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城镇化不如兴建保障性住房?

发布日期:2014-03-13    浏览次数:2894

  

        近年来,住房问题始终是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公民在社会领域中的两项最基本的权利--居住权和资产拥有权被剥夺,这无疑会使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社会心理极度扭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仍然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和矛盾,其中土地问题尤为严重。

        土地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据统计,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96年的2.02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005年的3.25万平方公里,年均增长5.4%,明显高于同期城市人口4.4%的增长速度,未能充分发挥城镇吸纳人口的功能,加剧土地紧张的矛盾。另一方面,一些城镇盲目求大求洋,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宽马路、大草坪、豪华版攻略,花园式工厂,造成对土地资源的过分粗放利用。所谓的城镇化并没有实现惠民惠利的目标,再加上现在高居不下的房价,政府早就应该兴建保障性住房,这才是民生之重,尽快实现“住有所居”,从根本上改善城镇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这也将有利于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城镇化不如兴建保障性住房?你怎么看?

相关热词搜索:保障性住房 城镇化 社会矛盾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12)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utrteet2020-04-12

纵论天下作空谈,不如人人都有保障房,一国同胞皆韭菜,却盼大同世界来。

(0)

林未晚2018-02-10

由政府实施的住房保障政策,就同样能够推动房地产投资。无论是房地产企业的商业项目,还是政府住房保障项目,只要房子在建,水泥、钢筋、木料、装修、家具购买以及就业等一系列需求就在,全社会投资总额并不会降低。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与保持高房价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以公共投资来实现住房保障,困难的问题是,政策的覆盖面究竟以多大为宜。如果住房保障政策全领域覆盖,不给市场丝毫空间,就否定了人的差异化需求,与毫无活力的计划经济无异,自然应该抛弃。所以,大可以推行基础保障,即是以满足基本居住需求为宜。而有能力改善居住条件的消费者,依然可以从市场中购买房地产企业提供的商品房。 以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例,普通居民并不会困扰于市场上的高房价,因为只要符合条件,提出申请,平均不到三年即可排队获得政府提供的公租房。而巨商大贾及其他成功人士可以通过市场来满足自己更高规格的居住需求。这样,普通人无需为住房奔波,房地产市场照样繁荣,整个香港充满活力。事实上,不光香港,欧美各地大多如此。中国的高房价问题集中在大型城市。由于规模效应的存在,城市化是人类文明的必然方向。只是,要避免过度集中导致住房保障政策的失效。如果公共资源和工作及商业机会集中在行政中心所在的城市,必然导致城市人口畸形增长,住房保障政策难以推行。这就需行政权力的逐级分解下放,提高地方自治能力。

(0)

sabotage2014-07-21

近日,审计署公布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安居工程资金管理和建设运营不断规范、总体情况较好,但一些地方和单位仍存在违反规定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被挪用和骗取的工程资金达93.7亿元,还查出4.75万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售)1.93万套。 这样的现象并不稀奇,去年的审计结果就显示,全国360个项目或单位挪用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57.99亿元,用于归还贷款、对外投资、征地拆迁以及单位资金周转等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支出。当时报告同样提及了保障房分配方面的乱象,其中就有10 .84万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因提供不实资料、相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3.89万套、领取租赁补贴1.53亿元,另有1.13万户家庭重复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分配2975套,重复领取租赁补贴2137.55万元。 对比近年审计署的报告不难发现,涉及保障房建设和分配的问题依旧普遍,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吊诡的是,和前些年颇受舆论关注的保障房分配问题不同的是,近来保障房空置现象显得越来越严重。去年审计署报告显示多省份保障房钥匙交不出去,甚至有四省空置总量超5万套。既存在分配不公,又有普遍的空置现象,保障房从规划、建设到分配,可谓乱象迭出,各种问题相互交织,单独讨论局部问题都容易顾此失彼。综合地看,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保障房普遍被作为一种政治任务,地方在落实过程或不积极,致使保障房供不应求,或盲目冲量,造成浪费;二是规划过程计划色彩浓厚,未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要,影响了保障房的作用发挥。 因为强调社会福利属性,保障房建设基本以政府为主导,这也为官员牟利提供了空间。此次审计报告提到吉林舒兰市市长韩迎新的例子,其借分管财政、发改委和建设等要害部门的便利,安排财政为开发企业预付2亿元工程款,而方式无非是“借财政的鸡生个人的蛋”,即通过围标串标方式中标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个人利益输送。 上述例子是否普遍目前尚难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保障房建设向来经济回报低,这也导致财政紧绌的地方政府会按照数量优先的原则,在牺牲质量的情况下建设保障房,从而完成对相关资金的转移与挪用。以往针对此类现象的批评多强调要加强问责,问题是,目前的规划强调完成任务而非按照需求来提供保障,行政权力影响从规划到建设等各个环节,市场力量基本处于观望状态。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特殊的利益共同体,面对上级的保障房建设要求,采取消极应对姿态其实并不意外,就此而言,多数资金挪用现象恐怕非个别官员的责任。 至于分配不公和房屋空置问题,无疑是上述模式必然的结果。由行政权力一手操办,加上各个环节缺乏应有监督,分配不公几乎是必然结果,而房屋空置则反映出保障房建设的计划思维,规划未能考虑民众需求,加上配套跟不上,即便有需求者也只能望而却步。保障房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毋庸置疑,但各地目前沿袭的任务模式,可能致使结果与初衷背道而驰。 今年中央提出的保障房建设目标任务是基本建成480万套以上,新开工600万套以上,但如何让保障房不变味,真正达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今后还要在规划、建设以及分配等环节有所创新。(转载:保障房乱象迭出 建设亟须走出任务模式)

(0)

qianduixue2014-06-23

我认为,中国从长远来说,泡沫破得越早越好。房地产属于社会领域,但中国的改革者和决策者把它看成经济领域,这毫无道理。房地产有其经济功能,但主要是社会功能。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大错特错。房地产的现状是大量空置房出现,但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尤其是年轻人。年轻人不满,感觉毫无希望,这加重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新加坡公共住房达到80%以上;香港的公屋实际超过50%;中国现在的保障性住房不足20%。我相信,如果能够实现居者有其屋,那么中国稳定30年没有问题。(摘自:郑永年谈话记录)

(0)

只若初见2014-05-23

 在旧金山湾区调研非营利保障房,常常想到一句话:“小即是美”。小是指份额少。美,不在技术,而在合适的制度。   非营利保障房,甚至整个保障房,在美国住房体系中只占很小部分。2011年,美国自有房率65%,其余35%家庭(约4000万户)租房。后者中,联邦提供住房保障有约500万户家庭,另外为200户家庭提供租房券(供市场租房),两项占17.5%(或美国家庭总数的6%),份额实在很小。    但是小,有时候更重要。成熟市场经济如美国,能让多数人住上别墅,却未必能让穷人都租得起房,尤其剩余福利制度之下。   1930年的美国,资本暴利与居住需求冲突,经济危机之下,妥协为剩余福利制度下的二元住房供应体制。自由市场经济、银行与地产商联盟联手,将拥有一个美丽的“家”(郊区独栋别墅为典型),构筑为“美国梦”的一部分。政府为市场之剩余者提供租赁性保障房,作为社会安全阀的一部分。   从此,虽然资本暴利追逐下房地产泡沫仍会周期性发生,但是住房价格收入占比基本均衡在3%左右,美国人的住房梦得以实现,背后大量政府补贴不可或缺。已故伯克利知名教授约翰•奎格利(John M. Quigley)指出,2005年,美国支持买房自住的税收支出(包括按揭利息扣除、资本利得税减免和房产税减免)1470亿美元,且过半收益进入15%最富的人的腰包。支持穷人住房的税收支出仅48亿美元,直接财政支出410亿美元,分别为前者的3.2%和28%——但却承受了所有的攻击。   另一方面,华府智库預算和政策中心(CBPP)的一份研究显示,2011年,美国租金占收入一半以上、且享受不到任何补贴的家庭达700户家庭,相当于联邦80年时间内积累出的资助家庭数。一个更严重的数据(来自HUD即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提交国会的一份报告)是:2005年,美国住房设施不足、或租金超过收入30%、或无家可归的家庭高达4200万户,约占全国人口的35%,比没有医疗保险(放心保)的人数还多一倍。   公共住房曾被当作矫正自由市场痼疾、解决穷人住房问题的良方,最后却是社会改良者(及很多社会学家)残酷的幻灭,知名伯克利教授克劳德•费彻(Claude Fischer)如是指出。公共住房项目始于新政时期,战后加速,1970年代被广泛认为惨败(尤其在1972年广为报道的圣路易斯市大型项目Pruitt-Igoe 的炸毁中被盖棺定论)后基本停止,近一、二十年实际数量下降。   从此,联邦对保障房的支持逐渐吝啬,并更多寄希望于市场,鼓励穷人租房券(Section 8)市场租房,补贴私人而不再是住房管理局建房。   但是随后见证的那场全国性的保护危机——政府补贴私人建造保障房,结果20年提前清偿期一到,房东们迫不及待终止合同,几十万套保障房转入市场套利,平均房租上涨了57%——使人们终于认清:商人的短期利益最大化,与保障房的长期可承担性之间终不可调和。哪怕给企业再多补贴,有些问题不是市场(哪怕是功能良好的市场)能解决的。于是社会起来,自己解决:通过非营利住房公司为穷人建房(主导形式),组建有限权益住房合作社,成立互助住房协会及土地信托。其共同点是:非营利。社会产权(不归政府也不归私人老板所有)。按需分配(而非按市场购买力分配)。社会住房正不断壮大,汇聚成流,试图最终解决穷人住房问题。   从公共住房到私人提供,再到非营利住房(或社会住房),保障房虽小,却是市场经济中社会良治的试金石。它美在合适的制度。(转自:马秀莲《保障房:小即是美》)

(0)

莫名其妙2014-05-19

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单是农民的市民化,也不单是土地的城镇化,更不单是城镇的建成区面积的扩大以及城镇数量的增多。上述这些方面仅仅是城镇化的表征。城镇化本质上是一个经济社会结构得以优化、制度持续创新、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系统工程。它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城乡人民公平共享繁荣、生活更加美好。因此,比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不难发现,我们走了一条残缺不全的城镇化路子。以往推进城镇化是过度重视经济建设,忽视了社会、政治、精神文明等建设。从社会建设方面看,人口城镇化不全面。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即进城农民有活干并享受市民待遇,能融入城市。但现实是,虽然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3.7%,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但其中2.6亿的农民工是长期在城镇就业,因没有城镇户口就享受不到与市民在住房、工资、教育、医疗、养老、失业、生育、福利、民主政治权利等多方面的公平待遇。去掉这部分统计数字意义上的城镇人口,我国户籍城镇化率仅为36%。可见,这是一种人户分离的残缺的城镇化、低度城镇化,是把农民工仅仅作为城市经济增长和市民生活便利工具的城镇化。这种畸形城镇化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如城市里生活贫困的农民工心理失衡,甚至以过激的方式如违法犯罪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此外,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问题、民工潮问题、城乡两栖人口问题等,均使城镇化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 上述问题说明,传统城镇化道路走到了尽头。我们要坚决放弃主要依靠廉价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推动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放弃主要依靠大量资源能源消耗和牺牲环境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放弃主要依靠低成本公共服务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放弃主要依靠造城运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我国城镇化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一方面,顺应城镇化率在30%—70%的区间快速发展的规律,我们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另一方面,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必须走新型城镇化之路。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强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和谐、美丽、幸福中国的建设都要求城镇化实现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 (摘自:赵红《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

(0)

changwu2014-04-28

在刚刚召开的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广州代表团参加讨论时称,广州目前的城市建设水平还不高,要用好“三旧”改造政策,提升广州城市建设水平。广州要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确定的方针,在城市发展上转变观念,从“建新城”的城市扩张转变到“改旧城”的城市提升。   几年来,广州在实施新型城市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建新城”与“改旧城”都有所拓展。一方面,提出了“123城市功能布局”,即建设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设想;同时,要在南沙建设一个“新广州”,并推出中新知识城、海珠生态城、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花地生态城、空港经济区、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等9大战略性发展平台。显然,广州在“建新城”方面的想法、规划、措施都较多,对城市定位和品质的提升都有所帮助。   另一方面,自2009年至2012年,国家给予广东省特殊的“三旧”改造政策。广州抓住了这个机遇,在“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中都有所摸索,并多少解决了“亚运城市”建设的用地问题,也通过“猎德模式”使城中村改造取得了突破。现在,“三旧”改造政策将延续下去。   但比起“建新城”,似乎“改旧城”遇到的困难更多,有关部门也似乎更青睐“建新城”。正如胡春华书记所说,目前,广州的城市建设水平还不高,有大片的城中村、大量的“握手楼”,列入“三旧”改造的土地面积占很大比重。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也直言:“广州现在确实是大而不美,既有高端时尚的商场,又有低矮的握手楼,嘈杂拥挤的批发市场。”在讨论中有12名代表发言,其中有4名代表从不同角度言及广东尤其是广州的“三旧”改造问题。   不是说广州这几年城市建设没有取得成绩,尤其是亚运会后城市面貌的“大变”是有目共睹的,但问题依然很多。与“建新城”相比,“改旧城”的问题更多。   根据《广州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到2015年实施1.38亿平方米“三旧”改造,2020年需要完成的改造面积达2.2亿平方米。据测算,为期5年的土地整治规划涉及“三旧”改造资金需2900亿元。而另一方面,国家已经明确表态,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不再新批建设用地。根据这项政策,要以盘活土地存量为主,除生活用地外,原则上不再安排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而国家还要求控制地方债务风险。这些都使声称用地只够用16年的广州面对“改旧城”的考验更加严峻。   根据广州市财政局预计,2013年全年市本级土地出让金收入440亿,比年初预算300亿超收近50%。而这些土地收入大多来自“建新城”。这说明,胡春华书记要求的从“建新城”的城市扩张转变到“改旧城”的城市提升,实际上是要真正实现新型城市化的发展理念,要认真对待国家控制特大城市建设用地和广州用地紧张的局面,更深刻的是要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这实际上不仅是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最近笔者在调研农村泥砖房和危房的改造情况,看到许多空心村和土地的粗放使用现象,这多少与土地改革停滞不前有关。因此,从“建新城”的城市扩张转变到“改旧城”的城市提升,更多还要靠向改革要红利才行。广州是否准备好了呢?(转载:彭澎《从“建新城”到“改旧城”是发展模式转型》)

(0)

sunng2014-04-21

我们通常讲城乡之间二元结构制约现代化,实际上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对发展的影响也很大,这在拉美一些国家表现为城市贫民窟。在我国,城市棚户区也具有二元结构性质。一些老企业的职工、已在城市就业的外来人口包括许多农民工,在城里没有基本的居住条件,也就没有基本的发展环境,这制约了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城市是一个综合体,它有有效运转和持续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撑,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劳动者。特别是我国城市正在快速发展之中,更需要一大批普通劳动者、建设者。我们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城市为这些普通劳动者和建设者提供安居乐业的环境,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0)

vanilla2014-04-21

国际经验表明,能不能破除城市内部二元结构,深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事关城镇化的成败。圆“住房梦”,实现安居乐业,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重点要解决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问题。过去我们在推进住房市场化、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比较重视住房的经济功能,崇尚市场力量的作用,不太重视住房的社会功能,忽视政府保障的作用,使住房问题越来越受社会各界关注和议论。从我国国情看,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0)

osfyk2014-04-21

我认为,让住房困难的群众实现安居,就应当深入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实践证明,棚户区改造往往是“改造一块,激活一片”,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现在不少城市还有一定数量的城中村,居住的大多是外来人口,不少还是大学毕业生,问题和隐患很多,需要加快解决步伐。

(0)
1 2 17条信息

马学平2016-01-22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棚改不能简单视为拆旧换新,要将其看作对城市既有存量空间的再梳理过程,借此契机,实现对城市的有效提升,通过对居住、商业、产业、服务等功能的合理安排,以及管网、停车等相关设施的完善,避免新的城市病,实现宜居、人性、绿色的城市发展。在补偿政策上,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补偿标准制定前,要多元协商、多方制定、多层兼顾。棚户区不同的主体利益诉求是不一样的,单在产权一项上,就有全部产权、部分产权,以及法律上并无产权但事实上经年累月的占有的现象,各种声音都要被打捞出来,一个都不能落下,民主制定出各方都能承受的统一、公开、透明的方案

(0)

邵占维2015-12-28

如何化解高企的房地产库存,是当前从上到下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去库存不仅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更关系到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可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方式解决房地产库存问题。然而,有些地方可能将其单纯解释为鼓励农民工买房、让农民工成为化解房地产库存的主力军。如果这样简单片面地理解,有可能对工作产生误导,值得重视。细读会议文件,在谈到化解房地产库存时,确实提到了农民工,而且农民工还是一个主语。靠农民工去房地产库存,看起来也合情合理。因为一方面农民工常年在城市打工,他们是最需要住房的人群之一;另一方面,当前房地产库存压力较大的多是三四线城市,而这些城市有的是农民工的主要

(0)

罗富和2014-12-26

美国保障房,虽然已走上了非营利组织提供的道路,但是政府构建的多元参与框架下,企业成为必不可少的提供主体之一,并且与非营利组织各扬所长,合作互补。 一、猎人角改造 对猎人角(Hunter’view)的改造是旧金山城市史上成功的一笔。改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一个近于贫民窟的老公房区域(包含267套1957年建成的老公房),改造成一个由800户组成的混合收入的新小区。新的街道网络与更大社区相连,建筑满足LEED-ND标准,公园、儿童游乐场、停车场等便民设施齐全,社区还有社会组织提供近期及长期的社会服务。 该项目由诸多政府部门、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完成,约翰·斯图尔特公司(JohnSte

(0)

小白2014-09-02

漫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雷克莱塔区,宏伟的建筑和奢华的装饰,时常让人有欧洲浪漫之都巴黎的错觉。然而,仅一街之隔的雷蒂洛区,数千间私搭乱建的破旧房屋连成一片,斑驳的墙壁和蛛网似的电线,与临区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这里就是阿根廷首都著名的“31号”贫民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这样的贫民区有几十个,住着贫困和外来人口约22万。   上世纪40年代末,阿根廷工业化和城市化突飞猛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贫民聚集区不断扩大,贫困、失业、犯罪、吸毒等问题日益加重。自上世纪50年代起,阿根廷政府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最初的治理方案是:彻底清除“这一城市生活的毒瘤”。   在一场“消灭贫民窟”

(0)
1 4条信息

王涛2016-01-26

数以万套的已建成保障房,在江西、河南、吉林、湖北、贵州等多地却成了“空置房”。国家审计署日前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显示,有5个省已建成的5.75万套保障性住房闲置。部分居民“一房难求”,而用于满足低收入阶层需求的保障房为何“有房无人”?“新华视点”记者多地调查发现,除了建设规划偏远、居住质量不佳等问题,部分保障房还在资金管理、建设、分配环节不透明,甚至沦为“虚假工程量”,造成住房资源闲置浪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继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住建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达740万套,为历年之最。专家认为,保障性住房是当前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之一,建好、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