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话题 > 科技

各国应在碳排放集中的城市和地区安装捕碳机,一是捕捉二氧化碳保护生物健康和生态环境;二是合成淀粉,解决全球粮食问题?

发布日期:2021-10-01    浏览次数:3623

  

        据英国《卫报》等媒体9月9日报道,冰岛一座直接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到地下的工厂于当地时间周三开始运转。据称该工厂拥有全球目前最大的捕碳装置,每年可以从空气中吸入4000吨二氧化碳,并将其注入地下深处进行矿化。另外,2021年9月23日,中国科学院召开了本年度首次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完成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使用二氧化碳与氢气作为材料合成淀粉。这项技术的成功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将电能转化成人类可以吸收的化学能,对解决中国粮食供应问题,以及太空、深海等地区食物供应问题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中科院对于这项技术评价如下:继上世纪60年代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中国科学家又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了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按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蔡韬的说法:该实验向设计自然、超越自然目标的实现迈进了一大步。

  

         而国际能源署称,目前全球有15座直接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的工厂在运作,每年捕获超过9000吨二氧化碳,去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总计315亿吨。居以此,那世界各国是否应在碳排放集中的城市和地区安装更多的捕碳装置(工厂)呢?一方面,可以从空气中回收二氧化碳,目的是使空气清新,保护生物健康和生态环境,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可以合成淀粉食用,解决全球粮食供应问题,可谓是一举多得,造福全人类。对此,您是否赞同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相关热词搜索:生物健康 生态环境 合成淀粉 粮食供应
赞同(2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春天都江堰2023-11-14

其他气候技术包括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碳减排,自然气候解决方案,循环技术,替代蛋白和农业,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解决方案与适应措施,以及追踪净零排放进展的技术。来源:TOP创新区研究院

(0)

普天同庆2023-06-25

我们都知道,哪怕人类现在使用了各种能源,比如石油、天然气、地热等等,但作为人类本身最终需要的能源—— 淀粉(通过糖苷键连接在一起的葡萄糖单元),还是要从植物中获取。 而植物产生葡萄糖单元,主要靠粮食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产生。 这个固碳过程,要发生非常复杂的 60 步生化反应,总体能量转换效率在 2% 左右(现在知道为啥农业对光能利用率这么低了吧?) 但是现在,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研究透了淀粉的产生过程后,发明了人工合成淀粉单元的简略过程。 把60多步简略到了11步!简单来说,就在于科学家跳过了复杂的光—化反应,而是用太阳能发电,然后用电能来电解水得到氢气。 在通过化学手段把氢气和二氧化碳还原成甲醇,然后再用甲醇通过生物酶催化,变成淀粉。 这个合成路线的理论能量效率为 7%。 每分钟每毫克催化剂产生的淀粉的量理论上可以达到同样指标下植物理论性能的 8.5 倍! 现在有了这个技术,农作物漫长的生长周期被大大压缩成工业合成周期。 这就将农业超级工厂可行性大大提升,从机器中生产粮食将不再是梦想! 当然,这个技术路线同样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成本。 成本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一开始的用电成本,另一方面是生物酶的成本。 生物酶成本可以通过大批量生产后的规模效应来降低,但电成本可就很难降了。 火电三毛六,水电三毛,再降能降哪去? 这就是这项技术难以全面推广的原因。 这时候,前面提到的过剩光伏电能就派上用场了。一旦中国—中东—非洲的能源互联网能够形成,发电成本因为规模化效应大幅度下降。 降到一度电几分钱,那么人工合称淀粉马上就有可以应用的基础。 一旦人工合称淀粉可以工业化应用,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革命,超级粮食工厂就不再是幻想。 在农业领域,传统粮食从播种到除草到收获,起码小半年就过去了,而合成淀粉,可能几小时十几小时就完成,这效率提高了上万倍! 想象一下,一亩地一年能收获上万次,这不就是亩产百万吨的亩产神话吗?(作者花猫哥哥)

(1)

白桦林2023-06-07

分解二氧化碳(Splitting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是一种废气,一种积聚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直接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目前正在使用不同的碳捕获和储存方法来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从而降低其影响。目前需要做的不是储存,而是通过分离直接使用二氧化碳,以及从储存地点分离二氧化碳。 科学家正在寻找将二氧化碳分解和转化为燃料的方法。具体而言,他们正在研发新型廉价催化剂材料。同时,将这项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装置相结合,能够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还能将太阳能直接存储为液体燃料。

(0)

罗加兵2022-05-31

牲口不能跟人争口粮,割青麦苗就是犯罪。世界小麦出口大国乌克兰今年因为战争无法小麦春播,明年必然出现粮食危机,我们中国必须确保颗粒归仓。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确保装满中国产的粮食,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0)

云河之影2022-02-05

基因工程的进步也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将使工业产品回收和碳回收成为可能,有助于减少重污染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未来,预计会有更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投资基因工程,推进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目标的实现。总而言之,未来五年充满希望与挑战。企业领导者需要保持头脑机敏,有效应对每一个重大趋势,充分利用其中蕴藏的价值,循道而行,方能致远。尽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未散,但经过这番锤炼,我们定会塑造一个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未来!(文 | Eric Peterson 贺晓青)

(0)

小桥翠竹2021-11-11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说过:“我们需要学习各个学科最重要的概念,建立一个多元思维模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旦建立了这种思考框架,你做事的效率就会超越绝大多数人,还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预测到别人预测不到的未来。 一个高手必然要具备高水平的思维模式。

(0)

郭立新2021-11-03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饲料所研究员薛敏博士介绍,蛋白质的天然合成通常要在植物或植物体内具有固氮功能的特定微生物体内,由自然光合作用形成碳水化合物的糖类,再经过三羧酸循环途径多个复杂的生物转换与酶促反应,形成蛋白质合成需要的氨基酸,进而合成为蛋白质。其中涉及复杂的遗传表达、生化合成、生理调控等生命过程,反应缓慢、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较低,最终积累的蛋白质含量低。 她强调,在人工条件下,利用天然存在的一氧化碳和氮源(氨)大规模生物合成蛋白质,则不受此限,故长期以来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和对生命现象认知的革命性前沿科学技术。 该项研究以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业尾气和氨水为主要原料,“无中生有”制造新型饲料蛋白资源乙醇梭菌蛋白,将无机的氮和碳转化为有机的氮和碳,实现了从0 到1的自主创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以工业化生产1000万吨乙醇梭菌蛋白(蛋白含量83%)计,相当于2800万吨进口大豆(蛋白含量30%)当量,“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开辟了一条低成本非传统动植物资源生产优质饲料蛋白质的新途径,可减排二氧化碳2.5亿吨,节省耕地10亿亩(以平均亩产大豆300斤计)。 据悉,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最高年份已超过1亿吨。进口大豆除制备食用油外,最大用途就是满足“史上、世上”最大规模养殖业饲用蛋白质需求。饲用蛋白原料对外依存度长期保持在80%以上,既成为我国农业的最大短板,亦是严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风险所在。(来源:综合中国农业信息网和科技日报)

(0)

jtterwe2021-10-24

没想到《共绘网》的思维快接近巜智能社会》的思维了

(0)

虾小米2021-10-15

一切科学的规律最初都是极少数人发现的。随着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大众都认识到了这个规律,并且都能够利用它。一般来说,无论认识到这个规律的人有多少,自然的科学规律都是一样适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依赖于人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

(0)

ジャン2021-10-03

最喜欢这段话:与其发牢骚骂娘,不如携起手来,去改变她建设她,让她变得更好。我的祖国正在慢慢变好,这个世界也在慢慢变好!一起努力!

(0)
1 10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