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步伐不宜过快?

发布日期:2014-03-19    浏览次数:3026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21世纪前20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性任务,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社会所有制结构和企业产权结构具有强烈的“反混合”特征,当前我国非公有经济创造的GDP占整个GDP总量的13,非国有经济创造的GDP占整个GDP总量的23,但是,把所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政策和做法依然相当普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社会层面看,虽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开始出现,但这种格局,还不是一种“胶体式”的混合格局,而是“板块式”的离散格局,特别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结构方面,这种封闭性表现得更为严重,在此类企业,不仅民营资本和外商资本的进入十分困难,而且本企业内经营管理层和员工的股本进入也不顺畅,其结果,造成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甚至“一股独占”的局面。可以看出,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面临重重困难这也注定我们的国企改革步伐不宜过快如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如何掌握经济改革的步伐进度?你怎么看?

相关热词搜索:混合所有制 国企改革 经济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01)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UIMGHDFE2019-03-26

私有化方案“推而不进”的部分原因是纯粹的经济因素。如果视国有企业的主要价值是提供财政收入,那么从纯粹的短期经济利益看,俄政府缺乏私有化的动力。目前俄罗斯主要国有控股企业大都是账面上的盈利企业。对于这些企业,虽然活跃的资产市场可以提供优厚的出售条件,但政府并没有强烈的出售动机。而当金融危机爆发、国家财政出现困难急需额外资金时,低迷的资本市场也意味着出售企业的黄金时机已经错失。2011年5月,俄政府出售摩尔曼斯克港口就曾因没有竞标者而流拍。当然,如果考虑私有化的政治逻辑,则对于私有化进程推进迟缓的解释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国有企业的职位经常被用来奖赏政治竞争中胜利一方的支持者。新任的政治领导人因此倾向于利用私有化来解除竞争对手在位时安插在国有企业的人员,而且这样的做法通常不需要通过立法程序,可以由行政权力直接决定。这更有利于新任领导人绕开诸如立法机构或者其他政治制度约束来实现打击对手的目的。在俄罗斯政府内部、尤其是联邦政府高层政治精英内部对于私有化意见分歧严重的前提下,私有化本身作为政治工具的价值也进一步升高。此外,有了1990年代两次大规模私有化的前车之鉴,俄罗斯政府希望这一轮私有化的过程更加透明公正,减少政治上的争议。部分的方案设计者希望通过“人民私有化”的方式来向一系列广泛的投资者出售股份,以达到更加公平公开的目标。但是,曾经考虑过的对外贸银行、储蓄银行和俄罗斯石油进行“人民私有化”的方案,都没能按计划彻底推行。2007年曾经尝试过以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方式出售部分资产的外贸银行,也在2012年被迫回购售出的股份。部分大型企业的主要管理层本身也对国家主导的私有化方案表示反对。同时,俄罗斯公众对于此前私有化经历的负面记忆,也导致了在俄罗斯继续全面私有化的社会基础薄弱。根据欧洲复兴开发银行2012年公布的民调结果,在35个国家(包括30个转型经济国家和英国、德国、土耳其、法国、瑞典)近4万名受访对象中,只有阿塞拜疆的受访者对于私有财产的平均信心低于俄罗斯。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普京个人对于私有化方案的暧昧态度也是导致其推行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普京在原则上支持私有化的大方向,多次在公开场合支持把私有化作为改善俄罗斯对外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的主要手段。比如,在2012年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刚正式就任第三期总统不久的普京在自己的主题演讲中,就明确重申“国家资本主义不是我们的目标”,并承诺国家将从一系列产业中退出。在2012年的总统竞选过程中,普京通过多个不同媒体渠道发表了一系列带有竞选纲领色彩的文章。在专门论述经济纲领的文章中,普京指出:国家从俄罗斯经济中逐步有序退出是自己经济纲领的重点之一,今后四年内国家将大幅降低在大企业中的持股份额。另一方面,普京又是2006~2007年国家公司计划的积极推动者。在上述经济政策竞选纲领中,他对于私有化提出了明确条件,不会低价出售国有资产:“我们不会只是为了得到额外的现金来增加财政收入而出售,而是主要为了增加经济的竞争水平。

(0)

John2014-08-25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随着广西国发林业造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安明明等人侵吞国有资产案进入公诉阶段,涉案人员涉嫌利用改制、转让和拆迁,非法侵吞国有资产和拆迁补偿款近7000万元的案情逐步曝光。值得一提的是,安明明曾是优秀企业家,但在职工眼中却是独断专行的“土霸王”,工厂变成了他的“独立王国”。 不少网民认为,安明明等人涉嫌侵吞国有资产和拆迁补偿款再一次给国企治理敲醒警钟,背后存在国企负责人权力放羊、财务管理漏洞、内外监督机制缺失等多种原因,这些问题亟须找到破解之道,否则将为新一轮国企改革埋下诸多隐患。 一、损了公肥了私 网民“天使羽翼艾买提”认为,部分国企的监管形同虚设,老总们拿着巨额的年薪还不满足,大肆侵吞国有资产,这样的制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网民“双鱼日吉若”表示,国企腐败案的要害是国有资产无辜流失,个人财产一夜暴富。为个人和小团体利益千方百计挖国有资产墙角,企业亏损经理发财,玩弄的伎俩十分清晰,大致行为表象有:编造假账;偷漏国税;私设小金库;贱卖国资;高买洋货;安插亲属;透露项目;逾期货款;投机倒卖;黑白两道;阳奉阴违。 网民“东方人居智慧vip”感叹道,前辈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果实,现在因为一部分人的不法行为,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养肥了无数的硕鼠。支持国家重新审计各大国企,严厉打击贪赃枉法者。 二、监管形同虚设 网民“勤劳的有心无力”认为,国有企业之所以成为腐败的温床,主要是:一把手的权力无人监管;行政决策和结果不公开。 在网民“守门猿”看来,集体腐败多几乎是国企腐败区别于其他腐败的最大特点。国有企业大一统的机制和金字塔形的结构,导致权力高度集中,在监督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不少企业的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同虚设,极易形成“一把手”、“一言堂”,最终走向腐败。 “监管措施原本极其粗疏空洞,形同虚设,主要负责人的权力不但没关进笼子,甚至完全处于‘放羊’状态。在这样的内部治理结构下,必然加剧国企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有网民如此看待国资流失背后的成因。 也有网民认为,贪污、私分国有资产,犯罪分子损公肥私,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损失,必须严惩。在严厉打击侵吞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也应思考,单位的财务制度、国有企业转制过程是否存在漏洞,给人以可乘之机?如何堵塞漏洞,关上“方便之门”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完善公司治理 网民“石镜V illa”认为,为加强产权保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明晰产权关系;二是搞好产权登记;三是完善公司章程;四是规范公司治理;五是强化资产评估;六是规范产权流转;七是加强资产监管。 网民“子心真人围脖”建言称,国有企业改革,防止资本流失,就要实现国有企业监管部门由管人事向人事和国企资本价值并重的方向转变,在此过程中,国企相关信息披露和公开竞争并购制度是关键。 网民“faudcok”则担心,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地方国有企业的改革,如果不加强监管,一定会形成新一轮的国有资产流失潮。 在网民“察网中国”看来,这些年国企暴露出管理体制官僚化、经营机制不完善、产权约束不规范、腐败漏洞较多等问题,需通过深化改革来规范完善治理结构。 网民“董登新”认为,本轮国企改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股权结构再造———混合所有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经营管理体制重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对称性,提升国企效率;三是借助资本市场并购功能,实施国企产能整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转载:赵东东《国企屡现巨贪因权力失去约束》)

(0)

2014-07-16

首先,我国的企业大量脱胎于小农,脱胎于独立、不合作的“迷你型”家庭企业。这样的出身就决定了缺乏建设大型基础设施的能力,缺乏高科技的研发能力,缺乏与西方寡头企业竞争的能力,缺乏在全世界搞原料和能源的本事。集全国之力的国有企业才有竞争力。这也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高喊“不平等”竞争,要求拆分我们国有企业的重要原因。不过,西方寡头企业不是靠“平等”竞争崛起的,军舰大炮过去和现在都起重要作用。经济竞争是现在时,没有现在的竞争就没有将来的竞争,如果没有初期国企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高速公路、强大电网、无线通讯、机场港口,就谈不上民营企业的发展、扩张。   其次,我国的企业正在面临产业转型的巨大压力,低端产能行将淘汰,众多私企业主遭遇巨大困难,从而希望接管天然垄断行业。这样,国企不仅成为西方批判的靶子,也成为国内一些人的批判对象,成为私有化的目标。西方世界在上世纪80—90年代也曾发生过要求私有化天然垄断行业的浪潮。但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人民不允许天然垄断行业任意涨价,这个浪潮逐渐消退了。   再次,国企还承担全民族共同发展的任务。国企的确存在腐败、效率低等问题。但这并非国企独有的问题。而且,我国辽阔的西部地区人口稀少,基础设施建设艰难,就需要通过国企承担初始风险投资的义务,将东部获得的利润转投西部,以求相对的战略均衡。   所以,在我国人均仅6000—7000美元的这个发展阶段,国企的作用不能被忽视。当我国民营企业成长为超大企业,能独立面对西方寡头企业时,国企的重要性自然会降低。(摘自:坚持制度自信 破除“西制”迷信)

(0)

qianduixue2014-06-23

近日,上海市委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主要目标是经过三到五年的持续推进,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除国家政策明确必须保持国有独资外,其余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应当肯定,在推进地方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改变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现状,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应该说无疑是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不过与此同时笔者也认为,在推进包括混合制改革在内的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同时,还应将国企退出后的资产去向告诉公众。 其实就国企改制要求讲,不用怀疑,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促进国有资产的市场化改革,并进而实现国有资产优化配置来说,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同时也要注意的是,在肯定国有企业改制应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前提下,显然也有一个不能回避的公共问题,同时或许也是国有资产主人——国民所关心的问题:即,退出国有企业的那部分资产去向是什么?退出国有企业这部分资产是进入上海有关国有资产运营平台?或还是有其他安排?无疑,这应该是社会公众关心,并且也是上海有关部门不能回避、并应当公开的一个有关国有资产如何管理的重要问题。因为对国有资产的主人——社会公众来说,其不仅会关心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推进,并且还进而还会注意退出那部分国有资产是否已经有了相关的保值增值安排。 因为其中道理说来也简单,假如上海有关部门在推进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中,仅仅只将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混合所有作为改革目标,而没能将退出国有企业那部分资产一并纳入改革目标之中,亦或是虽然是已经将其纳入国有企业改制进程中,但没能将有关的保值增值安排公之于众。那结果。不但会让社会公众对退出这部分国有资产能否实现保值增值目标产生担心,同时由此也可能会影响公众对相关国有企业改制结果的正面评价。就此而言,在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的同时,将退出那部分国有资产的后续安排功诉公众,显然应该是上海有关部门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公共管理问题。 所以,面对上海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笔者就此想提请上海有关部门一句:应将国企改制后退出那部分国有资产去向也告诉公众。而这,不仅应该是上海有关部门在推进国企改革中要注意的问题,同时也是其他地方政府在开展国企改制中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转载:周义兴《国企改制后应告知资产去向》)

(0)

只若初见2014-06-10

“这个项目不愁贷不到款,不需要向民间资本借钱。”某央企二级公司总经理谢某第一时间回应新华社记者时说。位于青海的这家公司的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21日公布的首批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社会投资的80个项目中。 对这家央企来说,融资不是难事。谢总说,这个项目需投资50亿元,公司打算注入20%资本金,余下40亿元将向银行贷款。 对国有资产会否流失、与小股东利益分配问题的担忧,更让这家央企没有了向民资开放项目的动力。“独资,收益和管理都简单。混合所有制的话,审计什么的说不清楚。”这位总经理说得很直白。 此次公布80个示范项目是国家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举措,旨在优化投资结构、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是希望通过示范项目,促进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愿进来、进得来、留得住、可流动。 但两千公里外,民营企业家江苏中压电气集团总经理蔡泽斌也表达了不愿进入的担忧。“即使进去了,我们只是小股东,权益怎么保障?” 他们的担忧无不道理。在过去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实践中,国企管理层与民资合谋侵吞国有资产,或者国有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小股东权益的案例并不鲜见。 如何真正打破“国资不愿放、民资不愿进”的怪圈,受访企业家和专家一方面对此次示范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寄予厚望,另一方面认为还需营造更为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并完善相关配套法规。 “鲶鱼效应,应该有利于解决国企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扭曲和行业缺乏活力的沉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国企改革问题的专家高明华教授认为,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应是当前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引入社会资本的重点,开放首批80个项目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以西欧为例,受行政垄断保护的电信、电力、石油、金融等行业在1977年至2004年间陆续引入了非公资本,交易金额占到这些行业的87%,改革的结果是企业经营效率提升,市场环境改善,整体经济得到发展。尽管国情不同,仍有道路可循。英德等国的做法表明,顶层设计有助于改革顺利推进。 高明华建议,顶层设计上首先要对国企分类,界定不同国企功能,才能有针对性地破除行政垄断,界定哪些领域该向民资资本开放。其次,对社会资本进入的制度、法律、环境等都需规范完善。“比如,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具有公用属性,应加强对民资进入后提供公共服务义务的制度设计。” 小股东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是民资最为关注的。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执行会长齐放认为,应完善“平等对待所有股东”方面的法制建设,在司法体系内还应完善对少数股东权益申斥和救济的工作机制。他还建议,“为保障民企小股东话语权,股东各方还可签订一般法律框架之外的合约规定,诸如核心高管的任职、投票权分配、退出机制等。” “走第一步就是成功。有首批示范项目,就还有下一批。”这让蔡泽斌看到将来与国企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光伏电站的希望。他的公司目前还只是为国企提供光伏电站的建设和后期维护,成为业主是他的下一步目标。“你央企融资容易,我民企人才和管理成本低、运维有优势。你做不了的,我来做,互补出效益。”(转载:郑晓奕、安蓓、江国成《“国资不愿放、民资不愿进”——发展混合所有制亟待打破“怪圈”》)

(0)

依旧青青2014-06-05

关于国企是否应该私有化的问题,现在讨论很多,很多人都认为国企私有化伴随的都是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私有化怎么会伴随腐败呢?只有在公权力没有有效约束的条件下,私有化才会腐败。所以核心问题不在私有化,而是在公权力不受约束;就是你不是一个宪政国家,你的权力不受约束,这是最重要的。假如在公权力被约束得非常严格的社会,你怎么去腐败?你刚有个单子照顾了你的朋友或者亲戚,立刻就有人去弹劾你,所以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现在恰恰没有这一点。认为“私有化伴随腐败”这个逻辑是非常错的,他不去抨击、批评权力不受约束,而是抨击私有化。实际上,公有化才是万恶之源。因为,公有制是把大家的资产和大家的资源、财富放在一起了。这就立刻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能够更好的来使用这个资源,而使用者必定是具体的个人,具体个人就是一个经济人,他就有可能利用他被委托管理和使用的便利去占全体人民的便宜。这才是核心问题。 到现在为止,全人类都没有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很难把财富搁在一起委托一个人去管理。之所以会丑闻不断?就是这个原因。我们为什么平白无故的把一堆财产放在一起?举个例子,所有人把自己家冰箱里的鱼放在一起,然后让猫看着,我们再考虑怎么去监督这只猫。那你为什么不把鱼搁在自己家冰箱里呢?这个道理很简单。 这个社会很蠢。公有制本来效率就不高,还非得要搞公有制,还要去监督那些履行公共职务的人是如何管理和使用我们的公共财产的。我们现在缺乏有效的监督,因此最聪明的做法是不搞公有制。把鱼都搁在自家的冰箱里,就没有监督猫偷吃鱼的问题了。现在是,我们创造了一个问题,然后自己再去解决。这是非常的大问题。 由于公有制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人来管理,而我们不能保证他是圣人。实际上,他是凡人,他利用控制公共资源的这样一个便利,就可以从中牟利,甚至利用这一点来加强对贡献财富和资产的人民的压制和控制。当别人批评他的时候,他反而会利用这一点,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在公共食堂时期。“公共食堂”听着是挺好的,可以白吃白喝。但当大家把自己的粮食全交到公共食堂时,决定谁来吃的这个权力就变得非常大。在公共食堂时期,经常会有被扣饭的现象,如果你和生产队长有矛盾,他就会扣你的饭。这是古今中外的统治中都没有的手段。要把饭给扣了,这个太恐怖了。 所以,私有制加强了那些本来就让我们很头疼的问题,比如约束权力的问题。它加强了这些人的权力,不仅把鱼交给你让你看着,反过来我想吃的时候你还掐我的脖子。这个公有制有什么好处?所以公有制严格来讲就是万恶之源,而私有制不是。只是公有制在这个国家被宣传多年,说的很好。 我觉得私有制从道德上来讲比公有制高得多,因为私有制就是自己管自己的财物,你爱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不涉及别人的利益,而公有制恰恰涉及别人的利益。说“公有制是自动实现的,可以由一个圣人在这儿帮大家管”,这不是瞎扯吗?

(0)

wobuchixiangcai2014-05-30

“国有财产”不是各级政府的,也不是国企自身的,而是全体人民的公共财产。公共财产理应与私人财产的经营原则不同。 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股是否还能依照公法来管理?财产处分是否能经过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如何避免利用全民财产去作高风险投资、担保、借贷?谁来监督?混合所有制企业能不能破产?谁有权利做这个决定?这些都是必须事先予以明确回答的问题。 概而言之,“混合所有制”的结症在于:在公共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监督权等各种权力没有弄清楚和落实的情况下,就像对待私人财产把公共财产投入市场,让其在股权市场上与私人财产一起流动转换,犹如把一个没有成人监护的小孩丢在大马路上,任其被成年人拐骗利用。这无疑将给公共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事实上我国从1992年起就开始进行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革了,其后果是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被与权力接近的利益集团所劫取。全民公产如此“混合化”,必将埋下严重的社会危机的根源。 如何切实保障全民利益?要建立一个公平有效的市场,首先应对国有财产来一次公平的再分配,把私有财产(或曰“民有财产”)的基本格局建立起来。要实现这个目标,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堂而皇之地把可以卖的国有企业公开拍卖(或曰“民营化”)。拍卖的程序要严格、公开,以确保获得市场的最高价格。这样就可以收回一大笔资金,设立若干公共基金用于医疗、教育、养老、环保等,使得全民财产由虚变实。公共基金的投入和使用也全都应该经过严格监控,存量部分应由专家管理,只做保本投资,收益要定期公布。这方面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转卖到私人手里的股份就成了完全的私人财产(或曰“民营财产”),可以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自由运转。只有采用上述办法才能理顺财产关系,比搞什么“混合所有制”简单得多。既省去了高昂的监督成本,保障了全体人民的财产利益,又可以保证民营公司效益的最大化,还有利于建立公平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完善法治。(摘自:混合所有制应该缓行?)

(0)

莫名其妙2014-05-19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主席谈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是这样说的:“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要吸取过去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不能在一片改革声浪中把国有资产变成谋取暴利的机会。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 作为国企改革的一个最新理论表述,“混合所有制”引发了大量讨论。习近平所言,可视作对“混合所有制”提法在民间引起的局部不解的正面回应。 说到国企改革失败案例,当属俄罗斯上世纪90年代初“休克疗法”导致的国有资产贱卖,直到现在,普京说起此事,仍痛心疾首。俄罗斯的贱卖,被指斥为“公开犯罪”。“防暴利”应成为国资改革首要避免的陷阱。 仅从字面看,“混合所有制”这一表述,留下了较大理解空间。无论是当初的“国有改制”,还是“混合所有制”,都会采取相对客观、中性的表达,与英国撒切尔夫人时期以及俄罗斯盖达尔时期的“私有化”,或者反向的委内瑞拉查韦斯时期的“国有化”之“旗帜鲜明”,差别甚大。 这种话语体系的好处在于,可以在最大范围内获得共识,获得改革的最大推力,不至因理论差异过于极端地撕扯,而使改革搁浅。但也因为需要照顾最大基本面,而加大了具体操作的难度。习近平所说的“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亦是此意。 但显然不能说“混合所有制”是一个靠话语妥协、取巧的产物。作为顶层设计,“混合所有制”并不像它字面上表现的那么简单。它不是“国企改制”的简单升级版。其实际意图和价值,必须置于中国经济社会改革的大格局内加以审视,才能洞悉。 不难发现,当前中国国企面临的问题,与撒切尔、盖达尔乃至查韦斯面临的问题都截然不同。从总的取向上来说,今天的国资改革,已经不是“救国企”,而是“优化国企”;不是为了“吞并民企,一统天下”,而是为了引入民企的基因。 目标取向不同,改革路径也就不同。平面视角,站在不同的利益基准点,“谁欺负谁”是两难的,非此即彼的是“零和游戏”。但站在更高的角度,如果能看到这种混合有可能做出增量的蛋糕,就不再是“二选一”了。 比如说,除了国企改革业已常见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现有国企向全员持股转变,对一些科技类大型国企来说,这既可以做到,又能有效实现激励——甚至可能对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形成真正的威胁。反过来,这也是后者不得不考虑加入合作的一个重要理由。这不是理论上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但在既有的条件下,却最有可能实现。 从习近平的讲话中可以看到,对这些关键环节,高层已了然于胸。如何真正落实,已是功夫在诗外,但高层先已划定一条红线,可以预料,在具体细则中,必然留有后着。 (转载:宋金波《国企改革的“防暴利”红线》)

(0)

fancy2014-04-10

我认为,公益性国企应该回归公益,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必须以财政来支持,应该定位为特殊法人,使用特别法律来规范;垄断性国企又可细分为自然垄断性国企和稀缺资源垄断性国企,自然垄断性国企是基于规模报酬递增性和成本递减性,且产品或服务是公众基本所需,为了既最大程度地提高社会福利,又保证企业不至于亏损,企业应通过收支平衡来保证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对于稀缺资源垄断性国企,为防止过度消费和过度开发,必须对国内稀缺资源征收高额资源税,然后通过国家财政支出回馈公众。而对于竞争性国企,要通过累积投票、避免国有股一股独大、取消行政垄断等制度安排,激发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组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动力,同时消除来自既有利益集团的阻力,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0)

雷鸣的战士2014-04-03

未来可以将国企分为公益性国企、竞争性国企、垄断性国企,而且,混合所有制只能在竞争性领域推行:第一类是承担人民生活服务的公益性企业,如供水、供电等企业;第二类是既占有国家特殊资源、承担必要的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同时也参与一定市场竞争的企业,如金融、石油、电信和军工企业等;第三类就是基本以营利为目的,处于充分竞争性领域的商业类企业,将国有企业对称地分为竞争性企业和非竞争性企业。不管国企接下来如何分类监管,混合所有制只能在竞争性领域推行。在竞争性领域,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必须完全按市场规则来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承担公共职能,不过前提是政府必须放弃对这类国有企业的各种保护,既不赋予其行政垄断地位,也不给予任何政策支持,让其在市场上与民营企业进行平等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政府或者国有股东作为出资人代表,只负责监督从企业获取足额收益(股息和红利)。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类国有企业应逐渐减少。

(0)
1 2 17条信息

曹湘洪2015-12-02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张喜武谈到央企改革方案四个特点:一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精准性,坚持改革奔着问题去,有什么问题,就改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改什么问题。二是更加注重改革的规范性,先定规则再改革,依法有据搞改革。三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国有企业改革要强化改革措施之间的协同配合。四是更加注重改革的公开性,坚持公开透明,国企改革的政策、方案、措施、过程能够公开的都要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决不能让国企改革的红利变成个别人的私利。国企改革拉开序幕,让人期盼,张喜武提到了四个显著特点,我最关注的是第四点,就是“决不能让国企改革的红利变成

(0)

娘毛先2015-10-23

近日,一篇名为《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私有化》的文章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留意时政的人搜索一下就能发现,这篇文章原本是新华社于9月15日发出的一篇“新华时评”,其原标题为《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正如标题所示,整篇文章都是在探讨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文章也的确谈到了“私有化”,但其语境十分清楚:“当前,必须增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精神和要求上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私有化、‘去国有企业’等错误观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努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显然,作者这里探讨的是国企改革背景里的私有化问题。   经

(0)

姚克2014-12-29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谈到城镇化时,会议指出,“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此话旨在提醒,城镇化是经济社会自然生成的,不是靠各项政策、措施硬性、人为地“化”出来的,“化”出来的城镇化难言“健康”。其实,不单城镇化发展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在我们当下各项事业的发展中,这都是一条始终必须坚持的历史经验。 缺乏历史耐心,急于求成,是要吃苦头的。《孟子·公孙丑上》讲过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这种拔苗助长的事儿,中外都曾发生过。

(0)

张道宏2014-11-28

近期多个省份陆续对外发布向民资开放的国有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上万亿元。然而,目前民资虽投资意愿强烈,仍普遍顾虑赔本赚吆喝、缺少话语权、遭受政策性歧视。 顾虑一:很多项目没有吸引力 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立府说,他们一直在寻找与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合作。民营企业在抓资源方面不占优势,为了拿到稳定、低成本、优质的原材料,最希望与大型钢企合作,这对于民企自身的盈利水平至关重要。 一位重庆民营企业家说,开放的很多国有项目都属于像钢铁、机械制造等夕阳产业。这些行业连国有资本都想退出,又何谈吸引民营资本呢?一家老牌重庆钢铁企业拿出旗下的澳大利亚矿山、江津电镀污泥处理等多

(0)

王新强2014-11-25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国家正酝酿出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政策,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灰色地带”加强监管,保证国企改革顺利进行。 网民表示,应防止当下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被少数人利用,成为国资流失的新通道。为此,必须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斩断伸向国有资产的黑手。 一、严防国资“大家拿” 有网民指出,目前国资流失非常普遍,早该追查和治理。其中包括公开贪污在内的“体制性流失”尤需严查。 《经济参考报》报道称,国企高管腐败100万元,平均要输送1亿元交易额,背后存在的安全、环保、质量问题,将给社会、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网民“陕北黑脸汉子”说,受流传已久的

(0)

张兰2014-09-22

9月16日《证券时报》报道,为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15日,云南省国资委发布第一批对外公开招股招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33个企业项目,涉及企业23户,项目10个,企业项目资产总额约220亿元,计划新增投资约330亿元,共计约550亿元。      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大势所趋,各地先后出台了推进国资国企“混改”政策。国企改革是为了不断激发国有经济的活力、增强其控制力。时下,发展混合所有制作为规范国企治理结构、增强国企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一些专家认为,应对国企改革的公平性保持警惕,希望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要变成富人的盛宴。国企改革要以公平为前

(0)

Maryu2014-08-21

"冠生园"曾经是一块在中国食品行业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不幸的是, 在世纪之交,这家位于武汉的国有老字号企业,倒在了新世纪的门槛边。 但这还不是终点。在接下来的改制中,冠生园又成为武汉市国有资产流失的典型案例,主持其事的官员坐牢的坐牢,受处分的受处分。 事情似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但这也还不是终点。因为,十年来,这笔流失的国有资产不仅没有依法追回,而且已经"合理合法"地流入了个人腰包。 是谁在怂恿这样明目张胆地侵吞国有资产? 为此本报记者专程前往武汉调查这一离奇的案件。 "改制"变成空手套白狼 世纪之交,武汉冠生园食品公司(下称武汉冠生

(0)
1 7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