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地球的资源足够满足人类的生存,但永远满足不了人类的欲望。”人类活动最终导致地球毁灭?

发布日期:2023-03-04    浏览次数:2307


        印度圣雄甘地曾说:“地球的资源足够满足人类的生存,但永远满足不了人类的欲望。”(Earth provides enough to satisfy every man's needs, but not every man's greed.)。人类的欲望无穷,这样的无穷无尽却将摧毁整个地球。

  

        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利益的无止境追逐;导致对自然的无节制索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创伤……过去清澈见底的河流变成了工厂排放污水的“黑河”;过去蔚蓝无比的天空变成了连续不断的阴霾密布;过去的枝繁叶茂、鸟语花香变成了拔地而起的冰冷的高楼大厦......如此恶性循环如何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考验,我们已联结成一个地球村,都应当敢于承担责任,保护我们的家园。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吗?如果您还有良知,是为公平、正义和共建美好世界而来,那就请你将《共绘网》转发出去,让更多人受益吧!

相关热词搜索:地球 资源 人类 生存 欲望 毁灭
赞同(24)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盘尼西铃2024-03-06

资源的利用怎样才算适度?土地利用的方式怎样最有效?水旱灾害怎样才能减少?如果有正确的答案,他们不会不听,可惜长期以来,没有人能够找出正确的解答。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在江苏、河南决口,第二年,朝廷派出的特使阿弥达再次出发探寻黄河的正源。因为当时人认为,只有找到黄河真正的源头,在那里祭祀河神,才能使河神显灵,保证黄河的安流。乾隆皇帝和他的臣子可谓用心良苦,结果却无济于事。要是当时就能对黄河水患的形成作出科学分析,就不至于把希望寄托在河神身上。 即使对自然规律有所了解,也还得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使正确的认识产生实际作用。例如,早在西汉时人们就已注意到了黄河挟带的巨大泥沙量,也知道这些泥沙的危害。此后直到清朝,不断有学者指出,山区或河流上游的滥垦滥伐是导致中下游河道淤塞、水旱灾害频繁的根源。但在无法缓解人口压力,使大批无地少地的农民和嗷嗷待哺的灾民有饭可吃的情况下,谁又能制止他们疯狂地涌向山区,采用掠夺开垦方式,以便养活他们自己呢?明朝初年曾将地处今湖北西北,与陕西、河南交界的荆襄山区划为禁区,这固然是为了防止它成为潜在的反抗势力的基地,但客观上也起了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作用。可是当不断涌入的流民、灾民达到数十万,当军事镇压和武力遣送已经无济于事时,就不得不同意他们就地入籍,并设置了新的行政区域。清代中期以降,类似的情况一次次在汉水上游、南方山区、云贵高原重演,但政府除了采取默许态度或最终给予承认以外,确实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因为谁也无法使如此多的流民和贫民有饭吃、有田种。而要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除了充分运用科学和技术手段之外,是别无选择的。所以仅仅从人文精神出发关怀人类,充其量只是给被关怀的对象一种精神享受或精神力量。要把这种精神转化为物质基础,只能依靠科学技术。原载《葛剑雄文集》

(0)

聪明钢笔2023-12-18

人类的贪得无厌和无限索取最葬送掉人类自己

(0)

俏妃张帆2023-06-22

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6月6日,在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荒漠生态系统天生脆弱,牵一发而动全身。既不能在不适宜的地方改造沙漠,也不能观望、畏手畏脚。有些沙漠改不好、改不了,不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坚持以水定绿、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才能让荒漠这种特殊资源保值增效。 科技创新能够提高防沙治沙效率和质量。 宁夏境内黄河北岸的沙坡头,曾经饱受风沙之苦。在固沙治沙初期,尝试过卵石铺面、沥青拌沙、草席铺盖等固沙方式,都被风沙掩盖殆尽。一次偶然机会,林场职工发明用树枝、秸秆等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方格状挡风墙以削弱风力侵蚀的“麦草方格”固沙法,后被全世界广泛应用在固沙事业上,被誉为“中国魔方”。 内蒙古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完善了“锁边林带”治理沙漠技术模式,依据风沙流运移规律,采取“流沙固定、乔灌并举、封沙育草”治理流沙的技术,成功控制沙丘前移,在大漠呈现出“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 荒漠化防治还需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的有力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荒漠化防治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设规划》《国家沙漠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沙产业发展指南》等相关制度、规划相继出台。我国防沙治沙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法律体系、政策体系、规划与工程建设体系等,在防治思路、政策机制、技术模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国,我国还积极履行公约义务,推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进程,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展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人民日报记者董丝雨)

(1)

自由煎饼人2023-05-27

长江浩荡,黄河奔腾,一部中华文明史,蘸着这江河水写就。 “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我们共产党人做事就是要为了全人类、为了子孙后代”……多次现场考察,多次主持座谈,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思虑长远。 江河沿岸发生着令人感慨的变化:以前摩拳擦掌地搞开发、搞建设;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生态保护方面我无论是鼓励推动,还是批评制止,都不是为一时一事,而是着眼于大生态、大环境,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思考和嘱咐,成为全党全国领悟和践行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的重要遵循。生态问题,考验大历史观。 “我们要为当代人着想,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从自然生态到政治生态,从发展观到政绩观,锚定的是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一以贯之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既要只争朝夕,又要擘画长远,这是一个大党大国领袖的历史自觉。(记者余建斌 刘毅 董丝雨)

(1)

木头2023-05-02

贪欲消灭人类

(0)

小波2023-05-02

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0)

vhdreaw2023-04-28

无人愿意放弃钢筋水泥的楼房,搬回到茅草屋里;无人愿意放弃电灯,靠篝火度过漫漫黑夜;无人愿意放弃汽车,而以两腿或骑着驴赶路。不仅如此,绝大多数人是有了基本满足后还想有更好、更多的科技产品,按照佛教的说法,人心是空的,永远填不满。而这一切的物质享受都要付出环境的代价,一位美国人说:“我们遇到了敌人,这个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砍伐原始森林,我们向长江倾泻污水,我们向天空排放滚滚黑烟,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人民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当我们终于榨干了黄河,终于逼疯了长江,终于把淮河染成黑色,我们仍然在追求单一经济增长指标,不顾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河流、大气和森林,这种增长能维持多久 如果肥沃的土地都变成沙漠,如果空气中充满有毒物质,如果河流污浊得连鱼都无法生存,那么我们生活的意义何在?我们生存的根基何在?圣雄甘地说:“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吴蓓)

(1)

春去秋来2023-04-20

太伟大了,向治沙种树的英雄点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

吴艾明2023-04-18

气候变化,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直面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坚持胸怀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2022年3月义务植树时,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土绿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既做好降碳的“减法”,也做好“扩绿”的加法。作为《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中国向全世界承诺: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十年树木,“中国绿”赢得世界赞誉。全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多年保持“双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多年实现“双缩减”。 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本世纪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内蒙古库布其播绿治沙人,获得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 如今,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既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鲜明标识标杆。一棵棵树,一片片林,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直面时代之问书写的绿色答卷,立起的文明标杆。 (记者刘毅 顾仲阳 董丝雨 贺勇;记者寇江泽参与采写)

(1)

莉莉安2023-04-05

古今中外,多少预言都不约而同地描绘出了今天人类所面临的处境。《圣经》中所称的末世代,与佛经所说的末法时期,都是指的今天。人们有目共睹,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败象丛生,危机重重。社会道德整体沦丧,诚信缺失,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纷争迭起。黑恶黄赌毒泛滥,坑蒙拐骗频展现。八仙中张果老之所以倒骑驴,是因为他早已看到了:人类越向前发展其实是在向后退,人离宇宙特性愈来愈远。那么,人与宇宙真理背道而驰之时,面临的最终结果就是被淘汰,以致被彻底毁灭,岂不可悲可叹?近年来,与日俱增的种种天灾人祸,不正是上苍对人类的惩罚与警示吗?(文字|杨子)

(0)
1 2 14条信息

中华红2023-03-07

是的,所以说毫无意义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