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各国大学应开设未来学和全球化课程?

发布日期:2016-02-17    浏览次数:4543

  

        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势头愈加猛烈。

  

        全球化在经济上体现的最为完善和明显,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政治上,全球化促使世界各国政治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和深入,形成了愈来愈多的相关性。在文化上,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呈现一场美妙的文化饕餮盛宴。尽管在宏观上全球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微观上人们对全球化的认识和使用程度还远远落后于预期,各国大学作为高等学府,有义务担负起传播全球化课程的责任,让莘莘学子们先从书本上汲取营养,然后再到社会中去创造天地。因此,《共绘网》郑重建议,各国大学应开设未来学和全球化课程。您怎么认为呢?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 未来学 全球化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36)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巴扎2017-08-25

20世纪中叶,未来学从社会学中独立出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范式和内容疆界。在这个新学科中,科幻文学一直处于重要位置。科幻文学的“预测”方法是一种具有非预测的、包含蔓生变化过程的生态分析方法,这与简单的数据外插法或者趋势推断法非常不同。例如,被管理学界和未来学界普遍采用的“辛纳瑞欧”法,就是被确认行之有效的、一种来源于科幻文学或借助科幻方法发现未来的探测方法。此外,多数未来学专著还会从科幻作品中提取具有前瞻性的价值观。

(0)

XYww2017-08-16

赞同共绘网的主张,人文通识教育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人文通识教育也具有“无用之用”的特质,爱因斯坦曾指出:“一个大学不大可能因为社会生活的五花八门的要求而忙于搞各种专业训练,也不应该跟着这种需求亦步亦趋地追时髦。”

(0)

陈金泉2016-08-16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宇宙学、生命医学、神经科学、基因学、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和发明,正在深刻改变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自我、对未来的观点和看法,而这些必然会对我们的哲学思考产生重大影响。哲学创新是形成新科学范式、新技术突破的前提和条件;同时,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哲学发展昭示了新方向。谁能最先把握这一新方向,谁就能站在哲学发展的前沿,引领当代中国哲学创新发展。

(0)

陈平平2016-08-05

我赞同,拥有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将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精神动力。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就印证了这一点。19世纪德国的崛起得益于柏林大学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应运而生,20世纪美国的发达受惠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出现。西方发达国家依托一流大学带动国家富强、引领世界潮流的发展路径表明,一流大学在国家崛起、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中担当重要角色。

(0)

苏树林2016-07-22

前不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成立70周年的时候发布了新的报告,叫《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提出面对当今世界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挑战,要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教育应该坚持人文主义,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尊重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分担责任为基础,教育应是“全球共同利益”。

(0)

孙政才2016-07-12

赞同。当前我国大学的突出问题就是保守有余,创新不足,封闭有余,开放不足,还没有充分发挥好引领未来、支撑发展的作用。新发展理念把脉我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真正为我国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目标、创新方向、改革举措和发展路径。大学创新,首先要进行理念创新,此之谓“敢想”。大的“敢想”要从国家民族发展的意志和时代的要求着眼,把创新理念落实到我国未来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目标上和建设过程中,创新大学观,创新人才观,前瞻性地用“将来时”创新思考未来大学、未来学科、未来课堂、未来工程实践的教育模式,大胆创新改革不适应的体制机制,敢于打破多年来高校身份管理的壁垒,给予机会均等政策。小的“敢想”即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改革以往标准化、工厂式、放羊式教育模式。教育者要把创新理念落实到学生个体成长发展各个培养环节,使教师从讲台上的智者变为学生身边的指导者,变为创新示范者和引领者。

(0)

张永明2016-06-28

突出学科特色非常重要,学科建设要懂得“取”“舍”,切忌一哄而上,盲目增设热门学科,不切实际地追求学科上的大而全。应选取优势特色学科进行重点建设,用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益。尤其对于行业特色型大学来说,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行业,优势特色学科由“专”转“精”是其迈向世界一流的最佳途径。

(0)

马兴田2016-06-27

何为一流大学?一流人才是重要指标。在创建一流的过程中,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优秀人才,是各高校必须着力的方向。为培养全球化时代亟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应着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畅达进行跨文化沟通的区域、国别+领域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办学质量如何最终要看为国家和地方发展、为社会进步、为人才全面发展和为中外人文交流的贡献程度。这是办一流大学的要义所在,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0)

Yes2016-03-25

对于各国大学应开设未来学和全球化课程,我表示赞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各国合作战略日益新起,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长远的目标,在关注当下个人和社会发展地同时,更应该对未来展开探索,创新,提出新的观点,让未来离我们不再遥远,不再是不可知,不再是无法改变和掌控。树立全球化的观点,是对当代大学生整体思想的要求,是培养我们走出个人,增长远见卓识的要求。

(0)

李利2016-02-25

目前全球化越来越渐行渐近,我赞同共绘网的提议,吸引更多的国际知名学者到国内高水平大学开设讲座,从而打造和提升国内大学的讲座品牌,提升大学的国际声誉,也是国内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是的,在迈向世界一流的征程中,中国大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其中,提升文化建设最难,也是最为迫切的。打造高水平的讲座,促进大学的人文日新,我们仍需努力。

(0)
1 2 3 21条信息
1 2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