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别做科技的奴隶?

发布日期:2014-06-13    浏览次数:487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历三次技术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借助科技手段,人们完成了许多前人渴望但无法实现的壮举,但任何事物都存在利弊两面,科技亦然,科技的发达已经让人们逐渐沦为奴隶。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毋庸置疑,它一阵见血地反映出现代人对手机、电脑等五花八门电子产品的强烈情感依赖。当媒介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媒介对人们的影响也将最大化。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对电子设备依赖越强,必然减少与家人的交流,时间一长,亲情自然淡化,“有了科技,没了人性”,这是现代社会必须警惕的科技副作用。荀子也说过:“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人应该驾驭外物,而非为外物所控制,这才是对待科技最理性的态度。科技让你的生活发生什么改变?你是否也是科技的奴隶?

相关热词搜索:科技 发达 奴隶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07)  |  中立(4)  |  反对(2)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aaron2014-09-02

科技真的会逐渐吞噬人心吗?我对这一观点持反对态度。 荀子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人性的问题,一个人是否会外物所控,是否能够抵制外界事物的诱惑,全在于一个人的修养,在于一个人自身的控制力。如果一个人的自控力足够强大,并不会被外界事物所左右,更不会沦为外物的奴隶。 所以,科技不会让人沦为它的奴隶,它只能是带给人类更加方便的生活,引导人类朝着更高更好的世界发展,从而促进人类共同的进步。

(0)

郑永康2014-07-29

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越来越进步,这也造成了一大批新的科技产品的出现,但这些产品的出现,似乎也造成了人们沟通的障碍。其中对我们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手机,手机是我们现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样科技产品,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不需要面对面就能聊天,见面。但也造成了许多问题,越来越多人对手机依赖的程度已经超乎了人们的想象,朋友聚会聚在一张桌子,居然个个都在低头看手机,面对面的交流都少了许多;出门在外,很多人第一时间都是看手机,少了以前很多人聊天的场面。这都是由于人们对科技产品的过度依赖,我觉得,我们不要过度地沉浸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多姿多彩,我们要多放精力在我们所处的世界,如果少了最基本的人和人的交流,那我们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色彩?我拒绝做科技的奴隶。

(0)

一直小可爱2014-07-21

确实,科技极大程度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旅行,我们有飞机、高铁。沟通,我们有先进的通讯设备,远在他乡,我们可以通过看到父母和蔼的笑脸,看到可爱的伙伴们。一切的一切,几乎没有障碍。但是呢,以前的科技的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面对面时,不是热情的谈笑风生,而是一人抱一个手机玩,反而让我们的生活减少了温馨。。。。。不过,总的来说,弊处远远大于利处。无论从健康方面,还是情感方面,我们都要让科技在生活中合理地发挥作用~

(0)

2014-07-16

2014年上半年,我选听了哈佛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前系主任本杰明•弗里德曼和英语系教授、人文学家詹姆斯•恩格尔的课《增长、技术、不平等与进化论》。这门课致力于从多个角度思考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等主题,其中讨论的一个问题,“技术进步总是好的吗?”他们在课堂上,介绍了一些技术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副作用,以及一些学者对于技术进步的批评。其中提到了在宾夕法尼亚州有一个荷兰人小镇,居民对于任何技术进步都采取警惕的态度,在全球化和技术力量强势侵蚀的现代社会,依然保持中世纪的生活方式。 于是我非常好奇,很希望能够有机会前去亲眼看看,但一直没有机会。有一次遇到一位朋友,闲聊之中得知他曾经访问过这个小镇。我向他请教,想了解在这个小镇里,居民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为何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应对现代社会的种种诱惑与压力。 这个小镇居住的是阿米什人(Amish)。他们是基督教的一个派系,祖先是瑞士德国裔。早在1693年,因反对加入军队和反对暴力而分离出来。十八世纪起,阿米什人开始移民美国和加拿大。在美国,他们主要定居在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和马里兰州。 阿米什人对于任何技术进步都采取比较审慎的态度。他们至今仍拒绝使用大量现代化的东西,包括电视、电话、洗衣机等,更不用说开车了。他们认为电是通向外界的媒介。使用电力会导致使用家用电器,这样会使他们简朴的生活方式复杂化。 在交通工具上,他们使用马车,不用汽车。他们不穿现代服装,而是选择自己织布。他们的服装都比较朴素,基本上保持着两个世纪以前德国、丹麦等国家的传统。 阿米什人的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几乎不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必要时使用马力。通常男男女女一起在田间劳动,种植粮食以及蔬菜。多余的粮食蔬菜放在社区的市场上出售,外地游客可以到市场选购。因为这些食品都是用原始的方法耕种出来的,所以很受欢迎。 阿米什人通常只让下一代接受初级教育。他们认为太多的教育对人的成长无益,初中教育就足以适应简单生活。孩子到了18岁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选择是留在部落还是到城市里生活。在这一点上,阿米什人还是比较开明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阿米希人并不完全拒绝与外面社会保持必要的接触。在外部世界的影响下,有一些阿米什人会有选择地使用一些能够方便自己生产生活的现代化工具。有的部落为紧急所需,设置少量公用电话棚,但必须距离住宅很远,有的部落还提供个别出租汽车。他们认为技术只能是人类的帮手,而绝不能最终控制并操纵人,人们不能对这些技术和工具产生依赖。他们最大的担心,是现代技术容易引发人们为了物质生活的享受而产生个人竞争,从而摧毁和谐的社区。 阿米什人依法纳税。但他们和政府达成协议,不享受美国的老年福利金,不交税收中用于社会养老的社会安全基金。他们以传统方式颐养天年,极少出现老无所养的问题。他们还是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反对任何一种战争,不论其交战国是谁,也不论其战争原因如何。他们不允许族人加入军队,宗教信仰使他们坚持不动刀枪。 阿米什人是一群有信仰的人,有着独立的判断并坚守自己的生活方式。相比之下,现代社会的人们在技术进步面前似乎很少反思并敢于说“不”。现代技术发展在带给人们极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在彻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抱怨的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信息碎片化等,无不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副产品。本杰明•弗里德曼教授认为,有两类技术进步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一个是汽车。美国自从大规模生产汽车之后,平均每年5万人左右死于车祸,现在随着技术改进降为3万人左右。但全世界很多国家因汽车质量很差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总体死亡人数在上升。另一个是核能。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不仅给日本人也给全世界人敲响警钟。两年多过后,当地依然在进行去核污染化的过程中。弗里德曼教授提醒我们,现代人应该反思,如何从道德层面全方位地看待技术进步。其实不仅这些,现代技术的发展还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以核武器为例,现在的核技术已经可以将核弹头造得很小,方便携带。这有可能被一些恐怖分子所利用,从而给全世界带来毁灭性打击。 仅就切身观察,我们也能深切地感受到现代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效应。技术进步直接导致了工业革命以及全球化的发展。工业革命使得人类的物质财富在极短的时间里飞速增长,但人类的幸福指数并没有随之相应地快速上升。同时,工业文明对于地球资源的滥用,以及对于地球环境的改变也是前所未有的。人们永不满足地追求物质财富的更大丰富,这是现在所谓现代性问题的肇始。如不彻底反思,人们会像吸食鸦片一样,陶醉在对增长与技术进步的盲目追求中。阿米什人的生活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应对现代社会的可能选择。(转载:徐杰《对技术进步说不的小镇》)

(0)

LY2014-07-11

赞同。当代的世界我们更应该做科技的主人,去掌握科技而不是被科技牵着鼻子走。不可否认,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进步,让我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不能一直遨游于科技的海洋而不上岸眺望远方。唯有做好自己,掌握科技,运用科技我们才能更好的向前发展。

(0)

unbeliveable2014-06-18

手机几乎成了都市人身上的器官,人手一机,贴着耳朵、戴上耳机,听音乐、通话、查阅微信短信,我们走在广漠人群中,锁在自己的小世界,好像手机会发射出一种无形的电波,将我们从头到脚包裹在一个人形保护膜里,切断我们与外界的关系,所以我们身在其中又不在其中。 这个时代,街上越来越多人大声自言自语,总要略定一定神,认真看一眼对方,方能确定对方不是在跟自己说话,而是戴了耳机,正在通话聊天。 若不讲手机,大半在看手机,看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年轻力壮的人上了大众交通工具,以前都会故作忧郁,一副满腹哀愁,遥望窗外,俨然一缕孤独的都市幽魂,寻觅着生命的意义;现在上了车,忙不迭地寻找空位,赶紧坐下来,见了老弱妇孺决不让座,只为了专心读手机。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的方式总有点急迫感,仿佛与真爱三分钟不见如隔三秋,思念到心痛,是的,手机变成我们的真爱,永恒的心头肉。 因为注意力全摆在那台小小机子,人们开始忘了自己其实正走在大街上。那里,车水马龙,人潮往来,个个有自己的任务,个个朝自己的方向。 旧金山市一名18岁高中女孩戴着耳机,沉浸在隆隆的音乐里,当高速列车隆隆驶来时,路人企图高声警告她,她却名符其实地“充耳不闻”,因之芳魂消殒。成都市有另一名女孩疑似过马路看手机,遭公交辗脚。台湾考虑要立法禁止行人过马路当低头族,实在是意外太多,一名住在高雄凤山的17岁少女凌晨过马路不看路,忙着低头滑手机,第一辆出租车闪过她,后头跟着第二辆出租车闪躲不及,直接将她撞飞。母亲在电视上哭,肇事的司机哭,电视前的观众也哭。少女死了,新款手机照样上市热卖。 美国是开车大国,除了纽约这些历史悠久的东岸城市,居住空间拥挤,寸土寸金,大家宁可搭大众运输,也不愿重金养车,其它城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至少一辆以上的车。自从手机普及后,方向盘后的驾驶或方向盘前的路人忙着传短信接电话、忽略路况而车祸频仍,著名的德国导演韦纳荷索(W erner H erzog)因此拍了一部纪录片《从这一秒到下一秒》(From O neSecondtotheN ext),一秒之间,连眨眼的时间都不够,就夺走一条性命,只因人们贪恋他们的手机,一秒都分不开。 我们是否曾经像爱我们的手机一样爱一个人,这个问题似乎很文艺矫情,但,可以想想,我们是否需要爱护手上的那台机器胜过爱惜自己的性命。(转载:胡晴舫《手机上瘾症》)

(0)

不见长安2014-06-16

1930年年初,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调查研究,推测25年里,会产生什么重要的革新技术。结果,那次调查研究,还是推测不出世界上会有电视机、塑胶、太空技术、喷射机、器官移植和激光。 历来,注重发展科技的国家里,不少在朝在野的人,都希望有关当局有所警惕:政治思想要顾及科技发展方向。 前法国总统密特朗,在七国经济高峰会议上提出建议,要求各先进国家慎重考虑利用新科学技术造福社会的问题;认为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天天山笼,对失业、通胀的影响是利是弊,全看人类怎么处理而定。 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不以为然,说是当初电话机装上拨号盘改成自动的时候,大家都担心所有女接线生会从此失业;事实上,美国今日职业妇女的人数,竟破了历年纪录。里根认为密特朗这样忧心前途吉凶,有点多余。 《华盛顿邮报》称赞密特朗在这件事情上,是各国政府领导人中最有远见的领导人,深切体会到先进科技对民生经济的影响,催促政府带头疏导,确保科技跟人民、社会融洽结合。他看到日本训练科技人员的办法,想到学校必须趁早在教室里传授电子计算机的用法,让年轻人赶快熟悉他 们将来天天要用的工具。 里根碰到科技前途问题,只会说说好听的话,避开实际情况不谈。《华盛顿邮报》故意客气点说:里根当时心里要不是记挂黎巴嫩的局势,就是 担忧他的国务卿跟驻联合国大使之间闹意见。其实,这是个人对社会与文化的认识有所局限使然。 科技越进步,社会和个人越会感到困惑,非白即黑的思想方法更不济事。不能找各种途径探索各种困惑的根源,自然不能澄清混淆的观念,纠正失当的行为。这已经不是唯心或者唯物的取舍那么刻板了。 普通群众向来不太关心文化课题,多因古今中外不少社会精英分子都想独揽文化,故意把文化说成绝顶深奥的学问。 范石湖有一篇诗作《自晨至午,起居饮食皆以墙外人物之声为节,戏书四绝》,正是文化的素描:“菜市喧时窗透明,饼师叫后药煎成;闲居日出都无事,唯有开门扫地声。” 政府领导人要关心科技时代的民生问题,所议所论最好“皆以墙外人物之声为节”。探讨知识、澄清观念、纠正行为的各行各科专家,一定也会听到“菜市暄时”的声音,所思所感最好也“皆以墙外人物之声为节”。至于“闲居”“无事”,正是科技时代里人人都舍不得荒废的精神生活,断非消极,而是调剂。(转载:董桥《跳出科技看方向》)

(0)
1 2 17条信息
1 6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