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公平吗?

发布日期:2014-07-17    浏览次数:4213

  

        在中国,各种正式、非正式的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上到政府部门、党政机关,下到主流媒体,坊间企业公司,似乎都十分热衷于这类表面功夫。无论评选内容、方式存在何种程度差异,唯一不变的一条准则便是公平、正义,当前社会问题,从教育、医疗到住房、养老,从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无一不与公平正义有关,它是每个公民的追求,也是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追求。

 然而,公平正义大多被纸上谈兵化,在一些正式的评选活动中也不尽完善。央视举办的《感动中国》一定不为大家所陌生,2003年它首次出现在观众面前,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给社会注入了一股震撼的精神力量。然而,“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爆出“刷票”闹剧,江西宜春学院等高校接到“市委宣传部通知”,要求学校集中组织师生为“感动中国”的本地候选人投票。公然的刷票指示,不仅是滥用公权,而且对其他候选人不公平,从而亵渎整个评选活动纯洁性,感动缩水,公平不在,意义何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公平?其他年度人物评选公平吗?根源何在?  

相关热词搜索:人物 评选 公平 正义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84)  |  中立(32)  |  反对(21)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以诺2021-05-17

与预期的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也是内卷。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创建评比就是内卷。因为这些评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不能借助这些评比大赛来推动其预期的工作,无法实现其初衷,做秀成分多于实质效果。

(0)

吾国吾民2020-01-08

祖父辈没有输给战火连天,父辈们没有输给贫寒穷困,我们这一代人,要输给这个物欲横流的金钱世界吗? 澳门回归20周年,七子之歌仍在耳畔唱响,先辈留下来的信仰和精神,我们没学会多少,金钱利益下的歪风邪气,倒是日益猖獗了。 这繁华盛世能有今日这般景象,靠得从来就不是什么几个虚头巴脑的大奖,靠得从来就不是什么沽名钓誉的年度人物。 做人,做不到清高,也不要虚伪;做不到心中有丘壑,也不要舔耻为名利。 谨记先辈之遗愿,致力中华之复兴。

(0)

进步的人生2019-12-24

成功的人可能有名誉(名誉是指好的名声),但有的人是在世的时候就有了名誉(如社会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而有的人是去世之后才有了名誉(如很多思想家、艺术家)。也可能没有名誉(如那些杰出代表的助手和其所在团队的成员、国家智囊团的成员、从事机密工作的人)。还有的不仅没有名誉,甚至还有坏的名声(如一些特殊时期执行特殊任务的人)。 有名誉的人可能是成功的人(如上述的第一种情况),也可能不是成功的人,很多所谓的“名师”、“大师”、“宗师”、“泰斗”,其实只是某些人的自我炒作加上一些被蒙蔽了的人的盲目相信和推波助澜而弄出来的虚假名头(这种情况在哲学、文化、宗教领域以及培训业尤其常见),这些虚假名头也许对某些人敛财有用,但绝不是成功的标志或象征。 …… 总而言之,成功,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不断创造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做一些有利于社会的事情,同时也给全家的生存和幸福带来助益,既不为物欲所惑,又不为虚名所累,始终努力使个人生活和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0)

YUNDBFRV2019-09-09

堂堂“国家精神造就者”, 多得是明星戏子, 居然没有一位科学家, 没有一位“感动中国人物”里, 那些伟大而平凡的人! 我们中国人的国家精神, 什么时候, 成了戏子们彼此吹捧的殿堂! 对中国而言,这怎能不可怕!更细思极恐的是, 这个所谓的“国家精神奖”, 根本就不符合我们国家规定! 目前, 社会组织举办的评比表彰类活动, 都需要遵守国评组下发的 《社会组织评比达标, 表彰活动管理暂行规定》。 《规定》中第三条(五)中写道: 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或奖项的名称前, 应当冠以社会组织名称, 未经批准不得冠以“中国”、 “全国”、“国际”、“世界”, 或其他类似字样。根据《规定》, 活动都要遵循非盈利性原则, 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 与盈利性机构合作举办!

(0)

秋什2019-08-23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推选办法 请推委推选出认为合适的候选人物,并写明推举理由以及他们的事迹材料。 组委会搜集一些人物资料,作为组委会的推荐人选,推委可以在组委会搜集的推荐人选中投票,推举出认为合适的候选人物,并填写推举理由。 组委会将根据推委会的推选情况,再经公众投票和最终评议,确定"十大人物"。

(0)

fjxhdhfgd3782018-12-21

根据华为的前高管透露,有一次中央电视台给任正非颁了一个奖,表彰他的贡献,结果任正非坚决要将这个奖退回去,他说一旦看重浮名,就难以淡泊以明志,在高科技领域,要把冷板凳坐穿。 还有一次,中国也搞了一个重要功勋人物奖,任正非找到有关部门,悄悄要求将自己撤下,让别的人上,这种高风亮节的精神令人钦佩。这是任正非一贯的作风,他非常低调务实,最不喜欢抛头露面,而且也没有任何的政治头衔。因为他说过:红过十分变成灰。他希望自己和经理人更多的对准客户,对准产品和服务,少参与外面的评比活动。 任正非虽然没有各种头衔,但是他确实是企业界的无冕之王,也是百姓心中的民族脊梁,他的功绩必然永载史册。 另外,国际环境不容乐观,而任正非忧患意识又非常强烈,在他口中,每一年华为都是最困难的一年,今年这种感觉更加强烈。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任总虽然已经74岁了,但是依然宝刀未老,带领华为在高科技第一线冲锋陷阵。 如果哪一天他退休了,我相信国家会给他补上应有的荣誉。

(0)

范海涛2016-06-24

现在外国人办一个奖,口气大、规格高、人气旺。法国的龚古尔奖、英国的布克奖、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还有诺贝尔奖等等,这些评奖活动都有极高的规格。于是就有一些朋友、同行,把作品的评价寄托在国际奖项上,令人深思。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我们的文艺需要有国家主体的高端评奖,也要在条件成熟时举办世界性的至少是华文作品的评奖,形成我们自己在文艺方面的评价体系与全球影响力。说到底,这方面的推进有助于显现我们的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有助于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高志向境界,激励创造力与精益求精精神,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2)

丁常云2015-07-04

认识当代的中国青年,或者评选“中国青年领袖”,需要我们打破传统和习惯,更认同创造、创新,向青年人或者向社会大众推崇青年人的创造力量、竞争精神,宣扬、传递和赞颂青年的“精英力量”。如果说,这是这次评选“中国青年领袖”的主旨和目的,那么,所说的“精英力量”,是否就应是“中国青年领袖”所具有的重要的素质和品质呢?那么,这些入选的“中国青年领袖”,又是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呢? 对此,同样入选这个“中国青年领袖”的许知远,却有清醒、理智的看法,“看到大家对娱乐、对明星那种发自内心的追求,对世界完全没有个体精神和审美,沉迷在肤浅的大众狂欢里。我们已经陷入了一种假装点赞的习惯,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在回答主持人“获得中国青年领袖是什么样的感受”时,许知远又说,“真的是没感觉,要是十多年前可能还稍稍有点兴奋。但是我特别感谢,今天这个时代所有的媒体都在堕落,而《南方人物周刊》堕落得比较慢,像有降落伞一样堕落,还是了不起的一件事。” 这个回答并非是许知远不屑这个青年“名号”和时代标签,而是他非常不认同评选的“中国青年领袖”,同一些娱乐圈的明星、与娱乐文化具有多大关系,他批评,现在不仅文化媒体诉求的是这样的一种精神趣味,“大家也是对娱乐、对明星那种发自内心的追求,对世界完全没有个体精神和审美,沉迷在肤浅的大众狂欢里”,无疑这是愚蠢的、可悲的。 的确,现在我们的媒体传播,我们的社会宣传,更多的是把焦点和兴奋点放在娱乐化成功的过度渲染上,这直接对大众尤其是大量的年轻人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影响,成为他们偶像崇拜、追求成功的对象,就像许知远所说“对娱乐、对明星那种发自内心的追求,沉迷在肤浅的大众狂欢里”,所以,评选“中国青年领袖”,或说“中国青年领袖”应具有怎样的品质,我们不应把“对娱乐、对明星那种发自内心的追求”作为内心的目标、态度和价值。 年轻人,尤其是希望干一番事业的青年人,都需要有理想的目标,有予以鼓励和引导他们的人,但是,这样的青年领袖应该是胸怀国家、民族、人类伟大理想的人,把个体和生命融入历史和时代的人,与底层挣扎奋斗的年轻群体命运与共的人,他的品质是这个时代主流文化价值的体现和代表,这才是青年领袖所具有的影响能力,这样他才能成为这个时代青年群体的引路人。 (摘自:许民彤《我们需要怎样的“中国青年领袖”?》)

(2)

董卿晴2014-09-30

我也有同感,听说许多评选活动,隐藏很多猫腻和潜规则,只要肯花钱,谁给的钱多、赞助多(或换种方式做广告),就有机会当选,这样的评选结果怎么能令人满意呢?据说很多都是用公款去做交易,然后个人得到好处、实惠及名誉,实质为变相腐败……

(1)

赵亮2014-09-26

我同意楼下徐向前先生的看法,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将出身于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先进人物放在一块评选,有违公平公正,很显然,国有企业单位或股份上市公司的法人代表是利用公家的资源和公共平台轻松获得了个人名誉,而民营企业家则完全是凭借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后来参加评选,所以,两者的起点和获得荣誉的主要因素,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和影响力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期待有关部门和单位今后在组织评选先进人物时,更加公正、透明,广泛征求民众意见,防止产生各种腐败行为,使评选结果更加公平,以增强国民的自豪感和社会价值的认同感。

(2)
1 2 14条信息

程幼东2015-12-01

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常會與一個“評”字打交道。但我沒有想到,這個“評”字系列裡,居然還有評文化名人的。相關信息來自一位長者。那天他打電話告訴我,有人申報了“文化名人”,還給他寄了一份“申報表”,希望他為之“說說話”。看來,這位准“文化名人”底氣不足,缺乏自信,方才有此請托。文化名人是評出來的嗎?我當時就這樣脫口而出。一個文化人的名氣,應當是由他的實力與成就支撐起來的社會影響。如果文化名人也有“等級”,那麼,這種“等級”隻與他的社會影響相關。你在某個縣、某個省內有相當影響,你就是這個縣、這個省的文化名人﹔你的影響遍及全國,你就是全國的文化名人﹔你的影響突破國界超越時空,你就是世界文化名人。盡管也

(0)

王青海2015-03-21

Q1为什么说“奥斯卡是一场公关战”? 投票机制决定了胜者未必最优质 奥斯卡不像是一场球赛,输赢主要看现场发挥,反而结局在颁奖当晚之前就可以预料个八九不离十,因为它是媒体口碑、前哨奖战绩、影片内容及公关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然而最近几年,最佳影片的投票方式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偏好投票制”(PreferentialV oting),不仅最佳影片的入围者打破了五个名额的局限,扩展为五到十个不定,且最终投票选出最佳影片时,也不再只是在入围影片中选一个,而是要按照喜好排列先后。这一改变让“最佳影片”这个项目出现一定的难以预测性,甚至入围多项提名最终可能却拿不到“最佳影片”这个大

(0)

甄砚2015-02-14

一、关——早在2009年,河南焦作在创建全国卫生城期间,将一些餐饮店改头换面变成“高大上”培训班,创卫成了“创伪”的风波,就曾引起全国热议;今年,在国家卫生城市暗访组进驻后,济南一条街上许多小型餐饮店、商店纷纷关门,只有空荡荡的街道唱着“空城计”。 二、变——此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为不少城市的创城目标,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共有300多个城市分批中标。2009年年中这一“创优”工作停止,与“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体系并轨。当时不少城市只能转投怀抱,2013年这一评比被国务院取消终告寿终正寝。 三、派——在一些评比表彰中,为了让本单位主要领导当选“十佳”,就发文件强制拉票。例如就有内部人

(0)

曾晓非2015-02-14

数据显示,此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已压缩评比达标表彰活动19.2万多个,下降31.2%。评比达标过多过滥,是不表彰不落实、不评比不工作的畸形政绩观在作祟。 一、大幅压缩后又明显反弹 一个市一年接待上级检查评比400多次,再组织到县里检查100多次。每到暗访组来临,全城都严阵以待——“红袖章”上路,突击上街“围追堵”,小区“洗脸”换新颜,马路摊贩“统一失踪”;为避免出现“打车难”尴尬,出租车打好埋伏,随时准备在暗访组下榻宾馆附近“巧遇”。 一年究竟有多少评比达标表彰?2006年至2009年期间,由中央纪委牵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参与,全国已清查出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

(0)

郑锦春2015-01-13

法国政府1月1日公布的名单显示,包括皮凯蒂在内的多名人士被授予象征最高荣誉的荣誉军团勋章。其他被授勋者包括201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让•梯若尔,以及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等人。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皮凯蒂当天接受法新社记者采访时宣称,拒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表示,自己刚刚得知这一消息,但无意接受勋章。 按照这名43岁经济学家的说法,“政府的角色并非决定谁值得尊敬……他们还不如专注于复兴法国及欧洲的(经济)增长”。 “没有人提前告诉我关于这项提名的事,否则我会当即表示反对。”皮凯蒂说。 皮凯蒂是法国巴黎经济学院教授,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出版

(0)

解士杰2015-01-04

10月3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在京举办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大会,授予干祖望等29人“国医大师”荣誉称号,享受省部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待遇;追授巴黑·玉素甫同志“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张悟本、李一、马悦凌、王林……近年来,身怀“神功”的“中医养生大师”层出不穷,一方面误导了不少民众,一方面让真正的中医大师处于边缘化,难以出头。为此,国家评选国医大师,以求扶正祛邪。 一问 如何杜绝伪大师入选 记者:社会上总有一些人打着中医的旗号,冒充大师行骗。在评选中如何防止伪大师入选? 王国强:国医大师评选要经过三道关,能经得起行业内和社会的检验。 第一关是门

(0)

吴刚2014-11-28

国内的选美经济发展16年历程中,并没有形成普遍认可的行业标准,以至于准入门槛、质量和操守都呈现低端与参差,迷局、乱象与丑闻在近年愈发频繁,使得选美一词成为被人诟病的指责。 那么,选美竞赛究竟是怎么操作的?怎么形成商业逻辑?怎么保证赛事公平公正? 一、锲形组织 现今选美赛事似乎不存在泾渭分明的界线,规模局限的主导成因与其说是组织模式,不如归因为品牌发展阶段。 电视屏幕反复播放着录像带记录的经典一幕,画面里美女们盛装列队,特写镜头抓住每张浓妆艳抹面孔的神情,主持人宣布最终赛果花落谁家,“冠军是……”紧密的鼓点缠绕着演播空间,气氛紧绷得犹如张弓之弦。随着一个名字的唤出,镜头定格在一张惊讶得合

(0)

王钦敏2014-10-14

据说有句古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听的人和说的人都猛点头,仿佛有了这句话,那文得第一的,就可全无愧怍,反正和水平无关;文得第二的,就更有资本大发牢骚。我不知这话,古到什么时候,没查到出处。但知道另一个典故,《唐诗纪事》里的: 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余篇。帐殿前结采楼,命昭容选一首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集其下,须臾纸落如飞,各认其名而怀之。既进,唯沈、宋二诗不下。又移时,一纸飞坠,竞取而观,乃沈诗也。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衰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陟健举。沈乃伏,不敢复争。 借各路野史演义电视剧的光,上官婉儿这种

(0)

魏建国2014-10-14

一个追求公正的奖项,拥有自言公正的评委,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把投票结果公开?如果被得罪的那些人着迷于跑奖、利益交换,那么得罪了又如何?更让人想不通的是,“也许有人一辈子不会释怀”怎会有如此巨大的威慑力,让评委噤若寒蝉?文学奖项最重要的是推出优秀作品,一切干扰这个目的的外部因素,都应被排斥在外。作为主办方,应给评委创造一个可以大胆投票、公正投票的环境,投谁的票却不敢说,这真成了当下文学评奖的一大怪现状。 由此可见,舆论对鲁奖的不满,并非单纯是因为周啸天获奖引起的,如果鲁奖的评选机制能做到真正的公开透明,以及所有评委都能像他们承诺的那样,没有任何私心,敢于公开选票,接受监督与质疑,那么批评的声音自

(0)

John2014-08-25

“文坛评奖当然存在潜规则,尤其是买奖,从一开始就是个半公开的秘密。”著名文化评论家何三坡说。诗人韩东曾表达过对鲁奖的观点:假如它过去还曾奖励过中国最好的作家和诗人,那我们可以对它寄予期望,事实上,中国最好的作家和诗人从来没有进入过鲁奖的视野,它奖励的大多是二三流的作家和诗人。偶尔有好的作家获奖,那也是极其偶然的事。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除了鲁迅文学奖,市面上还有当当亚马逊的年度排行榜,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等,按时髦语言来说说,这叫各有各的攻,各有各的受,各有各的狂欢。再说了,文学是主观的创造,文学奖评选也是一样。诺贝尔奖出来还有争议,有争议很正常。所以,对于一个奖的得失的反应,大家似乎都可以云

(0)
1 2 1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