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体经济+集体经济”的融合体,充分发挥两方面优势?

发布日期:2022-11-05    浏览次数:1958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构成了人类社会两大发展制度,对于它们的争议从未间断过,但谁强谁弱,想必事实已经摆在大家的面前。

  

       从实质上来看,资本主义是“个体”经济;社会主义是“集体”(国有、公有制)经济,这两种经济形式各有优劣,个体经济可以极大地发挥人才、企业、资本的价值,加快流通,但容易失控。而集体经济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宏观上把控发展的大方向,但却不利于自由发展......针对这些情况,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取其精华,实行“个体+集体”的融合经济(结合体),充分发挥两方面各自的优势,既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从源头稳住发展总态势,值得各国学习借鉴。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相关热词搜索:社会主义 个体经济 集体经济 优势
赞同(33)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穆士车2024-02-18

现在说下为什么会有这个预判性的结论? 第一,当前不仅是中国的私营经济体,面临经济发展瓶颈问题,这个问题同样作用于世界私营经济体。 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规律,必然性出现的经济危机,正在吞噬资本主义原本的经济形态,也同样倒逼着我们国内的私营经济体,不得不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做出有效改变。 问题是,怎么变呢?由私有,向更加私有推进吗?不是的,那只会雪上加霜。我们也不难看出,那些老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也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那就是他们不得不把自己过去,过分私人占有的东西,拿出来一部分进行社会共享,才能稍微安抚一下,或者是调节一下,所面临的困境。 第二,那么我们国内私营经济体呢?在这个大漩涡中,却出现了两个方向旋转。一个旋转是,彻底迷失,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拼命往自己口袋捞钱,以求自保。另一个旋转是,看到了这些微妙的趋势性转变,开始主动进行改变。在客观上,也实际上顺应了国际形势的转变,开始放下自私自利,向有饭大家吃,这个方向转变。 可喜的是,在我们这个号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中,几十年来,实际上大家并未真正尝到公有制的甜头。就在一些个别企业尝试做了集体所有制,尚且还不是全社会公有制之前,仅仅只是一个过渡形式的集体所有制,就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称赞和追捧。 在经济客观形势上看,这类企业,一经改制成集体所有制,其在同行中的竞争力可谓是立竿见影。比如华为的分配机制,只是近乎于集体所有制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所有制,就已经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再有就是胖东来公司,也是更接近于集体所有制,其在同行中的优势,是立见分晓的。 与它们类似的,是南街村的集体所有制。我们能直观看到的是,凡是搞了集体经济的,员工的收益不止是倍增,另外还有丰厚的福利。单凭这一点,就可以把同行最优秀的人才吸引过去。 为什么集体经济员工收益就高呢?这个很简单回答,就是私营经济,之所以工资低,是因为私人老板把大多数剩余价值装进自己口袋了。而集体经济是把剩余价值,最大化分配给员工了。 综上而言,处在历史转折期,转折什么?慧眼才能识方向。无论是在主观性的公权意识觉醒上,还是在客观性的经济发展趋势上,都是需要由人类社会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发展了。 这就是大势所趋。而当前,也只有极少部分人,才能通过杂乱无章的世界局势,看得出这个内在趋势。大多数人看不到,是因为这个内在趋势,还没有发展到外在趋势。 这也就是老碗哥前面内容观点提到的,中国未来50年,必将是红色经济的发展风口期。这既有中国自己的因素,也有世界的外部因素。老碗哥

(0)

榕树紫月2023-03-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鹏城深圳,亭亭高山榕,诉说一以贯之的笃定意志。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深圳仙湖植物园,手植高山榕。东方风来满眼春。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登上深圳莲花山,向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并在不远处亲手种下一株高山榕。 2020年,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总书记再次来到这里,抚今追昔:“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一座城,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 金沙江上,“白鹤”展翅。白鹤滩水电站是党的二十大后全面建成的大型水电工程。 从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到世界最大水利枢纽三峡工程,再到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的白鹤滩水电站,半个世纪,中国水电完成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坚定走好自己的道路,做好自己的事情。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决心,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人民日报记者胡果 吴秋余 王浩)

(1)

麦香2023-02-15

有读者说:“有些同志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幸福,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的确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是我不禁怀疑:如果大家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么这些得利的人又将是谁?如果大家都以为,只在建设共产主义的大厦上添上一砖一瓦已经是无上的幸福,那么被建成的大厦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仅仅是为了饱人们的眼福吗?如果认为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积累财富就是幸福,那么这些财富又是拿来做什么的呢?如果说这是为了我们美丽的未来,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但要是我们那些无穷的后代都这样说,那么人类岂不是都要变成吝啬的守财奴?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难道就是以守财奴的鼻祖这样的地位而见称? 这一连串的问号,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为集体、为别人服务,为未来、为后代造福,为建设社会主义用自己的劳动积累财富,为建设共产主义的大厦添加一砖一瓦,这些都是好事。这些事情,对于任何一个认定集体幸福第一的人,都毫不犹豫地认为这是一种幸福,而且还认为这是最大的幸福。 那为什么有人却认为把为集体、为别人、为未来、为后代、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当作幸福,都只是一些奇谈怪论,要加以挖苦呢?这并不奇怪。因为把幸福只理解为个人物质享受的人,其实是利己主义者,他们只知为己,而就难怪对于“为集体、为别人、为未来、为后代、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等,十分反感并起来反对了! 我们说:集体幸福和个人幸福是统一的;因此,为集体、为别人、为未来、为后代、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同时也就为了自己,个人的幸福包含在集体的幸福之中。只要人人都把为集体、为别人、为未来、为后代、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当作最大的幸福,视为乐事,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世界革命的进程以及全人类的解放也就都能够加快。与此相反,把幸福只理解为个人物质享受的人,总是把集体幸福和个人幸福看成只有矛盾,而决不能统一的;因此,他们也就把为集体、为别人、为未来、为后代、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看成是同幸福水火不相容的东西,那么,他们又怎么会为了这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呢?那样想和那样做的人,请问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世界革命和全人类解放的伟业,怎能不成为绊脚石呢?也许有人说:“请不要断章取义,不要片面夸大,因为我主张的不是全然抹煞为集体、为别人、为未来、为后代、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只是说这些不是幸福的本身,而是获得幸福的手段或代价。”我们认为,这种想法和说法,表面上看来好像必较好一些,但实际上和前一种不过是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因为你既然认定“为集体、为别人、为未来、为后代、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并非个人的志向,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个人物质享受才不得不勉强去做,那你又怎么能够自觉自愿地去做这样的事呢?退一步来说,当你由于还没有满足自己的个人物质享受,还没有达到自己的“幸福”境界的时候,你还不能抛开那种“手段”,还愿意拿出“代价”,也就是说,你对为社会主义做点事还有一点个人主义的积极性的话,那么,当到你认为一切已经差不多的时候,你又将会怎么样呢?——抄自《幸福观讨论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64年12月)第150-185页

(0)

一水莲花2023-01-30

“我们想要什么”:文艺复兴与普遍主义的重构。无论“中国模式”还是“中国道路”,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学术化表达。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奇妙组合。后冷战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包含着一种推动普遍主义的诉求:中国的实践包含着新的社会主义构想,包含着探索社会主义新版本的努力。曾经是“社会主义救中国”,今天则是“中国救社会主义”。这种围绕社会主义话语展开的新的普遍主义的话语建构,必然推动诞生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见,从2008年到2017年中美“关键的十年”,不仅是两国发展战略定位分歧逐渐显现的十年,也是中国追寻普遍主义的态度发生重要转变的十年:从过去诉诸特殊主义寻求普遍主义认同,转向直接伸张自我主体性的普遍主义;从过去渴望获得承认的自卑,到从容陈述自我主张的自信。这一切变化最直观地体现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开幕式中。(强世功 北京大学法学院)

(1)

阎瑞春2023-01-02

《共绘网》的声音就是我们普罗大众的心声

(1)

张忠华2022-12-22

实事求是是根本。理论创新很重要,如果把管理者与员工对立起来看问题,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他们是合作关系,共同创造财富满足社会需要。多收税多搞福利,不能捆住手脚。

(0)

海之梦2022-12-19

比如,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不正确的议论。    “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是长久之策,不是权宜之计。”    “民营企业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党的政策和自身努力发展起来的。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也是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干过来的。”早在河北正定,“人才九条”广纳贤良。到了福建,晋江经验影响深远。再到浙江,支持民营企业茁壮成长。到中央工作后,2018年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总书记专门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会上,党中央释放的政策信号十分清晰:“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风雨无阻向前进;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时与势在我们一边。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战略自信”:“顶住压力、练好内功、站稳脚跟,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来源:人民日报(2022年12月18日 第01版),记者:杜尚泽 刘志强

(1)

kopyuxe2022-12-17

为什么说“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合理的,必要的,并不能立即废除呢? 应该指出,采用某种分配形式,实行某种分配制度,并不是某些人任凭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为当时生产条件决定的。这一点马克思说的很清楚;“消费品的任何一种分配,始终只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后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目前我国的生产水平还不高,社会产品还不够丰富,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生产方式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一切就决定了我们还不能立即废除“按劳分配”的原则。根据目前我国生产条件和群众的觉悟程度,只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才能充分发挥人们劳动的积极性。生产和分配两者是辩证的关系。一定的生产条件决定实行一定的分配原则;实行与一定的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分配原则,反过来也会推进生产的发展。就是说,“分配并不是生产和交换的单纯消极的结果;分配反过来又影响生活和交换。”我们党中央正是根据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正确地解决了我们目前的分配制度。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地指出;“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而在这整个过程中,社会的性质仍然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经济上发展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社会主义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共产主义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分配更合理,但是这只有在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以后才可能实现。没有这个条件而否定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会妨害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就不利于生产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产品的增加,也就不利于促进共产主义的实现。因此,在人民公社的社员收入中,按劳分配的工资部分,在长时期内,必须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段时间并将占着主要地位。为了促进社员劳动的积极性,也为了使社员在生活中的复杂的需要比较容易满足,公社必须努力使社员所得工资逐步增加,并且在若干年内公社必须比供给部分增加得更快。即使已经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以后,由于社会产品还没有丰富到足以实现共产主义,人民公社在一个必要的历史时期内仍然将保留按劳分配的制度。企图过早地否定按劳分配的原则而代之以按需分配的原则,也就说,企图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勉强进入共产主义,无疑是一个不可能成功的空想。”这一段话,阐述得很清楚,第一,要明确我国目前的社会性质,还是社会主义的;第二,在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实行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而不是“按需分配”;第三,要实现“按需分配”的原则,首要的条件是社会产品的极大地丰富。我国目前条件还没有达到“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的程度,因而企图过早地否定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按需分配,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相反,如果硬性实行按需分配,必然要影响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影响生产的发展,不利于实现共产主义;第四,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只有实行“按劳分配”才能鼓舞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共产主义的实现。因而,在我国按劳分配原则还要在较长的时期内,发挥其积极作用。——摘抄自《学习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关于平等部分)

(1)

VHDRE2022-12-13

说到供销社,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应该都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80年代初期以前,供销社遍布全国各地的每个角落,那时候它的全称叫做“供销合作社”,一般前面再冠以一个地名,我们那里的老百姓都把它简称为“合作社”。它的性质是公有制的商业营销。当时一个公社都有一个规模全面的供销社,包括生资、日杂、副食、日用百货、五金等门市部。每个村落都有一个供销社的代售点。那个时候的供销社承担着群众日常生活用品的供给,保证了物价的长期稳定。当年的供销合作社曾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私人经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原来公有制的供销社即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供销社又强势回归,这是影响全国人民日常生活的一件大事情,自然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为此,说说个人的一些看法。说明:纯属个人观点,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萧萧政语)

(1)

fghkjuse2022-12-12

只要是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就有生存发展的需要。不论是国有还是集体,不能再走垄断经营的路,要有竞争意识,不能旱涝保收。

(0)
1 2 3 2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