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你拿什么吸引境外移民?

发布日期:2014-03-14    浏览次数:1529

        近些年,移民市场又悄悄红火起来,除了那些被公布最新国籍的明星大腕们,还有更多生活富足的人也纷纷加入移民的万马千军。是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创新开放的教育环境、潜力无限的工作机遇、丰富的公共资源、舒适安逸的养老政策……这些都是吸引力的源头,甚至还远远不止。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境外移民,国外很多国家都推出了较为宽松的投资移民政策,葡萄牙买房移民政策就是2013年最为热门的欧洲移民项目。反观中国,虽然吸引的境外移民数量逐年增长,但与国外相比相差甚远。据调查显示,全球最具移民吸引力的国家前3名,分别是指数为218%的沙特阿拉伯、198%的科威特和136%的澳洲。而中国的指数为-6%,对移民的吸引力为负。对于那些寥寥无几的境外移民者而言,中国市场的无限前景显然是他们考虑的最大因素,而其他教育、环境等方面未在移民上做出贡献效仿国外,我国的移民政策是否需要改革?中国现在有哪些优势吸引境外移民?又存在哪些亟待完善的劣势?

相关热词搜索:境外移民 中国 政策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75)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酿豆腐2014-05-21

 上月,2014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络员会议召开,根据此次会议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44.48万人,其中2013年回国35.35万人,同比增长29.53%,同年出国人数为41.39万,仅增长3.58%。   根据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显示,我国在将迎来“史上最大海归潮”的同时,在未来5年内,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   虽说都有一颗火热报国心,但归国者的境遇却大相径庭。  一、 北京户口比美国国籍值钱   “在美国想找个工作不难,但找个有身份的工作却不容易。”刘阳非常无奈,她和胡玥是本科同学,在出国前都打算毕业后留在美国,“但现实却没那么容易,没医保、没身份,现在不走,再过半年还是得回来。”这里说的身份是指美国的H-1B签证,它签发给来美国、为获得移民局批准的美国雇主从事各项专业性工作的外籍人士。美国雇主所提供的职位必须是被美国法律认可为“特殊专业性工作”,例如:工程师、律师、会计师、建筑师等。   “9•11”以后H-1B签证的配额数量骤减,“加上这两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拿到H-1B留下来真的很困难,尤其是文科生”。2013年4月5日,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发出官方消息称,USCIS已经收到足额的2014财年H-1B申请,5日之后将不再接受申请。刘阳表示,没有绿卡的国际生毕业找工作本来限制就多,再加上文科生不像理科生有技术加身,找工作时在文化、语言等方面也没有丝毫优势,“这就很难打动老板给我们担保申请H-1B”。在美国大学毕业后,如果没有雇主担保,就算找到工作,也必须在一年内回国。   “公司没有办医保,商业医疗保险又很贵,我不敢生病也看不起病。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申请到工作签,也不知道还能在美国呆多久。”强烈的不安全感让刘阳和胡玥想到了回国。一到北京她俩都成了自带“进京指标”的海归,“虽然限制条件不少,也挺苛刻,但毕竟是有希望的。”胡玥认为自己回国的决定非常明智,“要是再拖一拖,拖过了办户口的期限又在美国留不下来那才是得不偿失。”   从2007年高考后来到香港读大学,王卓尔已经在香港呆了6年多了。“2014年一拿到身份,我就回家。”她显得有些迫不及待。这里的身份是指“香港永久性居民”,根据香港入境条例规定,在香港连续居住7年或以上可以申请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我在香港读完本科和研究生就已经5年了,我家人想让我再呆两年拿到身份再回家。”王卓尔对香港没什么留恋,吸引她留在这里的只是永久居民的身份,“如果不多留两年,没拿到身份就回家太亏了。”王卓尔认为用这两年时光来换取香港永久居民的福利“很值”,“毕竟拿着香港护照出国都比大陆方便很多。”   在记者采访的留学生里,最幸运的也许要数刘璐了。她毕业后在美国马上结了婚,并和丈夫通过投资移民拿到了绿卡,前后不过半年的时间。“这是留学生毕业后拿到绿卡最快捷的方法。”由于有了绿卡,本就是工科专业出身的刘璐在找工作时一帆风顺,但刘璐却说:“拿到绿卡只是为了在美国生活更安心,有绿卡就够了,我不会入美国国籍,因为入了美国籍就要放弃我的北京户口,现在一个北京户口可比美国国籍值钱多了。”   二、近八成海归薪资不如预想   一回到国内,没来得及和家人团聚,也没顾得上和朋友联系,胡玥和刘阳就投入到找工作的大军当中。但她俩很快就发现,想在国内找个令人满意的工作并不比在美国容易。“我很多朋友2012年冬天找工作时,就觉得没有想象中顺利了。”根据《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的数据显示,77.5%的“海归”薪资水平比预想的低,其中38.5%的“海归”薪资比预想的低很多,仅1.8%的海归表示实际薪资高于自己的期望值。而在收回留学成本的时间问题上,48.8%的就业型海归需要花5年时间或者更长的时间收回留学成本, 有11.1%的海归认为1年即可收回成本。   “本科毕业的时候,觉得身边同学轻轻松松就找了个待遇、薪水都不错的工作,等到留学回来,怎么觉得工作反而更难找了?”从香港读完研究生回到北京的张心忆,在本科毕业时虽然没准备工作,也试着投了投简历,但让她疑惑的却是“那时我投的好几家单位,简历都通过了,读完研究生再投简历反而过不了了”。 后来,张心忆去了一家事业单位。“家人对我工作的要求就是稳定、有户口、有编制,但其实我本科毕业找个这样的工作可能比从香港回来更容易。”张心忆坦言,去香港留学并不是为了有个更好的职业发展,“一直决定回来还是要找个事业单位,去留学只是想感受下那里的学习氛围”。   有这样想法的人不仅仅只有张心忆一个,已经在一个国企工作快半年的李涵也有着同样的想法。李涵很早就决定了毕业回上海发展,“我主要是希望能离父母近一些,毕竟都是独生子女。”但看着比她早一年回国找工作的朋友纷纷遭遇滑铁卢,她一回国就让家里动用了各种关系,不到三个月就在一家国企找好了工作。“中国就是这样的国情,我回来之前就听说谁谁找了哪个公司HR经理,谁谁找了国资委的人,又有谁找了哪个高官,现在找工作就嫌关系不够硬,哪有嫌关系多的。想回来就得适应中国国情。”   王思哲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工作,和她一样的留学生在北京、上海也有不少,他们大都在外企或私企,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困扰。比如,单位当初承诺的薪水无法兑现、由于专业和工作领域不符无法落户、工资低房价高甚至租房都租不起。“这些问题虽然存在,但可能留在美国这些问题一样存在。”王思哲觉得既然享受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各种机会,也要接受这里的房价、空气和国情,“不过回来以后办很多手续,由于没有三方协议,和应届毕业生相比确实多了很多不便”。   张岩本来是一家国有银行的职员,因为去香港读研,她辞掉了自己的工作。为了一个更宽的就业前景,张岩研究生选择了和本科完全不同的专业,但在找工作的时候她却发现这个决定并没有拓宽自己的选择,“和大陆毕业的同学相比,他们有老师的推荐、学校的宣讲、学院的通知,而我们感觉是在孤军奋战,资源太少了。”张岩表示,回来后才认识到资源的重要,而这也是国内名校同国外学校相比最大的优势。张岩现在在一家外企,“每天加班,压力大,工资还没以前高,我也不知道我出去一年最后图啥。”  三、 更加看好“中国梦”   公共政策专业在近几年的出国申请方向里越来越火,刘阳、李涵当年申请也都选择了这个专业。根据某留学中介的留学顾问介绍,这个专业一方面对申请者专业背景要求不高,另一方面在美国也不算热门。“我本科是新闻专业,我同学里有学经济的、学法律的,还有学中文、学外语的,专业五花八门。”但李涵表示,毕业以后找的工作和专业相关的同学并不多,“老师都奇怪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学生来美国读这个专业,本来这个专业是为在NGO或者政府部门工作了几年的人进一步深造而设的,结果现在班里一半多都是没有工作经验的中国学生,申请的PS里都是我要为公益事业做出贡献,奋斗终身。”   这两年,在美国留下不容易,在英国则是难上加难。根据原来的PSW签证政策,在英国大学毕业的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国际学生可在英居留两年时间,用来就业或开展商业活动。但英国政府为了保证本国人民的就业,2011年3月22日公布了终止PSW签证的修改措施。这意味着,除非留学生毕业后立马找到年薪2万英镑以上的工作,或者走投资、创业途径,否则从2012年4月6日起,国际留学生毕业后则必须立即回国。杜婧一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唯一一个在英国留下来的国际学生。“我本科在香港读的,后来研究生来英国,我觉得和从大陆来的同学相比,我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还有文化上的融合还是更有优势。”杜婧一现在的工作每年至少可以拿到4.5万英镑,“但是真的很累,加班、出差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我就是想把我留学花出去的钱都挣回来就回国。”但当所有留学生听到杜婧一的经历时,第一反应都是“真牛”。   把留学花出去的钱挣回来,是很多留学生找工作时都得承受的压力。李涵当时出国,是因为保研失败的无奈之举,“但我出国家里经济上的压力并不大,所以我也不会有太大压力。”然而还有的留学生,家里并不富裕,为了出国可以说是倾全家之力。“我身边有的同学为了省钱,一天只吃两顿饭,什么东西也不买。”张心忆说到。   以读研究生为例,在香港一年大约要花费20万元,英国大约30万元,而美国两年制的研究生花费可能达到七八十万元甚至过百万元。“这就是学费和生活费,一般我们偶尔出去吃一顿,每学期旅游一次,买点衣服护肤品都很普遍,很多留学生来到美国就开始买奢侈品,都是几千美金的价格。”李涵说道。“我觉得现在出来读书的人太多了,毕业回国也不会有镀金的感觉,如果就是单纯以学习为目的,开阔视野那值得出来,如果是为了毕业挣大钱,倾全家之力非送出来,那真没这个必要,还不如在国内挑个好点的专业呢。”张心忆也赞同这个观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外签证政策的紧缩,中国留学生同西方文化的冲突,以及独生子女传统观念里赡养老人的义务等因素,越来越多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   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更加看好在国内的发展,相对于“外国梦”,留学生们更看好“中国梦”,留学本身,则是为了日后能在国内更好的发展,贡献所学,而相关部门正在为他们的“归国梦”铺路。2013年,全国共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280个,入园企业超过2万家。超过5万名留学人才在创业园里创业。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完善人才签证和居留制度,包括落实中国“绿卡”配套政策,提高中国“绿卡”含金量。(转载:赵樱泽《“中国梦”下的海归族》)

(0)

chrrpa2014-05-09

我的一天是从6时40分起床,到附近的路边摊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开始的。做完早餐,先让大女儿瀚飞吃饭,快到7时30分,瀚飞就前往离家5分钟距离的学校,到了8时30分小女儿瀚瑞也会踏上去幼儿园的路。8时40分,我先生会去东莞,我也同时出门去离家只有5分钟路程的公司上班。最后,我婆婆也会不急不慢地在早餐过后去菜市场逛逛,即当晨练。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大约在早上9点钟,为自己各自的生活而纷纷离开家门,到晚上7时又重新聚到一起,一起吃晚饭,并一起分享一天的喜怒与成果。 想起2001年,刚结婚不久就跟着我先生一起来到的深圳。现在我在这儿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是帮丈夫料理事业的太太,并拥有了不少与我同甘共苦的职员。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认识了不少中国朋友,他们给我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 最近我在这个城市又多了一个身份——福田区“福田之友”外籍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这让我对这个城市又多了一份责任心,以至有时在街道上,看到有人把烟头丢地上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上前制止。让我记忆非常深刻的一次是,那次刚开完会从办公室下楼,便看到有个人往地上扔烟头,我刚开始没有注意那个人的样貌,只想着这事情得制止,于是上前攀谈,才发现,那是个魁梧的汉子。可是这个话茬已说出,我就从刚开始很强硬的态度,转变成温柔的方式,恳请他捡起烟头。这个事情,每每回想我都觉得十分滑稽好玩,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讲,我更觉得它反映了我对深圳这个城市的热爱。我希望更多的在深外国人融入到福田外籍志愿者服务队,把我们的家园经营的更完美更温馨。 我身处的香蜜湖在深圳地图上处于中心位置,因此不管到哪里,交通都很方便,并聚集着很多公寓和办公大楼。尤其是围绕深南大道的金融大厦和建筑物更为香蜜湖增添了不少美观。特别要提的是号称亚洲最高公寓的82层大楼也矗立在香蜜湖,它提高了香蜜湖的优美形象和地位。也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外在条件跟本身良好的安全环境,这里聚集着很多外国人,所以很多时候我会希望,在这么好的条件下多开办几次国内外的展览,形式可以是多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外国人了解深圳和中国的文化,而我们也可以从多方面了解世界各地不一样的传统文化。 而我个人特别喜欢香蜜湖的最大理由,是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这里聚集着很多韩国餐厅和超市,让我完全感受不到身在他乡的失落和不便。 总而言之,深圳很适合我居住。但我觉得美中不足的是深圳作为一座国际化城市,国外的熟知度远远不如国内的地位。几年前去纽约参加会议,说我是从深圳来,大多外国人都露出不知情的表情。为此,我经常思考怎样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这座城市、体会它的美丽。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课题,应该是我们所有深圳人的共同课题。(转载:金大顺《我的幸福源地——福田香蜜湖》)

(0)

赵偌菁英2014-04-19

尽管入园手续有些繁琐,学费也比想象中高了不少,甚至还要为此租个房子陪读,定居纽约近40年的美籍华裔马雪亚一家还是在最近达成了共识,把两个小孙女送到北京上幼儿园。 记者的这位外国朋友说,之所以带着孩子来到中国,定居中国,是被中国的历史巨变和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所触动,冀望孩子拥有“中国式智慧”。 同样,拿到美国绿卡、在耶鲁大学拥有教职和访问学者身份的王先生和刘女士,三年前带着出生于美国的儿子回到中国。孩子目前已经结束了在上海的幼儿园生活,开始在北京的清华园附近上小学。 当相当多的中国家长纠结于国内的学业负担、升学压力,不惜代价把孩子送出国当“小留学生”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把孩子送到中国来接受中式教育。 这已经成为时下中国一个非常有意思而又耐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华裔后代,根在中国,不能忘本。”70多岁的马雪亚说。而王先生和刘女士则希望严格的中式传统教育和集体主义氛围,能避免自由散漫放任的西式教育可能带来的放纵。 这些观点,和不久前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文章不谋而合。 在《美国夫妇:我们为什么送女儿来中国?》一文中,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中国籍妈妈和毕业于斯坦佛大学的美国爸爸阐述了他们举家移民中国的理由——让女儿Kay接受中国教育。 美好的校园回忆、更为公平的中国教育制度、中国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Kay妈妈列出了她的三个理由。 “通过努力获得成绩对于孩子是更深刻的快乐,这种经历会进入更持久的精神层面”“美国社会阶层固化,流动性很低,这种大环境对人的心智全面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障碍”“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中国对于世界认识的智慧是绝对值得深入了解的。不在中国长大,会错过这笔宝藏”,她说。 这篇文章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虽然有读者质疑文章中列举的美国等级观念、教育模式是否真有那么糟糕,但为Kay爸Kay妈“点赞”的读者更是占多数。 “小学、中学在国内好,知识全面,基础扎实,将来深造基础好。”网友“其土”说。 “中国教育相对公平是不争的事实。参加高考就有机会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网友“天马良驹”说。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人在教育方面对美国趋之若鹜,如今越来越多美国人开始向往中国教育。”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北京分社执行总编辑凯雷指出,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世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文化认可,是中国经济实力跃升带来的全面影响。 近十年来,求学海外的中国学生人数增加到原来的三倍,势头有增无减;但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第三大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国家。 仅北京大学,2013年就接收了来自115个国家的3852名长期(学习时间在一学期以上)外国留学生,及各类短期外国留学生4800人次。 从“中国功夫”到“孔子学院”,海外对中国的兴趣点不断拓宽深入,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正在提升。 不久前到访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演讲中鼓励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并对奥巴马2009年提出的留学促进计划表示支持。 去年初,美国成立了“十万人留学中国”基金会,希望改善和增加美国学生学习中文和留学中国的机会。“去中国留学能够改变一生。这会打开通向未来的视野和大门。”基金会总裁卡萝拉•麦吉弗特说。 上海中芯国际学校有近2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父母们提出,希望孩子对中国的了解不是蜻蜓点水,而是要彻底融入这片土地的文化,尊重中国的风土人情,从根本上去理解中华民族。 伴随全球化进程,世界各国已组合为相互依存的地球村。教育作为文化的一个折射面,展现着这种变化。凯雷说,中美教育界之间平等的交流对话、互补劣长,就是最好的文化、文明交流例证。 事实上,文明间的交融对话、借鉴吸收,是推动彼此进步的最好方式。可口可乐公司大中华区及韩国区董事长鲁大卫的故事就是一个注释。 中美关系融冰后,大卫于1975年至1977年间,随当外交官的父母在北京居住了2年多时间,成为北京55中唯一一个外国孩子,也是京城里少见的洋学生。 在中国,大卫经历了学工、学农、学雷锋;跟着解放军做体操,课前做眼保健操;骑着自行车在长安街上到处跑……身边的一切都让他好奇不已。 “中学时代改变了我的人生,我爱上了中国和这里的人民。”大卫说,今天,中国给了他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他把孩子送到三里屯的北京55中,让孩子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汉语。如今,孩子的中文比他还好。 崛起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绝不仅限于经济等硬实力。不久前圆满结束欧洲之旅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出席荷兰和比利时王室举行的盛大国宴时,他们身着中式服装诠释中华文化风采;在一次次演讲和与民众互动中,习近平主席用生动、个性化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感动了世界。 “融合本土历史文化精华、接轨世界先进理念的中国,理应有这样的文化自信。”正在美国波士顿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杜嘉伦说,正在成长的祖国,让海外学子“倍儿有面儿”,也将迎来更多学子的回归与到访。(转载:任沁沁 李云路 许晓青 《当美国人送孩子到中国上学》)

(0)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