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四个自信等软实力,事关国家前途,在“赶考”时更要在硬实力上真抓实干,努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发布日期:2022-08-24    浏览次数:2284

  

       自信是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是通往光明的精神支撑。而足够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才能真正安身立命,坚定走向未来。

  

         但拿近期中国外交部回答有关佩洛西窜访台湾的问题,发表的强硬回应来说,虽说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等软实力,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与民族复兴,在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即“赶考”时,更要在硬实力上真抓实干,努力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质上是如何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使中国的软、硬实力双丰收,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对此,如果您有何锦囊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软实力 硬实力 社会主义 现代化
赞同(31)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林有德2024-03-06

如何走出这两大精神危机。 中国在这个时候,应当从传统里挖出一些东西填补这个缺陷。但是今天讲儒学的人,只抓其皮毛,不抓其精神。许多学究以繁琐来文饰浅薄,以表面的口号文饰没有内涵。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没有在这一部分精神的境界、文化的境界上下力气。尤其近几十年来的恐惧、余悸未定,还在胆战心惊的状态之下,没人敢动,所以,不能单纯地说中国已经站起来了。 中国的经济已经有动力。今天我们对抗饥饿已经不成问题。我对中国对抗灾害的能力是非常佩服的,不能说效率百分之一百,但是前所未有的规模,前所未有的工作,做到这个地步不容易。许倬云

(0)

甜美伊人2023-11-01

已有的现代化理论属于过去时,而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理论则属于现在时和将来时,需要依据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创造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所要推进的现代化,既要体现社会主义的要求,也要反映中国进入新时代后的经济特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 现代化作为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实际上反映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的现代化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现代化的诸多共性,反映了现代化过程的一般性规律。我国作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大国,尊重现代化的一般性规律,重视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关注世人普遍认可的现代化一般标准。之所以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是因为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和文化,各自的现代化道路有自己的特色,打上不同社会制度的烙印。已有的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大多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推进现代化,是在发展中的大国推进现代化。中国的发展阶段、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文化背景迥异于西方国家,中国现代化不可能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出一条有别于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既要发挥自己的后发优势,又要发挥自己的制度优势。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道路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发挥好这两大优势。一是后发优势,在引进国外现代化技术的同时,避开先行现代化国家所走过的弯路。二是制度优势,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举国体制对高质量推进现代化具有制度优势。洪银兴,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

春风拂柳2023-09-18

《共绘网》,毫无悬念地受到了广大学生和研究工作者的狂热追捧,好评如潮。

(1)

翠明2023-08-15

罗荣渠教授认为自1840年至今的中国现代化艰辛历程经历了三次模式大转换。第一次转换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后,表现为君主立宪制度下的自上而下的改良型现代化,封建帝制的崩溃和民族国家重建,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开启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第二次转换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诞生以后,主要标志为由资本主义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模式,但其特征是学习苏联模式。第三次转换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表现为从封闭式的现代化路线转向开放式现代化路线,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从推倒重来改为“接着讲”,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遂成为一个连贯而持续的过程,中国人民完成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成为一个历史性与逻辑性高度统一的过程。把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放到现代化这一历史大变局中加以考察,更能显现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作者李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

榕树紫月2023-03-11

新征程上再出发,期待精准破题。 把脉定向,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 高屋建瓴,明晰“中国式现代化”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道,方向明,气象新。 2022年初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首次鲜明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 2022年金秋,党的二十大召开,总书记再次要求全党牢记“五个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是有机统一的。(人民日报记者胡果 吴秋余 王浩)

(1)

淡泊的疏影2023-02-15

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 致力千秋伟业的百年大党,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立春刚过,北京西郊的中央党校校园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如期开班。 这个班开在“关键时刻”,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的开春之时。 这个班面对“关键少数”,学员是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这个班聚焦“关键课题”,如何“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审定办班方案并出席开班式,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春启生机,春雷阵阵,激荡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铿锵足音。 坚定历史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 位于中央党校校园中央的礼堂,拱形屋顶,黄砖贴面。这座陕北窑洞风格的建筑,彰显着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基因。 礼堂内,“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的横幅格外醒目,上下两层,座无虚席,高级领导干部,济济一堂。 7日上午10时,一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盛宴在这里拉开帷幕。 3个多月前,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开局之年第一课”,为何聚焦这个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我认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知所从来,方明所往。现代化,这是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的苦苦求索。 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戊戌变法的“改良图强”,再到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振兴实业”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拉开时间的长镜头,追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新华社)

(0)

kjiyytse2022-12-31

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紧密结合

(0)

盛强2022-12-22

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那一次我们学得不坏,进城以后,很快恢复了经济,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这些年来,应当承认学得不好。主要的精力放到政治运动上去了,建设的本领没有学好,建设没有上去,政治也发生了严重的曲折。现在要搞现代化建设,就更加不懂了。所以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当前大多数干部还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要克服保守主义和本本主义。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要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重温邓小平那篇让中国发生惊天巨变的讲话)

(1)

kopyuxe2022-12-17

从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人类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中国式现代化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新回答。其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化过程的内在关系。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与西方发达国家依循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的“串联式”的发展过程不同,中国的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并联式”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了“稳”与“进”良性互动的辩证法,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其二,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现代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人类社会既出现了工业文明的发展、普遍交往的进步,也出现了社会矛盾的增多、西方对东方掠夺的加剧。对于这种现代性悖论,马克思在19世纪中期就进行过深刻的批判,而拉美依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起也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中国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中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开辟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为其他国家和民族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其三,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如何保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平衡,往往是现代化的一大难题。一些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表明,见物不见人、工具理性遮蔽价值理性、“人的发展”滞后于“物的建设”,结果容易造成人文精神、伦理道德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注重“两手抓”、强调“两手都要硬”,着力避免物质富有、精神匮乏的现代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其四,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传统的工业化进程中,人们曾简单地将自然当作征服和改造的对象,结果往往带来水土流失、空气污染、资源枯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以“生态文明论”实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的理论超越,以高度的生态自觉实现了对“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实践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论断深刻表明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坚定与自信。(孙来斌 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1)

顾远瑞2022-11-18

无大志不成大事,无大愿不成大业,大志大愿成就千古伟业!如果你的使命是为民族复兴而来;如果你的志向是为民族担当而来;如果你的声音是为众生呐喊而来,我邀请你和《共绘网》(http://www.gonghuiwang.cn/)一起为中华智慧代言,共同推进民族伟大复兴!......后语:感恩宇宙万物,感恩阅读粉丝,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的时间把它放到你的朋友圈!您的一次转发分享,足以点亮更多人的生命!传承宇宙真法,缔造世界大同。好文章,别私存呦,分享给更多正能量有缘人!

(1)
1 2 3 2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