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小学生教材难不难?

发布日期:2014-05-13    浏览次数:3029

  

       中小学生的减负,一直是教育的热点话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国中小学教材的难度大大超过国外,这是造成学生负担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小学是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基本能力的阶段,而现今的各科教材内容均偏难,英语动辄就让学生掌握几千个单词和上百条语法,初二数学中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在瑞典高二的课堂上才会出现,化学教材一章的内容也够美国中学生学一个学期……

       教材内容难已经成为广大中小学学生、乃至老师家长的共识,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削弱学生的学习乐趣,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也给老师的教学形成一定的难度。除了教材高难度,中国是一个应试大国,练习题和考试的难度就更是令人吃惊,很多南方学生就对黄冈考卷、启东考卷谈虎色变。

       素质教育喊了那么多年,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学生负担丝毫未减,这可怎么办?你觉得中国教材难不难?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中小学 教材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39)  |  中立(2)  |  反对(3)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大林2023-02-02

我觉得可以把移除教材的课文汇总一下,我们自己在家给孩子把民族气节这课补上!

(0)

杨学智2022-06-08

那些惊艳的教材插画。就在人教版数学教材出事儿的前两天,国家出台了《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 意见称:针对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核、印刷发行、选用使用等各个环节,存在的主要责任问题,明确追责情形和处理方式。 实行安全盖、全链条、规范化的责任管理。 从这个角度看,人教版数学教材事件,看似偶然巧合,引起公愤,或许是国家重拳整治“毒教材”的契机。 不管怎样,全国人民都期待:国家相关部门,一定要在审核上把好关。 今后,千万别再拿“毒教材”,荼毒我们孩子的眼睛和心灵。 最后,给大家放几张我们这代人记忆中,最美的教材插图。教材插画要与时俱进。但不能越改越丑。更不能暗藏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愿我们的职能部门,本着为孩子负责的态度,保护我们的下一代,不负我们这片土地。

(0)

呼唤2019-08-22

西方小学教育就非常注意培养孩子们“去情绪化”,比如在写作训练上尽量避免唤起孩子们的“真情实感”。 英国和美国的小学教育中,基础写作训练叫writing,写作要素是5W,即when、where、what、who、why, 要求一个写作作业要交代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原因。通过这几个要素,一篇文章就可以准确的记录一个事件的信息,同时也剔除掉了个人化的“真情实感”的。 小学高年级会有更高层次的写作训练,叫做critical writing(批判性写作)。这个作业要求是在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分析和推理。比如对某一个概念或者命题进行分析,查找资料给出来源出处,然后进行逻辑论证。这个过程也不能有什么“抒情、想象、意象”的东西。 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一个人的理性思维才能得以发展,才能在思考过程中不被情绪和想象干扰。也就是说,中国小学教育中最强调的所谓“真实情感”,在西方教育的小学阶段基本上是没有的,这也是西方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原因。

(0)

拉面王子2019-08-10

社会一直想推行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无法推行素质教育很大原因是因为素质教育无法适应社会环境,当办公室里,一群人都在工作时,便会带动其他不工作的人,因为工作的人给不工作的人带来巨大压力,迫使他们前进,同理应试教育也一样,当大家都在拼命学习时,自己或者家长更加不甘落后,于是素质教育一直很难推行开,要想减轻学生负担很多时候都要社会得到改善。

(0)

托你福2019-04-04

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是由三个东西支撑的: 第一是学堂。随便一个乡村都有学堂,中国古代的教育成本很低,愿意上的你就来,几张桌子,高矮大小都没关系,没有考取功名的老秀才来教课,教材就是《论语》,没什么成本,乡村教育就完成了。 第二是祠堂。祠堂里有祖宗的牌位。你一到祠堂里面去,你就会看到老祖宗在上面,你知道你的祖先怎么传下来的,你有强烈的祖宗的文化传承、血脉传承。且祠堂很严格,若你做了很缺德的事,你就不允许进祠堂了。所以在心理上它是一个很大的约束,给你荣誉感、成就感。 第三是中堂。祠堂之外,你回到家里,一进屋的正厅,叫中堂。上面通常挂着:“天、地、君、亲、师”。逢年过节要烧香跪拜磕头——跪天、跪地、跪君、跪师、跪双亲。这些你都要敬畏,人一定要有敬畏的东西,有敬畏的人才是真正有力量的人,你不要以为无法无天是力量。 而现在的小孩,父母不能打,老师不敢骂,他不怕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怕他,这个小孩不完了吗? 中国古人精神世界里有三堂,西方是两堂,我们今天就剩下一堂——学堂。学堂里还没了圣贤。我们今天的小朋友进入了小学,给他发的是什么教材?小学一二年级的教材,不是小公鸡就是小白兔、小猴子。他哪是进学校呢?他进动物世界去了。

(0)

陈德铭2016-01-29

我认为中国应改革目前以行政为主导的封闭的教材编写机制,增加教材编写的开放性,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广泛听取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意见,把选择使用教材的权利交给学校、老师和家长,以此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和社会对教材的满意度。

(0)

杨宗亮2015-11-23

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大体上是“应试教育”,非常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应试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强化式知识灌输,使学生们吸收丰富的基础知识营养,从而掌握应试的技巧和技能,并最终考出出色成绩。

(0)

勇敢的心2015-03-04

作为一名经历过中国应试教育的大学生,对中国的应试教育深有体会,中国的应试教育是一种金字塔型的,而欧美式的教育是一种倒金子塔型,中国的中小学生学习任务多,各种辅导班因势而起,学生们的压力很大,到了大学,他们开始放松下来,逃课,上网成为他们的必修课,而恰恰相反,国外的中小学生们,在中小学期间,学习任务都挺小,学习压力不大,他们的学习更多的是注重对他们个人实践的培养,这一点与中国不同,到了大学期间,才是他们真正的学习阶段,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国外的教育,因为这样更人性化点,中国的教育应该向欧美国家看齐

(0)

勇敢的心2015-03-04

(0)

wobuchixiangcai2014-05-28

关于高考如何改革,考试怎么考的话题,这几年一直争论不休,也没定论。作为一种文化教育的外语(英语)考试,这些年所处的位置是颇为尴尬的,对大多数人而言,外语在学校读书时尚有用,一旦踏入社会,可能就缺乏用武之地。因此,学不学英语,似乎也没必要做更多的强调。   在全球化的时代,倘若一个人缺乏外语能力,要想更好地与人进行多语言的沟通,很显然是不大可能的事。说起来,英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以功利的角度看,并没有太大的功效。但对专业人士而言,却是不可或缺,如从事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工作,势必要常常与外语打交道了。如果外语能力不及格,那也将影响到语言沟通。   外语作为一种语言沟通工具,其实用性或许更为重要一些,但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方式,其实不仅仅着眼于实用,更在于培养我们的人文精神,如我们未必去研究生物也不大可能从事化学或物理的科学研究,却也有必要学到其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文化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健全的人—不仅是头脑的健全,也还包括知识健全。   那么,外语退出统一高考之后,是不是就可以不学习外语了?简单地看,是不是无需在外语方面做深入的学习。不过,与外语密切相关的专业还是少不了考试。有意思的是,给出的改革方案是,英语退出统一高考,改为社会化考试(等级考试)后,将以等级计入高考成绩,而不是具体分数。也就是说,外语考试,将由外语考试培训机构对此进行考核,这是否就能促进高考的减负了?似乎也不大可能。   姑且不去谈论外语考试培训机构的水准如何,单就当下的外语培训市场而言,也还没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将英语推给社会化考试,看似合情合理,却有违文化教育的初衷。倘若是一般的培训机构都能够处理这样的考试,无需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学习,那要教育干嘛呢?   与其如此,高考也好教育也罢,一旦将最基本的考试改变为社会化考试(轻松的说法是换个方式考),也就难免滋生出更多的利益空间。培训机构的认证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更讲究实用性。说白了,文化教育就是在学校里系统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并对学习成果进行相应的评估,而不是将此问题简单地推给社会化考试就完事的。   这几年,学生减负也是时常谈论的话题,但如何减负,似乎还没一个更清晰的思路。由英语退出统一高考的传言看,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当下的文化教育所存在的许多缺失。诚然,我们的一些考试诸如资格考试、职称考试,可交给社会化考试,但这并不等于说,把我们的所有考试都纳入到这个体系中来。文化教育所事关的并不仅仅是某一个学科在高考中的取消,或如何具体进行教学,而是如何将文化教育提升到人生教育的高度(仅仅满足于实用性的是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高考模式方面也还存在着简单化的可能,这种方式对文化教育的危害是需要时间检验的。   如果我们近观中国近百年的教育史,也许会发现,这其中最为纠结的是不仅有汉语考试,也还有外语教育,在强调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将原本完整的文化教育方式改变为由社会化考试来进行,至少显得不是那么负责任。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窃以为,需在完成英语教育与考试的基础之上,如果再进行外语的深造,不妨采用社会化考试,这既能满足个人的求知需求,也与英语教育方式相符合,善莫大焉。(转载:朱晓剑《英语退出不是减负》)

(0)
1 2 11条信息

栗娜2014-11-19

社会弥漫着浓厚的商业气息,不是错。市场经济,应该允许商业气息,和现代生活方式和谐交融。但须指出,商业气息也应是合乎法治规则和道德规范的。而且,生活方式里的某些方面,就应纯洁到不能被任何物质性的元素侵袭玷污,譬如教科书。教科书无论是由学校发放还是由个人购买,也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统编教材,抑或是地方出版,都应坚守其底线原则。按照《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印规范》来说,所谓广告,是不得擅入的。 现在,课本里出现了广告,变成了舆论场关注的焦点事件。不是公众找茬挑刺,这事做得实在是太不靠谱。既然有规范,出版者自然要遵守,不能漠视。坏了规则,就该被舆论监督,当然也应由有关方面予以处置。从社会公平正义的视野看,对公

(0)

靳强2014-11-19

课本或说教材是学校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播文化的权威载体,内容应有无可置疑的纯粹性,而不该是斑驳芜杂的“万花筒”。众多广告以“打包”方式堂而皇之进入英语课本,是让教师传授知识文化还是发布商业广告?学生捧读课本是为了获取知识还是浏览信息?譬如,当你正在津津有味观赏一部精彩激烈的电影抑或电视剧,突然剧情中断,硬生生插播一段广告,你是否感到扫兴、窝火、倒胃口还有几许无奈?而当剧情重新开始,你已经半天不能“入戏”。因为被那些仿佛无孔不入的广告反复骚扰,结果你可能放弃看电视。教材插进广告情形与此类似,当孜孜不倦的学生逐行逐句习读课文,不期然冒出一则广告挡住求知视线,学生学习注意力必然受到干扰,进而破坏学习氛

(0)

江城子2014-08-11

 1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新守则结合了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   点评:一群大人给孩子们制定规则,另一群大人用鼠标对规则“指指点点”,然而,很少见到有大人对照着这份短短的守则自省。   是大人们做的很好了吗?未必。比如,守则要求中小学生要养成阅读的习惯,但大人们一年中读几本书?守则要求中小学生红灯停绿灯行,但几个大人能做到?   更糟的是,人们对规则选择性遵守的恶习,会在潜移默化中瓦解中小学生对守则的忠诚。大人的世界中,对于规则往往以私利为标尺衡量,合我意者,大力提倡,于我不利,则视而不见。   中小学生守则这

(0)
1 3条信息

王宏玉2014-05-28

对此,我持反对意见,因为就中国应试教育而言,最终学生毕业后无处可去,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真正的实践却很少,综合教育不足,然最后追究其原因也就是练习题和考试难度大,所以,更多的还是要减轻学生练习题的量和考试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