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制度红利、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土地公有等是中国发生奇迹的法宝,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建设公共产品的基石?

发布日期:2022-05-28    浏览次数:2078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外部风险挑战的冲击从未停止。近年来,中国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国际形势更为严峻复杂,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矛盾日益复杂化。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举国奋战、同心协力,最终履险如夷、化危为机......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制度红利、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土地公有(不是资本私有)等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法宝,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建设公共产品的基石(基础)。您觉得这是否对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乃至建立世界公共产品方面有何启示与帮助呢?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制度红利 办大事 土地公有 共同富裕 公共产品
赞同(23)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吴再洪2023-12-03

为主播点赞[爱心][爱心][爱心][强][强][强][强][强][强][强][强] [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

(0)

郑刚2023-02-10

中国式现代化是14亿多人口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与英国开启现代化时的千万量级人口规模和美国领跑现代化时的上亿量级人口规模相比,中国式现代化无疑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为波澜壮阔的现代化。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8%,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如此巨大人口体量的国家进入现代化,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的版图。在巨量级人口规模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现在又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坚定地踏上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当共同富裕愿景变成现实之时,就是中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走向成熟之日。能够让一个人口规模如此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整体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将更加充分地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并非人类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国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将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的选择。因此,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造福世代中国人民的现代化,而且必定为人类现代化贡献全新的制度文明。 (作者:郑功成,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1)

KGHTY2023-01-20

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实行“初税亩”制度,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实际亩数征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孔子所说的“苛政猛于虎”和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记载的是苛捐杂税让老百姓苦不堪言的事。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发动兵变时打出了“均田免粮”“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但却没有实现这个目标。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注重开展土地革命,进行土地改革,让耕者有其田。时间到了2005年12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使得在我国沿袭了近3000年之久的传统税收制度彻底进入了历史。如今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农民不但种地“不纳粮”而且享受各种补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且制定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的具体措施,为到2050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想的“小康社会、天下大同”之实实在在的举措。(作者:许安平)

(0)

凯凯2022-12-30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这是“太行新愚公”李保国的不朽信念;“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这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的扶贫志愿……聚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数百万党员干部披荆斩棘、夙兴夜寐。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的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但是不均衡、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于中国人民共同奋斗,扎根于中华大地,是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安宁的正确道路。 回望十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挺起新时代精神脊梁,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正继续奔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十年逐梦,充分证明: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我们一定能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记者陆娅楠 徐隽 刘志强)

(1)

VHDRE2022-12-13

赞,谢谢谢谢

(0)

亲切河流2022-11-30

共同富裕作为一项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的民生工程,以满足人民的美好期盼为价值追求,以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基本目标,是对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者王克修系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1)

冬日阳光2022-11-26

为什么差距一定要缩小?其实原因很简单,历史上无论哪个国家,不好好解决这种差距的结果都不是太好看......这次咱的二十大也提到了「历史周期率」的问题,说咱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自我革命。历史周期率简单理解就是,咱们的历史一直都是在王朝更迭中度过。 无论每个开朝的人寄予了多少期望,最终都会走向衰败和灭亡,不断地轮回。 似乎从来没有人,能够改变这种规律。而达·利欧对这种周期性的表现进行研究,也做了一个规律总结——在王朝发展过程中日益加剧的不平等和财政问题是衰落的关键驱动因素。所以,当贫富差距带来的不平等已经比较严重的时候,是一定要想办法积极解决的。再说了,也总是不想在有生之年,看到历史的一切重来一次的。 (很帅的狐狸)

(0)

nnurrg2022-10-30

共享是实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最终目标。中国经济的改革红利、发展红利应该是人人共享的,对大同社会的美好追求是我们奋斗的最终目标。中国发展红利的共享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要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其次是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最后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低收入群体和合理调节高收入群体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1)

高福利2022-10-18

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五年来,我们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蹄疾步稳推进改革,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大力度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制定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号召全党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我们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我们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展示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五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1)

王慰2022-06-28

从“特色”视角看中国道路,道路自信源于道路特色。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发展道路的选择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结着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心血,找到这条道路不容易,坚守这条道路更需要理论上的自觉和自信。关于中国道路,习近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30多年、60多年、170多年、5000多年这一组时间数字,表明中国道路的背后支撑是中华民族的全部历史,这是中国道路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一深厚历史底蕴也决定了中国道路的特色。(作者齐卫平,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0)
1 2 1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