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以房养老”,你支持吗?

发布日期:2014-01-27    浏览次数:2760

  

        从去年官方正式提出“以房养老”实行试点到今年鼓励保险公司参与养老服务业建设,“以房养老”的话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热议。“以房养老”具体来说就是老年人通过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以获取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方式来养老,它是舶来品,在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已推行多年,是养老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市场反应并不热烈,而在我国,似乎也有很多人对此持有戒心。老年人自身的养老观念比较旧,他们大部分都愿意将名下房产留给子孙,愿意“以房养老”的不到10%;人们对养老产品和金融机构不信任,担心产权房被卖导致吃亏;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也存在房价可能下跌,房屋产权不清晰等问题;也有媒体指出:多建养老院比“以房养老”要靠谱……你会为自己或者父母选择哪种养老方式?你支持“以房养老”吗?

相关热词搜索:以房养老 保险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15)  |  中立(4)  |  反对(3)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夏颢玮2023-02-07

前几年有砖家胡说八道,提出“以房养老”概念,这简直就是丧尽天良,冷冰冰、空洞洞的房子换不来吃换不来喝,关键时刻必须有人去做事。 当然也有更超前观念,提出发展智能化养老,家里所有事都交给机器人去干,想法是很好,怕的是现在的老人们等不到那一天到来。 从城市到农村,如何解决养老问题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在眼前,解决不好将出现人伦道德灾难。 除此之外,人口负增长也将带来诸多结构性矛盾。比如乡村振兴问题,实际上许多农村空心化、空巢化问题早就非常严重,这些留不住年轻人的地方如何振兴、振兴什么?作者 | 梳子姐

(0)

泰山之巅2023-01-27

“以房养老”不是中国专家提出来的,欧美国家早就有,可以理解为反向贷款,我作为大学老师,上课内容涉及过,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学习一下,多学习少乱喷。

(0)

闲云哈弗2023-01-22

哈,你要不说这事我都忘了,好多年前,当新闻女主播面带微笑的说出“以房养老”的种种好处的时候,我特别惊讶,惊讶于是哪个人出的这么一个馊主意,后来一档访谈节目中得知,在全国范围内签约“以房养老”的老人只有21位。

(0)

cidrew2023-01-18

赡养老人当然是一个义务,我的意思也不是就不要赡养老人,但那种东西是国家的义务,不能转嫁到公民身上去,国家不许逃避责任!独生子女他们也没有能力这么管呀,一家四个老人、八个老人就是所谓亲情慰藉——走面儿,他都走不过来净剩落埋怨了,包括老人最后的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垂危火葬入土。一个孝子正经一点我以为每个月至少要去医院一趟陪护扫墓什么的——将来。(文/王朔)

(0)

雁秋2019-08-26

人到晚年,其实已经不再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尽最大努力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精神关怀,多陪伴,多交流,才能满足他们当下的需求。“对于每一位老年人,需要有老年生活的理想设计,因为没有谁的人生是一样的。‘活得好’是质量,‘活得长’是长度,然后‘病的少’。在这样的模式下,每个人都可以设计出自己个性化的养老模式,然后达成最终的结果。

(0)

天涯远2014-07-07

养儿防老曾经是中华民族一个优良传统,也曾经是中国解决养老问题的长期习惯。但是现在这种传统和习惯正遭遇重大挑战。西方人今日的习惯和现实也就成了我们这个昨日传统社会的借鉴,在这里,无论法国人、美国人还是英国人的养老方式都能给我们以启发。 一、法国人的需求   在法国工作时,我有许多留学巴黎的中国朋友,他们在努力学习期间都尽力自食其力,找点零活,幸运的留学生还能找到陪同老人的工作——陪同聊天,陪同散步,陪同购物,甚至陪同发呆。   对穷学生而言,这种陪聊的工作是打工中的“俏活儿”,不仅轻松且有尊严,它是一对一的,面对的常常是条件好有文化还有气度的人士,这些人肯用金钱来交换时间,用物质上的代价交换精神上的寄托。跟这些人在一起可以增长知识和生活经验,那是付钱都难得买到的。   我的一个朋友陪同的是一个年迈的女研究人员,这个法国妇女生活规律有序,举止气度高雅,不仅纠正朋友法语发音,还能教他各种知识,包括在法国的生活常识、文化习惯和科学道理。   老人付出了多余的金钱却换得身心上的愉悦,青年人付出了多余的时间却换得知识的增长,也赚到了钱,这是典型的双赢。 二、美国人的智慧   在美国工作时,有一个新式养老院就在我常去游泳健身的路上,那是个红色的楼房,建在哈德逊河边炮台公园那个洛克菲勒花园边。   那里老人们享受着彬彬有礼的服务,他们一个个身着正装在餐厅里吃饭聊天,侍者们身着白衬衫加上黑马甲,就像在酒店一样,看上去和谐而有尊严。有时也看到年轻男女加入饭局,那应该是他们的子女在周末来探望。   我曾经出于好奇去里面参观,一个年轻的经理陪着我从楼上到楼下,从食物储藏间到会议厅走了一遍。因为刚开张需要人气,另外美国人迁入新居都有习惯邀请周围邻居前来到访并认识一下。那风度翩翩的中年经理告诉我,这里将是老人们最后的归宿,言下之意:他们将从这里走向坟墓。而其中的各种服务都由他这个老年公寓提供,当然这一切都不是免费的。我觉得他过于直率,把人当成一种产品,多年之后再想想,事实就是这样。只是我们应该把养老做成人性化的产品而已。   很少见到这样的闹市中的养老院,建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下城,而它旁边几百米处就是世界金融中心,旁边是纽约著名的高中,对面是比较好的公立小学,再多走几百步则是纽约大学。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安安静静的老人们从窗前向外眺望这个他们曾经辉煌过的世界…… 三、英国人的选择   至于英国,那曾经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都被福利化了的国家。即便撒切尔夫人执政时大刀阔斧削减了一些社会福利,压缩了政府开支,养老金开支至今仍然是政府开支中最多的,是国防开支的3倍。   一位年近古稀的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在给我们介绍他们国家养老制度时讲到,在其岳父去世后他应妻子的请求将90多岁的岳母接到自己伦敦家里同住,专门请人为她做一日三餐,按国人观念讲这是很有孝心的行为了,尤其是他们自己也是高龄的情况下。为了以防万一,他们还特别安装了报警器以便老人应急,结果这位英国老妇人像孩子一样经常按报警器,多数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急救车却一次次出动,搞得家人和急救机构不胜其烦。尽管如此,依然每次满足老人需求,因为对急救机构来说不值得报警的事情虽小,但对老人来说就是大事。在老岳母又一次摔倒后,妻子和丈夫商量还是将母亲送往养老院。 四、制度的优势   看来,不少爱面子的法国人喜欢住在自己家中老去,而独立性强的一些美国人年龄大了则愿意过集体生活。英国则是个成熟的居住式养老国家,那里的养老院和社会保障深入人心,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榜样。这中间看上去是个人的选择,其实反映了究竟是家庭还是社会、是个人承诺还是社会契约、是人治还是法治的问题。   中国因拥有2亿老人成为世界上老人最多的国家,由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加上人们对身体健康的珍视和爱惜,不得不面对和赡养越来越多的老者。   养儿防老在现代中国已经是过去式,不仅因为子女数量不够无力承担,不仅因为子女太娇宠无法承担,也是因为这一代老人打下了天下,不仅养育了后代,还为这个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所以他们的晚年有权利被照料,既然养儿防老已经不现实,制度建设就得跟上。   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而且是一笔重要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忽视老年人就是忽视社会财富,白白让这种精英财富流失,将会付出巨大代价。此外,老人还是社会的稳定器,就像年轻人是社会发动机一样。养老产业或许会给我们高速发展30多年现已见颓势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转载:车耳《国外的人性化养老》)

(1)

醉此间2014-06-30

一、澳大利亚:最后的选择宁将房子卖掉 住养老院 说起“反向抵押贷款”,也就是俗称的“以房养老”,步入古稀之年的澳大利亚老人卡萝尔•安•赫西摇了摇头说:“不是迫不得已,我不会考虑申请这种贷款。” 澳大利亚文化鼓励自力更生,拥有自己的房子是一个人自立、成功的主要标志,年老之后也尽量不依赖子女或亲戚。在自己行动不便需要看护时,老人们通常的做法是将房屋出售,获得现金后向养老院交押金,入住养老院。 在澳大利亚,反向抵押贷款不是政府的一项政策,而是金融机构针对老年人推出的一个金融服务产品,因此存在风险。大多数反向抵押贷款利率较高,而且是复式利率,可能导致贷款者债务膨胀,以致需要进老人院时凑不足入住押金。 此外,一旦房产抵押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会对居住者提出要求,将房产保持在一定状态。而老人本身很可能已没有能力干修房子的活儿,请工人来做的费用又相当高。如果居住者想请其他人来一起居住,或是对房屋进行装修、出租等,都必须得到金融机构的批准。 二、美国:市场空间小 退休金来源多又有保障 美国政府自1989年开始试点运行“以房养老”,到1998年转为正式项目,由政府提供担保。经历20多年的发展后,如今每年签约量只有7万左右,市场空间非常狭小。 在美国,“反向抵押贷款”无需按月还款,而是在老人去世后,银行将房子拍卖后连本带息收回贷款。如果房产价值超过贷款本息,剩余部分归还给继承人;如果房产价值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由政府负责补足差额;子女如想继承房产,也可将贷款本息还给银行然后将房产赎回。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让老人能够“以房养老”,同时避免“无家可归”,只要老人健在并且这处房产是老人唯一住所,银行就不能收走房产。 美国保险业巨头信安金融集团总裁施柏文告诉记者,美国人的退休收入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金,所有美国老人都有这部分收入,是保障最基本生活的资金来源;二是企业年金等私人养老保险项目提供的养老金,部分美国老人有这笔收入,是改善退休生活的资金来源;三是个人存款,这笔资金因人而异。而“反向抵押贷款”更多是作为养老收入的补充,并非核心收入来源。 三、新加坡:套现不明显 靠子女养老仍是主流 上世纪90年代,反向按揭在新加坡试水,2006年扩大到覆盖八成居民人口的政府组屋市场,但反应冷淡。政府继而推出以房套现的屋契回购计划、乐龄安居花红计划,允许符合条件的房主出租部分组屋获得资金来源,但同样应者寥寥。 屋契回购计划规定,达到公积金最低存款提取年龄的老年人(现为63岁),只要家庭月收入不超过3000新元且名下没有其他房产,即可将居住组屋的剩余屋契卖给国家发展部下属法定机构建屋发展局,获2万新元津贴,并以30年租约继续居住。部分屋契套现金额用于填补屋主公积金户头,屋主加入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晚年可每月领取一笔固定现金。 郭祖恒膝下无子,妻子8年前去世,与耄耋之年的母亲、弟弟一起生活在一套1985年购置的三房式组屋。他参与了屋契回购计划,以30万新元将剩余70年屋契卖给建屋发展局,其中17万用于支付未来30年房租,剩余13万大多归入公积金账户,每月领取700新元,基本满足一家开支。 不过,郭祖恒说,如果有孩子,他一定不会卖房子养老,会把房子留给孩子。 屋契回购计划自2009年推出至今,只有474名申请者。遇冷原因是套现作用不明显,需优先填补公积金账户;很多老人担心,30年期满后若还健在,是否会无家可归。 专家认为,在新加坡这个以华人为主的社会中,靠子女养老仍是主流,房产世代相传的传统理念也影响有儿有女的老人们做出“以房养老”的决定。(转载:美国以房养老20多年未成气候)

(1)

何忠焕2014-05-14

众所周知,法国是欧洲典型的高福利国家。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完善的养老制度,令法国人引以为傲。但据法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法6580万人口中,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22%。面对日益增多的老龄人口,法国政府2006年开始发行“养老服务券”,旨在全面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养老服务券是法国特有的预付定值通用服务券的一种,企业和个人均可申请,使用者可使用此券向养老服务机构提出服务请求,申报家政服务人员的服务时段,并使用该券进行服务报销。如今,法国政府通过减免25%的税收来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购买养老服务券。法国政府还计划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刺激养老服务券的使用,让更多老人以更低的价格享受更优质的养老服务(转载: 法国:政府力推养老券)。

(1)

何忠焕2014-05-14

荷兰政府鼓励老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去过自己已经适应或喜欢的生活。这样,不仅能节省不必要的财政支出,还可以获得自尊。因此,大多数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 荷兰老人一般不和成年的子女同住,目前有75%的老人由其配偶、亲戚、朋友、邻居照顾。凡购买医疗保险者,根据支付的保险金额,可享受由相关部门提供的不同等级的服务。其间,家庭医生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家庭医生会定期跟踪监测服务对象,若老人出现身体异常,也可随时打电话告知家庭医生,评估后如有需要,家庭医生会定期派护士上门给老人测量各项基本身体指标。根据医生开具的证明,老人可以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交申请。比如不能生活自理的老人,可以申请专人负责一切生活事宜。 除此之外,各福利机构、教会中的志愿者也是居家养老服务的“生力军”。其提供的服务和组织的活动种类繁多,有些城市还专门设置每周一次的老人购物日。服务公司会提前一个月将行程寄给老人,有兴趣的老人可提前报名。当天,公司会到老人家里接他们到商场购物。社区里也会经常组织活动,老人们一边聊天,一边打球,不亦乐乎(转载:荷兰: 老人热衷居家养老)。

(1)

何忠焕2014-05-14

新加坡是一个房屋自有率很高的国家,自独立以来,政府一直鼓励国民尽可能购置房产。为此,政府推行多种补贴政策,对购买自用房者实行税收优惠。由于政府的倡导,新加坡国民的房屋自有率高达90%以上。新加坡政府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基于以房养老的考量,政府鼓励国民在年轻时努力工作,尽量拥有自己的房产,等退休后,房子可以作为维持生计的来源。若一个人年轻时购置了一套私人公寓,退休后可将其置换为普通组屋,以大换小可获取一笔不菲的养老金。若一个人年轻时因经济实力有限,只购置了一套组屋,那他退休后可将其中部分居室出租。鉴于有些老人嫌出租房子手续麻烦,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制定了住房回收政策,即政府以市场价将老人的房屋产权买断,一次性支付房款,而老人仍然享有居住权,直至去世为止。(作者:健豪)

(1)
1 2 11条信息

风格2017-02-13

当然,丹麦老人会在自己实在无法自理的情况下才进养老院,而“自己无法自理”这样的事,对他们来说似乎是遥远的事。刚到丹麦的第一周,一直觉得丹麦没有老人,满大街都是年轻人,最多中年大叔,这让我感到相当的奇怪。有一天回家看到一个留长发的小年轻趴在地上修暖气,我们互相“嗨”一声招呼之后,我去忙我的,等暖气修好了那人站起身转过头,发现他是个老人,一问,65岁。那天在美术馆看展,从窗内望向外面,一个时尚的年轻人敏捷地越过绿篱,大步向我走来,实在挡不住那股帅气的震撼,我举起了相机对着他,他到我跟前见我拍他,笑了笑说“嗨”,天啊,他大概有70岁。而那些在自行车上飞驰的衣着绅士身材修长的人,其实不少人年龄都上60

(0)

苑春鸣2015-11-23

一、关于有所不为。   人生有不同年龄阶段,青年时是女儿,中年时做妈妈,老年后当奶奶,晚年就成了太婆。在工作中,也同样有相应的角色转换。如体育界,青年时是运动员,中年时做教练,老年后当裁判,晚年就成为观众了。   这就叫什么年龄干什么事。当龄时应恪尽职守,干得有声有色。过了这个阶段,就应调整心态,进入新情况,无怨无悔。   如果做女儿时不好好学习、不积极向上,就难以成才;做妈妈时如果不下抚儿女,上敬公婆,家庭就难以和美;做奶奶、太婆时如果还要事必躬亲,不肯超脱,势必自寻烦恼,难求和睦。   人难有自知之明,常见的现象是,当龄时不抓紧工作,总觉得来日方长,结果蹉跎岁月,过龄后却恋栈不

(0)

燕福龙2015-10-19

作为现代社会福利五大支柱之一,养老问题一直颇受政府、民众乃至市场的关注。在“互联网+”浪潮的引领下,养老产业亦被认为具有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由此,养老话题也在创业大潮中被裹挟,相关的创新方式也在酝酿之中。不过,在10月10日举行的“人口、劳动力流动与空间集聚”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讨论的则是养老产业辉煌前景的背面:全国约有一亿的人口在跨省流动,其中九成以上是劳动年龄人口。这种不平衡的人口迁移流动使得人口净流入地和净流出地的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给就业、养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养老问题不等于养老产业化的问题,尽管后者的重要性非常值得探讨,但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养老问题是结构性的。201

(0)

张建恒2015-08-28

集体公寓是俄罗斯(以及之前的苏联)的特有现象。这种公寓出现于1917年“十月革命”后,当时住房均变为公有,政府将新居民迁入富人公寓。上世纪20年代的混乱时期,人们纷纷迁往各大城市定居以便能有办法养活自己、存活下去。能在工厂或机关找到工作,就能在“筒子楼”中分得一个房间,非配标准则基本上是每名成年人10平米、儿童5平米(随着时间的推移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昨日的农民一下子与革命前的知识分子成了邻居,厨师也开始与教授共用一间浴室。尽管这样的生活并容易,但却符合否认阶级差别的苏联官方意识形态。 集体公寓入口处挂有多个贴着居民姓氏的门铃;过道里则挂着各家的电表,每户居民各付各的电费;没有公用衣架和衣柜

(0)

李兰娟2015-02-14

来自河北邯郸的市民宋女士最近为老母亲选养老院费尽了心。宋女士说:“老母亲今年70岁了,身体还不错,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父亲去世得早,母亲多年来一直独自生活。最近,母亲听邻居说现在时兴去养老院养老,可以不给子女添麻烦,还人多热闹,于是总说想去养老院。我们做子女的内心也很矛盾,一方面的确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料、陪伴老人;另一方面又担心养老院不能给老人足够的关照。我们在当地考察了一些养老机构,但每家都有不如意的地方。”   其实,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及人们养老观念的改变,去养老院如今成了很多人的选择。但如何挑一所合适的养老院,疑惑的便不只是宋女士一人了。 一、养老院发展两极分化   目前,我国的

(0)

潘凌菲2014-10-10

酝酿已久的以房养老指导意见终于出台,并将于7月1日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进行试点。但据媒体报道,保险机构对这一业务普遍持谨慎态度,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同时,一项网络调查显示,63.2%的网民不会选择“以房养老”,近六成受众不同意父母“以房养老”,仅有不到三成网友表示“可以尝试”。     那么,为何以房养老在我国两头不讨好呢?     所谓以房养老,它的“学名”是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说白了就是老年人将属于自己的住房抵押给保险公司等商业机构,过世后则将住房交由保险机构处理。这样,老人可以解决养老资金之忧,而保险机构则可以收获住房权益,似乎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制度安排。     但是

(0)

上官云珠2014-09-30

   6月23日,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自7月1日起,未来两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地率先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这意味着“以房养老”商业保险正式开闸。    现阶段在中国推行以房养老模式有一定困难。从传统观念特别是老年人的观念来说,将恒产、家业留给子孙后代观念浓重,也是在儿女面前成就性的体现之一。如果一辈子的产业——住房,最后被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收走,最终一无所有,与传统思想观念碰撞较为激烈,大多数老人难以接受。    从市场角度来说,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这项业务面临较大市场风险。目前的市场状况是,高房价已经

(0)
1 7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