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你最喜欢哪个国家的饮食文化

发布日期:2013-12-31    浏览次数:4748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与国外的饮食文化交流越来越多。我国民众对于国外的饮食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在一些日本菜、韩国菜、泰国菜、印度菜等特色餐厅经常可以看到排队等位的现象,而吃西餐更是从原本有钱人的享受变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许多国外饮食都有它独特的发展轨迹和悠久的历史变迁,日本的寿司、韩国的泡菜、泰国的冬阴功、印度的咖喱都是闻名海外的招牌菜。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千差万别的各国饮食有的清淡,有的辛辣。再加上烹饪技术和调料,形成了与我国八大菜系截然不同的味道和文化。那么你最喜欢哪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它的哪一方面吸引了你?从中你是否能够领悟到这个国家的文化氛围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色菜以及特色餐厅你觉得有推荐的价值?


相关热词搜索:美食 饮食文化 国界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81)  |  中立(2)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APU2018-07-26

法国菜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其余两大菜系是中国菜和土耳其菜。法国料理的精神在于突出食物的原味,所以当法国师傅在做料理肘,他所加进的任何调味料、配菜,甚至于搭配的酒,都只有一个目的:把主要食材的原味给衬托出来。法国菜在材料的选用较偏好牛肉、羊肉、家禽、海鲜、蔬菜、口螺、松露、鹅肝及鱼籽酱;而在配料方面采用大量的酒、牛油、鲜奶油及各式香料。法国莱凭借其对材料的认知及灵活运用,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肴美食,这就是法国菜引以自豪的地方。法国菜以其美味可口出名,且菜肴种类繁多,烹调方法独特。欧洲的佳肴几乎都是法国人烹制的,这是因为欧洲第一流的大饭店或餐馆所雇佣的大厨多半是法国人。他们对饮食的讲究程度足以与我们中国人相媲美,甚至把饮食视为艺术这一点上还胜我们一筹。

(0)

sina2018-07-26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的“吃”文化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吃”是饮食的一部分,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对于“吃”不单单是要求“饱”,在中国的“吃”文化中它还包含了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其中蕴涵了众多的人生哲理。中国人对于饮食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对饮食的要求渐渐演变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快”。中国百姓对于饮食并不注重它的速度,而是更注重它的“色、香、味”,这是中国人对饮食的基本要求。中国人的饮食文化表面上只讲究“吃饱”,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实则不然,更多意义上中国人借助饮食表达出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中渐渐的融入了众多的新元素,比如在讲究色、香、味的同时,也讲究营养的均衡,视觉的享受,这是饮食文化的进步。中国的饮食文化伴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增多与加深,又酝酿出了新的特色。中国的饮食文化与世界文化有一个支点,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而这恰恰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精、美、情、礼。这四个字包含了中国人在饮食过程中讲究的饮食品质、审美情趣、情感活动以及社会功能等独特的文化底蕴,这也是饮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联系之所在。

(0)

蔡雅娴2017-08-31

平心而论,由于临近的法国、意大利都是美食大国,瑞士菜很难在饮食上花样翻新、大有作为。但瑞士人利用自己的食材加上地方特色,例如瑞士盛产奶酪,便在饮食制作上发挥这方面的优势。若论瑞士本地美食要算湖鲜和奶酪火锅了。奔波万里,我们并非仅为美食而来,主要是品尝瑞士葡萄酒。这家小镇饭店的酒都是当地所产,没有名气却滑润爽口、醇浓好喝。饭桌就设在葡萄园里,清气四溢的葡萄丛招蜂引蝶,好一派农家之乐。

(0)

春田花花园长2016-09-14

如果就味道而言,最喜欢的还是中国的菜系,由于各种地域不同的关系,为保存食品,中国有各种烟熏浸泡等食材加工方法,也由此带来食材独特的味道,再加上中国菜系以其辣味闻名,辅以各种香辛料,让食材的辣味在舌尖上翻滚,就如大圆桌上大家一边吃着火锅一边热闹。但日本菜与中国菜同属于中国菜系,但其饮食文化却有大大的区别,日本菜普遍偏向于注重食材本身的味道,虽然也会辅以各种调味料,但更多的是将食材的味道最大程度勾引出来,吃进嘴里的味道,最大的冲击感会是食材本身,而非是调味料,就如一碗鳗鱼饭,口腔里洋溢着的是当季鳗鱼的油脂感与其油脂带来的芬芳,就如与友人坐下来洽谈一般。有水准的日本菜餐厅我会推荐其当季鱼类料理、烧烤、以及牛肉料理,这几类不仅能反应出该餐厅对食材的把控的能力、料理水平、以及该餐厅的独特风味。

(0)

谢谢2016-02-23

最喜欢的莫过于中国菜。虽然说偶尔会去吃吃寿司、韩国烤肉之类的外国菜,但最喜欢的还是从小到大最熟悉的味道。即使是很家常的一盘炒青菜、一盘炒肉也抵得过山珍海味。就像现在在外面读书工作,几个月回一次家,一回家必定会去吃各种家乡的小吃。我觉得最喜欢哪个国家的菜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从潮州菜中可以感受到的是各种食材的新鲜、清淡、精致。我觉得潮州的牛肉火锅、卤鹅和各种小吃是必须推荐的

(0)

小志2016-01-14

中国好

(0)

ZJJ2015-12-11

最喜欢的,当然是美丽的祖国——中国饮食文化。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是中国子民,也是因为最好吃的东西,就是家里煮的东西,因为有妈妈的味道。对于家庭观念颇重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思想也带入了饮食文化当中。中国饮食文化有八大菜系,百般滋味都可以在这八大菜系中品尝得到。正因我们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不同口味的菜肴。但是每一种菜肴,都会成为不同人家过年过节的座上美味,有家才有美味,食物要一起吃才会有幸福的感觉。我喜欢和家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吃的菜肴,最特色的菜就是每个家里的最美味的菜,大家都回家吃饭吧!

(0)

小邓2014-08-11

在韩国烤肉、拌饭、泡菜等美食深受大众的欢迎,这些食品内含卡洛里较低,属于健康食品,被注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素食主义人们所认同。在韩国肉类料理中,流行“菜包”的文化,即在生菜或芝麻叶等叶脉较宽的菜蔬上放上烤肉,然后根据个人喜好添加烤肉酱、辣椒、蒜等佐料后食用的方法。菜包是韩国特有的饮食文化,不仅可以包肉,也可做成菜包饭,或者将煮熟的猪肉放在白菜叶上进行食用。在打菜包的时候,也可将米饭和烤肉酱等包在一起吃。菜包与泡菜、大酱等发酵食品都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韩国饮食不管是制作起来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大部分都会添加酱油、葱、蒜、芝麻盐、香油、胡椒粉、辣椒粉等调料,这样可以在食材原味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味觉体验。这点恰恰和喜欢分别享用美食、甚至连勺子、筷子、叉子都要分开来用的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形成鲜明的对比。

(0)

京华一梦2014-07-14

日本冲绳是世界闻名的长寿区,而大宜味村则是冲绳的“超长寿”胜地。这个人口约3500人的村子,90岁以上居民就有80人,且个个身体硬朗,被视为日本第一健康长寿村。这里的长寿老人告诉你,他们经常吃4种食物:   鱼:深海鱼(如鳕鱼、沙丁鱼)中的DHA可以改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EPA则能降低血液里的中性脂肪和坏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预防中风及老年痴呆症。   豆腐:大豆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经过加工的豆腐,营养素的吸收率大大提高,还增加了特有的香味。豆腐是植物蛋白质的最好来源,还能提供丰富的钙和镁。   海带: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烟酸以及碘等多种微量元素。在日本,海带被认为是“长生不老的妙药”,能预防肥胖、心血管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等。   蔬菜:水果和蔬菜中的各种抗氧化剂配合起来,能很好抵御衰老。经常吃蔬菜可以使人患癌症的机会下降一半。(转载:日本第一长寿村每天吃什么)

(0)

chrrpa2014-05-07

  老外心中的中国是啥样?中国媒体这些年没少议论这一话题,《舌尖上的中国》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测试器。那些奇特的食物以及食物背后的人与事,勾起了人类所共有的乡情和对异域文化的新奇感,也让很多人经受了食欲的撩拨与折磨。但在观赏这部影片的过程中,他们也会自然而然地用久存心底的那个中国去套现实中的中国。 “若说该片不甚隐晦地包含了政治宣传元素,那或许并不稀奇。毕竟制片方是中国官方媒体。”美式主流媒体的分析逻辑,显露出一些西方人长期以来观察和认识中国的心理定势。 其实,出现在今天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既是一个新角色,也是一个旧角色。新就新在今天的中国是现代的、多元的、复杂的,有很多地方已经不同于旧课本、旧史书、旧报纸上的那个中国。旧则旧在,在很多观察者心目中,仍有一个先入为主的中国,或者说已经将中国归入了某类既定的逻辑分析框架之中。新旧之间两种“映像”的磨合,是外部世界理解和认识中国的难度所在,也会长期存在于中国与世界交往的过程中。 心理学研究认为,心理定势通常是意识不到的。打破定势,只能靠创新思维。中国与世界不断增进的相互影响,有助于突破这种心理定势的制约。从这个角度看,《舌尖上的中国》就不只是可以用来“测试”心理定势,同样也可以用来突破心理定势。 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外的播出,已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外国人从中国美食开始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将视线伸展到中国百姓的生活之中,修正着心中的中国记忆与映像。走向世界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的中国、经济的中国、文化的中国、历史的中国,同时也是一个“舌尖上的中国”。(转载:丁刚《从中国美食了解中国文化》)

(0)
1 2 3 21条信息
1 5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