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政府项目资助补贴用哪去了?

发布日期:2014-10-17    浏览次数:1692

  

        在产业结构转型时期,政府对高新技术以及符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产业进行补贴,拉动经济和扶持自主品牌,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手段。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补贴低效、靠补贴扭亏、多头补贴等乱象不断,这使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完全变味,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最近,便有新闻爆出“88%的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助”,受补贴的企业涉及各行各业,也不乏有像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国有龙头产业,他们每年以“政策性亏损”的名义获取巨额的补贴。而在庞大的竞争压力下,国航借补贴逃避市场亏损。更有甚者,水泥、ST公司等产能过剩的企业或劣质资产,靠地方政府输血赐免死金牌,成为“僵尸企业 ”,扭曲优胜劣汰的市场原则,干扰资本市场市场化进程。长此以往,很多企业家们高声呐喊不要补贴,要公平。因此,政府需要尽快明确职能,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力度,还要建立一系列的评价指标,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政府项目资助补贴用哪去了?

相关热词搜索:政府 项目 补贴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57)  |  中立(2)  |  反对(1)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fggr2021-01-07

中国对电动汽车启动大幅度的补贴政策,各种奖励政策不断,结果从此之后,中国电动汽车把拿国家补贴成了第一追求,不去潜心搞技术,一门心思的想着怎么去骗补。2016年抽查,行业企业集体作案,一个比一个狠,仅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一家,就在2015年提前办理了机动车行驶证,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1921万元。近5.2个亿!这还只是一家车企!而根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在通报中,骗补企业达20家,涉及补贴规模未公布;存在车辆闲置情况的企业89家,涉及补贴资金达42.826亿元。也就是说都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了,几乎没有不骗的。而自从贾跃亭杀入新能源汽车后,行业规则更变了。我能做个PPT就挣钱,我凭啥还要去研发技术?贾跃亭之后,大批的互联网精英纷沓而至,说的目标一个比一个宏伟,规划的蓝图一个比一个大,所有的一切都是瞄着资本的目标去的,就是没人安心研发技术。连早已下课,远遁美国的前华晨董事长仰融,也不甘寂寞,发布了正道汽车,推出了一系列所谓概念车,什么概念好就吹什么,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就敢把石墨烯的牛吹到天上去。你要看他们的PPT,那特斯拉在中国是真的一点活路都没有,都会被他们爆锤。要信了他们的,中国汽车将3年时间垄断全球。所有人闻风而动,快来快来,大家同去,一起割韭菜。

(0)

KGJJDG2020-01-05

如今中国汽车厂商遍布大江南北,但真正在做新能源的屈指可数。如果国产汽车还在想着如何骗国家补贴,还在想如何蒙混过关,那么他们最终将成为庞大而脆弱的恐龙。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现在,特斯拉来了,中国电网来了,英国电信来了,一头头凶猛的巨狼将接踵而至。 背后,是国家向所有不思进取的人发出的预警:去竞争!去创新!去改变!去焕发出新的生机! 因为,只有主动去经风历雨,中国企业才能在驶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中,抵挡住全球列强掀起的惊涛骇浪! 因为,只有彻底去拥抱竞争,才能让中国企业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创造力、创新力和战斗力!

(0)

uiugfrag2019-09-04

产业补贴政策培养了一群花式骗补客,劣币驱逐良币。产业补贴的结果,基本上也是适得其反,让市场无序,甚至促使那些潜力企业摇摆不定,以为可以走捷径而放弃踏实发展。

(0)

THBBDXCFD2019-03-04

国家已经下定决心,要用开放竞争,来倒逼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让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上一个大台阶。 是的,再也没有保护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汽车产业,也将像许褚斗马超一样赤膊上阵,真刀真枪与外国企汽车企业过招。 毕竟,母鸡翅膀再怎么呵护,是绝不会养育出雄鹰。要让本国企业强大起来,就必须让他们在国际竞争中,去真刀真枪地干,去实实在在地经风历雨。 君不见,我们对汽车行业够爱护了吧?保护了国产几十年,可现在一眼望去,马路上全是合资、进口车。反而是高度开放的家电业,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问鼎全球之巅。 如今中国汽车厂商遍布大江南北,但真正在做新能源的屈指可数。如果国产汽车还在想着如何骗国家补贴,还在想如何蒙混过关,那么他们最终将成为庞大而脆弱的恐龙。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希望看到国产汽车企业,在竞争面前,苦炼内功,研发核心技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0)

缘分2018-11-10

现在说电动汽车是新科技方向,国家政策支持。结果是什么?结果是企业和官员勾结骗取国家补贴,都在骗。说“我是电动汽车”,其实他根本不清楚什么是电动汽车,企业不清楚,官员也不清楚,搞两辆样车就把补贴骗过来了。电动汽车技术我们现在照样落后。所以创新不需要政府的扶持,但是需要一个自由的、良好的环境。

(0)

郑小燕2014-12-29

当然,我们还应该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如何让财政专项发展资金的使用更有效率?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地起到基础性作用?如何让产业发展更有活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是一枝独秀? 其实,过去在对科技产业的扶持方式上,也曾经走过一些弯路,比如说“科技三项经费”利用效率不高,出现一些专门以谋取政府扶持资金为目的的企业等。这里面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政府直接干预到微观经济中,干预企业的运行,这样既可能让企业产生政府依赖症,也会造成市场不公,并不能很好地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环境。 显然,我们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政府无论出发点再好,制度设计再完美,都不应该过度地干预企业的经营发展,而是要着力打造全行业的发展环境,让企业能在公平的市场中自主创新发展。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就是最好的缩影,腾讯、百度、阿里没有一个是靠政府扶持发展起来的,现在如日中天正想做智能行业大佬的小米,从零到估值500亿美元,也没有靠某一项具体的政府扶持政策,但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共性——开放、自由、平等的市场环境。 因此,深圳要发展五大未来产业,政府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市场环境的建设,比如说创业环境,如何打破场地租金高企的局面?如何防止政府扶持的产业园,不再成为某些“二房东”的肥肉;如何让产业配套更完善。 无论政府决心与力度有多大,但最终能决定产业发展成败的还是市场,发展未来产业一定要善用市场的力量。 (摘自:李迩《善用市场力量发展新产业》)

(0)

王全书2014-11-24

政府手中掌握的财政资金,能否用来补贴企业?相信许多纳税人都会说“不”。道理很简单,国库的钱除了来自企业纳税外,还来自公民以各种直接或间接形式交纳的税金,所以政府不能未经全体纳税人的同意,就自作主张对企业补贴,即便它是国企。 给国有企业输血尚且不妥,单独给上市公司猛吃“补药”,就更不公了。 然而,这样不妥当、不公平的事情,多年来,在我国却是以巨大的、而且是越来越大的规模进行着。 比如今年上半年,2500多家上市公司中,就有近九成得到政府“普降甘霖”,共获得逾320亿元的政府补贴。而根据同花顺统计,总金额还要高,达到了500亿元以上。 此前新华社在报道中说:“最奇葩的补贴或许要算露笑科技。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净利润为461.6241万元,而同期获得补贴461.5102万元。这意味着露笑科技上半年可能实际只赚取了1139元净利润。” 政府这样的荒唐的“补助”,估计再矜持的人也会忍俊不禁。相信“露笑科技”的老板一定会忍不住“露笑”。 上市公司何以如此特殊而屡获政府青眼姑且按下不提。单说对这2000多家公司的补贴,是按照什么原则和标准补贴的?目前我们都无从得知。我们所知的,完全来自于社会咨询机构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提炼整理。可见,一般人想要了解情况,是不容易的。 即便如此,人们似乎还是摸到了规律:越是大型的垄断国企,越是挣钱多的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越多。比如,“净利润排名前十”的10家公司,今年上半年获得的补贴,竟然占全部2500家公司获得补贴总额的10%以上。另据统计,近10年,“两桶油”共获得政府财政补贴1258.83亿元,平均每家每年获得60亿元以上。 总之,政府的补贴,表现出的原则极为简单、也极为匪夷所思:越有钱,政府就越补贴。是否有“雪中送炭”尚未可知,但“锦上添花”却是夺目昭彰。 有媒体记者发现,2009年至2013年间,中石油净利润仅从1031亿元增长至1295亿元,增幅为25%,而同期获政府补贴金额上涨了近10倍。在未来的7年,中国石油仍将获得每年数以10亿的增值税返还。 当然,也有补亏的。比如上半年收获补贴8.18亿元排名第二位的中国国航,其同期净利润为4.744亿元。这意味着若扣除补助,其亏损额高达3.44亿元。 政府补贴企业,未必是一点儿都不可以。如果企业处于危难,稍施援手即可救活的话,或者是技术先进、但眼前资金饥饿,适当补助帮其脱困,也情有可原;甚至如2008年经济危机时期对亏损企业补贴,且只补国企,也多少可以接受。但如今,在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或因市道艰难利润率低下、或因贷款融资瓶颈制约而纷纷濒危、歇业甚至倒闭之际,政府资金没有对这些企业雪中送炭,反倒对肥得流油的“高大上”企业锦上添花,甚至是补贴像“两桶油”这样的纯粹垄断盈利的企业,实在有失政府财政资金服务全社会和转移支付的原有之义。 即便是从功利角度看,即使投资这些企业盈利率高一点,也一样不宜为此。当下我们鼓励政府退出市场,既然要退出市场,那就不光是指退出亏损的领域,同样也包括退出有利可图的领域。 今年7月,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等民营企业家不约而同发出“不要补贴要公平”的呼吁,可见业界的真正的企业家的态度。 (转载:李富永《上市公司吃“补药”既不妥更不公》)

(0)

严茜钱2014-11-03

个人认为,政府补贴高新产业是有必要的。但是上述说的补贴低效、靠补贴扭亏等问题出现的原因,是补贴资金不能物尽其用、补贴资金发放流程不到位、监督不到位等导致的。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补贴资金管理的监督。

(0)

徐淑珍2014-10-22

近年来,国家对科研、教学研究投资力度加大,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科研实力及教育教学水平。然而,无论是科研项目还是重大教研项目,其支持的群体大多数是有一定职位的领导干部。虽然领导干部协调能力强,执行上存在一定优势,但也存在业务繁忙、精力跟不上等缺陷,这样就造成领导重项目申报,轻项目执行,影响了项目的高质量完成。而且一些领导重复申报、多头申报,极大地浪费了国家有限的研究经费资源。而一些科研、教学一线的研究人员、教师,很多有思想、有精力,但却没有项目支撑,造成许多年富力强的普通研究者苦有奋斗精神,而无实现抱负的平台和途径,限制了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项目评审过程中的“官垄断”现象。一般项目评审中评委都是相关部门领导,特别是教学研究项目。教研项目背景差别较大,质量高低难以评定,对于评审结果,往往中标的是领导。偶有一普通老师中标,就如同中彩票,兴奋不已。一些评审结果看似公正,但其中的潜在规则,大家都心知肚明。另外很多领导干部评委平时工作繁忙,疏于一手资料的查询,影响了其对学科前沿理念的掌握,影响其对学科创新性项目评审的把握。甚至有的领导评委有意限制有创新思想的项目通过,窃取创新理念,来年自己组织申报。 国家为了简化办事程序,对项目评审权限下放,这对提高办事效率非常有利,但也恰恰给基层操作过程中项目“官垄断”提供了机会。在基层单位,由于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关系网络也较清晰,这次我报项目你评审,下次你报项目我来评审,甚至于官员自己参与评审自己申报的项目,其结果可想而知。 建议项目评审引进第三方,适当增加一线科研人员及教授参与项目评审;强化项目验收环节,加大目标考核力度,包括项目资金审查力度;项目向一线普通科研、教学人员倾斜;适当控制项目评审权下放问题。 (转载:傅松玲《警惕科研项目中的“官垄断”现象》)

(0)
1 9条信息

赵凯2015-03-21

本次两会,民建省委提案把焦点聚在了政府扶持资金上。提案指出,近年来政府热衷设立各种名目的扶持资金,申报资金过程中把守不严易藏猫腻,存在着项目评价体系不健全、项目申报管理不严、项目监管不完善等问题。简言之就是“重立项轻管理、重投入轻绩效”。这不禁让人想起前不久刚刚查处的广东省科技系统窝案。其中,广东省科技厅原厅长、党组书记李兴华被控收受现金近2000万元。李兴华对十几家企业给予过关照,有的就是在申请科技扶持资金上提供帮助。如何善用政府扶持资金?民建省委提案的建议是,用公开的方式让申报工作变得更加“健康”。然而,如果仔细审视政府扶持制度,就会发现它“天生就适合被寻租”,因此光靠阳光运行是不够的。再

(0)

程晨2014-10-28

近年来,有关科研经费违规、违法使用的现象屡屡见诸报端。前不久,科技部通报了李宁等7名教授侵吞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的事件。这些不法行为固然有个人品性的原因,但类似情况反复出现,不得不让人们反思经费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李宁等人设立公司、通过转账等方式中饱私囊,反映出科技经费监管上确实存在漏洞,但若据此认为只要加强审计就万事大吉,或许就犯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毛病。事实上,我国在科技经费监管方面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和程序,堪称“世界之最”。人们不禁要问:如此严格监管之下,违规、违法使用经费问题为何仍屡禁不止?   对科技经费严格监管是国际的通行做法,关键是“严”在什么地方、

(0)

郑成功2014-10-20

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排名一向受股民重视。但刚刚披露完毕的上市公司二季报显示,不少公司靠政府补贴强撑业绩,而部分获巨额补贴的一些公司的财报甚至很靓丽。股民若不细察,就容易被误导。分析人士认为,补贴要公开透明,才有助于普通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一、大部分上市公司获得补贴 海伦哲中期净利同比增长101.6%、太化股份中期净利同比增长100.8%,够帅了吧?但是,这些“高增长”都是地方政府用“补贴”装饰而成。它们今年上半年未“扣非”的净利润分别为12.24万元和126.15万元,而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高达998.75万元和2750.98万元,是各自未“扣非”净利润的81.62倍和21.

(0)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