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微型学校”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发布日期:2014-04-16    浏览次数:2666

  

       什么是微型学校?微型学校一般远离城镇,大多数分布在偏远山区、草原等。学校资金短缺,办学条件差,没有一流的生源,更没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学校规模小、学生少、年级不全,教师不但要上数学语文课,还要上其他学科的课,有的甚至包揽了一个班所有的课程微型学校的发展令人堪忧,要想破解,首要任务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扩大社会财富,为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只有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外部环境真正改善了,农村教育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地得到解决。其次,要真正建立起社会办学、社会助学的成熟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制度还需要认真探索、总结、深化和完善。再次,要推动均衡发展,切实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只有促进并实现教育公平,才能留住农村教育的希望之光,才能撑起农村孩子的蔚蓝天空“微型学校”的发展出路在哪?身为社会一员的我们能做点什么?

相关热词搜索:微型学校 师资紧缺 出路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6)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天山松2023-05-10

一般的学校,过一般的生活,又能怎么样,被人看不起,还是养活不了自己?这个社会其实没有办法,只不过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优胜略汰,希望我们都能放平心态,尽自己最大努力 就好

(0)

张勇2021-10-09

想弱弱问一句,教育新政策难道只针对公立学校的吗?我们家进不了公立学校,被分配到私立的,在广州。学校竟然占用孩子午休时间安排各种兴趣班,书法,手工,益智类兴趣班。第一次听说,第一次遇到,问题还有一大推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让人想不通。

(0)

阿枫2021-08-15

前两年,在南方的一些大城市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初中阶段的优质学校都是民办学校,公办学校纷纷败下阵来。像上海,某一年的中考成绩,民办学校要比公办学校平均高40分。当然家长就会对民办学校趋之若鹜,公办学校成了备胎,没学上了再考虑。为什么民办学校的分数和升学率那么高呢?民办学校肯定说:“我们办学灵活,教师敬业……”的确,民办学校的校园文化、服务精神比较强,课程学习比较生动活泼,这些都是事实。就像培训机构一样,说句公道话,培训机构的课都比公办学校的课有意思,小孩更喜欢。但是,这真的就是民办学校打败公办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吗?根本不是。关键就是一条:因为民办学校利用了当时《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招生自主权,可以考试招生、提前招生,所以把学区内最好的学生全部招到民办学校去了,当然分数和升学率大大高于公办学校。但是这是一种不平等竞争。中国所有的好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掐尖。无论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但是这是一种非常low的策略,真的算不上是教育。把最好的学生都弄到你的学校来,能上清华、北大、985,这是你的本事吗?实际上,最优秀的学生都不是学校教出来的,放到别的学校照样上清华、北大,校长们都很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如果出现了一个野蛮人,不择手段地掐尖,包括揽尽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整个区域的教育生态就恶化了,就会发生大面积的“水土流失”。防止这种跨区域招生和掐尖招生模式,对于维护一个区域的教育生态,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最近新出台的政策严格限制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跨区域招生、掐尖招生,禁止它们考试招生。上海从前两年就开始实行“公民同招”——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同时招生。原来民办学校提前招生,还可以考试招生,把最好的都挑走了,公办学校只能接收其他的学生。现在规定必须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同时招生,都不许考试。执行了两年,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生源马上就均衡了。所以,这个事情说起来并没有什么太复杂的。不要说什么文化传统、中产焦虑,等等,就是在于教育政策要一视同仁。一个公平、恰当的教育政策就可以比较快地保持学校之间的均衡。(作者:杨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导)

(0)

袁彬2021-06-08

学校好不好,生源质量起决定性作用,老师是否轮换影响不大。

(0)

小玉圆圆2019-10-15

我们能做的就是关注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0)

萄矢2019-08-26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扩大社会财富,为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真正建立起社会办学、社会助学的成熟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制度还需要认真探索、总结、深化和完善,其次,推动均衡发展,切实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0)

拓跋发发2019-05-31

教育的主体是教孩子基本的能力,培养基本的情感、道德,带他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学习处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这些,只是世界的一部分,有了它,可以锦上添花,没有它,也无伤大雅。但是,以传承发扬中国文化为使命的办学者,将其当作教育的根基。他要培养的不是一个现代社会拥有基本技能的身心健康的人,而是有着他心目中中国文化标签的人。 这种努力是可贵的,但也是可惜的。其实,学校就应该由懂教育的人来办,这个人不需要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不需要是有着强烈文化使命感的志士,甚至不需要是对国家、对民族、对人类有着深切忧患的思想者,他需要懂孩子、爱孩子,能引导孩子走向现实世界与人生。 世界的丰富多姿,文明的无涯浩瀚,人生的五味陈杂,他都要懂,而他要做的,是带着孩子沿着这个方向走,一路上需要什么,就给孩子什么,自己给不了,请专家来给,请志士来给,请思想者来给。事实情况是,专家、志士、思想者做了办学者,因此,学校有着鲜明的专家特色,志士特色,思想者特色。那真正的教育者在哪里?难以寻觅。

(0)

陈燕2016-07-12

当前,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挑战来自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利益藩篱、平均主义、惯性约束等。具体表现在,一是罔顾事实、妄自菲薄,忽视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已经取得的成绩,对是否要进行“两个一流”建设信心不足。二是盲人摸象、似是而非,泛泛而谈国外高校学科发展的经验,关注表象的人云亦云,满足于雾里看花,忽视学科建设的系统性。三是盲目迷信、过于依赖“排行榜”,舍本求末、照猫画虎,忽视学科建设的中国特色和学校的个性特色。四是创新能力和改革劲头不足,凡事看老黄历、照老办法,忽视战略思维和问题导向。

(0)

王顺2016-03-19

说到底,教育均衡根本出路还是在一视同仁的资源配置上。防止教育资源畸形集中,分配不均,最大限度完善相应政策配套和教育投入,让城乡之间、让同城不同区域间,教育和社会资源的分配、师资福利实现制度化均衡保障,同城学校大致相当,让孩子们入校,不存在别如霄壤的优劣区分,每个区域内必有公共保障到位的学校可供选择,这是比一对一和一对多分配更现实的根本问题。

(0)

qianduixue2014-06-24

 我刚到加拿大的时候,感觉土生土长的普通加拿大人数学很差。某次我送儿子去一个按小时收费的托儿机构。工作人员先是扳着手指数出从早7点到下午3点为8个小时,再拿出计算器按8乘5,然后告诉我收费40。   几乎每个新移民都能举出类似的例子。有人因此得出结论:这里的公立教育不行。但是又有人问:这里不是也有工程师、医生、律师、科学家吗?偶然一次,我听了一位家长的分析。这位家长的观点是:加拿大公立教育体系虽行之有效,却并不是我们华人想要的效果。   她的论点是:加拿大政府刻意用公立教育把人分成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两大阵营。   以卑诗省为例,该省的义务教育系统里没有初中。小学为学前班至7年级,高中为8至12年级。小学阶段,一个班只有一个老师,负责英语、数学、社会研究、电脑、音乐等一切课程。这样的老师不可能有很高的学术水平,最大的可能就是一个什么都会点的孩子王。   一到中学,各科的教学难度一下子就上去了。以数学为例,很多8年级学生连四则运算还不够熟练,这时却必须毫无过渡地进入规范的数学学习。跟得上进度的,循着“代数1”-“代数2”-“几何”-“微积分”一路向上,直至“AP数学”。跟不上的就慢慢来,有些孩子到高中毕业才学完“几何”,不足的学分可以通过木工课、缝纫课、电工课等等来弥补。   这位家长的结论是:加拿大公立教育是刻意设计成这样的。只有少数天资聪颖的学生才能跨越小学与中学间的断裂。   我不知道“刻意”论是否成立,但我暗下决心:要在女儿升入中学前系统检查一下她的数学水平,然后查漏补缺。不巧的是,我们在她6年级半时回到了中国,搬家的忙乱让我把这件事忘得很彻底。现在她已经升上了8年级,数学正在学“代数1”。她在概念理解、逻辑思维上没有问题,就是计算不熟练。有时答案中会出现让强迫症患者看了抓狂的“根号256”。“这怎么能是最终答案呢?”我忍不住问。她则一脸无辜地反问:“可我又能做什么呢?”唉,连我这个文科生都知道那是16啊!随后我突然意识到:到底还是中招了。   偶然的机会下,我读了一篇社会学论文,文中给出了研究社会流动性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在流动性最好的社会里,如果父母的收入属于总人口中最低的20%,那么子女有20%的可能原地不动,有20%的可能进入最高的20%,还有60%的可能居于中层。代际间的社会流动性越高,则这个社会愈公平。以这种方法来衡量,社会流动性高的国家都是福利国家。其中挪威、瑞典和丹麦居于三强,加拿大紧随其后。   如此说来,加拿大的公立教育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消除贫富分化的作用。假设社会上没有私立学校,没有课外补习班,就是说,在没有任何干扰的理想状态下,公立教育将帮助每个人按自己的天赋选择工作,从而实现重新分配社会地位和财富的目的。换句话说,如果完全把孩子交给公立教育,我女儿便很可能实现她的理想:到麦当劳的“drive-through”(驾车外带)窗口去工作。   我对土生加拿大人在数学上表现出的笨拙有了新的理解。   就拿超市收银员来说吧。我刚到加拿大时,购物总是喜欢把零钱先花出去。比如应付10.26元,我可能会拿出一张20元钞票,加外0.26元硬币。我以为这样找钱更容易,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很多收银员都不能应付这种局面。仔细观察了几次,我发现是工作程序完全废掉了她们的心算能力。如果我给收银员20元,她只需要在收银机上敲两个数字。当机器自动显示出应找钱“9.74”后,收银员便从早已分类放好的零钱里取出相应的数目。“20.26”却要她多敲三个键,这就增加了出错的几率。接下来机器会显示出一个完美的“10”,这反而会打乱她的心理节奏,令她在慌乱中“砰”地关上钱箱。如此一来,要想从钱箱里取出应找给我的10块钱,就必须把主管叫过来。   中国的收银员则喜欢问顾客:“您有零钱吗?”若是顾客懒得找,对方还会执着地提示:“三分也没有吗?一毛也行啊!”其实,中加两国收银机的功能差不多,但中国收银员的心算能力并没因此而被泯灭。   加拿大人一旦当上了收银员,就对制度和机器完全信赖,久而久之,计算能力自然退化了。中国人则不然,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令我们从来不会主动放弃计算与算计。我大胆估计:加拿大的社会流动性之所以居于北欧国家之后而不是之前,是因吸收了一些前来搅局的、不按规则出牌的移民。(转载:王芫《教育的公平在哪儿》)

(0)
1 10条信息

周洁杉2018-07-31

有钱的捐钱,有权的扶持,有能力的支教,没有能力的就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赚钱。

(0)

陈岩2016-07-21

乡村由于人口分散,中小学教育比城市难办,即使在教育相对发达的美国,也不例外。   美国幅员辽阔,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乡村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2%。全美一半以上的学区和三分之一的公立学校位于乡村,有1200万名中小学生就读,占全美公立学校学生总人数的24%。   教育城乡差距问题同样困扰着美国。与城市学校相比,乡村学校普遍存在家庭贫困率高、教育投资不足、学生交通成本高、师资匮乏、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乡村地区高中毕业生继续上大学的比例低于全美平均水平,其中,偏远乡村的教育水平滞后最严重。   美国乡村教育改革,也有一个撤点并校问题。美国的并校(合并学区或者学校)过程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沿革,其思

(0)

成甦2015-12-22

“你看我这里都有好几台投影仪了,全是新的,有的甚至没开封。没办法,不买这些,科研经费花不出去。”一位科研人员对记者说。在调查采访中,记者没少听到这样的感叹。一方面,科研人员的工资收入不能从国家纵向课题的经费里支出,吃了上顿没下顿,往往为生计奔波而无心科研;另一方面,纵向课题经费又常常花不出去,只能用来重复购买各种设备仪器。这一矛盾,从根本上说还是“重物轻人”的科研经费使用导向造成的。长期以来,我国大量的科研经费只允许投入在硬件方面,盖实验室大楼或购买仪器设备填满实验室等,而忽视对科研的软投入,比如不允许用在增加科研人员的收入等方面。一位院士就曾说过,“我们每一个重大项目的实施,都是外国实验设备

(0)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