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限购令的利弊,你怎么看?

发布日期:2014-03-28    浏览次数:1562

  

       随着一纸公文的下发,杭州市限购令终于尘埃落地,这也使杭州跻身成为第六位限牌城市,前五分别是北上广、贵阳和天津。限购令将于326日正式实施,这导致此前北京、广州等地“限购”前的“疯狂抢购”场景再次上演,杭州市内很多汽车4S都出现销售量大幅度增长的情况。限购令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需求,加快经销商库存消化,但从长远来看,在消费者购买情绪日益降低后,车市将会进入一个比较漫长的平淡期。此外,限购令真的是交通拥堵的最大天敌?购车是人们生活的正常需求,并不能因为其影响交通而斩草除根,政府应该积极着手于从其他节点狠下功夫。美国被称作是“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各地政府都是把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作为首选,在地铁、公交站旁都设有价格低廉的停车场,以此鼓励上班族用公共交通代替私家车出行此外,在上班高峰期,专用车道也为交通问题排忧解难,能使用这些车道的私家车最少乘坐2人,否则不允许上路。由此看来,限不是根本之道,防与治才是重中之重。你支持限购令吗?交通问题,究竟怎么治?

相关热词搜索:汽车 抢购 限牌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1)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衡十二年2019-08-17

聂梅生认为,限购是调控政策的一柄"双刃剑",只能作为暂时性的过渡政策。"需求并没有消失,限购就像闸门一样暂时拦住了洪水,但水位会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流动性充裕、CPI上涨的局面下。"聂梅生表示,限购必须辅以必要的配套举措,比如切实加大供应、进行长期制度变革,才能真正取得成效,否则只能成为市场的巨大隐患。

(0)

醉此间2014-07-17

日前,有网友在深圳新闻网发帖称,每月用车花销2000元左右,主要用途是上班和出去玩,感觉非常浪费。如今,养车成本越来越贵,道路越来越拥挤,他犹豫车到底要不要卖。   观点1   卖车挤公交感觉不习惯   发帖的网友说,开车多年,突然去挤公交和地铁感觉很不习惯。   网友“connie_chuu”说,如今随便养个车都要2000元,如果车可有可无的话,他会选择无。   网友Charlesbai说,没车省钱又省心。如果车所耗费用低于车帮你挣的收入就保留车,否则就考虑放弃开车。   观点2   不卖少开以备不时之需   一名网友说,车千万不要卖,也许你可以选择地铁、公交、打车等交通方式,但如果家里有孩子和老人,车确实是家人的必备代步工具。深圳雨天多,打车不容易等,每次抱着孩子上公交地铁,虽然别人都会让坐,但心里很不是滋味。   另一位网友说,养车贵就尽量少开车,但没车会非常不方便。如果车的花销没有影响生活品质,最好还是保留。   观点3   汽车应回归代步属性   市民秦先生说,目前大家还普遍认为车是身份的象征,但今后,汽车将逐渐变成家庭普通消费品,回归其代步属性。   秦先生说,他在日本东京发现,日本人每家都有车,但很少开。东京地铁交错纵横,公共交通也很发达,这是大家能少开车的前提。   秦先生说,目前深圳道路车辆密度已达全国第一,估计以后很多人平时把车停在车场,周末外出或去远的地方才用,一个人开车上班上街的现象将越来越少。“上班开车有时反而不方便,上班或去市区都坐公交,不用为找停车场发愁,不用为堵车发急。”   观点4   少开车可以减缓交通拥堵   市民王先生说,买车是为了出行方便,但车多了,常被堵在路上,反而出行不方便了,违背了初衷。   市人大内司工委办公室副主任李秦川说,未来我市将通过调节用车成本和鼓励绿色出行的方式,引导市民尽量少开车。   在提高用车成本方面,交委目前正在实行路边停车收费。在鼓励市民绿色出行方面,我市交警建议,希望出台坚持绿色出行可抵扣交通违法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在限制用车的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力争让市民能舒适、有尊严地搭乘公共交通。”(转载:郑思《用车成本渐高,车要不要卖》)

(0)

千山梦2014-07-15

  内蒙古呼和浩特取消限购引发的社会热议尚未平息,山东济南等多个城市最近又相继传来要取消限购的消息。尽管济南并未直接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进行发布,而是由网民传阅政府部门相关报批取消限购的文件来放出口风,仍然引来一些负面议论。地方政府的举动,体现出在酝酿取消楼市限购政策方面的审慎;而纷纭的言论声中,则透出民众复杂的内心纠结。   政府的审慎与民意的纠结,很大程度上源于很多人将楼市限购与道德问题进行捆绑。不少地方的房价经过多年飙升以后,远远超出了包括工薪阶层在内的广大普通群众的购买能力。在人人都想买房的强大欲望推动下,“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成为社会呼声。在此背景下,政府任何打压房价的手段都被视为政治正确,对于此前不少地方已经实施的限购也就被视为理所应当。   如今,一些地方如果要取消限购,就可能犯忤逆民意、违背民众道德期许的忌讳。这种内在逻辑与心理动因,正是很多地方继当初实施限购时难堪之后,如今再次在限购取不取消问题上需要重新面对的新的难堪。   应该看到,楼市限购只是特殊时期的一种非正常举动。正如一些经济学家所指出的,楼市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其调节方法也需要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通常只能作为短期的调节手段临时使用,不宜过多使用,更不能长期使用。   必须理性地看到,如今全国很多地方的市场环境,已经与当初出台楼市限购政策时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仍以济南为例,济南楼市上半年合计签约住宅量只有2万余套,比2013年同期下降33%,而可售新房套数却上涨了1万套。其中5月份,济南的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出现了两年内的首次双双下跌。   这一现象在北京也得到了印证:2014年上半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成交23000多套,同比下降46.9%,成交量几近腰斩。房屋库存高企、成交量低迷的现象,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开始显现。在中国经济总体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成为重要任务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的这种状况令很多人感到担忧。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很可能影响到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甚至引发更多经济风险。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衰退还会影响到数十个相关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影响到庞大的就业人群,影响到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在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较大,如果房地产市场萎靡甚至倒退,不但可能使政府主导的很多民生项目诸如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等无法正常运作,就是政府自身的正常运转也可能受到影响,这显然不是理性的人们所希望看到的。   为此,更加理性地审视非正常时期的楼市限购政策,把捆绑到政府房地产调控举措特别是限购政策上面的道德枷锁拿下来,是让政府在房地产调控方面有更多回旋余地的重要前提。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发展实际,适时调整房地产调控相关政策,包括在时机成熟时取消限购,使房地产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相适应,让房地产市场更多地遵循市场规律去发展,理应成为全社会的理性选择。   其实,不只是房地产调控,面对任何一项公共管理政策同样需要摒弃那种动辄就贴道德标签的思维。比如北京正在推进的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并非如一些人在网络上所声称的那样,是政府不再关心穷人的出行问题而要强行涨价。中低收入群体的出行问题当然不能忽视,但政府的财政实力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也摆在那里,不管我们正视还是忽视,它都在那里。   在越来越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里,不仅领导干部需要多些经济学思维,我们在评价公共管理政策等问题时,同样需要多一些经济学的理性思维,少一些先入为主的道德评价。(转载:俞夫《是否取消限购不应是道德题》)

(0)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