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那些年我们一起读的MBA

发布日期:2014-04-17    浏览次数:3564

  

       地铁站里的漂亮的广告宣传,大学网站上的MBA课程辅导班,出国留学的热门硕士专业,这个一度被称为CEO必备的学历,顶着这样的光环,MBA已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学校走到了商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如此受人追捧并且不惜重金?千金求一纸文凭,到底值不值得呢?

       工商管理硕士(MBA),是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与EMBA等同为主流商业管理教育。工商管理硕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培养的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被商业界普遍认为是晋身管理阶层的一块垫脚石。这是它的专业定义,它的内含和外延远远不止这些:职业经理人,私企老板,社会名流,MBA,将会是集结财富和资源的平台,有内幕爆出,上名牌大学的MBA,学费从好几万到几十万不等,而且课程需要的各项费用,例如去旅游胜地交流访问,都是学员出钱,开聚会组织活动,不一而足,若不是真正的实力雄厚,这样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课程,一般人还是想想就算了吧

       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不少人砸破脑袋也要挤进去,这究竟是一种高风险高收入的投资,还是中国的圈子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不过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需要思考的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资源和人脉是否比能力和奋斗重要?

相关热词搜索:MBA 人脉 圈子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29)  |  中立(2)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向阳2022-09-02

很好的文章,感触颇深。爱过恨过,皆成经过;好事坏事,终成往事。新的一年,做好9项管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永远向前看,风雨后总会看见彩虹!

(0)

唐志星2021-08-29

中央和各省市的党校等,一律不能招收研究生。要严格整顿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至少应砍掉二分之一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不少大学的博士学位授予点,是用搞运动的方法,靠公关和打攻坚战,用高薪挖院士而获得的。有的甚至请省市的领导出面公关。一旦获得了博士点零的突破,就大肆宣传,开庆祝大会,奖励有关人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由于采取了这些不正当手段,某些新建的城市大学也有了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点几乎覆盖了大学的所有专业。因此,必须对我国大学学位授予点进行整顿,中央和各省市的党校、政府部门的政策研究所和工业部门的应用研究所,一律不能招收研究生。要严格整顿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至少应砍掉二分之一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并且要保持长期的稳定,不允许普通大学乱串位,也绝不允许任何大学再搞所谓博士点零的突破攻坚战。(文:刘道玉、武汉大学前校长)

(0)

陈希2020-11-03

确实,即便《共绘网》的思想内容再如何的精彩,可是学生不爱看也是没用的嘞。可是书好不好,适不适合市场,咱们说了不算,还是得看市场的反应是不......

(0)

邓改开2020-01-30

著名的管理思想大师、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关注着我那些1979年毕业的哈佛商学院同班同学的命运。 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聚会的时候都是不幸福的,离了婚,与他们的孩子也很疏远。我向你保证,他们中没有一个在毕业的时候就想着以后要离婚或是疏离自己的孩子,然而却有大量的人这么做了。 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当他们在决定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才能与精力的时候,没有把自己人生的目的放在前面或置于中心。 我告诉我的学生们,学校将是他们深刻考虑这些问题的最后机会,因为人生只会变得越来越严苛。 对我而言,对我的人生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一直是很重要的。但在我真正理解这个目标之前,它确实是我不得不长期苦想的一个问题。 当我还是牛津大学的一个罗兹学者(Rhodes Scholar)时,我的学术研究艰难到不可理喻,甚至在同样的时间内增加额外一年多的工作量。但我仍然决定每天晚上花一个小时来阅读、思考。 我曾经很矛盾,我是否真得承受得起从我的研究中抽出那些时间,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并最终明确了我的人生目的。 如果我还是每天花那一个小时去学习掌握那些经济学知识,我才是真的浪费了人生。 我每年用到那些经济学知识只有几次,而那些关于人生目的的知识每天都要用到。那是我学到过的唯一最有用的东西。 如果不愿花时间去搞清楚这些,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必将在人生的怒海狂涛中饱受摧残。演讲时,克里斯坦森坦诚分享了对人生意义的感悟——“衡量我们的人生,不是用金钱,而是我可以帮助多少人,变成更好的人”。

(0)

UIYIJDA2019-12-04

生活中,大多数人其实都没有高等学历,也没机会苦读圣贤书。 不过,但凡是小有成就的人,不管出身如何、文化如何,一定是爱读书、懂上进的人! 每个人读书的方式不同,有时间、有学历的人,会随时随地手捧一本书钻研苦读。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读书很难,不知道读什么、要上班要应酬没时间读、更读不进去。 因此,很多人都愿意选择“听书”的方式。早起洗漱、开车的时候、上班路上、睡前躺床上,都可以听书。我推荐你加入《共绘网·精英阅读计划》,每天20分钟,读完《共绘网》。你可以从他们“共绘网人”身上,学得为人处世的智慧,驾驭人心的谋略;运筹帷幄的格局!然后向前走来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快乐。

(0)

安达芬2019-10-18

印度的MBA却是所有学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这使印度的MBA具有其他所有国家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专业和管理全都懂。 道理非常简单,当一个学生即懂专业又懂MBA时,即使做一个普通研发者,也有巨大的优势,做管理者更是如此。仅以沟通能力为例来说明一下。 印度人管理上强于他人的肯定不只是英语的语言能力,更是强大的沟通能力。切不可简单认为印度人只是“能说会道”,“沟通能力”与“语言能力”看似很接近,事实上却有巨大的区别。中国企业在进行管理培训时也会讲沟通。他们是怎么讲的呢? 从技巧上说,沟通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善于倾听。那如何倾听呢?管理培训老师会给你写一个繁体字的“聽”。看看,我们老祖宗是多么聪明,左边一个耳下面一个王字。就是说要以听为王。右边十个目一个心,就是讲倾听时眼睛要看着对方,一心一意地听讲。 而现在简体字的“听”怎么写得呢?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就是先让你开口说话,看看你有多少“斤两”,然后再想用什么办法收拾你。中国企业里的员工听完后都觉得:啊,讲得真好。 可是,道理很简单:在现代社会,如果你不懂技术和专业,再会听,就算二十个目一个心,你能听得懂吗?这类用繁体字去攻击简体字,是典型的来自台湾地区管理体系培训的变种。很可惜,现在内地大量流行的企业管理培训,台湾是一个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 这种算命式的拆字、附会式的解说,怎么能让我们理解现代管理真正的奥义?本来只用一个人两只眼睛,一定要找来五个人十只眼才能沟通吗?这种沟通的成本和效率会最优吗?知道人家犹太人一个人过来,为什么中国企业需要五个人才能应对? 因为别人一个人可以把所有问题全解决了,而中国企业五个不同专业的人过来,也未必能把所有相关问题都覆盖。 犹太人同样是专业和管理能力都超强的民族。因为缺乏真正科学专业的管理培训,大量以佛、道、中华传统文化甚至易经、算命、成功学为装点门面的所谓企业培训充斥于中国内地市场。

(0)

发光的海燕2019-10-08

也存在部分出国留学,MBA的确学院众多且选择多,也就会”好考“

(0)

拉面王子2019-08-10

MBA是一个具有工作经验以后的学位,现实中,它被很多人看成已有3年职业经验之后的一个事业加速器或转换手段,即升职和跳槽的手段。而MBA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对这个产生很好的帮助作用。

(0)

UBFDHHRT2019-05-31

所谓学术腐败是指利用权力、金钱、社会地位去谋取自己的学术成果、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今天研究生抄袭别人的文章,老师为了职称将别人的文章改一改又发表,当然应该批评和制止,但这谈不上是学术腐败。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被抓后我写过一篇短评。王益原来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做了证监会副主任后,在两年之内拿到西南某财经大学的经济学博士。人在北京工作,学位在西南拿,从历史学转为经济学,而且只用了两年,比全职研究生都快。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能量呢?这才叫学术腐败! 多少高官都异地拿学位,而且有的根本就跟自己的专业没有关系。刚才说的教师、学生的行为是学术不端,学风不正,是应该纠正的,但与利用职权谋私还是有区别的。而且这类现象有一部分是制度造成的。中国有多少核心刊物、权威刊物?全部给研究生发表都不够,何况还有老师要发表文章评职称、申请项目、评奖?反学术腐败要针对掌握权力、金钱和具有强势地位的那些人,光靠学校解决不了。

(0)

墨村集市2014-07-23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已经有一些选择朋友的原则——尽管并不自知。幼儿园里玩具最多的孩子更容易被其他孩子当作朋友(我姑且称他为“小强”),可是在小强心目中,他“真正的朋友”只有两个,一男一女。我问他:“为什么你认为那男孩是真正的朋友?”小强说:“他从来都不抢我的玩具,他跟我换。”我又问:“那女孩呢?”这次小强犹豫了一会儿,才不好意思地说:“她好看。我把新玩具全都先给她。” 所有人都喜欢“公平交换”。对小强来讲,不公平的交换,等同于“抢”,没有人喜欢“被抢”。而与他“换”的那个男孩,让他感受到公平。 某种意义上,尽管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他们所谓的“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可是,如果自己拥有的资源不够多不够好,就可能变成“索取方”,最终成为对方的负担,“高攀”来的“友谊”也会慢慢无疾而终。当然也有持续下去的例子,那就是对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换,以便实现“公平”。电影《教父》里,棺材铺老板亚美利哥找教父柯里昂替自己的女儿讨回公道时,亚美利哥就是“索取方”。许多年后,教父终于在一个深夜敲开了亚美利哥的门…… 这听起来似乎很“残酷”,却是人脉的本质所在。多年前我就注意到,当别人屡屡求助于我时,我内心往往有些抵触,又怕被人说“不够意思”,便硬着头皮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有一次特别受伤之后,忽然顿悟,原来这种尴尬并非因为我没有“乐于助人”的品性,而是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没有大把的时间精力用来无止境地帮助别人——事实上,我自己根本就是泥菩萨过江。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从重新思考自我的那天起,我开始挣扎着学习如何量力而行,如何敢于不去证明自己是“好人”…… 可以想象,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一个资源对等的人进行交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平交易”更容易实现。哪怕在校园里,“交换”的本质也并未改变。比如,某系公认的才子,会与另一个系里公认的才子“机缘巧合”地邂逅,进而成为“死党”。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棋逢对手的两人会比跟别人更为投契。 因此,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并且正因为这些人随时需要回避“不公平交换”的企图,他们会更注重自身的质量,知道不给他人制造麻烦,独善其身是美德。 人脉当然很重要,但针对某个个体来说,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有些资源很难瞬间获得,比如金钱、地位、名誉,可能更多地依赖出身和运气。然而有些资源却可以靠不懈的努力取得,如才华与学识等。 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世界里,只要你正常地努力,经过时间的积累,一定能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到那时,你会惊喜于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入。 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有价值的人,就会有许多其他优秀、有价值的人为你提供帮助。你所遇到的人将来自完全不同的层面,而你也不再是过去一无是处的你,不再是“索取者”,你扮演的将是“乐于助人”的角色。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有用、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从此你就不用与身边的任何人打交道了。善于与人交往也是需要学习的一种技能。我只是提醒你,生也有涯,别高估自己,误以为有足够的时间处理好与身边每一个人的关系。最终,“真正的好朋友”谁都只有几个而已。 以下是我的几个简单的,但实践起来并非那么容易的建议: 1.专心做提升自己的事情; 2.学习更多更好的技能; 3.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4.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5.除非有特殊原因,应尽量回避那些物质与精神上不能独善其身的人。 记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转载:吴铭《打造自己,等于打造人脉》)

(0)
1 2 12条信息

霍震寰2015-08-24

近段时间,我所在的单位正在开展清理公职人员参与各类天价培训的工作,这其中就有EMBA班,即社会上统称的总裁班。当看到杨小凡的中篇小说《总裁班》时,目光遂定格下来。所谓总裁班,同学多以房地产老板为主,六成以上是国企高管和政府官员。要上这个班,学费数十万,学费从哪里来?这是明令叫停的关键。国家鼓励公务人员本着“工作需要、学用一致”的原则参加学习、培训。但由于制度不完善,某些培训成为政商“联姻”的跳板。动辄数十万元学费的总裁班已畸变成人脉的名利场与资源的聚集地。 作者身为某知名公司的副总裁,熟悉总裁们的人生百态,接触、知晓或者亲历天价总裁班的整个运行过程,所以能拂去总裁班的尊贵面纱,将非官即商或者

(0)

dream2014-09-17

9月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官网的EMBA学员名单中还有3名现任省部级官员的名字,而到了9月9日,这3人的名字已被删去。一个多月前,中组部发文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EMBA、后EMBA、总裁班等被明确列为高收费社会化培训项目,“领导干部一律不得参加”。一个月来,各大EMBA班,尤其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最知名的EMBA班,已开始出现领导干部退学潮。     EMBA,即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引进的教育模式,旨在为企业界培养大批高级管理人才。然而,这一模式很快便发生了变化,不仅为企业老总所热衷,亦成了官员追逐的目标。与其他考试不同的是,EMBA的笔试仅作参考,

(0)

Mary2014-09-01

《人民日报》28日刊出的文章可谓针砭时弊,让人觉着十分痛快,也十分过瘾,基本上把现在市面上的国学班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剖析得淋漓尽致,也算是有调查有结论。 其实早在去年4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就发过一篇类似的文章,名叫《国学本就不该火》,针对当今又一国学类文化热点——靠百家讲坛等媒体出名的“学术明星”。文章中,把国学功利化、心灵鸡汤化以后的危害凡举在目,无不调侃地说,“看一遍《荀子》能让我赚钱?读一通《诗经》能让我升官?如今流行的是:学《孙子兵法》要与商战联系,看《三十六计》要与经营挂钩。”因此国学究竟应该热,还是应该冷呢? 以前国学十分地冷,冷到了谁要是推崇国学(主要是儒家经典),谁就是搞

(0)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