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基层医疗机构,“爱你不容易”?

发布日期:2014-02-27    浏览次数:2417

 

         迄今为止,以“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为目标的新医改已实行四年之久,但看病贵、看病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未能得到完全解决,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1318月,公立医院诊疗人数增长达到8.5%、出院人数增长11.6%,而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增长仅为6.8%、出现人数增长3.4%各地大部分农村、社区患者都表现出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不冷不热。深究其因,主要是因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较为缓慢,不仅医师、药品、设备等资源上与大医院存在明显差距,而且基层医疗工作人员服务能力有限,不能给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提供较为完善的诊断要想患者爱上基层医疗机构,着重从这两方面下手才是解决之道基层医疗机构该如何改革?你有什么看法?


相关热词搜索:基层医疗 医改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06)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百合果2023-01-14

我们的医疗救治能力提升了。我国通过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增设发热门诊,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ICU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统筹实现新冠感染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广大医务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防治能力显著提升。 ——实施“乙类乙管”,我们是主动转向、主动作为。 “‘甲管’变‘乙管’,调整的只是管的等级。不是‘不管’,更不是‘躺平’。不是可以松口气或者歇歇脚的信号,更不是完全‘一放了之’。”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说。 如何防止医疗资源挤兑?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说:“进一步扩充医疗资源、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我们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配备充足的医疗力量。发热门诊就诊流程进一步简化,为患者开具药品提供方便,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效率。充分发挥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积极作用。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记者白剑峰 刘志强 申少铁 邱超奕)

(1)

祁明2022-09-07

我母亲生前有次因病住院,本来精神状态还好,入院后每天早上九点左右打吊针,到了下午五点就开始发烧,发冷,难受,痛苦不堪,怎么就成了比入院之前更糟糕,到了半死的状态,我观察了几天,发现不对,很诡异,提出停止打针,之前发生的事也消失了。医生给出的解释是过敏,轻飘飘。可是母亲受的痛,却是实实在在,让我今生难忘。这类医生应下地狱。

(0)

明史2020-03-01

钟南山:医院与学校一样,都是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所必需的最为重要的公益事业。既然是公益事业,就应该主要由国家和政府来办,决不能把其主体交由社会特别是国内外资本来办。如果其主体是由国内外资本来办,资本就会很快用高薪把优秀人才从公立医院和公立学校挖走;这样不用太长时间,就会把公立医院和公立学校搞垮。这样下去,普通百姓患了复杂的或难治的病就要到民营医院去看,要读高水平的学校只有去民办学校就读。这些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如果在我国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我们的政权巩固和党的执政地位。

(0)

祯岐2019-10-14

采取措施改善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国家政策规定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工资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水平相衔接,中央财政每年还安排一部分钱予以补助等等软件建设方面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这是对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方面的工作。

(0)

hahocb2019-09-26

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和导向,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着力加强基层,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工作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切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在农村,加强县医院标准化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步伐,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继续巩固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基层,重点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设施配套、科室设置、服务流程和规章制度。增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必须在软件建设上下更大工夫。要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技术水平,积极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方式,使更多的城乡居民不出社区、不出乡村就能看病。

(0)

陈和生2016-01-05

医改是个世界性难题。解决我们的医改难题,需要中国式办法。如果只是停留在“病有所医”的层面,就可能是只治不防、越治越忙。焦头烂额的救火只是治标之道,远不如曲突徙薪的治本之策,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

(0)

wobuchixiangcai2014-05-28

一面是,北京年诊疗近2.2亿人次,日均70万外地患者看病;另一面是,每年河北700万人次、甚至感冒发烧赶赴北京就医,而距京30公里的燕郊三甲医院病床闲置率高达70%。日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了解到,由于北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大量外地人口进京看病就医,使北京三级医院不堪重负,也加剧了城市人口和交通负担,甚至被戏称为“全国看病中心”。   提及国内的大医院的人满为患,经常被拿来做类比的是美国,同样是大医院,美国大医院则是另一番景象,不仅绝对看不到患者扎堆的情形,美国人甚至根本不愿意去大医院看病,而大医院的医生甚至相当闲适,每日只需按照预约患者数量安排就诊时间即可,绝对无需如国内大医院的医生那般如同每日“上战场”,连出国进修的国内医生都普遍觉得在国外大医院得到的锻炼还不如在国内的医院。而美国之所以能成功实现患者的分流,则归功于其分层次医疗体系。   应当承认,美国的医疗体系中,有太多值得国内学习的地方,医疗资源的合理分布,分层次的医疗体系,也是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实现最优最高效配置的不二法门。不过,简单地认定当下国内医疗体系的痼疾,就在于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个别大城市,甚至认为将这些资源拆分下沉,便能万事大吉,也的确太过仓促。无论如何,与美国的人口总量及其分布有着很大差异的是,其实注定了国内的医疗环境会有极大的不同。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看病中心”,不仅每年诊疗数量惊人,更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外地求医者,当然与北京集中了相当的医疗资源有关。但医疗资源是不是不该集中,或者分散才是硬道理呢?答案恐怕同样是否定的。对于医疗服务而言,适度资源集中其实同样不可或缺,无论是医疗人才的培养,团队的打造,其实都需要有一定的资源集中度。而从医疗资源有效辐射半径最小的角度考量,医疗资源适度集中于大城市,更是一点问题没有,无论是美国、日本,抑或欧洲,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于大城市也都是惯例,没有见到为了均衡医疗资源,便把大医院建在人烟稀少的农村的。那种认为只需把大医院建下去,医疗资源就能均衡的设想,更是不免一厢情愿。距京30公里的燕郊三甲医院病床闲置率却高达70%,其实就是例证,当然不能全赖这家三甲医院是徒有虚名。   基于此,日均70万外地患者看病,固然给异地求医的患者带来不少麻烦,也给北京的大医院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但这是否意味着大医院应当下沉或分散,或许还不能急于吃药。恰恰相反,对于国内的医疗资源而言,相比过度集中于大城市,更大的问题或许是整体医疗服务供给不足,以及分层次医疗服务体系的缺失或不健全。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求解之前,为了纾解日均70万外地患者看病,便把北京的大医院搬出去,恐怕只能是个削足适履的馊主意。(转载:吴江《究竟该吃什么“药”》)

(0)

阿笨2014-02-28

基层医疗机构:就像上面所说的,基层医疗机构还不是很完善,导致了许多人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还是要国家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视,在硬件上要多投入设备及药品;在软件上,要对基层医疗服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与考核,还要加大派送资深医生到基层里去服务。

(0)

柠檬2014-02-28

改革基层医疗机构:首先国家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完善各项基本公关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人员配备,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其次,鼓励大学毕业生下基层服务,改善基层医疗人员的素质,公务员有村官的形式,我们基层医疗也可以有"村医"的形式;再次,政府要加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发挥医保的作用,让村民可以就近就医,确实得到保障.最后,加大对医护人员的补助,发挥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0)
1 9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