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流浪儿的明天在哪里?

发布日期:2014-05-27    浏览次数:2303

  

       沈阳北站一处墙面上的排风洞,曾经是“流浪儿之家”。以前,有3个孩子在这里放上被褥和瓶瓶罐罐,居住休息,挡风遮雨。随着媒体的关注,这些洞居流浪儿的恶劣生存环境被展现在公众面前,一阵阵同情之声温暖了他们,但很遗憾的是,和以往的结局一样,排风洞被堵住,车站的形象得以维护,而那些流浪儿却不知所踪,也许在寻找下一个栖身之所。在这个社会上,这样的流浪儿、流浪者不在少数,他们蜷缩在城市的角落,默默地生活在我们视线以外,承受着世间的人情冷暖、孤独心酸、绝望无助。他们偶尔出现在公众视野,激发人们的同情怜悯,也会很快再次被遗忘,悲情剧情不断上演。每一次悲剧都提醒我们,不能重复媒体关注、暂时应付,政府推托的老套结局,临时性的同情和救助无法真正改变残酷的现实,唯有搭建一个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才能给予流浪者们一个可期待的未来。

       流浪儿的明天在哪里?他们的未来,谁来支撑?

相关热词搜索:流浪儿 社会救助 明天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21)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赵京2022-09-02

佛曰:众生皆苦,唯有自渡。对待工作积极向上,向未来!

(0)

小玉圆圆2019-10-15

希望国家在强大一点,官府在正义一点,别什么都贪

(0)

薯条番茄酱2019-08-10

流浪儿的存在,很多都是因为国家不够强大,不能将他们收留在社会救助站里,导致他们流浪在天桥,屋檐下。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出手,政府完善社会福利,搭建一个完善的社会借助体系,让流浪儿有所去向,并且帮助部分流浪儿找回自己真正的家园。

(0)

bfdhdhnfht2018-12-29

有时候生活真是糟糕透顶, 可是这个世界上更多的还是, 美好、希望和光芒。 意外、磨难时有发生, 但总有人在经历万般苦痛无奈后, 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 依然选择坚强地活着。 这个世界上, 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总有不言放弃的坚持和努力, 总有更美好的明天。 2018即将结束, 愿你找到最温暖、最强大的自己。

(0)

維筱尼2018-07-27

所谓流浪儿童,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了家庭和离开监护人的看护,流落到社会上超过24小时,失去基本生存和可靠保障而陷入困境的少年和儿童。近几年来,中国城市流浪儿童日益增多。据民政部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15万人次的流浪儿童,加上随父母外出打工的街童,实际人数可能远远超过30万人。他们绝大部分是文盲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年龄多在10岁至15岁,大多数来自经济落后的地区,尤其是农村。这些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儿童,离开家庭或监护人,流落社会。他们中的大多数生活没有保障,更无法享受义务教育和计划免疫。疾病、饥饿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孩子还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0)

赫锎荟2018-07-27

对于如何解决流浪儿童的救助问题,最近几年我国在流浪儿童救助方面也探索出了一系列新的途径和方法。专家建议,要从生活救助、心理矫治、针对性进行文化与技能教育以及改变现行救助制度4方面着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儿童救助问题。目前,我国的救助机构主要是从生活生存保障方面做工作。此种救助的局限性已被注意到,近几年儿童救助机构探索出的“类家庭”、“大房子”,即把流浪儿童集于一处,安排专职“父母”照顾等救助办法,注重从生活到行为习惯到心理上各方面着手使流浪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但由于流浪儿童救助牵涉司法、公安、民政、教育等多个部门,各方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因此,成立集儿童救助机构、儿童福利院、工读学校等功能于一身的流浪儿童救助机构非常有必要。

(0)
1 6条信息

付双建2015-08-27

流浪儿童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因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诸多不同,其预防与救助的措施在世界各国及一国的不同地方都存在着差异,但其中的一些认识和理念弥足珍贵,一些见解也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结合国外实践及我国实情,特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更要加强执法的力度。中国目前已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以及流浪儿童的救助文件,但对于具有复杂性的流浪儿童问题来说,尚未形成环环相扣、缜密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另外,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还属于短期临时救助,没有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安置措施。因此当务之急是完善流浪儿童的救助法律法规,对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应加大执

(0)

李文刚2015-08-20

有一次,我到某电视台录制节目,话题是孩子上寄宿制幼儿园好不好。现场请了另外两位年轻母亲,她们分别代表赞成派和反对派。赞成“寄宿制”的,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反对的认为幼儿园缺少家庭的温暖,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太少,不利于孩子的情感培养及智力发展。两位母亲的观点很有代表性,我的观点很明确,反对寄宿制。 “培养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且不说这样的目标本身很自私很伪善,推论也很浅薄———把孩子和父母隔绝开来,就可以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把孩子早早送入集体生活中,他就可以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善于和人合作———按照这样的逻辑,孤儿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应该是最好的。 事实当然不是

(0)
1 2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