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从沉船反思“服从”文化

发布日期:2014-04-29    浏览次数:2517

  

         截至到今日,韩国沉船搜救行动已进入第九天,遇难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该沉船事件不仅使得韩国举国沉浸在悲痛之中,在看到遇难学生紧紧抓住自己学生证的新闻报道时,无数中国网友也为之动容。

       一位是从冰冷冷的海水中成功逃亡的韩国船长,一位是与客轮共存亡的泰坦尼克船长,两者无疑形成鲜明对比,大众舆论的矛头皆齐刷刷地对准了韩国船长。在批判这位船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开始反思“服从”文化。客轮发生事故时,船长曾广播让学生在船内原地不动,也正是这种服从导致大部分学生葬身大海,而获救的大都是一些“不听话”的孩子。服从文化在韩国根深蒂固,许多韩国人自幼年就受此熏陶并一生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这就导致了他们长期盲目服从长辈的固定心理反映。

       在中国,服从意识也不并不罕见,除了服从长辈,还有对专家学者、权威的深信不疑。从某种角度上说,服从文化是消极的,在盲目的服从下,青少年的创新、挑战精神被逐渐泯灭,在遇到挫折时容易失去主见和判断。倘若遇难学生多一些主见,多一些是非判断,那么悲剧就可能小一些。

       “服从”文化是消极的吗?我们该如何看待“服从”?

相关热词搜索:韩国 服从 文化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79)  |  中立(2)  |  反对(1)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蓉蓉Ron2020-06-26

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中提到,日本的新一代,正在逐渐步入「低智商社会」。他们读的书越来越幼稚,对各种谣言丝毫不会思考,很容易遭到媒体的操纵,得过且过、毫无斗志…… 他甚至提到一个事情:通过「安保斗争」,日本政府认识到要开始实行「愚民政策」。这其中的代表性举措,就是推行「偏差值教育制度」。 大前研一这样解释道:由于偏差值制度的实行,人的能力被数字化了,所以日本的学生经常会被问到「你的偏差值是多少」这样的问题。 所以他们在这个时代是不会有危机意识的。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这个社会将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将由那些「高偏差值」的人来解决。自己用不着去浪费脑细胞,只要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就可以了。 他们习惯于在同一班级或者是同一年级组中作比较,然后认为那些高偏差值的人,理所当然地就应该去政府部门工作。同样,能进入媒体工作的人也被认为是高偏差值的人。 所以,他们认为政府所做的一切决策都是对的,媒体所说的话也全都是可信的。 日本社会的现状就是这样。人人都把政府和媒体当做自己生活的指南。他们很少去思考和反思。 这岂非也是另一种层面的「奶头乐」? 通过阻断你的希望,让你活在别人为你设定好的框架里,停止思考,失去独立的能力,越来越依赖于环境。

(0)

泡泡糖332019-10-19

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不能太独断的判断这件事。灾难来临,不知所措的学生会下意识依赖和信任长辈,但这个”长辈“就不一定会有此能力去做出正确的指导。那么有的孩子更有自我探索和怀疑、以及冒险精神,在面临困难时都会有不同的自救反映。只是这群孩子”不小心“选择了另一个方向。

(0)

拉面王子2019-08-10

从韩国沉船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服从文化在韩国根深蒂固,许多韩国人自幼年就受此熏陶并一直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这导致了他们长期盲目服从长辈的固定心理,在我们中国也不罕见,在中国不仅服从长辈,还有各种专家学者,对权威的话深信不疑,。这样子服从会导致青少年的创新,挑战精神陨灭,在平常生活中容易失去主见和判断。

(0)

唐文韬2018-11-03

你问我读书有什么用? 借用作家麦家所说,读书有什么用,只有读书的人才知道,不读书的人是不知道的,因为不读书,你可能连自己都不认得,因为读书,你可能认得世上所有人,包括500年前和500年后的。 当然,这样的话看起来有些敷衍,但其实又情真意切。我们也可以通俗一点讲,就是当你看到落日黄昏的美景时,只会想到“卧槽,好美呀”,而读书的人可能会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或者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然你也可能觉得这只是表达上的不同,而事实上是,读书能让人变得思维清晰,善于思考。具体到某一件小事上去就是当你遭遇一件不公平或者不高兴的事情,你首先想到的不是抱怨,脾气暴躁,而是反思,反思自己,反思他人。

(0)

罖労尐2018-07-30

就我们新时代而言,我们已经不需要“服从”了,“服从”是上一代人的思想,是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我们需要有自主判断是非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0)

蔡依林2014-10-21

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这十五个方面既是中华文化对解决人类难题所蕴含的启示,同时也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问题。

(0)

Kate2014-08-22

缺乏独立意志,自由的观念既无从发生,为自由而行动更是不可想象 中国文化里是否存在“自由”传统?可谓言人人殊。美国汉学家狄百瑞曾以宋明理学为例,对此做了肯定答复。这和晚年的傅斯年对孟子的推重一样,都是从儒家思想中寻找线索。不过,在中国,提到“自由”二字,恐怕更多人想到的是道家,尤其是庄子。庄子当然没有说过这个词,但他体现出的那种弃绝俗世、“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气质,却相当形象地诠释了大多数中国人对“自由”的理解。 但也有很多人不同意这个答案。他们的理由是:现代自由主义中的“自由”,建立在一种特定的权利观念之上,它只能通过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体现出来。然而,庄子的“自由”则是个人的、内心的,他对俗世生活和价值的弃绝,不但不会使他更自由,反而使之与“自由”离得更远。 最近读到王博先生的《庄子哲学》,觉得似为这个批评增添了新证据。王书对历来被认为最能反映庄子本人思想的《庄子》内七篇做了逐篇解读,但它的次序很怪:不是从位居《庄子》篇首的《逍遥游》讲起,而是从《人间世》讲起——事实上,作者根本认为《人间世》才是《庄子》的核心。这个安排和作者对庄子思想的解读有关:他力图从庄子的实际生存环境中去理解庄子的思想。 庄子生活的战国晚期,“天下无道,祸重于地”。一个人在这样的时代应如何自处?是像孟子一样,汲汲皇皇,席不暇暖,欲图找到一位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还是如大多数士人一般,奔走列国,只为一己功名?庄子当然不屑于作后者,但也不愿学前者——他审时度势,以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想主义只能招致杀身之祸:一身不保,如何救天下?他承认自己能力有限,对这个无道的世界无可奈何,只能想想怎样苟全性命。他不得不与世俗妥协,但又不甘心一味屈从俗世绳墨。为此,他把身心分作两块:身在人间世,心做逍遥游。 在庄子恬淡潇洒的表情后,埋藏着深刻的痛苦和悲伤;但面对失道的世界,他并不选择对抗,因为他对改变现状并无信心。如果自由主义就是一种政治抗议传统的话,那庄子显然不是自由主义者。 其实,从史学立场看,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和行为取向的自由主义本系近代舶来品,岂但庄子,就连程朱陆王,也都算不上什么自由主义者。不过,若换一个问题:从建设中国现代自由观念的角度看,庄子能否提供思想资源?答案便可能是肯定的。 这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仅有内在自由当然是不够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它过于玄妙;离开制度保障,其维持成本也太高。然而我们也应知道,个人的内在自由是公共自由的前提。缺乏独立意志,政治自由的观念既无从发生,为自由而行动更不可想象。庄子固然消极,但他提供了面对强大外力压迫而能维护内在独立的可能——正是这种独立使他天然地逃离了俗世功利的诱惑,亦不会被现实的痛苦和失望压倒,而得以翱翔于俗世的泥淖之上。 其次,庄子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元视角。对个人独立性的珍视,使他懂得从不同主体角度思考问题,竭力打破唯一真理的虚妄。王博先生用《庄子•应帝王》篇中倏忽凿混沌的故事来讲这个道理,最为简要:混沌没有七窍,与众不同,“何以立足于人间世?”倏、忽大动怜悯心,希望混沌如常人一般,实是出于慈悲一念。这正好比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热情无私。可是,推己及人是否也是“以自己的标准来塑造他者”?这种热情不是“粗暴的”吗?为我们热情所灼烧的对象会不会像混沌一样“失去自我”?这些问题,儒家很少考虑,却是一个自由社会成立的根据之一。 自近代西学东渐以来,中国读书人对传统文化即抱有两种态度。一是在传统中寻找与西方共同的价值,有时不免附会;一是强调中西差异,尤其热衷指摘各种附会中西的言论的错误,例如“儒家是民本思想,不是民主思想”等。这两种态度,后者当然更高明。不过,我这里想用庄子的事例说明,二者实各有其通与不通之处。把庄子附会为“自由主义者”,自然犯下了混淆时空的错误,但我们也不必否认,二者确实存在近似点,而这可能正是对传统加以创造性转化的入手处。如是,我们才能在发现中国文化殊异性的同时,维持其不可磨灭的普遍价值。(转载:王东杰《庄子能为自由观念做什么贡献》)

(0)
1 7条信息

德培2015-05-19

解放思想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超越已有的认识,使思想更加符合当下的实际,跟上时代的步伐。要超越就要与时俱进,大胆否定那些过去成功的但当下不合时宜的经验、认识和做法。   这就决定了,批判性思维不可或缺。   人类的科学史以无数事实证明:科学的进步,都是以怀疑为开端,扬弃原有的理论才能进步。正是怀疑鼓励人们去学习,去观察,去发展知识。如果没有哥白尼对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学说的怀疑,以太阳为中心的地动学说就不会产生;如果没有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理论的怀疑和否定,相对论就不会诞生。社会进步亦如此。如果没有列宁对马克思“世界革命同时发生”预言的质疑,何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如果没有毛

(0)

墨村集市2014-07-23

一 初中我去了一所全市最好的中学,那里都是学习永动机,特别是我们班长,常年霸占各科目第一名,并且一身正能量,冬天时他总是最后一个去澡堂洗澡,为的是可以用冷水。他告诉我们,他希望自己可以像毛主席一样在冬天也洗冷水。我告诉他也许是毛主席那个年代没有洗热水的条件呢。他从此没有再理过我。 在那里的每一天我都很压抑,但我坚持到第二年的一次期中考试之后,才彻底无心向学。 因为那次考试我语文得了全班最高分,可我们那位来自成都的语文老师没有表扬我,只是当众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获得了第一名。 于是我在期中总结里写道:“可能大家都退步了吧,也可能老师没教好其他人,才让我得了第一名。”老师很生气地写

(0)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