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银行利率市场化时机已成熟?

发布日期:2014-03-06    浏览次数:4605

  

         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各种“宝”搅局的特殊时期,存款利率的上升显而易见。一位国有银行中小企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付息成本急剧上升,存款拓展压力升大,银行无款可贷或将成为常态。”

        专家表示,利率市场化时机也越来越成熟,如果不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各式各样的潜在风险。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都相对自由和市场化,货币市场里的短期利率指标基本上都非常有弹性、非常市场化。一方面,目前欧洲、美国等慢慢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经济开始复苏,所以推进改革的时间点也渐趋成熟;另一方面,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监管机构、商业银行一直在做应对风险的相关准备。银行利率市场化,会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变化?它已经成熟了吗?

相关热词搜索:银行利率 金融 市场化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26)  |  中立(3)  |  反对(1)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庄华荣2023-12-06

利率市场:推动存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 央行指出,接下来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三个发力重点:一是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促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二是推动存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引导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三是持续提升房贷利率市场化程度,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央行强调,将持续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培育质押式回购利率(DR)、国债收益率、LPR等指标性利率,提升市场基准利率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准确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为市场定价提供重要参考,并发挥好作为浮动利率金融产品定价基准的重要作用。此外,健全“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和“LPR+国债收益率→存款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释放利率调控信号,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运行,最终传导至债券、贷款和存款利率,有效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来源:第一财经

(0)

贝勒2021-04-23

现在,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已经高达17万亿美元,占全球债券总规模的比例接近30%。难以想象,全球1/3的债券都是负利率!蒙着眼买一只债券,持有到期,有30%的概率是亏钱的! 日本负利率国债规模最庞大,接近9万亿美元,一个国家占了全球负利率国债的一半以上;负利率企业债,德国、法国、荷兰是大头,他们3个占了总规模的40%。2019年,全球货币政策大转向,从印度、到澳大利亚、再到美联储、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俄罗斯、南非、乌克兰、土耳其等等。一个接一个,纷纷降息。全球大宽松拉开序幕,负利率就像一个超级病毒,不断吞噬正常的市场。

(0)

盛松成文2020-03-19

作 者 | 刘胜军:何以解忧?唯有改革。当前,下决心以改革化解一些长期存在的梗阻、扭曲、错配,要比降息重要的多,效果也会更好: 1. 在年初降低增值税税率的基础上,继续坚定推行更大幅度的减税,修复实体经济赢利能力,引导资金“自发地”回流实体经济。 2. 下决心打破“国企预算软约束”,让银行真正意识到国企贷款不是“铁定安全”的,真正用心关注国企的信用风险,停止盲目贷款。3. 以科创板为契机,加快落实股票发行注册制,打通直接融资通道,大幅度提升直接融资占比。4. 尽快批准设立民营银行(目前已开业 17 家)。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更有动力和比较优势去服务民企和中小微企业。5. 为民营银行发展松绑:1)鉴于银行网点饱和的现实,应允许民营银行远程开户,扩大资金来源;2)财政性资金应规定一定比例必须存入民营银行。每年约有三四万亿财政资金存放在银行,体量大、稳定性高的财政性存款成为银行揽储对象!6. 鉴于民营银行以中小微贷款为主,这一群体风险更高,监管部门在考核时应考虑到客观规律,适当提高对民营银行不良率的容忍上限。 7. 国有大银行钱多用不掉、民营银行却找不到钱,可以采取以下办法“南水北调”:1)鼓励大银行购买中小银行的民企贷款 ABS 产品;2)鼓励大银行将存款以成本定价转让给中小银行,实现宝贵金融资源的有效利用。 8. 银行要“去行政化”,真正落实现代公司治理机制,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化导向。9. 银保监会对国有银行内部考核进行一次督导梳理,严格禁止对国企贷款和民企贷款损失在内部责任追究上的区别对待,确保落实“所有制中性”。 10. 对于银行不良贷款责任,建立稳定、可预期的考核体系,不搞运动式执法,以解除银行给民企贷款的后顾之忧。 11. 重塑国有银行的市场化激励机制,建立银行高管“长俸制度”,鼓励银行高管持有银行的“限制性股票”,促进银行高管行为长期化、与股东利益一致化。 12. 在市场出清过程中,对于一些陷入困境的中小银行,应该优先出售给外资银行或民营资本,防止大银行过度接盘导致的“马太效应”。13.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应借助一些典型的案例(正面或反面),清理银行体系的不作为、低级红、高级黑,改变银行管理层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0)

国瑞瑞2018-11-24

美联储主导的加息,通常指增加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增加,则还款成本增大,大家就会想办法把钱还给银行;而存款利息增加,大家就会把现金存入银行以换取更高的收益。两者都会使美金大量流入银行!当所有钱都涌入银行后,结果只有一个:市面上的现金流会急剧减少!现金流急剧烈萎缩可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因为,桥水基金指出,全球80%的大型企业,都存在巨额债务。也就是说,这些企业都是靠借钱生存的。当市场的现金流减少后,企业就会因为资金问题面临破产风险。更为重要的是,美元是全球通用货币。一旦美元的现金流减少,在市场供小于求的关系下,美元就会大幅升值。那些美元储备少得可怜的国家,则会因为缺乏美元而出现资金外逃、贸易停摆、跨国企业破产的局面。所以我们看到,自2015年美元加息以来,美元储备量较少的巴西、阿根廷、土耳其先后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毫不夸张的说,美国跨国金融资本就是一头饕鬄:它们利用美联储和美元作为全球通用货币的便利,在世界上制造大规模钱荒,在打压美国股市收割上市公司股票同时,也在对其他国家的破产企业、或濒临破产的进行抄底,当年俄罗斯就差点被这招整垮!

(0)

唐伟章2016-08-19

民间投资增速下滑、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这“一降一升”使转型经济深陷新的“两难”之中。显然,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民企和垄断性经营的银行,对风险与收益的配比选择并不相同。这也解释了国家要求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商业银行,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相当于为银行增加成本、牺牲利润和加大贷款风险,为何总是难以奏效的原因。对于垄断性经营的商业银行来说,“顺周期”开展业务是再理性不过的事情,似乎并不在意“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谴责。当然,这并不包括那些违反合同契约和商业道德的行为。显然,用松紧腰带的方式解决肥胖问题是无益的。只有打破金融垄断,让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推动利率市场化,才能使银行业充分竞争,降低融资成本,避免银行“顺周期”使得民营经济被“逆淘汰”。

(0)

陈经纬2016-08-04

目前为止,实施负利率政策国家的银行只是自己承受了负利率的成本,没有转嫁给储户,但未来是否会刺激银行将成本转移给借款人、提高借款利率,还有待观察。国际清算银行已经指出,央行实施负利率的本意有刺激消费,不过事实可能正好相反,超低利率可能事与愿违的让消费者更加倾向于储蓄。因为退休后的收入变得更加不确定。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3月1日发出警告称,多地央行开始推行负利率政策,但如果长时间推行该政策,其影响难以预料,甚至有可能破坏投资和储蓄。

(0)

王文童2016-06-29

负利率影响的是存款和贷款的成本,主要作用于货币供给。但是,货币政策只能控制数量,不能调整结构。负利率政策要生效,关键在于形成有效的供给,有效的供给取决于货币需求。如果人们不看好市场前景,没有消费欲望,或者企业的投资风险太大,可能得不到正常的投资回报,那么,即使利率再低,货币供给量再大,民众和企业也会把钱存起来,不去消费和投资。只有在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都能卖出的情况下,民众和企业才有消费和投资的欲望,货币宽松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日本负利率政策没有取得太大效果的关键,也是当前中国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原因。

(0)

张惠萍2015-11-18

资本项目开放、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是增加人民币国际吸引力的重要保障。当前,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任务最突出也最迫切。在这项改革有实质性突破之前,资本项目开放很难有大的进展。

(0)

雷鸣的战士2014-04-26

近期以来,互联网金融话题火热,其中,特别是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各类新型货币市场基金发展迅速,不仅吸引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也一度引发了许多激烈的争论。抛开如何去界定或监管各类“宝”的争议不谈,货币市场基金爆发式增长,有其客观、合理的背景,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也是推动利率市场化发展重要的力量。稍微回溯一下历史,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中美利率市场化比较 1972年,美林证券推出了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其对象主要是中小投资者。在当时的美国,《Q条例》对储蓄和定期存款都设有利率上限,而且也不允许支票(活期)账户支付利息。金融市场利率虽然不受限制,但投资工具(如可转让存单CDs和货币市场凭证MMCs,等)都有最低额度限制(当时为10000美元),中小投资者无法介入。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通货膨胀状况日益恶化,市场利率大大超过存款利率上限,货币市场基金因此急速膨胀。而与此同时,为应对挑战,银行业也开始绕开利率上限,创造出可转让提款通知账户(NOW)、自动转换储蓄账户(ATS)以及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s)等一系列工具。就此,美国利率市场化大潮,如一江春水,奔涌而去。 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相比,我们目前的情况有些类似:一样的存款上限,一样渠道受限的中小投资者,相似的创新工具,银行类似的反应,甚至还有相似的社会舆论环境等。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我们正置身于利率市场化加速的时期,虽然监管要求还在,利率上限还在,但金融创新正让其变得无关紧要。从这个角度,过去一段时间曾热议过的银行理财、同业业务以及影子银行等,或许都可看作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的产物,模式虽有不同,但条条大路都通往同一方向。 当然,在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的驱动上,中美还是有所不同。上世纪70年代直到80年代上半期,恶性通胀一直都是困扰美国的难题,货币市场基金在收益率上对存款有压倒性优势,对银行产生全面冲击并不让人意外。反观中国,目前整体通胀还算温和,定期存款利率虽有上限,但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其市场化程度已然不低。也正因为此,受压制程度较高、与市场利率相差较大的活期存款成了创新突破的重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加入,弥补了货币市场基金在支付方面的不足,在不借助银行的情况下,创造出了一个活期存款的完美替代品。 简单说来,如果把货币市场基金看成“货币+基金”的组合,那么,在美国利率市场化加速时期,高通胀环境中,基金端(获得跑赢通胀的收益)是其成功的关键。而在当下中国,通胀尚无明显上升迹象的情况下,货币端(便捷、广泛的支付)或许才是其竞争力的核心。就这点来说,纠结于收益高低来断言某些创新的前景,可能并不恰当。这些产品长期的生命力依附于货币应用,当然,这也是判断其风险性质以及制定适当监管规则时的争议所在。 利率市场化加剧银行竞争 如果以利率市场化的大框架,来看待今天各类金融创新(包括影子银行、银行理财、同业业务以及热得发烫的互联网金融等),对其未来的发展以及对银行业的影响,我们有以下几个初步判断。 首先,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已明显加快,金融业创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真正意义上的“脱媒”,银行会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当然,从起点上来看,中国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所占据的比重,及其混业经营的程度(就大银行而言),要远高于美国利率市场化时期,因而银行应对竞争的能力或许更强。当然,实际情况是否如此,还需观察。 第二,银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分化将迅速加大。外部金融创新最主要的影响,不在于会产生多大的直接冲击(对银行业务的分流),而是间接加剧了银行业内部竞争。在过去一段时间,一些银行纷纷推出了类似余额宝的产品,而监管者一改以往对高息揽存的严格限制,罕见地保持了宽容。监管强度的松动给一些有能力、也有意愿参与市场竞争的银行提供了一次扩张军备的大好机会。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这部分银行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而其他银行,特别是众多中小银行,则会受到较大冲击。 第三,银行业风险会明显上升。余额宝等金融工具的出现,尽管不一定会导致这些资金完全流出银行体系,但对资金成本和流向还是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此类产品得到广泛接受,以及银行类似产品大规模推出后,储户的利率敏感程度将显著提高,活期存款作为银行最稳定和成本最低廉资金的时代,或很快一去不返。银行整体的资金成本会大幅上升,稳定性也可能显著下降,流动性风险问题将愈发突出。 第四,银行业务结构调整步伐将加快,需要密切关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面对资金成本的明显上升,以及流动性风险加剧,银行的业务结构必然发生重大的调整。在负债方,对主动负债的依赖会有所提高。在资产方,银行会调整客户结构,以提高贷款议价能力。此外,还可能大幅压缩资产的期限结构,以规避利率风险。从国际经验看,期限较长的贷款(特别是住房按揭贷款),在利率市场化中的风险尤其突出,美国储贷协会危机便是典型的案例。对中国银行业来说,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时期,重视此类长期贷款的风险,并适度进行控制和调整,是降低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必然选择。 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 对银行来说,应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些创新,也不管你如何去界定,该来的始终要来。所以,正确的态度,不是敌视或反对某些创新,而是积极应对。在发展战略、经营理念、风险管理以及产品创新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利率市场化加速的情况下,对一些故步自封的银行,这种调整已刻不容缓。 对政策当局来说,应适应利率市场化发展,优化监管规则。在总结众多的经验和教训后,绝大多数国家都认同,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必须辅之以适当的再监管(re-regulation),方能避免出现巨大的风险。在这个意义上,利率市场化既非简单取消监管,也非对金融创新听之任之,而是要根据风险的变化,在放松原有管制措施的同时,及时建立新的监管规则。 对于各类金融创新(也包括银行的金融创新),监管者应根据其实际的风险特征,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监管要求,保持监管一致性,避免出现监管空白或监管套利。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打着什么样的旗号,金融创新的风险本质应没有变化,健全的内部风险管理和适当的外部监管都必不可少。这不仅关乎投资者的利益,也有助这些金融创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对银行监管而言,在实施国际规则时,需考虑国内外环境的不同。具体而言,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新巴塞尔协议,针对的是西方国家金融体系过度市场化的问题,因此,其无论是在资本监管、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以及流动性监管方面,都刻意限制银行对金融市场的依赖以及银行业务的复杂化。但中国目前仍处于利率市场化加速时期,在资产和负债两端更多地使用金融市场,是银行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议在实施新国际监管规则时,必须注意这个问题,为与金融市场相关的业务(如同业业务)预留适当的空间,以免作茧自缚。 应及时优化监管政策,特别是贷存比限制,避免形成扭曲。具体而言,在存款分流的情况下,贷存比的限制,可能会导致银行实际资金成本进一步上升,同时还因为可用于贷款资金减少,推高融资成本。因此,建议针对实际变化,更及时地对存贷比指标进行优化调整,扩大合格存款范围,并适时提高贷存比限制等,以适应银行资金来源结构的变化,并降低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转载:曾刚《利率市场化步入快车道》)

(0)

姚文嚼字2014-04-26

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面临的情况是:目前的金融体制还不可能一下子发展起一个完整成熟的债券市场来直接建立无风险利率;银行的存款利率是有效的无风险利率;对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可以进行分解;只有利率市场化才是根据市场风险对社会剩余资金进行定价的有效渠道。就上述情况而言,可能的解决方法也许是:保持存款率上限;存款利率上限只适用于普通居民存款,而不适用于企业或机构存款;政府只担保存款利率有上限的存款;银行可以将有担保的存款之外的储蓄进行分类管理,根据风险的不同,制定浮动的利率;按较高利率储蓄的企业和机构必须承担出现风险的亏损;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凭借自己的风险管理水平同银行对非担保储蓄进行竞争。由此带来的结果可以是:社会有了无风险利率;政府发行债券有一定的参照系数;银行为了吸引资金,必须同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评估和发现价格进行竞争;投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储蓄和不同的投资产品之间进行选择;企业可以从不同的信贷来源得到适合自己的贷款;社会信贷成本不必整体朝风险资本利率靠拢;金融市场能够为政府制定存款上限提供信息;允许金融产品违约和金融机构破产;各个金融市场最终可以实现风险交易的功能。当然,这只是利率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随着金融市场的成熟,一旦有了由市场决定的无风险利率,存款利率上限最终还要取消。

(0)
1 2 3 21条信息

找乐2022-07-23

好像我们也是降息啊,也是配合美国吗?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

(0)

羊毅2016-06-21

日本央行近日宣布,将从2月16日起引入正、零和负三级利率体系。其所实施的负利率主要针对躺在日本央行账上的过剩资金,意在实现日元贬值,推动定性和定量宽松(QQE)带来的增量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这一消息令金融市场感到措手不及。除日元兑美元汇率应声下跌外,分析认为,该措施恐怕不仅无法拯救持续萎靡的日本经济,还可能在更大范围内产生负面影响。   政策手段枯竭是日本导入负利率的主要因素。日本版QQE的核心是以购买国债来增加基础货币发行量。目前,日本央行持有的国债余额已接近300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20日元),其中八成以上是长期国债。目前,日本国债保有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已超过

(0)

李叶红2015-12-04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过了20多年的历程。应该说,利率市场化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环节。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产品多样化发展的重要渠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金融资源的配置需求已经高度多样化了。只有利率市场化了,带动金融产品多样化发展,进行差异化定价,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利率市场化可为货币政策转型创造基础条件。在转轨初期,货币政策必然比较倚重数量型的手段,因此大家都说要加快货币政策转型。这次改革也提到促进货币政策转型,建立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但这中间往往有路径依赖,即越是有行政控制,就会越依赖行政控制,觉得只要行政控制一解除,那

(0)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