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核能是福还是祸?

发布日期:2014-05-13    浏览次数:4017

  

         核能作为能源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当今全世界最大的核能国家是美国,共建有104座各式核电站,其发电量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20%左右。中国是核能发展的后起之秀,目前已建成核电站13座,在建的有28座。世界上其他耗能大国也都比较重视核能的发展,但自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泄露事件后,国际社会围绕核能发展出现激烈争议,普通民众对核辐射的情绪转为恐慌和反对。其实,客观上来讲,核能总体上功大于过。 核能是一种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其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温室气体,大部分主要的碳排放国家或地区,都将核能视作中长期有效替代石化能源、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如果人类不发展核能,必将加剧国际能源争夺,引起能源价格攀升,甚至造成国与国冲突,综合损失将远大于某次核电站事故带来的损失。同时,重视核能,是一个国家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角度综合考虑的结果,包括考虑当今世界低碳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核能是福还是祸?你怎么看待?

相关热词搜索:核能 危害 能源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48)  |  中立(5)  |  反对(6)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随意的风2023-09-27

日本“工匠”的福岛秀。这个世界上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以及海岭地震带。 日本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一个地震高发区。其面向太平洋的海岸线没有任何大陆和岛屿阻挡,随时都要直面台风和海啸的威胁。 所以这里根本就不适合建设核电站,但日本人还是建了。 既然要在海洋灾害高发的地方建核电站,那就要充分考虑海洋灾害的风险,尤其是海啸。 那么要如何预防海啸呢? 很简单,建个防波堤呗。 只要建起足够高的防波堤,就算遭遇海啸也能把它挡在外面,保证核电站的安全。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建得越高,需要花的钱就越多。 如果参考日本历史上发生过的海啸,这个防波堤至少应该建到20米左右才比较靠谱。 结果东电公司为了省钱和方便取水,只建了6米。 然后2011年的海啸高度是15米。 核电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无论是运行还是关闭,都需要严格的遵循相关步骤和规定,否则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比如说核电站的反应堆需要一直进行冷却,不然就可能过热爆炸,所以水循环系统是不能随便停下来的。 现在海啸来袭,眼瞅一个浪过来就会把整个核电站淹没,那么这里面的各个系统还能维持正常运行吗? 如果在建设时就考虑到了这类极端情况并做了相应的准备,比如说把备用设备放到高处安全的地方,那么就完全可以撑过此次危机。 然而东电公司为了省钱,他们把包括备用发电机在内的所有设备都埋到了地下... 结果一个大浪打过来,所有设备全部停电宕机,水循环全部中断,反应堆开始“原地烧水”,一旦水位被烧干到低于安全性,堆芯就会面临过热熔毁的风险。 这个时候需要立刻向上级汇报,让政府集中一切资源立刻修复关键设备,恢复供电,然后择机关停反应堆。 不过上报事故就意味着“背锅”,而且关停反应堆也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东电公司在这个危急关头决定“再等等看”。 于是这帮四平八稳的大爷们一边向外界隐瞒事故,一边眼睁睁的看着反应堆内部的水全部烧干。 等他们终于下定决心打算停堆时,反应堆内部已经因为充满水蒸气而处在了高温高压的状态,无法进行相关操作了。 堆芯熔毁的风险就越来越大。 如果反应堆的堆芯真的熔融了,那么燃料棒就会在高温下熔成一坨不停发热的岩浆。 更要命的是这坨富含铀的高温岩浆密度极高,所以会一直往下沉。 接下来这坨岩浆会熔穿反应堆锅底,然后再一路往下熔穿底座的水泥地板,最后熔到地下水层去。 这可怎么办? 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马上把海水灌到反应堆内部去降温,等温度降下来后再进行停堆操作。 此时反应堆还没爆炸,一切都还来得及。 然而东电又一次选择了“再等等看”。 为啥呢? 因为直接把海水灌进去会导致反应堆永久报废,东电不想赔掉整个反应堆,所以就只在外壳外面浇水降温,而堆芯内部依然红得发烫。 可以说是相当佛系了。 此时反应堆内部烧干的水分已经在极端高温的条件下被分解成了氢气和氧气,为了减小反应堆内部的气压,工作人员只好打开泄压阀门,把气体排出反应堆。 这下整个厂房都弥漫着氢气了。 我们都知道氢气有个特点:它稍微碰到一点火星就会烧起来。 而此时处在混乱状态下的厂房,到处都可能出现火星。 果不其然,这些氢气很快就碰到了它们宿命中的火星,于是一声巨响后,发电站的房顶飞上了天空。 在1号机组率先上天后,东电公司居然没有对剩下的机组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然后在之后几天内,2、3、4号机组又相继爆炸。 事态已然难以收拾。 不过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仍然还有补救的办法。 此时的东电公司需要马上做两件事: 一是赶紧往反应堆里灌入硼水,因为硼可以抑制核裂变反应,减慢它的进程。 二是赶紧在核电站的底座下面挖出个能把整个底座包裹在内的地洞出来,然后往这个地洞灌入大量的水泥和硼砂。 这样万一堆芯真的发生熔融并熔穿了反应堆底座,大量的水泥和硼砂可以阻止它继续下沉。 但这两件事是有代价的。 灌入硼水会导致反应堆彻底报废; 在底座下面挖地洞会让干活的工人暴露在巨量的辐射中。 代价如此之大,我想大家应该都能猜到东电公司会怎么做了。 没错,因为对“修复反应堆”还抱有幻想,所以他们没有在第一时间灌入硼水,于是反应堆很快就处在了熔融的边缘。 等到他们终于想通并决定灌入硼水时,晚了。此时反应堆的反应已经刹不住车,堆芯最终还是过热熔毁。那么他们有没有派出敢死队去反应堆底座下面挖地洞灌水泥和硼砂呢? 对不起,压根找不到人愿意去。 苏联当年为了抢救切尔诺贝利事故,征召了60万勇士并付出了牺牲近6万人的惨重代价,做了所有能做的努力,这才降低了事故的影响范围,保住了欧洲的未来。 而日本人的热血只存在于漫画中。 在他们的“注目礼”下,福岛熔化的堆芯一边肆意的播撒辐射一边向地下沉降而去。 东电公司后来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不停的往破损的反应堆灌入海水降温,以延缓堆芯沉降的速度,但并没有什么用。 另外福岛核电站的海拔位置太低,甚至低于地下水位,结果地下水持续从熔穿的大洞渗入,最终和灌入的海水以及核物质混在一起,成为了现在让人头疼的核污水。 更麻烦的是,即便是事故发生十余年后的今天,地下水还在源源不断的从破口处渗入,因此每天新增产生的核污水高达100~150吨。 现在核污水总量已经超过130万吨,并且还在增加中,东电公司的储水罐根本不够用,他们早就想把这些污水排到海里去了。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核事件的严重程度是分有等级的,其中最轻微的是1级,最严重的是7级。 当福岛核电站最开始被地震和海啸袭击时,按标准仅是一个3级核事故。结果在日本人的一系列骚操作下,该事故的严重性硬是从3级一路攀升到了7级,其实际后果甚至比历史上著名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还要严重。 日本人啊...此处省去500字无法过审的语言。 这就是日本人在福岛核事故中的做派,作者观雨大神经

(0)

元斌2023-08-29

这起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造成500万人受到核辐射,240万人患病,其中45万人是儿童。昨天我在文章中说,核辐射最大的恐怖不是致癌,而是致畸、致突变。 受切尔诺贝利核辐射影响,受到辐射的父母生下的孩子,多数患有先天畸形、骨骼问题、基因缺陷、眼睛和血液疾病。 但前苏联人并没有像今天的日本人一样拉全世界下水,而是第一时间派出3000多名死士清扫辐射石墨块,他们很多人最终都没有活过40岁。 反过来再看看日本,都做了什么?这相当于给全世界投毒啊。可能你会说倒霉的又不是你一个,为什么偏偏就你们中国反应最强烈? 这个问题我昨天就说过,日本通过1公里长的管道把污水直接排进海里,再通过地球自转向东释放,最先影响的就是我们中国啊。在你们家门口排放污水你能忍? 中国政府本着人民至上的原则进行了强烈抗议和坚决反制,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保护大家的生命健康吗?这难道也有错?所以我反对有些人的阴阳怪气。作者 | 燕梳楼

(0)

觅雨寻云2023-08-27

核污染水排海,正式开始。 2011年3月11日,从日本东北部太平洋地区爆发的9级地震与随之而来的特大海啸,造成距离震源中心60公里外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堆芯熔毁与氢气爆炸事故。 地震发生时,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反应堆自动关闭,虽然外部供电被迫中断,但应急柴油发电机成功启动,抵御住了地震的破坏。然而地震发生46分钟后诱发的特大海啸袭击了核电站,14米高的巨浪冲毁了所有应急发电装置,断电危机最终形成灾难。 在所有的冷却系统因断电而停止运转后,自动关闭的反应堆中仍有持续产生巨大热量的核燃料。最终,核燃料因自身过热而熔化,又进一步熔穿了反应堆压力容器底部,造成堆芯熔毁。堆芯熔毁释放的大量氢气,在次日引发了核电站的1号、3号、4号机组爆炸。 这就是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在国际核能事件分级表中位列七级,是全世界历史上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外唯一的七级核事故。 12年过去,福岛核电站事故造成的创伤仍旧历历在目。这些年里,从福岛流传出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核污染水泄露的消息从未断绝。如今,日本决定将核污染水长期大规模排放入海的预言已经成真。 这已然不再是日本本国的公共安全事件,随着太平洋的洋流运动,核污染水已经踏上它的旅途。此时此刻,环球同此凉热。 时间回到2021年4月13日,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公开表示,处置核污染水“是无法避开的课题”。 也就是在这一天,日本政府正式作出“以海洋排放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污染水”的决定,直接违背了他们在2015年向福岛县渔业协会联合会作出的书面保证。在当时的保证中,日本政府和运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东京电力公司(下称“东电”)承诺,在得不到相关人士理解的情况下,不会对处理水进行任何处置。 菅义伟之所以称核污染水处置是无法避开的课题,是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用于储存核污染水的储存罐容量逐渐趋于饱和,而逐渐增加的核污染水无处可去,如若再不加以处置,将造成外泄风险。 截至今年8月,福岛第一核电站内的核污染水量已经超过134万立方米,已经占据1073座储存槽整体容量的98%。 从今天北京时间12点开始,日本已经正式启动筹备了两年的排海计划。福岛第一核电站将通过一段长约1千米的海底隧道向太平洋内排放核污染水。 按计划,首次排海将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根据日本方面的决议,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海行为将持续30年。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并非称排放入海的水体为“核污染水”,而称其为“ALPS处理水”。 “ALPS处理水”的称谓,模糊了“核污染水”与“核废水”的界限。 事实上,“ALPS处理水”并非核废水。核废水是指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的水体,并不会与核反应堆直接接触。而“核污染水”则是指与核辐射污染源头直接接触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水体,这也是“ALPS处理水”的真实来源。 所谓ALPS,是指东电公司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研发的设备“多核素处理系统”,在核事故中受到污染的水体将通过ALPS进行净化。 按照东电公司的说法,ALPS可以去除核污染水中除氚以外的所有放射性物质,而在130万吨ALPS处理水中,纯氚水的总量约为15cc,即1瓶眼药水的含量。东电表示,核电站将向海洋排放的处理水中的氚浓度会远远低于日本国家安全标准和世卫组织的饮用水标准。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今年7月发布的安全审查结论中也称,日本将储存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处理水排海的计划符合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标准。 但即便如此,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排海行为仍在开启人类将重大核事故污染水排入海洋的先例,这并非只牵涉到日本单方面的利益,而是影响全球公共安全的行为。基于该行为的重大性,日本方面不甚公开透明的调查研究活动始终令人不安。作者 | 尧七

(0)

姚励成2022-02-14

核聚变被视为未来能源方式。“欧洲联合环状反应堆”呈甜甜圈的环形形状,是为了容纳加热至摄氏1亿5千万度的等离子体或高度电离气体而建成,这个温度相比太阳中心热10倍。原子核在此极端的温度下可以融合在一起,形成新元素并释放巨大能量。 这个反应堆主要研究利用氢原子的两种同位素“氘”(元素符号为 D)和“氚”(元素符号为 T)作为燃料,能否结合形成氦气产生聚变。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是可行的,并为设于法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提供了重要的确认。那是一个更大的聚变项目,计划在2035年开始燃烧氘氚燃料,最终产生的热量将超过将其等离子体保持在高温所需的热量。 若ITER实验成功,欧洲将建造一座示范发电厂,尝试向电网提供聚变能源。聚变能源不会释放温室气体,而且每一公斤聚变燃料所含能量,大约是一公斤煤、石油或天然气的一千万倍,其前景极具吸引力。(维科网人工智能)

(0)

梦里水乡2021-02-14

徐冠华院士:过去几十年间,各国科学家提出了各种和平利用核聚变能的方案,其中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也就是著名的ITER 计划是规模仅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目前最重大的大型国际合作计划。 该计划是人类实现受控核聚变能源研发,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2016 年ITER 计划总投资181 亿欧元,计划总时间为35 年,预计将在2050 年前后完成聚变能圆型电站的建设和运行, 并开始商业化应用。我国的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 也在抓紧实施过程中,按计划也是2050 年在实验堆成功的基础上建成聚变商业示范堆。如果ITER 商业化能够成功,将可为全人类提供近乎免费、用之不竭的理想清洁能源,人类将彻底摆脱能源的束缚,人类发展的格局将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0)

VHGEF2020-03-24

智sir:目前可以一次性解决能源枯竭问题,解放人类生产力的方向只有一条:可控核聚变。 不可控核聚变,在上世纪我们已经研究出来了——氢弹。 可惜氢弹是一锤子买卖,炸完就没。 因此,如何把一个等同于氢弹的几亿度高温反应材料、拘束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内,实现能量的高效率转化,并令其保持长期稳定,才是最大难题。 为了让核聚变「可控」,科学家们已经研究了50年,至今仍没有什么进展,接下来还要继续研究第二个50年,甚至第三个50年……让人绝望。 为什么「可控核聚变」对人类如此重要。 一旦人类掌握了这项科技,等于掌握恒星的能量利用方式,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而获取核聚变的原料来自海水里的氚元素,原料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有了「可控核聚变」,就有无限廉价电力,就有无限前景: 内燃机将成为历史,石油沦为化工原料; 极大降低各种矿物开采、提炼成本; 大规模海底渔业养殖、大规模沙漠农业成为可能; 粮食问题彻底解决,无需耕地,直接无土栽培,用海水淡化,电费忽略不计; 星际航行成为可能,开发太阳系不再是梦想; 温室气体得以控制,大型绿化得以实现,不计成本改善地球生态…… 这是我们最期盼的未来。 但如果在化石能源耗尽前,人类还没找到「可控核聚变」的办法,最终命运一定很惨,不止是文明倒退,而是从此永远被锁死在太阳系内。 所有高级物理实验无法进行,所有科学理论无法进一步验证,太空作业将成为历史,能源危机甚至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人类承当不起「科技停滞」的后果。

(0)

赖冠霖2019-09-03

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目前人们开发核能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重元素的裂变,如铀的裂变;二是轻元素的聚变,如氘、氚、锂等。重元素的裂变技术,己得到实际性的应用;而轻元素聚变技术,也正在积极研制之中。可不论是重元素铀,还是轻元素氘、氚,在海洋中都有相当巨大的储藏量。但核能也也一些缺点,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我们要谨慎使用核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0)

功夫电影2019-06-02

我们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上核能的发展情况,自1954年俄罗斯小型Obninsk工厂成为第一个为电网供电以来,目前全球有667座核电站。其中正在运行的有31个国家的400座反应堆。 核能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核能发电不会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尤其是同火电站相比,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地球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 另外地球上可供开发的核燃料资源,可提供的能量是矿石燃料的十多万倍。核能应用可以缓和世界能源危机。 核能作为一种安全、可靠、清洁、经济的能源,目前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首选,也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趋势。 2019年1月31日,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达到45台,装机容量4590万千瓦,排名世界第三。据中电联统计,2018年我国大陆核电发电量约2944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2%。 核能看似遥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广东就有一座著名的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从1987年开工建设,1994年5月6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大亚湾核电基地累计上网电量达7098.48亿度,说不定你现在用的电就是核能裂变产生的。 虽然大亚湾核电站的安全性极高,但运行至今其实也发生过一次核泄漏,所幸泄露轻微,并未对公众造成危害。 核能为我们带来了清洁、丰富的能源,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核泄漏给这个世界带来的巨大伤害。 要产生核能必须完成核裂变链式反应。若操纵不当,核裂变一旦失去控制,便犹如挣脱牢笼的野兽一般,露出可怕的獠牙,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另外核能电厂会产生高放射性废料,这些废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极强的放射线。全球已经发生了数起核泄露事故,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了巨大伤害。 核能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体,它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但切尔诺贝利的警醒仍在耳边,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阻止同类灾难的再次发生。

(0)

许海2016-07-11

一个是核材料、核技术扩散和流失的可能性逐渐增大,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出现危险状况的可能;第二是随着恐怖主义组织的发展,他们利用核技术发动恐怖袭击的可能性一直存在。这些问题必须依赖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只有世界各国加强合作,才能最大限度防范核恐怖主义威胁,让核能真正造福于民。

(0)

李静2015-12-22

现在全球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要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就不可避免地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影响。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的背景下,这个问题更加引人关注。习主席在有关“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就提到:“在经济结构、技术条件没有明显改善的条件下,资源安全供给、环境质量、温室气体减排等约束强化,将压缩经济增长空间。”因此,需要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低碳经济就是满足这些要求的一个良好增长点。

(0)
1 2 17条信息

王静成2016-04-06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核工业集团董事长孙勤1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践行核电“走出去”战略,中国力争2030年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造约30台海外机组。   孙勤介绍说,国际上现在有70多个国家已经或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40多个,正在计划发展的有10多个国家。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新建约130台核电机组,到2030年前这一数字将达到约300台。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和周边国家将占到新建机组数的约80%。   目前,中核集团已与阿根廷、巴西、埃及、沙特、南非、英国、法国、约旦、亚美尼亚等多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孙勤表示,中核集团将立足重点,辐射区域。“立足阿根廷、巴基

(0)

申联彬2015-12-28

“华龙一号”福建福清第二台机组、广西防城港示范项目均将在本月底前开工,CAP1400技术山东荣成机组已完全具备施工条件,拟于明年春暖花开之际开建。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即将全面落地,中国核电3.0时代的大幕已开启。在中国核电大发展之际,核电的安全性究竟怎样,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几何?记者近日集中走访了各大核电基地,近距离寻找答案。一、五道防线:确保核电站安全性。据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CAP1400型号总设计师郑明光介绍,核电和原子弹虽然都以铀-235或钚-239为燃料,但天壤之别的含量,决定了核电站不可能发生核爆。“原子弹的铀-235含量要达到90%以上,而核电站的含量还不到5%。如果说前

(0)

沈强2015-12-17

2013年,我作为法国总统保护地球特使拜访中国;今年11月初,我又陪同奥朗德总统访问中国。这两次中国行使我越发确信,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正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经过30多年令人瞩目的经济腾飞,取得史无前例的成就,环境问题也备受重视。如今,中国选择的道路令人印象深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已是中共既定的发展方针。中国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都将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就在奥朗德总统访华前夕,中国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再次确认了这一方向。我注意到,中国付出的努力表现在方方面面,尤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它是保障能源成功转型的关键,既关系到

(0)

马瑞文2015-08-21

在“绿色低碳发展变革力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谈及能源问题时,说了这样一句发人深思的话:“中国的车不能踩着油门追赶美国。” 杜祥琬进一步阐释道:中国能不能去追求美国那种每千人就有几百辆小汽车的水平和生活方式?在汽车排量上能不能也与大排量攀比?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不要在这个方面去追赶美国,那不符合我们中国的国情!” 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中国发展具有明显的高碳特点: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排放比世界平均值高,能耗强度高出将近一倍,比如现在中国每人年均二氧化碳排放已达到6吨,这个数字逼近了欧洲、日本各国的水平,而且还在增长中。在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以及一些西部地区,人均二氧

(0)

哀川2015-01-14

中立:核能本身作为一种对自然能量的利用,本身不存在所谓的完全定性。原因如下:1,早在核电站出现之前,核聚变和裂变等反应就在太阳运动中不断发生着,给我们带来了光和热,间接对地球的形成和人类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作用。2,核电站出现之后,设计本身是考虑到现实的巨大影响,但是客观条件是不断变化,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和福岛核电站的教训并不是人为的,而是许多偶然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从全局而言,以小概率的事件来否定全局显然是不可取的。3,许多能源正在不断减少,而经济需要发展,生活和生产等等方面都依赖于能源,核能在许多国家包括我国,作为多元化能源的一环供应工农业的正常运行。在很大意义上对人类是有利的。4,

(0)

哀川2015-01-14

(0)

岳泽慧2014-12-29

氢是公认的清洁能源,是最有望成为天然气之后的下一代主力清洁能源。近年来,日本加大了对氢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力度,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丰田公司日前正式销售氢燃料汽车“未来”,成为首家上市销售氢燃料汽车的公司。由于氢燃料汽车只排放少量水,不排放污染物,被认为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清洁能源汽车。“未来”受到了市场青睐,预售情况大大超过预期。为了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丰田公司决定在明年年底之前将产能扩大3倍。 据介绍,氢燃料汽车“未来”加满一箱液化氢只需3分钟,加满燃料后可连续行驶650公里以上。目前“未来”的燃料成本与汽油成本相当,随着技术的进步,氢燃料汽车的燃料成本还有望下降。东芝公司在川崎市

(0)

徐涛2014-11-27

中国努力遏制煤炭消耗,并使碳排放量在2030年受控的目标,或将受困于核电项目的缓慢建设进度,因为安全顾虑仍在延缓新的审批手续。   北京上周承诺,在2030年左右将使中国的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在此期间使非化石燃料在中国能源总量中的比例提升一倍,增至20%。新目标将要求中国增加1000千兆瓦的新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但政府官员和政策研究人员表示,由于风电受制于技术且水电已接近顶峰,核电势必将在可再生能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官方智库称,中国至少应计划在2030年前将核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18千兆瓦提升至200千兆瓦。然而,尽管中国的核电企业有能力每年新增10千兆瓦以上的装机容量,却受到监管机

(0)

小泉三郎2014-10-28

您可能想不到,让人们谈之色变的“核辐射”其实与我们生活并不是那么遥远,其实也造福着人类生活。近日,在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中,来自核领域的多位专家为公众剥去了核辐射的神秘面纱。 据悉,核技术除了包括核能应用———也就是核电站发展的方向外,另外一个重要技术就是同位素与辐射技术。福岛核事故之后,人们对于核电的认识更加趋于理性,但对于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则知之甚少。事实上,专家指出,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和环保领域都有卓著成绩,这也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技术的一种展示和决心。原子能技术虽为战争而生,其应用却远远超越了战争,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一、辐射无所不在

(0)

John2014-08-20

有消息传出中俄有意合作在哈尔滨建核电站,尽管12日国内有关部门予以否认,但也引发舆论讨论。因为前不久也有中国内陆开闸核电项目的新闻。笔者以为,中国内陆要上马核电项目,应多吸取日本福岛核事故的教训。福岛核事故原本是已有先兆的危机,笔者着重提出以下三点教训。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核电安全观。二战后日本民众有着强烈反核情绪。当时美国出于全球战略需要扶植日本经济和推动日本核电发展,与日本一些利益集团一起在日本大力宣传和平利用核能如何地“美好”和“安全”,甚至把核电安全性说到极致和绝对的程度,让很多人相信核电绝对安全的神话。   然而,核电安全是动态过程,真正的核电安全只有通过与不安全因素作持久的

(0)
1 10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