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自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受西方思潮和崇洋媚外影响,大量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迷失,什么时候“中国红”能再续辉煌红遍中国乃至世界?

发布日期:2022-09-17    浏览次数:2953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后,受西方思潮和崇洋媚外的影响,大量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迷失,而国人似乎也越来越不自信了。


         其实,文化自信应该是刻在骨子里的,即便有过一段受尽屈辱的历史,让华夏大地生灵涂炭、文化尽毁,但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是永恒不变的,在我们的仁义道德里有儒墨思想的延续;在我们的举手投足里有魏晋风骨的延续;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科技的伟大创新……当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各大城市;当春节文化深受外国人喜爱;当年轻的90后女孩李子柒在海外走红,这都说明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具备文化自信。


        昂起头来,中国人,让我们的“中国红”(中国文化和软实力)再续辉煌红遍中国乃至世界,则中华强。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鸦片战争 西方思潮 传统文化 中国红
赞同(30)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ojiukj2023-09-29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坚持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在有所鉴别中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大力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热情鼓励现代化道路上的探索、试验和创新。同时,精心呵护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者李忠杰,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1)

山川行2023-06-25

楚韵汉风[强] 学以致用

(0)

姚成2023-06-09

岂止是戏曲圈,放大到全社会这都是沉疴!谢谢这个节目,敢说敢演,也谢谢敢于制作播放这个节目的所有人,也希望跟作者所说的一样某些部门已经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引起重视了,这样才会看到文化的希望!

(0)

CGTFS2023-03-08

教育系统也得来一次教育整顿了,一堆教授老师,私德不修,生活不检点就算了。现在居然进行奴化教育,传递的什么崇洋媚外价值观,就这样祸害祖国吗? 为学生点赞!当地教委好好查查这个陈教授!

(0)

高奎2023-03-06

陈叫兽这种人是怎么做到专家的位置,还被请进学校宣讲呢? “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任何人都可以宣扬金钱至上论,唯师者不能!任何人都可以鄙视自己的国家民族乃至血统,唯师者不能!”师者不能,“任何人”能?

(0)

泰山之巅2023-01-27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1)

汾陽谱2023-01-14

以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贸易业态创新。在数字时代,数字游戏、短视频、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电子竞技、数字动漫等将是中国文化产业蜚声国际的重要突破口,这类新兴数字文化业态互动性、即时性、沉浸感、碎片化和社交黏性等特征,使之非常适合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文化符号,把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是文化产业迈向数字化进程的核心动力,是激发新业态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引擎,我国文化企业要提升对数字技术创新转化关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深度应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物联网等技术,赋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创意、创作、生产、传播、交易、消费和衍生品开发等全产业链,形成不断实现价值升级的数字文化产业链条,推动文化资源转化、内容创新、思想创造和业态多样化,创作出文化和市场双赢的优秀产品,满足海内外消费者更高层级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方英)

(1)

nmfthd2023-01-06

我们现在仿佛处于历史进程的孤岛上,既远离传统文化的根,或许因为根的不成熟或许因为失去人民普遍的热爱传承;又不能心甘情愿拥抱或创造世界各种先进先锋文化,畏葸不前。 进入现代以来,中国一批批知识精英前赴后继,在中国发起一场启蒙运动,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几千年文明存在的致命桎梏。 我们这40年的变化与发展,靠祖先庇荫之下的人口规模优势、人口红利与开放政策、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及人民能够吃苦耐劳,把GDP做大了,人民物质生活普遍提高,确实不易。 但幸福指数普遍不高:一是因为相当一部分人民在城市化运动中得不到安宁,家庭分离,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到处都是。 二是不论穷人还是富人,普遍达不到内心宁静而丰富多样的精神生活,缺乏强大独立人格与理性,缺乏浪漫情趣、艺术修养、信仰智慧,或内心贫乏空虚,或充满焦虑烦恼、身陷人生无常的苦怨。 以上二者不同形式的“安宁”,特别是高级层次的“精神安宁与丰盛”,才是决定幸福指数的核心因素,而非GDP。 而高级层次的“精神安宁与丰盛”,是由大量知识精英来驱动。 遗憾的是最近几年随着民粹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及物质主义借助互联网而兴起,加上“嘴里主义心里生意”的网红群体推波助澜,这些散布各个领域的知识精英有的被打击,有的堕落,有的无声,星稀月落,落得一片静默。 好在斗转星移,人间正道是沧桑。人类最深层最久远的驱动力是思想,不会停止思考,在中国也不会例外。至少,我们现在还能安静地看一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希望在的。(作者: 东方赢)

(1)

kjiyytse2022-12-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汇集民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津湖》《山海情》等作品叫好又叫座,文化事业日益繁荣……这十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0)

巴山猎人2022-12-18

新时代精神共同富裕的文化转向。从城市到乡村的转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的转型发展创造出更多文化消费空间,城市文化消费潜力得以释放,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与此同时,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客观存在,城市与乡村在精神产品获取上存在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凸显。推进精神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乡村。乡村作为未来精神共同富裕的主战场,在精神生产方面仍较为薄弱,精神文化消费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城市向乡村的转向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调节城乡精神文化差距的重要纽带,发挥好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的作用,加速推进乡村传统生产方式转变,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实现城乡精神共同富裕。(作者 |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齐骥)

(0)
1 2 3 2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