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是谁引领快餐文化?

发布日期:2014-01-17    浏览次数:2576

  

        “土豪”、“高大上”、“喜大普奔”、“累感不爱”……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热词不断地涌现在当下的互联网中,其中有的是互联网的语言狂欢,有的则蕴含无奈与自嘲的意味,而越来越精炼的词汇折射出当代快餐文化的特性。有专家指出,网络流行语符合快餐文化的特性,长句子长词词汇都被简化,变得莫名其妙、晦涩难懂。快餐文化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都要“归功于”社会现实这个幕后黑手而不是网络。网络带来的仅仅是传播渠道更广泛、传播速度更快,真正内因在于残酷的社会现实。比如火了很近的土豪一词被网民用来调侃富人,其实是讽刺了拜金主义,但也反映出贫富差距大的现状。是谁在引领快餐文化,你怎么看?

相关热词搜索:快餐文化 互联网 时代新词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13)  |  中立(2)  |  反对(2)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林森2020-10-14

在这种快餐网络文化的环境下,每次都能看完《共绘网》的文章,每次都点赞,每次都认真学习。给力!

(0)

卢久2019-08-23

如今的城市千篇一律,如同香港的克隆品。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内地稍有些繁荣的城市一隅,便要扯上"小香港"一名,如今经济发展了,的确是香港化了。全国的城市街道风景统一了,也制式化了,由线条组成的高楼大厦根本就分不出此城与彼城的区别。不看城市的细节,纽约、东京、上海、北京、香港没有质的区别,王府井大街上摆着的几个铜人与曾经的皇家宫殿孤独的立于成片的高楼之中,上海的城隍庙也以低矮的姿态尴尬地处在高楼之间的空隙上。天南地北的城市,本来有着时间上、空间上和文化上的差异,有着自己的传统特色,可是这一切,在快餐时代都成了一个面孔,就如北京的麦当劳与香港的麦当劳、上海的麦当劳一样没有区别。全国都使用电脑喷画的店招,清一色的电脑刻字,使得大街上充斥着浓浓的商业气息。

(0)

辉煌2019-02-05

英文里的noble,除了有“贵族”的含义外,还有“出身高贵的”、“高尚的”、“伟大的”、“崇高的”、“卓越的”、“辉煌的”等含义,“贵族精神”则包括高贵的气质、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清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以及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始终恪守“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 “贵族精神”并不必然为“贵族”所垄断,我等平民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坚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状态,同样是具有“贵族精神”的贵族,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精神的贵族化”。然而,如今国内对于贵族的理解是:拥有高档住宅、豪车、美女如云、消费欧洲奢侈品、子女入学“贵族学校”和出国留学等等,崇尚这样的贵族式生活方式,更多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贵族生活。不是表现在人对精神和审美的追求,而是体现在挥金如土绫罗绸缎花天酒地的金钱主义形式上。贵族化中的“贵”,就是华丽、气派、显赫、奢侈等形式。传媒传递给我们一种错觉就是这种和真正的贵族文化毫不沾边的虚荣和幼稚的形式氛围。这种“贵族”文化实际是一种肤浅、粗糙的文化氛围,这将源于幼稚而止于成熟,源于虚荣而将止于务实。

(0)

李婷霞2014-01-20

我觉得快餐文化是社会一些致力于挖掘流星语和在互联网上较活跃的人发明的,因为他们比较活跃,在网上有人支持,所以他想要散播他的思想再加一些比较有创意的语言便可引起一阵狂热的追随了,但快餐文化仅代表的是少数人的比较浅的知识。无论何时,对于“文化快餐”这一五味具全的快餐,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我们要学学鲁迅先生的做法:对于那些需要的东西,我们大胆地拿出来~正确对待“快餐文化”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0)
1 4条信息

羽良共舞2022-11-06

他道歉是扛不住舆论压力 更重要的是人们不该骂他吧 为什么要骂人家

(0)

王微微2015-09-15

最近辅导几个学生写评论,他们在思维上暴露出的问题很有共性,值得说一说。   有个学生想写最近舆论热议的“中国游客唱国歌大闹曼谷机场”事件,他总想把两边的责任掰扯清楚,理由“要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我建议他从“各打几板子”的思维里跳出来,因为很多话题都不适合用“谁先错谁后错”的思维两边归咎,否则很容易推理出“后错”的正义性,进而推导出以暴制暴的正当性。我还跟他说,我们常说的“客观公正”不是厘清责任各骂几句,而是要有基本的是非和原则。   有个学生想评“17岁少年出走留绝笔信:下辈子不做穷人家孩子”。他说看到新闻标题就感到心酸,想分析贫困带来的心理压抑,从而批判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我建

(0)

王小丫2014-11-13

1978年1月,徐迟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哥德巴赫猜想》,读者奔走相告、一时洛阳纸贵,所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都会记得这部报告文学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感奋和启迪。这篇由徐迟创作的报告文学成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更为整个思想解放运动和科学春天的到来产生巨大的推动。   今年是著名作家徐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人们在缅怀、纪念徐迟先生的创作历程中不免发出感慨:为何今天难以再出一部像《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报告文学力作?而网络信息时代,报告文学能否继续发挥其记录国家时代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文学之树的一个坚实枝干,报告文学未来发展之路该向何方? 一、徐迟:“科学的春天的歌者”   1914年10月

(0)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