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甘地:毁灭世界有七种事物“没有原则的政治;没有牺牲的崇拜;没有人性的科学;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良知的享乐;没有品格的学识;没有辛劳的财富。”这些都拷问着每个人、每个企业和每个国家?

发布日期:2022-12-03    浏览次数:4840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曾经说过:毁灭世界有七种事物“没有原则的政治;没有牺牲的崇拜;没有人性的科学;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良知的享乐;没有品格的学识;没有辛劳的财富。”这些都拷问着每个人、每个企业和每个国家。

  

        历经艰难险阻,人类文明才能发展到今天,然而,在人类的践踏和私欲中又逐渐呈现衰败之势。去窥探世界的最黑暗之处,你看到的是西方国家啼笑皆非的政局、表面光鲜亮丽的商业却暗藏着激流涌动、泯灭良知却向享乐主义敞开怀抱……以前的那些为了推动人类世界发展的意气风发、奋进拼搏的人类都去哪儿了,世界为何变成了这样。一个个疑惑,不仅仅是疑惑,而是质问,质问着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和每个国家,是否应照照镜子呢?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相关热词搜索:政治 崇拜 科学 商业 享乐 学识 财富
赞同(42)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dftestyt2023-11-20

”我们最大的问题,恰恰是对外界思考得太多,却忘了人性是一个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神奇天地。“ “人生来就是善于自欺和欺人的动物,人也是轻信的动物。欺骗和轻信同时是人性的组成部分,二者都源于适应人类生存的需要的进化过程。“

(0)

尘里程行2023-03-02

甘地(1869年一1948年),即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亦称“圣雄甘地”,有印度国父的美誉。他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先驱,同时也是印度国大党的领袖。在他的带领下,印度在国家独立,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甘地曾提出著名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由此他倡导了影响深远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的这一思想对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以及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

陈始皇2023-02-11

加剧国家间紧张关系,冲击国际秩序。健康的国家间关系是保持国际秩序和平与稳定的“压舱石”。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出台《赫尔姆斯-伯顿法》,利用“长臂管辖”机制对世界范围内与古巴进行交易的个人和实体施加经济制裁,引发欧盟强烈不满。欧盟于1996年通过了《阻断法案》,以立法的形式阻断美国“长臂管辖”措施在欧盟境内的效果,并赋予欧盟境内个人和实体起诉美国个人和实体的权利。欧盟频繁在联合国大会、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提出提案和发起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关注美国“长臂管辖”的危害性,甚至还启动了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程序。迄今,美国“长臂管辖”已涉及中国、俄罗斯、伊朗、叙利亚、朝鲜、古巴、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德雷兹纳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文章批评称,美国历届政府滥用经济胁迫和经济暴力手段,将制裁作为解决外交问题的首选方案,非但起不到效果,还造成人道主义灾难。(新华社)

(1)

蒙戈尔2023-01-28

记得哪个地方的一句话:“世界上最没用的事就是讲道理”,这句话偏颇、武断,但是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道理的零价值。 另外一句话,“为什么我们懂这么多的道理,还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再次佐证了以上观点。 只负责呈现真相,然后,每个人从中去发现“自己的道理”,这才是讲道理正确的打开方式。

(0)

馨德潤2023-01-26

每个人都是月亮,总有一个阴暗面,从来不让人看见。 ——马克·吐温《赤道环游记》

(0)

绵绵细雨2023-01-25

聪明的人,不占便宜。占便宜,无论哪一种形式,哪一种性质,哪一种目的,都可以一言以蔽之:便宜好占,或者难堪,或者麻烦。 曾国藩曾说: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情愿人占吾便宜,断不肯吾占人的便宜。 曾国藩派容闳去美国采购机器,这是一个肥差,官场中的人都明白,容闳一定会来送礼。 但当时曾国藩已经离开了京城,为此,他还特意写信告诫儿子:“容闳送的东西,价值不超过二十两白银,就收下,要是超过,就退掉。” 收下小礼,是给人面子。拒绝大礼,是坚守原则,是仗义轻财。 曾国藩说:“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他轻财,所以留住了人才。这样的领导谁不愿意跟随,又有谁不放心呢? 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真正的君子,就是稳如泰山,处世严谨,不骄不躁,不占别人便宜,轻财重义,谦让功。 能做到如此,才是值得信任的人,也才能让人放心,是最聪明的为人之道!作者:国文

(0)

单正祥2023-01-24

个体生命不同,到这世界善恶总量不变,每个人从出生就各自扮演各自的角色,有人是恶,有人是善! ——格林兄弟《格林童话》

(1)

IYTRG2023-01-24

释文: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现在我们再来研讨《孟子》本节的重点。首先要了解,孟夫子生当战国时期,而且也远游过各国,难道他真的是那么迂阔不懂现势吗?难道他对驺衍,甚至如当时风尚游说之士们纵横捭阖的作风,一点都不会吗? 我们的答案可以肯定地说:不是的。他对那些只图个人进身之阶的作法,和博取本身功名富贵的办法,完全懂得。他之所以不肯那样作,实在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而且可以加重语气地说:是不屑于那样作。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抱着古圣先贤的淑世之道,尤其拳拳服膺孔子的仁道主义,完全从济世救人的宗旨出发。他希望在那个只讲霸术、争权夺利的时代中,找出一个真肯实行王道仁政,以济世为目的的领导人物,促使他齐家、治国而平天下。 所以他针对梁惠王的问题,当头一棒,便先提出政治哲学上义利之辨的中心思想。他也明知道梁惠王不一定能接受,但是他还是存着梁惠王也许能接受的希望。此所谓“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乃圣人之用心也。再说,无论是谋国谋身,“仁义之道”的确是真正大利。只是人们都只贪图眼前的急功近利,而不顾及长远的巨利。所以都变成心知其为然,而行有所不能也,如此而已。 其次要研究的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当时孟子是先到齐国而后才到魏(梁)国的。《孟子》这部书,不问它是孟子自己写的,还是他门下弟子们记录了他的话而编成的,为什么发生在后的事情,却偏放在最前面呢?因为孟子的思想学说中,义利之辨,是最重要的要点之一。…… 孟子答复梁惠王说,你梁惠王何必谈利呢?你只要行仁义就好了。这是中国文化千古以来,尤其是儒家思想中,义利之辨的最大关键。而在后世的读书人,大多看到利字,就望望然联想到“对我生财”的钱财之利这一方面去了;站在国家的立场来说,也很可能误认为只是经济财政之利。至于义,则多半认为和现实相对的教条。因此便把仁义之“利”错解了,而且把仁义的道理,也变成狭义的仁义观念了。如此一来,立身处世之间,要如何去利就义,就实在很难办了。…… 由于这种义利之辨的观念根深蒂固,后世读《孟子》的人,大致统统用这个观念来读《孟子》,解释《孟子》,于是就发生了两种错误。第一是误解了梁惠王问话中的利,只是狭义的利益。第二是只从古代精简的文字上解释,而误解了孟子的答话,以为他只讲仁义而不讲利益,把“利”与“义”绝对地对立起来了。其实并不如此,依照原文用现代江浙一带的方言来读,就可从语气中了解到他的涵义,知道孟子并不是不讲利,而是告诉梁惠王,纵使富国强兵,还都是小利而已;如从仁义着手去做,才是根本上的大吉大利。 了解了孟子这句话的真正涵义所在,于是我们就可认识孟子,并不是那么迂腐的了。他并没有否定利的价值。他只是扩大了利的内涵,扩大了利的效用。如果孟子完全否定利的观念的存在,那么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试看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整个体系,甚至古今中外的整个文化体系,没有不讲利的。人类文化思想包涵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于人生的艺术、生活……等等,没有一样不求有利的。如不求有利,又何必去学?做学问也是为了求利,读书认字,不外是为了获得生活上的方便或是自求适意。即使出家学道,为了成仙成佛,也还是在求利。小孩学讲话,以方便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然也是一种求利。仁义也是利,道德也是利,这些是广义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只是权利的利。——南怀瑾先生《孟子旁通》

(0)

瑜哥2023-01-24

孔子提倡仁,提倡孝,提倡道德,因为大家都用手段。譬如现代人们流行的一句话,常说“你少用手段”,尤其这六七十年来,每论团体或个人的经验,玩手段的一个比一个高明,谁都玩不过谁,玩到最后还是个笨蛋。所以还不如规规矩矩、诚恳的好,如果把真正的诚恳当作手段,这个手段还值得玩,这也是最高明的。这六十年来的变乱,对于手段,谁都学会了,谁要玩几套手段,别人没有不知道的。只有老实人最可爱,讲道德的人才是最可爱,最后的成功还是属于真诚的人,这是千古不移的道理。……

(1)

逍遥客2023-01-23

这世上,有好人 有坏人,有善人 、有恶人。有 ,有益的 ,有害的,有毒的,有美的,有丑的,有诱人的,有清高的,有随和的,有孤傲的。这些,你想过吗?

(0)
1 2 3 4 3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