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共绘网倡议建立海洋保护区

发布日期:2014-06-26    浏览次数:4337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濒危物种,根据各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人类兴建了一定数量的动物自然保护区,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形成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机制,为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保证了野生动物种群的延续。通过对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不断增加,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优化。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建设动物自然保护区是远远不够的,海洋同样属于所有地球村民,也是属于将来所有子孙后代的,海洋保护区的建立也该尽快提上日程。建立海洋保护区旨在保护面临过度捕捞、污染和酸化三大威胁的海洋。
       既然我们可以设立动物自然保护区,而属于我们人类共有的海洋为什么不能建立海洋保护区(醒世恒言)呢?你赞同吗?海洋的重要性,你又了解多少?

相关热词搜索:海洋 保护区 生态平衡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69)  |  中立(0)  |  反对(1)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陈磊2020-04-23

我们欠大自然的太多太多……

(0)

muysa2019-10-11

海洋保护区(marine protected Area)具有各种不同的定义,有些定义将其看作是纯粹的水域保护区,也有些包括一定陆地区域的海岸带保护区;有些是严格的海洋自然保护区,也有些是不同类型的海洋管理区(Agardy,1997b)。为了指导各国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海洋保护区定义为:"任何通过法律程序或其他有效方式建立的,对其中部分或全部环境进行封闭保护的潮间带或潮下带陆架区域,包括其上覆水体及相关的动植物群落、历史及文化属性"(IUCN,1994)。该定义涵盖内容相对广泛,凡是符合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保护区目标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海洋保护区都包括在内。

(0)

李智恩2018-08-17

赞同。只有加强海洋生物保护工作,才能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为海洋生物建立起保护网,让珍稀海洋野生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处。

(0)

李柏拴2016-06-29

同意。长江自古被誉为“中国渔业的摇篮”。“千斤腊子(中华鲟)万斤象(白鲟)、黄排(胭脂鱼)大了不像样”,用来形容长江物种资源的丰饶。可是现如今,白鲟已经多年难觅踪迹,白鳍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以中华鲟、江豚为代表的长江旗舰物种,受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滥捕滥捞、误捕误捞、航运发展等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正逐年大幅度减少,濒临灭绝。据科研部门统计,每年洄游至葛洲坝下的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已经由1982年的上千尾下降至2012年的约50尾;而如今整个长江流域的江豚,仅存1040头,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要少。中华鲟等长江旗舰物种的存亡,是反映长江及近海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中华鲟如果灭绝,不是鱼殇,而是河海之殇。

(0)

柯仲甲2016-03-19

我认为共绘网的这个倡议很有建设性,海洋生态红线保护是一种刚性制度。一方面,它可以抑制人们对海洋无节制开发的冲动,确保海洋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海洋生态红线的划定,并不是禁止开发,而是通过科学调研合理划分区域,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开发。生态红线划定,是为了更好守护。海洋生态红线要实现保护目标,成为人们不敢轻易逾越的“高压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我们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认知水平、保护能力势必水涨船高,在环境监督执法方面,也将有更加管用的配套措施。只有在深化认识和管理到位的基础上,海洋生态红线才能牢不可破。

(0)

卢山恋2014-10-21

目前沿海地区围填海规模增长过快,已超出了承载能力,影响了纳潮量和海水自净能力,造成滩涂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野生渔业资源的衰退。同时,由于缺乏全局性统筹规划,从渤海湾到北部湾,临港工业园遍地开花,存在产业同质同构严重、产能过剩、布局分散等问题。 各地方在短期利益驱动下,岸线规划使用管理不科学,造成重复建设、粗放式管理等问题,难以发挥沿海地区岸线资源的整体功能。沿海滩涂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上。

(0)

ปักกิ่งอยู่ภาคเหนือของประเทศจีน2014-08-13

小时候时常希望自己能够变成一条美人鱼,在广阔无垠的海域里畅游,但长大后我知道“美人鱼”的命运是悲惨的。在白令岛上,曾经生活过一种神秘的“美人鱼”——海牛,它们在被人类发现26年后被捕杀净尽。留在人们心头的伤痛还未复原,大海又失去了越来越多的孩子。   回望人类捕鱼史,工业革命以前,近海的渔民用生命搏击风浪,为养家糊口与海兽作战,他们不应承受任何指责。工业革命以后,渔船越来越大,动力越来越足,渔民们不仅能够抛下巨大的渔网,还发明了“赶鱼链”、“跳岩筒”横扫海底,渔船所过之处深海水族被一网打尽。这种令深海鱼类断子绝孙式的捕捞,如巫咒一般诅咒了整个海洋。   海洋生物受到的威胁,不仅源于海洋捕捞,陆地环境污染终会通过自然循环扩散到海洋之中,而海底钻探、石油开发,油轮泄漏,都成了大海的噩梦。面对大海的伤痛,陆地生物无法独善其身,灾难会反过来一波一波袭向陆地,站在食物链最高端的人类也将岌岌可危。(摘自:胡艳丽《鱼在向我们挥手告别》)

(0)

sakura2014-07-25

海洋资源是地球的宝藏,应对其实施一定的保护措施。我支持建立海洋保护区。

(0)

sabotage2014-07-22

在地球面临的各种威胁中,最可怕的就是海洋正不可阻挡地退化成为一个生态地狱。在过去几十年中,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海洋的基础化学成分,现在海洋正经历着“反面进化”:退化成几百万年前原始的“一锅汤”。 如果人类有机会站在海洋刚刚形成时的海边,会发现这是一汪没有生命的水。大约在35亿年前,最基本的细胞组织才开始出现在海洋里。后来,海洋变成一锅充满微生物和海藻的“浓汤”,这些生命形态在没有氧气,或者只有很少氧气的环境下就能生存。逐渐地,蠕虫、水母和很多有毒海藻统治了靠近海底的深层海水。与此同时,这些简单的生命形式开始向高级形式进化,结果出现海洋生物的惊人多样性:鱼类、珊瑚礁、鲸鱼和其他各种今日所见的海洋生物并存。 可是这些生物目前皆面临危机。过去50年,从地质年代说这是转瞬之间,人类活动已经逆转海洋的进化趋势,正抹杀着海洋中最奇妙的生物多样性。污染、过度捕捞、破坏栖息地以及全球变暖,使海洋里的高等生物数量逐日减少,低等生物再次占据统治地位。海洋生态正经历从复杂到简单的退化,从原来充满大型鱼类的复杂食物网络变成被微生物、水母和各种病毒统治的简单生态系统。简而言之,人类消灭了海洋里的狮子和老虎,现在蟑螂和老鼠占据了空间。 鲸鱼、北极熊、蓝鳍吞拿鱼、海龟等神奇动物的消亡可能就在不久之后,原始海岸线也越来越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危及人类存亡,因为只有健康的海洋生态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地球上的健康生命。对海洋破坏到现在的程度,会牺牲今后人类的食物、工作机会、健康和生活质量,也违背我们对未来子孙未明言的承诺———给其更好的未来。 海洋的问题首先来自污染,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原油泄漏以及海岸线上的离岸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任何泄漏事故都带来灾难性后果,尤其对当地海域。但是,比起海洋中的垃圾,这些污染还不是最可怕的。每天,垃圾从河流、管道和天空进入海洋,塑料袋、塑料瓶、罐头和各种塑料制品也从海岸边和大小船只上进入海洋。这些垃圾漂浮在海洋上,因为洋流作用形成巨大的漂浮垃圾带,最著名的就是太平洋垃圾带,在北太平洋上蔓延近1000公里。 除了塑料之外,最严重的污染是化学物质。海洋已经被很多毒素污染,这些物质在环境中会存留很长时间,能在很大范围内移动,在众多海洋生物体内积累,最后在食物链中任意运行。其中最糟糕的就是 类似汞这样的重金属,重金属在人类燃烧化石能源的过程中被释放到空气中,然后又随着降雨进入海洋。此外,医疗垃圾中也含有各种重金属。 每年还有数以百计的新的工业化学制剂流入海洋,其中多数对生态的危害并未经过测试。最令人担心的是那些能对有机体造成永久性污染的物质,它们在河流、小溪、湖泊和近海岸等水域经常被发现,在开放海域也越来越常见。这些化学物质在鱼和贝类的身体组织中慢慢积累,逐渐进入更大型的生物体内。美国环境保护署已经发现化学污染与很多鱼类和海洋哺乳生物的突然死亡、患病、畸形有联系。这些渗透性的化学物质还能伤害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对生殖系统也有危害。 此外,就是海洋养殖系统中的大量营养物质,大小“海洋农场”都使用大量化肥,每个有机体都需要营养,但是营养过剩对海洋生态来说却是浩劫,海藻得以爆炸性增长,它们死去后会沉到海底,分解过程会耗用大量海底生命系统依赖的氧气。海藻增生还会产生毒素杀死鱼类,危害食用鱼肉的人类。情况最糟的时候就是海洋生物学家所说的“死亡水域”,此时水中没有生命。每年从密西西比河流入墨西哥河口的大量营养物质会在离岸水域形成季节性的“死亡水域”,中国的两大河流黄河和长江已经失去绝大多数生物,而世界最大的“死亡水域”在波罗的海,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州。从2004年到现在,全球“死亡水域”的数量从146处增加到600处。 另一个海洋退化的原因是人类过度捕捞。海洋生物学家认为在开放海域的大型鱼类,例如吞拿鱼、剑鱼和马林鱼数量从1950年至今已经减少90%,虽然类似结论总会引发渔业的反驳,但是不止一项研究显示,各种海洋生物的数量在急剧减少。 哥伦布航海时代曾看到大群海龟在海洋中迁徙;独立战争时代乔治•华盛顿带领的大陆军在河岸边捕食产卵鲱鱼免于饿死;加拿大的英法战争时代,蠔几乎阻塞了哈德森河的入海口;20世纪初美国人在加州海湾随时能看到大型吞拿鱼和剑鱼,以上景象现在皆不复存在。今天人类的食欲使很多鱼类灭亡,大型鱼的捕食机会越来越低,数量快速减少。鉴于蓝鳍吞拿鱼在日本市场的价格上升到每磅数千美元,很多公司用飞机和直升机在海面上侦察其行踪,面对这些先进技术,大型鱼类根本没有逃脱机会。随着长寿的大型鱼类逐渐消失,捕鱼船自然不会放过小型、以浮游生物为生的鱼类———沙丁鱼、鳀鱼和鲱鱼也遭遇打击,结果是大型鱼类、海洋哺乳生物和海鸟进一步失去食物来源。 灾难不仅是我们吃了太多鱼,更在于人类捕捞的方式。现代捕鱼船拖着几公里长的拖网,拖网能沉到海底,上面布满数千个钩子,拖网移动的过程中,本不在目标内的生物也被杀害,例如海龟、海豚、鲸鱼甚至是大型海鸟。每年数百万吨的“不需要的”海洋生物因为商业捕捞被杀死或者受伤,也就是说渔民捕捞的1/3的收获是直接被浪费的。有些最具摧毁性的捕捞行为甚至把从水里拖出来的90%的东西浪费掉。在墨西哥湾,每捕捞1磅虾,就有3磅其他海洋生物被扔掉。 尽管海洋退化,人类对海洋食品的需求却上升,“海洋农场”是解决问题的权宜之计。既然我们能在陆地上饲养牲畜,为什么不能在海洋里饲养鱼类呢?今天人类所有生产食品的手段中,“海洋农场”是扩张速度最快的,在全球商业出售水产中,绝大部分来自养殖场。如果处理得好,“海洋农场”的环境代价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同农场养育的生物种类、使用的方法、所在位置以及其他因素决定了,健康的、可持续的养殖几乎不可能。几乎所有的养殖场都依赖野生鱼类作为饲料,这就消灭了养殖厂保护其他鱼种的作用。养殖鱼类也经常逃出养殖厂,携带的病毒和寄生虫给野生鱼类造成致命威胁。养殖厂的废物不时进入海洋,其中包括粪便、杀虫剂、抗生素、没有吃完的饲料等等,对周围水域的污染非常严重。 人类对海洋栖息地的破坏也极为严重,海岸和近海海水不言而喻,在深海海底,海底山脊原来是很多冷水生物的重要栖息地,现在因为带着铁盘和铁棍的拖网经过,变成了沙地和碎石粒,很多人类还来不及发现的海洋生物已经因为丧失栖息地灭绝。 相对较新的问题还有入侵性物种。狮子鱼、斑马贻贝、太平洋水母的危害已经显现,它们摧毁无数海岸生态系统。因为全球变暖,升高的海水温度正在杀死珊瑚礁,海洋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周期因此变短,很多动物的迁徙路线和模式改变。因为全球变暖,海水的酸性正在上升,碳酸钙的沉积变慢,海洋中无数生物需要碳酸钙形成骨骼和壳,这意味着很多生物会因此灭绝或者失去保护。海洋酸化的过程抑制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很多重要功能,其中之一就是光合作用,海洋产生人类所需氧气的一半。海洋中的氧气浓度正在降低,这是生态退化最明显的标志。 原始海洋生物是厌氧的,后来逐步进化为喜氧,最近,海洋生物学家居然在海洋中发现一些人们以为早就灭绝的生物,例如一种生活在几亿年前的远古鲇鱼,它们就是一种厌氧型生物。还有一些厌氧微生物也重新出现在科学家的显微镜下。生物形态不是朝着越来越高级的方式前进,而是朝着落后形态退化,海洋的退化不言而喻。 海洋生态影响着整个陆地生态,海洋提供数十亿人口的食物和半数人的氧气,生物灭绝、海洋暖化、酸化和缺氧的过程不加以控制,海洋将快速回到几百万年前的原始状态,被海藻、原始厌氧生物和小型鱼类占据,这样的原始的海洋能给现代的人类提供什么呢? (转载:Alan B .S ielen《退化的海洋》)

(0)

yh2014-07-11

我赞同建立海洋保护区。其一、海洋不仅提供海产资源,还对气候调节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其二、随着人们的过度捕捞,很多海产资源已经灭绝,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让这个世界少了一份美妙。其三、遭人们破坏之后的海洋,同样也会报复人类,污染,酸化等问题又会反作用于人类,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很多的麻烦。所以,我很赞同建立海洋保护区,保护地球,同时也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

(0)
1 2 15条信息

高鸿钧2016-08-16

 近日,美国捕鱼船重新驶入南太平洋海岛国家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过去的近30年一样,这些船只将当地数量众多的金枪鱼捕捞上岸,制作成罐头,销往美国和世界各地。这场持续了数十天的渔业纠纷虽然以美国和南太平洋国家达成临时协议暂告平息,但有分析认为,双方未来会面临更复杂的问题。   南太平洋国家所处的海域盛产金枪鱼,其每年的金枪鱼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而由瑙鲁等8个地区国家组成的瑙鲁协议成员国的产量又占到地区总产量的一大部分。1987年,美国同南太平洋岛国集体签署了金枪鱼渔业协议。根据该协议,在美国支付一定的入渔费(每年的具体数额由双方通过谈判确定)后,协议签署国允许美国捕鱼船进入其20

(0)

周振海2015-08-25

整体搬迁到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滨海印染集聚区的东盛印染有限公司,厂区“搬新家”,设备“大换血”,彻底淘汰了原先耗能大、用水多的老式染缸。 “原来的染色机每印1米布就要用掉10到12公斤水,我们投入1亿多元更新设备,新启用的气流缸染色机能节水70%左右。”东盛印染董事长徐卫东说,企业婉拒低端产品订单,集中力气开拓中高端市场,月销售收入保持两位数递增,每米布的利润大大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2014年以来,浙江省以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区域、行业为重点,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整治提升。截至2014年9月底,浙江省已提前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年度目标任务。全省共淘汰落后印染产能28.74亿米、造纸产能

(0)

贺炜2014-11-19

拯救鲸鱼运动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代表了环保运动的崛起,整个过程中有两个历史性时刻值得铭记:其一是在1966年,动物保护主义者、极地探险家、鲸鱼研究专家、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Scott M cV ay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工业捕鲸已导致鲸鱼濒危。文章配了很多图表和数字,足以让读者震惊。其二是在1970年,海洋研究学家R ogerP ayne推出音乐专辑《座头鲸的歌声》,专辑意外畅销,聆听着座头鲸在海洋中发出的神秘声音,公众初次意识到这种生物是如此聪明,如此不可思议。 历史上鲸鱼一直激发着人类的敬畏之情,它们畅游整个海洋,经过所有大陆,它们保持固定的洄游路线,那是

(0)

just-now.2014-09-22

国家海洋局印发《关于建立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通报制度的意见》,实施面向沿海地方政府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通报制度。这个《意见》对通报制度责任分工、通报内容、跟踪监督及保障机制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国家海洋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通报制度,是海洋部门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制度进行的一项重要创新,是切实落实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的制度保证。该通报制度旨在强化对沿海地方政府海洋环保责任落实的监督管理,通报主体是国家、省级海洋主管部门,对象是沿海地方政府。 据了解,为提高通报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报制度将当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纳入其中。一是重点关注

(0)

perfect2014-09-17

 整个渤海湾的辽东半岛至山东半岛一带,海参圈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几万公顷连成一片。在盘锦,海参圈已经深入到斑海豹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海养殖产业密集对近海海域造成污染,渤海湾生态系统现在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水体呈严重富营养化,氮磷比重已严重失衡。(《北京晨报》9月10日)     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使得近海物种几乎灭绝,药物滥用下的残留,对人体的伤害显然同样严重,其最直接的便是,很多人成为抗生素滥用的直接受害者。海参不仅在抗生素中泡大,再加上次氯酸钠和医用双氧水的使用,使得海参养殖圈的水体不仅呈现无菌状态,更呈现出严重富营养化的状况。可以想像的是,在这种环境下养殖的海参,跟在药水中侵泡而成的“

(0)

墨墨2014-08-05

放生,顾名思义,就是把可能被宰杀、面临生死痛苦的动物解救出来,放归到适合它们的自然环境中。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汉地就有在特殊日子放生的说法。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特别是在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倡导下,放生活动蔚然成风。   然而,现今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与古代有很大不同。如果放生方法不当,有可能背离佛教慈悲初衷,甚至造成更多的动物伤害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生活居住区周边放生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动物,如蛇、蟒等,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二是将动物放生到不适宜的生长环境中,致使其难以存活。三是放生外来物种或携带疫病病原体的动物,造成放生地原有食物链结构破坏,原有的物种种

(0)

残灯朱幌2014-08-04

 “北京的野生鸟在逐年减少。”李强忧心地说,“秃鼻乌鸦以前在北京数量很多,现在都没怎么看到了,柳莺的数量今年感觉也少多了。”   在高武看来,这些年政府重视养林护林、注重湿地、河道的整治恢复,这些都对鸟类生存环境的改善起到一定作用。但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挤压了绿地面积,对鸟类生存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多位常年观鸟的资深鸟友也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公园绿化面积缩减,人为猎捕伤害等原因,北京公园中野生鸟的种类、数量也都在逐年减少。   长耳鸮(猫头鹰的一种——记者注)是来自北方地区的越冬种群,很多年来都在天坛公园等市区公园的柏树上成群栖息。“十来年

(0)

停留2014-07-08

在我看来,海洋保护区的建立并非不可能,但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的。在我们地球上,海洋的面积远比陆地大,要建立海洋保护区的成本也会比建立陆地上的自然保护区要高昂,需要的技术也会比较高,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一定可以建立起海洋保护区的。但是建立海洋保护区也只是一个缓兵之计,世界上海洋那么多,就算人类科技再发达,经济再充裕,也不可能每一个海洋都建立一个保护区。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其实应该是提高人类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地球的意识,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海洋或者是陆地,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清理,政府应该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减少海洋再受到进一步的污染。 海洋,看似离我们生活很

(0)

浅意如斯2014-07-01

一些科学家称,一旦未来发生大规模生物灭绝,老鼠可能是重新称霸世界的不二物种。如果老鼠在物种大灭绝后“接管”地球,那么它们的个头很可能迅速膨胀。 英国莱斯特大学地质学家简•扎拉谢维奇说,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由于人类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地球正在濒临又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而且很可能在未来几个世纪就会发生。仅仅在过去几百年中,由于人类的活动,数以千计的动物物种濒临灭绝,而且数以百计的物种已经灭绝。 扎拉谢维奇及其同事已研发一套假想实验,他们在实验中研究,如果发生传说中的大规模物种灭绝,老鼠是最有可能逃脱劫难的哺乳动物,因为它们具有广泛的分布以及应对各种环境条件的能力。 研究人员的这

(0)
1 9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