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90后将是时代进步最重要推手?

发布日期:2014-05-06    浏览次数:3260

  

       中基层打工者收入最高的城市是上海,月薪3739元,但他们的幸福感排名仅为17。深圳的工资收入第二,幸福感则排在第24位,高薪与低幸福感成对比。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70后祈求的是一份稳定的工作,80后希望得到更多的实惠,他们仍主要停留在物质需求的层面,而90后的权利意识则更为显著,他们要求公平,在精神层面希望得到家人和社会的认可。对企业和政府而言,90后打工者所提出的挑战,远较他们的前辈更为尖锐。

        央视曾以“你幸福吗”为主题,在全国各地街头采访,并在《新闻联播》播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幸福成为一个需要探究和打捞的奢侈品,这本身说明“发展”一定程度上已经异化。不公平的收入分配所带给大家的相对剥夺感,在加剧这个社会早已有之的阶层对立。90后是更为独立自主的一代,他们将成为时代进步的最重要推手,这个群体提示我们,在温饱已经解决之余,如何让人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才是政府应作的本分。90后将是时代进步最重要推手?

相关热词搜索:90后 时代进步 政府本分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27)  |  中立(2)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心在远方2022-05-18

生活能自理,告别巨婴。 K哥的一位下属小C,在上海工作3年,家庭条件不错,父母给他买了房,目前独自居住,封控在家一周后他就“弹尽粮绝了”,找我求救。 原来小C平时不做饭,也不会做饭,都是叫外卖、吃泡面。在小区住了两年,连一个邻居都不认识。 我既生气、又觉得好笑,于是立刻托一位住在附近的朋友送去两箱泡面、几盒鸡蛋、十几斤黄瓜。然后查到他们小区居委的电话,说明情况,让他们帮忙照顾一下。 后来听说,居委安排了一个家庭给他搭伙做饭,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小C平时在公司表现不错,没有想到生活自理能力缺失到这个地步,几乎是零。 后疫情时代,每个年轻人都要学会自我护理,简单烹饪,整理家务。 有自理能力的人,纵使在艰难时刻,也能照顾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

(0)

智慧方星2021-09-02

丢掉你的幻想,树立你的梦想。天真、不切实际就是幻想,深藏在内心深处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梦想,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人类所有的成就都是梦想成真的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人是没有梦想的,一个人有了梦想之后就会不断的前进,不断的前进,他是不管别人怎么看的

(0)

jhdf2021-03-10

90后的农村员工,绝大多数是喝可乐、吃麦当劳长大的,刚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就遇到新《劳动合同法》的强力保护,根本不关心企业的难处。 90后员工只会和老板儿子比生活待遇,然后产生怨恨心态。这个状态,很难维持多久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必将迎来一次考验。 很多企业招聘给出了4000~7000元的工资,其实是“计件,不交社保”,新手根本拿不到这些。 今后机器会慢慢取代一部分人力。有个朋友,买了一台机器10万元左右,取代了两个熟练工,效率大增,原来要一天,现在半个小时。 机器不需要缴纳社保,也不需要“辞退赔偿”。当然,大部分工种还是要人力完成。但这里少用一个人,那里就会多出一个劳动力,总体还是有用的。 劳动关系不稳定,员工大流动,熟悉本企业特定岗位的工人越来越少,所以做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率企业就是个笑话。 但企业负担太重,产能过剩,也无力提供高福利,恶性循环。结果是绝大多数制造业在低水平竞争,你花三年的高成本培养工人,会一夜之间全部辞职。 对制造业而言,财政、老板、工人,这三方是不会同时达到满意的。 中国制造业利润薄,就业人数多,还在初级阶段,在没有进入高科技打遍天下的水平前,“财政,老板,员工”,不可能同时乐呵呵。 现在情况是:财政满意,员工满意,小老板不容乐观了。中间掉链子的后果就是,就业压力跳过企业,直接到了各地方。 要为中小企业减负,优化经营环境,怎么搞?其实大家心知肚明,那样才是90后们好日子的开始。

(0)

联络员2019-11-08

一件事情,不做到最后一步,都别以为自己会了。 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曾提出PDCA“闭环通道”。 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提升执行力的科学工作方法。 P,plan,是计划; D,do,是行动; C,check,是检验; A,action,是处理。 简单来说,“闭环通道”就是做事有始有终,不半途而废。 但总有不少人,沉溺于想当然的心态中,过于放纵自己,做了3分就脑补10分,根本不屑于把事情完整做全。 我曾经面试过一个应届毕业生,她没有工作经验,却自称有写10万+爆文的能力。 我问她发在哪个号上,给链接我看看。 她却说:“还没有发布过呢。” 我一脸惊讶:“没发过,你怎么知道能有10万+阅读呢?” 她一脸自豪地说:“我用了一个月时间,把网络上的高质量文章都研究了个遍,无论是选题,行文逻辑还是风格写法,我都弄通弄懂了,还学着写了两篇,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说着就把手机文档递到我眼前。 我粗略看了一下,那叫一个惨不忍睹,除了排版比较美观,从头到尾根本不知所云…… 后续交流中,她还大言不惭告诉我,她连公众号后台都没登陆过。 这让我细思恐极,竟然有人做事如此不靠谱。 仅靠想当然,就声称把一件没有真正落地闭环的事情做完。 要知道,一件事没到出效果那一步,是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偏差的。 很多时候,一项工作的实际困难程度,需要你花大量的时间去调整,甚至全部推翻。 也许很多人就是意识到前面困难重重,所以由着性子,只做最简单的开头,来保住自己不失败的境地。 可任何一件事情,不做到闭环,又有什么意义呢? 想法太多,却未能付诸行动,最终只不过是一种内心自嗨罢了。

(0)

拉面王子2019-08-10

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中国的90后不仅拥有自由奔放的想法、总是站在科技的前沿,而且对未来持乐观态度,这使他们成为未来世界中最"可怕"的一代中国人。90后从出生开始生活环境相对前几代优越许多,但是有时候会跟70后,80后的人产生代沟。没有经历过历史和政治上的动荡,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经济波动。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除近亲属外,亲情观相对淡薄,由于自身又是独生子女,在这样的生长环境里,有一小部分人比前几代人来说,更显得有些孤僻。今日中国的信息发展迅速,同时由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涌入中国,各国交流日益广泛。而90后相对年轻,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前人有很大不同,所以90后也是新一代的接班人。

(0)

墨村集市2014-07-23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小说《双城记》开篇如此写道。借用他的句式来说:当代中国青年,他们是些令人失望的青年;当代中国青年,他们是些足以令中国寄托希望的青年。 说他们令人失望,乃因以中老年人看来,他们身上有太多毛病;说他们足以令中国寄托希望,乃因他们是自1949年以后最真实地表现为人的一代,是真正意义上脱胎换骨的一代。 一、“二世祖”和“富二代” “二世祖”是南方民间对资产在2亿元以上的富豪们儿女们的叫法。关于他们的事情民间谈资颇多,人们常津津乐道。 由于 “二世祖”的存在,所谓“富二代”的界定难免模糊。倘不包括“二世祖”们,“富二代”通常被认为是这样一些青年---家境富有,意愿实现起来非常容易,比如出国留学,买车购房,谈婚论嫁。他们的消费现象,往往也倾向于高档甚至奢侈。他们的家庭资产分为有形和隐形两部分:有形的已很可观,隐形的究竟多少更难估量。 我知道这样一件事---女孩在国外读书,忽生明星梦,非要当影视演员。于是母亲带女儿专程回国,到处托关系,终于认识了某一剧组的导演,声明只要让女儿在剧中饰一个小角色,一分钱不要,还愿意反过来给剧组几十万。导演说您女儿也不太具有成为演员的条件啊,当母亲的则说,那我也得成全我女儿,让她过把瘾啊!---那女儿,也当属“富二代”无疑了。 如此这般的“富二代”,他们的人生词典中,通常没有“差钱”二字。他们往往一边享受着“不差钱”的人生,一边将眼瞥向“二世祖”们,对后者比自己还“不差钱”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每不服气,故常在社会上弄出些与后者比赛“不差钱”的响动来。 二、中产阶层家庭的儿女 20世纪80年代以前,除少数高级知识分子,一般大学教授的生活水平虽比城市平民阶层的生活水平高些,但其实高不到哪儿去。80年代后,这些人家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不可谓不大,他们成为改革开放的直接受惠群体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不论从居住条件还是收入情况看,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水平已普遍高于工薪阶层。 然而2009年以来的房价大飙升,使中产阶层生活状态顿受威胁,他们的心理也受到重创,带有明显的挫败感。 他们的儿女,皆是当下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有大学学历甚至硕士、博士学位。这些青年成家立业后,原本最有可能奋斗成为中产阶层人士,但现在看来,可能性大大降低了,愿景极为遥远。他们顺利地谋到“白领”职业是不成问题的,然“白领”终究不等于中产阶层。中产阶层也终究得有那么点儿“产”可言,起码人生到头来该有产权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可即使婚后夫妻二人各自月薪万元,要买下一套两居室的房子,由父母代付部分购房款,也还得自己贷款一百几十万。 好在,据了解,这样一些青年,因为终究是知识分子家庭的后代,可以“知识出身”这一良好形象为心理后盾,抵挡住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现实的猛烈击打。所以,他们在精神状态方面一般还是比较乐观的。他们普遍的人生主张是活在当下,抓住当下,享受当下;更在乎的是于当下是否活出了好滋味,好感觉。 他们中一些人极有可能一生清贫,但大抵不至于潦倒,更不至于沦为“草根”或弱势。成为物质生活方面的富人对于他们既已不易,他们便似乎都想做中国之精神贵族了。事实上,他们身上既有雅皮士的特征,也确乎同时具有精神贵族的特征。 一个国家是不可以没有一些精神贵族的。绝然没有,这个国家的文化也就不值一提了。即使在非洲部落民族,也有以享受他们的文化精品为快事的 “精神贵族”。 他们中有不少人将成为中国未来高品质文化的守望者。不是说这类守望者只能出在他们中间,而是说由他们之间产生更必然些,也会更多些。 三、城市平民阶层的儿女 出身于这个阶层的当下青年,尤其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相当一部分内心是很凄凉悲苦的。因为他们的父母,最是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此类父母的人生大抵历经坎坷,青年时过好生活的愿景强烈,但这愿景后来终于粉碎。但愿景的碎片还保存在内心深处,并且时常也还是要发一下光的。 “所谓日子,过的还不是儿女的日子!”这是城市平民父母们之间常说的一句话,意指儿女是唯一的精神寄托,也是唯一过上好日子的依赖,更是使整个家庭脱胎换骨的希望。故他们与儿女的关系,很像是体育教练与运动员的关系,甚至是拳击教练与拳手的关系。在他们看来,社会正是一个大赛场,而这也基本是事实,起码目前在中国是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所以他们常心事重重、表情严肃地对儿女们说:“孩子,咱家过上好生活可全靠你了。” 出身于城市平民人家的青年,从小到大,有几个没听过父母那样的话呢? 可那样的话和十字架又有什么区别?话的弦外之音是---你必须考上名牌大学;只有毕业于名牌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只有找到好工作才有机会出人头地;只有出人头地父母才能沾你的光在人前骄傲,并过上幸福又有尊严的生活;只有那样,你才算对得起父母……即使嘴上不这么说,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背负着改换门庭之沉重十字架的平民家庭的儿女们,只有从小就将灵魂交换给中国的教育制度,变自己为善于考试的机器。但即使进了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终于跃过了龙门,却发现在龙门那边,自己仍不过是一条小鱼。 他们中有人最易出现心理问题,倘缺乏关爱与集体温暖,然他们总体上绝非危险一族,而是内心最郁闷、最迷惘的一族。 比之于同情,他们更需要公平;比之于和善相待,他们更需要真诚的友谊。 他们的人生愿望极现实,极易满足,也极寻常。但对于他们,连那样的愿望实现起来也需不寻常的机会。 他们中之坚卓毅忍者,或可成将来靠百折不挠的个人奋斗而成功的世人偶像;或可成将来足以向社会贡献人文思想力的优秀人物。 人文思想力通常与锦衣玉食者无缘。托尔斯泰、雨果们是例外,并且考察他们的人生,虽出身贵族,却不曾以锦衣玉食为荣。 四、两种农家儿女 家在农村的大学生,或已经参加工作的他们,倘若家乡居然较富,如南方那种绿水青山、环境美好且又交通方便的农村,则他们身处大都市所感受的迷惘,反而要比城市平民的青年少一些。这是因为,他们的农民父母其实对他们并无太高的要求。倘他们能在大都市里站稳脚跟,安家落户,父母自然高兴;倘他们自己觉得在大都市里难过活,要回到省城工作,父母照样高兴,照样认为他们并没有白上大学;即使他们回到了就近的县城谋到了一份工作,父母虽会感到有点儿遗憾,但不久那点儿遗憾就会过去的。 很少有农民对他们考上大学的儿女们说:“咱家就指望你了,你一定要结束咱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命运!”他们明白,那绝不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儿女所必然能完成的家庭使命。他们供儿女读完大学,想法相对单纯:只要儿女们以后比他们生活得好,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中国农民大多是些不求儿女回报什么的父母。他们对土地的指望和依赖甚至要比对儿女们还多一些。 故不少幸运地在较富裕的农村以及小镇小县城有家的、就读于大都市漂泊于大都市的学子和青年,心态比城市平民(或贫民)之家的学子、青年还要达观几分。因为他们的人生永远有一条退路---他们的家园。所以,即使他们在大都市里住的是集装箱---南方已有将空置的集装箱租给他们住的现象---他们往往也能咬紧牙关挺过去。他们留在大都市艰苦奋斗,甚至年复一年地漂泊在大都市,完全是他们个人心甘情愿的选择,与家庭寄托之压力没什么关系。 同样命运的城市平民或贫民人家的儿女,却断无家园可以回归。不论一个当下青年是大学校园里的学子、大都市里的临时就业者或季节性打工者,若他们的家不但在农村,还在偏僻之地的贫穷农村,则他们的心境比之于以上一类青年,肯定截然相反。回到那样的家园,即使是年节假期探家一次,那也是忧愁的温情有,快乐的心情无。打工青年们最终总是要回去的。 大学毕业生回去了毫无意义---不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他们的家庭。他们连省城和县里也难以回去,因为省城也罢,县里也罢,适合于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大多不会有他们的份儿。而农村,通常也不会直接招聘什么大学毕业生“村官”的。 所以,当他们用“不放弃!绝不放弃!”之类的话语表达留在大都市的决心时,大都市应该予以理解,全社会也应该予以理解。(转载:梁晓声《当今中国青年心态分析》)

(0)

多远才算近在咫尺2014-06-19

又是一个毕业季,又一批“90后”将进入社会这个大熔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惊奇地发现90后作为承载着社会希望的年轻一代,已唱起了时代的主角。“创业”这个80后折腾了没多久的词已然和他们绑在了一起,作为颇有“争议”的一代,已有一批90后怀揣着梦想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并为之付出、努力着,他们的社会价值也渐渐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一、创业动机: 做独一无二的“我” 9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他们与被打上“安居”、“保守”等标签的70后、80后等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行为方式。他们以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理想为内在动力,对电脑的应用可以说是“与生俱来”,而时下流行的电子商务更是他们的主渠道。因而,在他们的眼里,有着很多不一样的想法,从他们的角度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包括由一个被领导者转变成领导者,因受大环境影响,他们对于自己的想法,实施起来毫不含糊。 “现在人都想出类拔萃,想玩出类好办,但拔萃需要一定的天赋和机遇,对于我们而言,创业那种大形势的机会已经没有了,只能见缝插针。”这是1992年出生的刘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刘强表面上看起来有一些腼腆,言谈举止间时不时还透着青春的那股子稚气,但与很多同龄人一样,一谈及自己的事业就充满着激情。他告诉记者:“很多同龄人创业,都去做互联网、做电商等,我还是喜欢有实体,就找合伙人开了一家货架厂,但我也离不开网络,我的产品除了正常业务以外,在网店中销的也不错。” 2011年就开始创业的刘强如今每年下来也能分到手30余万元,说起当初自己创业的目的,他说:“我创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活出我自己,做到我就是我。” “货架这行业干的人挺多的,你优势是什么?”“我最大的优势年轻,有激情,有冲劲。”随即,刘强又挠一下头发腼腆地笑着说:“其实年轻也不完全是优势,因为年轻出去谈业务时,总被人不相信,我每次出去总是带着公司的营业执照等证件。因为,做我们这一行的都是预先收订金的,很多人担心被我这个小孩子给骗了或质量不过关。” 连日来,在记者通过各种90后创业群和创业平台接触到的90后的老板当中,很多人都有着与刘强同样的经历,因为年轻,部分人更愿意给他们机会,也因为年轻受到了异样的目光,刘强称此为:“在逆境中通关”。“这是年轻给我们加的一道关,虽然有时候想想很心酸,感觉有点累,但从来没有过放弃的想法,为了自己的理想必须得坚持。不论以后成就如何,最主要的不至于等到自己老了又悔当初没有闯荡。” 有专门研究过90后问题的人士称:“中国的90后是独一无二的一代人”。的确,在采访中发现,力求实现自我价值,寻求不同等观念在90后老板的身上都各有体现。1990年出生,代理3D打印机的小韩表示,自己在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创业,起初是在校园内做手机充值卡代理,后来还开过打字复印店、开过二手书店等生意。他告诉记者,在大一时陪一位师哥去过人才市场找工作,从此就下决心自己创业做老板。“虽然都是不起眼的小生意,但那次看了拥挤的人群中,有的求职者从别人的掖窝下给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塞简历后,就没想过给别人打工,我喜欢自己做主的感觉。” 在小韩看来,只有通过创业才能将自身的价值最大化,“我去就业,是给社会增添负担,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那么多,就业形势很紧张。可我自己创业不仅可以带给别人就业的机会,也可以实现我自己的理想。现在的社会,只要自己肯拼,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我想出彩,我要出彩。” 二、创业心态: “玩”出不一样的自己 “挑战自己是我的爱好,有人说这是犯贱,我就是喜欢给自己‘贱’,我创业我快乐!”这是一位90后的创业者在微信中的签名。 不难看出,90后是伴随市场经济成长的一代人,大都富有个性和热情,充满自信,互联网时代将“世界各地”与他们拉得很近,这个时代为他们开放的跑道也更为复杂。但似乎这些横亘在他们创业道上的“问题”,在一些喜欢挑战自己的90后创业者的眼中恰恰成为了发展自己的机会。 有人语:“种种挫折和困难都难不倒怀有创业梦想的人。”很多事实也证明了这句话的魅力所在。1991年出生的王华风,是典型的90后创业者,记者与他也是通过90后创业平台在网上认识的,他直言:“难,太难了,撇开我们年轻自身的一些不足以外,现在各行各业都竞争激烈,想要创一个自己的品牌实在是不容易。” 见面采访时,在他身上倒是看不出有明显的90后特征,一身淡蓝色的牛仔裤和短袖衬衣,加上比较健壮的身材将他显得有几分80后的成熟感。因为出生在西北农村,在读高中的时候他就给同学卖游戏点卡、拍照片、代销各种女孩子的发夹等,甚至暑假时在外承包大排档等,干着自己的营生,为家里减负。 上了大学后他就帮人做简单的网站、开校园小卖部等。“以前干过很多事情,但都不能长久发展,上了大二以后我就开始在外面寻找可以长期发展的事情,经历过一些碰撞以后,进入了文化传媒这个行业,现在有一个25人的团队,专为一些公司提供创意策划、展览承办等服务,公司业绩也较稳定。” 王华风告诉记者“如果没有那么多大公司和那么多不入流的小公司,也没有我存在的空间,公司业务开展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我天生就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我喜欢挑战自己,每当攻下一单‘问题户’,特别有成就感。” 就连最近爆红的脸萌创始人郭列也表示:“我们选择的是大公司看不上,但小公司又不愿意坚持做的事情,我们在一个简单的事情上花了足够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才会引起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自己孤身一人到组建团队,这个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一些困难,但觉得很爽”。 三、 管理模式: 以哥们儿、伙伴显“亲善” 对于管理而言,90后的老板们也是独有一套,在他们的观念中是哥们儿、是瓷儿、是伙伴,没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分。 王华风说:“公司里面全都是跟我年龄差不多的同龄人,互相之间也都以哥们儿相称,有时候开玩笑还叫闺密,经理、主任之类的都是对外的,公司有制度,全凭大家自觉自愿。我们二十几个人,平时就跟一帮聚会的朋友一样,有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有时候为了某件事情可能争的面红耳赤,但仅是就事论事,工作上的问题解决了,还是瓷儿。工作以外,生活方面也都是好朋友。” 脸萌创始人郭列称:“我们的理念就是没有级别,极度扁平化,大家是伙伴,不是同事。大家在工作中各自分工,各抒己见,鼓励吐槽,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漫画的名字,我叫郭列路飞,还有流川枫等等。动漫的精神激励着大家向前迈进。我们平时相处时都是‘无节操’的,彼此开玩笑,是非常亲密和open的,只要不触及公司底线就行。” Teambition创办人之一高阳采用的制度也颇为“亲善”,在Teambition上海的办公室内没有隔间,大家都坐在一起工作。上班时间自由,上午十点前到就可以,什么时候下班并不限制,公司会给员工准备每天的餐饮、水果、零食,还有健身卡。 就此,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创业学院院长杜葵表示,“能不能让生活不一样,能不能做一件不一样的事情,显得更酷、更拽,甚至更二,这样的想法在90后身上呈现出来,让他们在创业的时候显得相对更超脱一些。” 四、90效应:引资金青睐 近年来,在90后的创业者中涌现出了不少出类拔萃的精英,他们以对自己梦想的坚持追求和青春热情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在创业途中获得了资金的支持。像朱宇轩创建的倒计时软件Dreamdays,最近就被天使投资相中,获得了天使投资百万元的投资意向。该软件推出17个月以来,一直得到苹果官方的推荐,在App Store美国区的工具类榜单中长期排名前十。依靠付费下载和内购,Dreamdays获得了占总体80%的营收。它每月能产生超过2万美金,即12万人民币的收入。天使投资人李祝捷给予90后创业者的评价是:“灵魂深处都受到了震撼”。 90后创业者已经成为了各投资者猎寻的目标。近日在中山大学举办的由IDG资本主办的IDG校园创业大赛宣讲会,目的就是为了选拔出最具潜力成为中国未来创业之星的90后大学生个人及团队,为IDG挖掘创业投资项目,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储备创业型人才。据了解,在过去的8个月当中,IDG就投资了有5到6家90后创业者创办的公司,且基本都是用最快的时间决定的。IDG资本在中国投资的90后创业企业包括POI在线教育、RippleCN、风云直播、脸萌等。IDG称,其发展势头不亚于IDG资本当年投资的腾讯、百度等明星级企业。 一位90后创业者在某论坛中说:“坚持,不管我们现在走什么样的路,我们都不要放弃心中的想法。奔着那个方向去。你可以驻足,可以停留,但是永远不要放弃自己,不要放弃自己的纯真。不要放弃自己对生活的激情,不要做别人眼中的自己。”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90后的创业者有着十分明显的时代烙印,他们更讲究平等、民主,更看重效率和实际效果,也更敢于不断地尝试,充满无限激情,看事情也比较独特。或许这些就是投资人看好他们的原因和理由。”(转载:席昱梅《90后创业更吸金》)

(0)

不见长安2014-06-18

许多在外企工作的中国职员都会起一个英文名字,一来能使外国人更容易记住,二来省去外国老板和同事发音不便,老外们因此都非常喜欢这种体贴的安排。美国沟通咨询顾问、北大国际M BA客座教授PhilipV assallo认为,对于名字的使用和理解,中外其实也有所不同。在内资企业,员工们一般喊“张董事长”或者“李总”,在外资企业,职员直接喊CEO或者老板的名字,司空见惯。对于两国不同语言使用和心态的认识,有助于中国职场人更好地和外国老板打交道。 一、理解“青年意识”心态 美国人外语学习的氛围不高。据美国教育部长阿恩•邓肯介绍,欧洲人有53%的人会说外语,而美国人只有18%人的会说外语。大部分美国人都不太擅长中文。也许,语言的弱点暴露出美国人不容易顺从、接受别国文化的特点。英语是国际市场通用语言。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普通话使用人数是英语使用人数的2- 3倍。然而,在过去几代人中,英语一直被认为是现代通用语言,在商业社会中更是如此。所以美国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思维“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可以用英文交流,那何必还要去学习新的语言呢?” 美国的文化就是简单、迅速、清晰,即便是对付某些耗时、复杂和暧昧的问题时,他们要求用最简单的语言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表面上看,中国职员起英文名字是避免老外们的不便。从深层结果来看,地理和经济实际上也是美国缺乏多种语言的一个原因。穿越美国4000公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找到说同一种英语的人。此外,美国移民的后裔往往放弃自己的母语,而选择在工作场所通用的主流语言。 这些对于美国人心态的洞察,远远超出了握手、餐桌礼仪和其他礼仪等等的理解。这些说明了中美两国在时间、意识形态和经验文化上不同的深层原因。 一般的美国人都生活在一种“青年意识”的社会状态中,很难理解中国的清明节和中国人对长者的尊重。因此,美国人直呼教授或C E O的名字,并不是代表不尊重。在美国人的思想中,一个人的尊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通过自我行动争取来的。 美国人讲述自己与那些运动员、明星等名人少有的会面经历时,更喜欢评论那些名人的“普通”或“脚踏实地”。 二、说出自己的目的 一位中国学员给我讲过她的经历。她和朋友一起在美国游玩。当天下午进了一个美国家庭,他们非常疲倦、非常渴。但当女主人问他们是否需要饮料时,这个年轻的中国女孩说“不”。但她心里却希望这个女主人能够坚持一下,递上一瓶清凉解渴的饮料。出乎她意料的是,女主人说“好吧,我希望你不介意我喝,”女主人只给自己倒了一大杯冰水。这两个中国女孩之后找了个借口回到房间里,偷偷从浴室水龙头接水喝。 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这种礼貌或者矜持是没有意义的。说出自己想要的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美国老板和同事完全按照对方字面的话来理解对方诉求。 文化鸿沟其实也没有它看起来那么严重。中国人和美国人都喜欢物美价廉的产品,财富有它自己的语言,会超越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工作时,记住会面的目的性,美国人还是会认为手头的业务最重要。 中美职场人士都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如果他们相信“众筹”的一个产品不错,双方都不会半途而废,有可能相互让步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比如,中国人会乐意起一个英文名字,加速交易。美国人也会急切地试图叫出难发音的中文名字,尽管可能漏洞百出。(转载:PhilipVassallo《外国老板本地兵 职场白领怎么应对洋上司?》)

(0)

莫名其妙2014-05-22

作为一名海南仔,同时又是羊城晚报社的一名员工,读了羊城晚报“红色娘子军系列报道”,我甚是骄傲。小时候在海南,上课时老师经常会提起红色娘子军,告诉我们这是一支全国唯一的女子红色革命军。那时我也看过《红色娘子军》这部电影,不过遗憾的是,没有机会见到那些了不起的老一辈英雄。这几年,这类红色故事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现在若问一些年轻人,恐怕很多人并不了解红色娘子军,不知道这支队伍来自海南,更不用说那些英勇的战斗故事了。那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当我们再谈起红色娘子军,我们在谈些什么呢? 我想,首先是“红色精神”不能忘记。海南省琼海市市委书记符宣朝说得很对:“现在很多地方的红色传统都已经淡漠了,甚至很多领导干部都把老一辈的奋斗史、革命史、进步史疏忽了。但其实,我们现在依然需要这种正能量,这是一种浸润在骨头里的精神气质,是一种一脉相承的历史传承,是鼓舞我们不懈向前奋进的精神动力。” 现代社会,似乎每个人都很焦虑,为钱、为房、为权,甚至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为家人的看病问题等等,都忙得焦头烂额。于是,不知不觉中,我们变成了一个负能量火球,不时地抱怨经常地不满。 和平年代,正因为我们生活得幸福和谐了,红色精神和那段历史更不能被忘记,她们的价值观和正能量应当得以传承。羊城晚报一如既往地关注着老战士们的消息,从王运梅、潘先英、符月雅到卢业香……记录这些老战士,也是记录我们走过的岁月,也体现了一份报纸所要表达的人文情怀和精神传承。 只有铭记先人,才能教育后人!(转载:林曦《有些精神不能忘记!》)

(0)

lee2014-05-10

尽管90后初入职场,但其高离职率已经声名远播。HR们列举了各种离谱的辞职理由:失恋、想去旅行、伙食不好,甚至还有公司没铺地毯、厕所有味道且没有放厕纸、前台长得不好看……(5月8日《北京青年报》)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而今年90后开始成为求职的绝对主力。在最难就业季面前,正成为求职主力的90后,好不容易有了就业的机会,却不且行且珍惜。还被人力资源主管吐槽出了三宗罪:面试随意爽约,得到OFFER也跳票,失恋、旅行、伙食差都是离职理由。 似曾相识的指摘,曾经也发生在80后身上。彼时,80后也是初出茅庐,刚刚走进社会。指责他们是独生子女一代、娇生惯养、没有责任心的话语还如在耳侧。时过境迁,如今80后一代都已结婚生子,也成为职场上的中坚力量。同样的指责,又被安到了90后的头上。相信再过10年,同样的话语,也可能被用来指责00后。 其实,说到90后就业观奇葩的论点,应当从多层次上分析,不能一棒子都打在求职者的身上: 首先,必须承认,如今青年一代的个性更为鲜明,确实不像老一辈求职者那样“听话”。敢于与权威对抗,敢于和领导“顶撞”的声音越来越多。当然,这里面有据理力争的,也有无理取闹的。而那些以所谓“失恋、想去旅行、伙食不好”作为离职理由的90后,毕竟还是少数。不能因为个别现象,就否定整个群体。 其次,当前的求职环境也和以往有了较大的不同。且不说,60后、70后还是包分配的一代,80后还是自我拼搏改变命运的一代。到了90后一代,求职就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而是一家人在作战。想去银行实习都得“拼爹”,有的银行提供暑期实习机会的前提,是实习生父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达到50万元以上,然后再进行资产排队。“如果是以找工作为目标的实习,估计要求的存款规模怎么也得上千万元了。在这样的环境下,能留给孩子的公平竞争的机会越来越少。 其三,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的步伐,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象牙塔里走出来的孩子们,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而企业对于初入职场的求职者们,所开出的薪水和福利待遇,也在逐年降低。有一则网络段子曾说:“3000块你想找个民工,别做梦了,3000块只能找个大学生。”据调查,1/4的应届毕业生也是因为“企业提供的薪酬比较低”直接放弃面试机会。 总之,90后的就业观是否奇葩,还需综合衡量。别动不动就给青年一代求职者扣帽子,下定义。如果整个社会的求职环境都改善了,劳动者的待遇都提升了,那么即便真有一两个奇葩极品的求职者,也会自然会被职场淘汰的,无需老板们大力吐槽。(转接:刘晶瑶《90后的就业观真的“奇葩”吗》)

(0)
1 2 11条信息

李爱青2016-07-22

“90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90后毕业生两年换了7份工作”……曾几何时,媒体上诸如此类关于90后的新闻不少,自我、享乐、任性、非主流,90后常常被描述得如同外星人。   但是,这些“负面标签”只是发生在极个别人身上的极个别现象。如今,随着90后走向社会,各个领域都不乏优秀90后的身影,创新创业、保家卫国、志愿服务、公益慈善……他们超出社会预期的表现,每每令人惊叹:受益于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网络时代的90后创新创业风生水起;教育的多元化、信息接受上的“见多识广”,让90后对国家有着更全面的认识,爱国行为更趋理性;生活环境更优渥、整体教养程度提升,让更多90后有精力、有意愿参与到志愿服务和公

(0)

廖昌永2015-11-19

一位长者感慨,当下一些人缺少老一辈人的豪情壮志,动不动就埋怨工作难干、生活清苦,事情还没起步就担心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年龄上还是青年,心态早已进入老年。这些批评可能有些偏颇,但现实中状态疲、心态老的同志确实大有人在。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豪情壮志是追逐梦想的能量之源,能量要是枯竭了,难保不会半途而废。有些主政同志,本该年富力强、专心做事却工于算计,话不多说半句,路不多走半步,打着老到成熟的幌子,行的是专营谋私的把戏。有些年轻同志,年纪轻轻却暮气沉沉,不愿竭全力,反感熬年头,艳羡着外界的灯红酒绿,自己的责任田却任它荒芜。还有一些同志本来干劲十足,因为碰了几次壁,不仅泄了气,还心存

(0)

尚瑞芬2015-11-11

青春,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她充满激情与自信,她充满创造与梦想。青春的这种特质,如活酵分子,在青年的胸中裂变、生长,成为孕育青春自信最厚重的土壤,在成就青年的同时,也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青年如朝旭初阳,生机勃勃,充满希望;青年如出谷乳虎,无惧无畏,敢想敢闯;青年如击空鹰隼,翱翔千里,风尘翕张。青春底色,纯粹而明净,不屑于世故的矫情,不容纳庸俗的规则,可以荡涤一切陈腐;青年本色,自信而雄发,思人之不敢思,发人之未曾发,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如果说一百多年前内忧外患、饱受欺辱的中国是“老大帝国”,“少年中国”尚且是中华民族一种渺茫的梦想,那么经过百年

(0)

岳崇2014-12-26

我叫阮国庆,是今年6月刚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的一名本科生。和很多我的同龄人一样,我面临着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但又和他们不同,毕业前,我没有跑招聘会、投简历、找工作,也没有准备各种考试,而是收拾了行李,直奔南方沿海的工厂作了一个月的流水线工人。之后的9月,按照之前的设想,我回到了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一个城中村,与朋友们一起,创办了西安汇流公益中心———一个致力于在文化上为农村进城的务工人员提供关怀的公益机构。 对于我的选择,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他们问我:你一个大学毕业生,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工作不找,却要和农村进城的务工人员混在一起。我想,这还要从我自己之前的一些经历谈起。 一、童年和支教经历改变人

(0)

施平2014-11-28

一、没有履职尽责 我原本也曾勤奋工作,努力进取。但由于放松了政治学习,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我一步一步地偏离人生坐标,如果不是组织及时拉我一把,我将越陷越深。 作为一名党员,我本该遵守党纪党规,时刻保持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然而,我却忘记了入党时的宣誓,忘记了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违反了廉洁自律规定。我就像“蛀虫”一样,在毁损和破坏我们党筑起的万里长城根基,严重破坏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作为一名干部,尤其是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我本应该认真学习各项方针政策,关心关注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破解突出问题,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为百姓办实事,为党和组织

(0)

廖健柏2014-10-10

又是一个毕业季,又一批“90后”将进入社会这个大熔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惊奇地发现90后作为承载着社会希望的年轻一代,已唱起了时代的主角。“创业”这个80后折腾了没多久的词已然和他们绑在了一起,作为颇有“争议”的一代,已有一批90后怀揣着梦想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并为之付出、努力着,他们的社会价值也渐渐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一、创业动机: 做独一无二的“我” 9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他们与被打上“安居”、“保守”等标签的70后、80后等都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行为方式。他们以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理想为内在动力,对电脑的应用可以说是“与生俱来

(0)

Kate2014-08-22

韩寒,1982年生;郭敬明,1983年生。这两个在2000年前后分别以新概念作为而出道成名的80后,十年多来一直被视为比照的对象,而他们这十年多来的发展,也从另外一个维度,映照出中国青年在精神与文化上的真实状况。 在1999年成为话题漩涡中心之后,韩寒没有主动或者被动地消停下来。他成名始于引发了国内对中国教育的大讨论,再到拒绝进入复旦旁听,都在牵动着巨大的关注。然后到博客上,进行了韩白之战、A V女郎链接风波以及对理性的爱国、零元捐款、质疑文学大师等,在后面的多次争论漩涡中,单挑来势凶猛的反击者,竟无一不是毫发无损。后来他反省并对之前伤害过的人道歉后,从原来的与个人玩,升级为与组织玩

(0)
1 7条信息

沈保根2016-08-05

谈论90后,第一印象是什么?非主流?脑残?自我?抑或个性?独立?创新?   如同当年一批“叛逆”的80后横空出世引得社会舆论沸反盈天一样,随着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批年轻人走进社会大众视野,90后逐渐成为一种舆论关注的社会现象。   一、到底谁算真正的90后?90后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真实的面貌和舆论展现出来的面貌一样吗?细究起来,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一个判断:个体千差万别,给整个群体贴任何标签都有夸大其词的嫌疑。   所以有人认为,这其实是个伪命题。90后最大的特色就是个体都有独特的个性,非要把他们刻画到一个脸谱里,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有人认为,90后的年代划分并不恰当,90后应叫“

(0)

李国志2014-09-29

一、90后来袭 跟以往代际出现的方式不太相同的是,90后的出现伴随着另一个社会热词——创业。如果说80后代表韩寒的标签是叛逆、批判,那么90后代言人马佳佳则是创业、自我。 这也导致伴随90后的关键词是互联网、资本和自我实现。一句话,90后的标签正好迎合了这个商业社会最主流的热潮。 他们首先受到了资本的欢迎,IDG资本刚刚宣布设立“IDG 90后基金”,规模1亿美元,支持90后创业者及围绕年轻一代生活方式和需求变化的创业者。 而按照IDG给出的数据,在过去一年,公司已经投资了不下10个88后代表项目,覆盖了互联网金融、社交工具、O2O应用、技术平台等TMT创业领域。 IDG资本创始合伙

(0)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