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什么时候中国也能创造奇迹,出口全自动智能化成套设备到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发布日期:2022-05-28    浏览次数:1543

  

        回顾过去100年,中国已经给自己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歌德说过“奇迹是信仰最宠爱的孩子”,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中国仅有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这是中国经济上的奇迹。有统计数据显示,世界建成和在建的跨度600米以上的斜拉桥,共有21座,中国占了17座,这就是“基建狂魔”的魅力......在工业化道路上,中国也在飞速发展,共绘网思考:七国集团(G7)提供(出口)工业设备(机器)和技术等,由中国生产加工……什么时候中国再创奇迹,出口全自动、智能化成套设备到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富裕呢?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七国集团 工业设备 中国生产加工 智能化 共同富裕
赞同(21)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何建成2024-03-28

“百闻不如一见。”2024年1月25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抵达深圳参观访问。参加投资论坛,感受城市活力,了解新能源汽车……这位远道而来的“同路人”兴致盎然。他说:“此次来访的重要目的是学习你们的经验与发展道路。这个奇迹值得学习,如果我们共同努力,这样的奇迹也可以在我们国家实现。”从贫穷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深圳这座“奇迹之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以其文化魅力和发展活力吸引世界目光。新华社

(1)

李锡钢2023-12-09

完善环境。 其一,提升认知水平。 其二,加强引导,要破除引导策略的碎片化。 我曾经牵头制定了一个《增强制造业核心技术三年行动计划》,每三年一次,为什么要制定这个?就是想集中少数重点领域,把各种资源、资金、人才都集中到这个领域,使这个领域尽快有所突破。现在已经执行到第二轮,支持了一大批项目,效果非常好。 其三,推动实施。我们讲智能制造核心还是制造,你不能想你的制造不行,上面加个计算机,加个软件就行了。不是这样的,制造业需要积累,需要摸索,它有很多隐性知识,不是三天两天就学得来的。如果不熟悉制造过程、制造程序、制造工艺、制造经验,后边再多的数据都没有用,你根本不知道数据背后是什么。 从这个意义上讲,智能制造的推进可能需要一个制造业巨头来引领、来主导,没有的话,这个事情就很难做。制造巨头才了解制造业,才明白制造工艺、制造的程序和掌握制造的核心技术,不掌握这个,你想引领也引领不了。 国际上最典型就是GE,上百年的制造经验,它对制造工艺、制造领域的理解比任何其他企业都深刻。同时又有巨大的实力来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掌握了大量信息技术的关键,这样,两方结合才可能引领智能制造的发展。制造业大企业要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文/年勇(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司长)

(1)

nhrevsw2023-11-13

学术界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是现有研究对“融合深度”缺乏明确界定。依据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本文把“深度融合”问题界定为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渗透实体经济的全过程,以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双轮驱动对实体经济进行改造。从流通环节的融合深入到技术研发环节、生产制造环节和数字生态环节,重点推进前端、中端和末端的融合,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在技术研发环节、生产环节和生态环境多方面的深度融合,使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深入实体经济全过程。具体表现:一是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融合。将数据要素融入实体经济的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二是产业创新与数字经济融合。以数字技术将新型工业化和数字化统一起来,推动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产业升级,形成新型实体经济。三是企业组织创新与数字经济融合。扩大平台经济的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外溢效应,扩展到企业的资源配置、生产设计、制造、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实现平台经济与企业组织的结合。洪银兴,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任保平,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1)

宋克勤2023-07-25

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人间正道、大势所趋。从巴基斯坦的港口管理到泰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从莫桑比克的植保无人机服务到中欧班列的定位导航,全球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中国的北斗”成为“世界的北斗”;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116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启动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推动成立技术转移南南合作中心,实施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联合示范项目……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以开放的思维和举措融入全球技术创新网络,深入参与全球技术创新治理,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让技术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今天,中国的技术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技术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 (网信中国)

(1)

星辰之上2023-02-17

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

(1)

孙连伟2023-01-05

所有的变化都分为内外两个层面。 这次yi情就是世界的一场财富大重组,这是外界推动力; 而“共同富裕”则是我们主观的意志,这是内部推动力。

(1)

静谧的老人2022-08-09

我国的传统服务向远程、智慧服务转型。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升级,并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方面创造出大量新供给。

(0)

海边松2022-06-03

在科技实力的5个级别里,第一级,核心,美国。第二级,发达,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第三级,登堂入室,芬兰、俄罗斯,意大利,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韩国,捷克等中等发达国家。第四级,在大门口,中国,印度,墨西哥,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第五级,落后,其余发展中贫穷国家都在此列。中国在制造业上要走的路有多长? 30年真的不算长。 国人成天还沾沾自喜于第二大经济体,殊不知还差得太远太远!

(0)

邵仕林2022-06-02

看到进步的同时,还要知道自己的短板。这才是实是求事。这是一付极好的清醒剂,值得一读! 工信部部长苗圩说: “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升级,但制造业者却已开始撤离。在向服务业转型的口号声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按捺不住,站出来说了真话。   苗圩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全面解读时指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还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   作为主管制造业的中央大员,苗圩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国家认知。   苗圩说,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   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   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包括中国;   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许多人为服务业超越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而欢呼,甚至认为中国可以逾越工业化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对此,苗圩认为,不管是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情况来看,这都是脱离实际的一种观点。看看全球科技实力排名,中国还差多远:   第一名:美国   迄今为止,美国的大学汇集了全球70%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全球最顶尖的20所大学中,按科学贡献度计算,美国占了17所(清华大学大约排名在600名左右)从麻省理工到加州理工,培养了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师和最顶尖的科学家。   全球十大科技顶尖公司,美国占据了八家!英特尔向全世界提供芯片,微软公司和甲骨文公司占据了软件业的基础市场(从百度到腾讯到中国各个政府部门,都使用甲骨文提供的数据库软件和技术)。   美国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实验室,在军工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在医学技术领域,在信息科学领域……美国以无可匹敌的实力和压倒性的技术优势雄居世界之首。   假如明天美国说他们研究出了这款飞碟,也没人会奇怪。   第二名:英国   罗罗发动机。这样一个发动机,牵动的是材料、机械、动力诸多的领域。而中国的大飞机梦,还刚启程。   我们眼前所见的,满眼都是日本和德国的设备,但是却很少有人关心,这些机器设备最核心的部份大多使用了由英国ARM公司设计的芯片。   诺奖获得人数,英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在世界最好的200所大学中,美国占据了75所,英国占据了32所,远远超过其它国家。   尽管英国在工业规模上有所衰退,但它仍拥有世界顶尖的航空发动机企业罗罗,在钢铁、制药、生物育种、航空航天、机械、微电子、军工、环境科学等方面都处于世界一流之列。   由于英国拥有世界上不少最好的大学(仅次于美国),英国依然保持着世界第二的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做出了杰出贡献(如世界第一只克隆羊)。      

(0)

刘鸿雁2022-05-29

70-80年代,美国基于对未来科技发展的乐观前景主动将自己的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出去(美国的产业转移当然还有其它的因素,但是对科技发展前景乐观的态度绝对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美国的战略很明确,我就只做战略性的高端产业——包括金融与高科技,其中高科技产业就是根本,我依靠自己最强大的科技力量不断推动科技发展、产业升级来领跑全世界。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到了21世纪,美国的精英阶层突然发现,从爱因斯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70年,基础理论迟迟无法突破,应用科技发展也渐渐走到了极限——或者可以说,应用科技的发展已经快要榨干基础理论这个柠檬最后的一滴水。 怎么办? 美国精英阶层集体陷入一种科技发展停滞的集体焦虑中。 特别是回头一看,中国正在用体制凝聚整个国家的力量如同一匹烈马正加紧赶上来。这个时候其实最好的选择是自己加快前进的步伐,但是,却感觉前进越来越困难。 以芯片产业为例。 芯片产业有个摩尔定律。 它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这个定律维持了将近半个世纪,现在感觉也到了极限。比如,芯片的制程工艺从90纳米,发展到28纳米,到14纳米,到7纳米,目前最先进的芯片制程工艺已经干到3纳米,后面还有什么发展空间? 芯片的摩尔定律走到极限深刻揭示了基础理论不突破,应用科技早晚会走到尽头的规律。 所以,当美国发现自己的高科技产业向前发展越来越困难时,回头全力狙击追击者就是最合理的选择。 这实际代表着一种存量博弈的思维——我的高科技向前走不动,我就只能狙击追击者不要赶上来。 没有增量的蛋糕,我就尽量多分一点存量的蛋糕——为什么特朗普要狙击《中国制造2025》,为什么从奥巴马时代(包括特朗普)开始提制造业回归,为什么美国政府开始学习中国拼命的“招商引资”——要将过去自己主动转移的中低端制造业拿一部分回来,就是这种存量博弈思维的表现。 所以,现在国际社会出现很奇葩的现象,科技力量最强大的领导者美国大搞保护主义,而追赶者中国却在高谈全球贸易自由化,谈人类命运共同体——说白一点,美国拼命捂住口袋+制造业回归就可以在存量蛋糕中多分一点,中国倡导全球化也是打算从别人口袋里多捞一点。 所以,中国舆论界忧虑中国芯片、航空发动机、高端装备等等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是一个伪命题,他们都走不动了,我们就是一只乌龟也可以赶上去,更何况我们不是乌龟而是一个“专业运动员”。 所以,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化复杂化就无法避免。 怎么办? 什么谋略什么妙计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存量博弈是最残酷的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 唯一的出路还是科技突破,让大家看到增量的前景。(深度战评)

(0)
1 10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