本人必将采取暴力手段!”经医生再次沟通,家长道歉并重新签字。孩子生病,家长心忧,急切希望医生抢救,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即便想让医生尽心尽力,也不必采用威胁、恐吓等暴力手段,否则就会触碰法律底线,导致事与愿违。况且,要求医生不能失败,也不符合自然规律。其实,面对一位危重患者,医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抢救成功。无论贫富贵贱,医生都不会轻易放弃。试想,哪个医生真的希望病人死在自己手里呢?治病救人,既是医生的天职,也是医生的本能。不久前,浙江长兴一位医生被醉酒患者打伤,躺在床上治疗。当他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