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宇宙中有许多取之不尽的资源,如各种化学元素、热能和矿物质等,能否将其回归地球为人类所用?

发布日期:2021-12-25    浏览次数:5020

         地球,在人类的眼中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且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无限的可能。经过多年来在宇宙中不断地探索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在宇宙中的很多星球的生态环境或许比地球还要好。


          地球资源被人类利用也好,浪费也好,达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贫瘠。其实,我们可以把眼光放到外太空,实际上太空和宇宙中有许多取之不尽的资源,如:各种化学元素、空气、热(光)能、射线和矿物质等等,人类可以钻研科学技术,通过抓取、提炼、吸收、输送、传感等物理技术手段将其回归地球为人类所用,从而造福世界。而各种卫星、空间站和太空设备等不能仅满足于发送信号、科学实验、探索星空等,应思考建设各种具有专门用途的太空飞行器或卫星等,将宇宙中的各种资源带回或传回地球为人类所用。您认为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太空 宇宙 资源 人类 物理技术 地球
赞同(27)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秋色寒江2023-06-13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人们一直喜欢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搭设太阳能电池板。但是太阳能很容易受到大气、云、雨、雪等天气、季节变化和昼夜交替的影响。 在太空中,没有大气,没有天气和季节变化,能够以最高效率收集太阳能,因此,在太空中收集太阳能以供地球使用是很多科研人员的梦想。 近日,实验搭建者、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宣布,1月发射的一颗卫星已将微波束的能量导向太空中的目标,甚至还将一部分能量发送到地球的探测器上。 欧洲空间局(ESA)太空科学家Sanjay Vijendran称以前从未有人这样做过,此次天基太阳能传输成功,让人们更加有信心实现在太空中收集太阳能并传回地球的梦想。 太空太阳能发电一直存在可靠性问题,想要在太空中收集相当于燃煤或者核电站一样多的电力,需要让太阳能电池覆盖方圆数公里。想要在太空中建设如此巨大的太阳能卫星,需要发射数百次材料并在轨组装。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曾在能源危机期间策划实施过一次太空太阳能任务,以当时的技术,让航天飞机搭载卫星升空并由宇航员进行组装需要花费一万亿美元。 巨大的资金消耗让大家望而却步。 在技术升级的今天,形势发生了改变。太阳能电池和微波光束变得便宜且高效,在轨组装任务也可以交由组装机器人完成,各大航天企业具备完善的发射技术,发射成本也逐渐变低。根据ESA和英国政府最近委托有关机构进行的研究,大型轨道发电机很快就能以与地面核电站相当的成本发电。 加州理工学院的这项研究开发了更轻便的部件,同时还降低了成本。他们将32个平面天线组成阵列,排列在一个较小的表面上,制造出了微波发射器。控制这个阵列波束的方式很简单,只需要改变发送到不同天线的信号的时间。将微波发射器对准微波接收器,让光束在接收器之间切换,就可以点亮每一个接收器上的LED。 神奇的是,微波发射器的功率小到仅有200毫瓦,但该团队仍然做到了将微波束引向地球并用接收器探测到它。这证明了将太空太阳能传输至地球是一个可以完成的任务。 除此之外,加州理工学院还有两项实验正在进行。 其一是测试不同的太阳能电池,以确定哪种太阳能电池能够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下工作。目前,该测试计划中包含32种不同的太阳能电池。 另一个实验是测试未来的太空发电站所需的轻薄大型装备。目前,他们正在测试一块折叠的超轻复合材料,它能够展开成为一个两米宽的帆状结构。太空太阳能技术正被人们寄予厚望,它将会成为一种可靠的清洁能源技术,帮助实现真正的零碳排放。(蜂耘网)

(1)

心海2023-06-05

小行星采矿(Asteroid Mining) 小行星采矿(Asteroid Mining)是从围绕太阳运行的相对较小且密度较大的天体(即小行星)中提取有价值的物质的过程。随着地球矿产资源的枯竭,一些重要材料将越来越难以在地球上开采,小行星将提供重要材料的储备。有些是值得运回地球的,例如:金、铱、银、锇、钯、铂、铼、铑、钌或钨等。其他的可以用于太空建设,例如:铁、钴、锰、钼、镍、铝或钛等。一家加利福尼亚公司展示用于小行星探测的小型低成本航天器。该计划是为该飞船配备收集有关小行星组成和“挖掘能力”数据的仪器。印度正计划在月球南侧启动对核材料的探索。

(0)

东方拂晓2022-12-31

从华尔街日报截取一则消息,位于美国西海岸旧金山附近的利弗莫尔郊野的劳伦斯弗莫尔国家实验(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缩写LLNL)向美能源部和媒体透露一条科学领域重磅消息。该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在一项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中实现了“净能量增益”。 意思是,投入的物质,进入核聚变反应堆后,所产生的能量大于物质本身和反应过程消耗的能量,即“输出”大于“成本”。这意味着,人类在北美洲西海岸第一次成功的将核聚变反应堆变成一个可以短暂发电的后工业化的机器。今天是12月13日,可能是人类历史非常重要的一天。 虽然,就目前来说,仅仅只是在反应堆中短暂的释放能量,但在技术创新领域,这是向下一个技术阶段,甚至是工业化,迈出了一大步。 这一步就像是一群蜷缩在东非草原上的早期智人,在黑暗的冬夜,通过有计划的筹备,和对大自然规律的理解,在一个没有人记得的洞穴,点燃了人类史上第一把火。 当这把火,被点燃之后,恢弘的人类历史就拉开了序幕。过去几十年,中国、前苏联、美国等国,虽然在实验室造出了核聚变反应堆,但一直以来输出的能量无法抵消消耗的能量,从绝对客观的视角看,此前的核聚变反应堆仅仅只是概念的产物,能否取得重大科学突破,一直是一个疑问。任何技术进步,最困难的是从0到1,这一过程通常来说,时间预期无法预测,但现在该实验走出了这一步。在近未来,也许会认为从今天算起,在今天之前是暗黑的中世纪,在之后则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的黄金时代。(RiskRaider风险雷达)

(0)

天河马2022-11-14

看了但是看不懂又懂那么一点,写的不错

(0)

先行者2022-09-26

未来科学的一个重要转向就是要由研究“物质”,开始向着在“空无”的领域进行探索,在那里去发掘“物质”、发掘人类所需要的一切。其道理十分简单,就是物质的消耗在人类无限的长过程中,一定是会彻底使用殆尽的,这是不用怀疑的。所以,人类的未来只能从无限的“空无”中去获取无限的宝藏。共绘网人的贡献在于提出问题、指明方向。

(1)

春之声2022-07-18

从根本上讲,可能的和必要的事物也许都会成真。在未来,只要有客观需求的存在,而且不违背物理定律,一切想象就都有可能实现。 物理定律是极为慷慨大方的,例如,物理学中的绝对速度极限是光速,以这一速度运动的物体大约可以在一秒钟之内绕行地球7圈。因此,创新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没有藩篱的,在未来,一切都可以实现。

(1)

天霖2022-05-24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研究作为高度复杂的专业性工作,它需要借助于比较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这就是大科学装置,也叫作国之重器。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可以说大科学装置,就相当于是对人类眼睛、耳朵、手观测能力的延伸。通过建造大科学装置,大幅提升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能力,有力推动基础前沿研究和综合交叉探索,可以为我国高新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提供重要的平台和关键的手段。也因此,大科学装置俨然成为我国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国之重器。 大科学装置是为科技创新,尤其是为我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发现新的自然规律、促进技术的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的复杂的科学研究系统。从历史上来看,在1950年之前,用大科学装置获得诺贝尔奖的只有1项;到了20世纪70年代,有40%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利用大科学装置获得诺贝尔奖;到了1990年以后,48%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主要是应用大科学装置来取得的。尤其是20世纪以来,有20多项诺贝尔物理学奖都来自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关的工作。现在应该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作出重大原创成果、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利器,也是全面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作者:白春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院长)

(0)

田渝溆2022-05-07

执行力到底是什么:执行力里面其实涵盖了这样一个逻辑“执行→发现想法中的问题→修正想法→再执行”。而让一个想法落地的执行力其实也可以做一个分解: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计划编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这些东西共同构成了“执行力”。现在有想法、有点子的人太多了,叫着“就差一个写程序的人”这样话的人不占少数。而一个看似牛逼的想法,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的问题,执行不下去最终导致想法流产。有执行力的人,通常也是有一定想法的,至少可以把一个想法落地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想的更细致。这样就会出现对这种想法的优化,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更实际,但遗憾的是真正有执行力的人还是比较少的......

(0)

老农2022-03-13

普及哲学就是把高处的东西取下来放到低处。“不同文化下的哲学家,对于哲学的理解也是有区别的,哲学本身是个理解我们自身和思维的方式。” 英国哲学家朱利安·巴吉尼认为,如果让每个人学会推理,去辨别问题的真假,而不是求助于权威,可以过得更好。” “哲学会使事情变得清晰,但并不意味着简单。如果仔细考虑,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往往经不住推敲。” 朱利安·巴吉尼说,科普哲学是困难的,因为哲学家有特定技术化的专业词汇,有时候某些理念本身也不好理解。所以他认为清晰的表述非常重要。

(0)

蓉蓉2022-02-28

时代需要《共绘网》这样的少数派,他们用理性为人类找到前行方向,用科学谱写人文诗篇,这些人,证明了人类仍然具有深度思考能力,代表了未来进化的方向,我们要向这样的少数派致敬。 《共绘网》有个小小目标,就是让这样的少数派成为多数派。

(1)
1 2 16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