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子,书呆子泛指死读书,教条主义 ;书生气很浓,不谙事故。一般指只读书而不会用书上的知识变通的人。语出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不准》:“为官者必用读书人,以其有体有用也。然断不可用书呆子,凡人一呆而万事隳矣。”
如今,很多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从小便逼迫孩子超前学习,报无数个课外辅导班,导致孩子除了睡觉已经没有自己的时间,更没有周末……而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和好奇、探索世界的阶段,应多学些科普和文、史、哲、体等方面较轻松的知识,而不是一味地灌输课业成为书呆子!您说呢?如果您有何妙计可以安邦治国平天下,赶快来《共绘网》的评论区参与讨论吧!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应该在乡村的自然中进行教育,应该读的惟一的书是《鲁滨逊飘流记》,应该学的工艺是木工;女子的教育应该以贤妻良母为宗旨;教育中,应该把儿童看做儿童,而不能看做成人,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要启发诱导,对儿童的错误应该用自然后果法进行教育等。
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自191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为了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二、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三、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四、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皮亚杰早期研究儿童语言和思维等认识的发展,并从此入手,最后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赠贵的文献。因其学识渊博和贡献卓越,他于196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卓越贡献奖,1977年又获该会桑代克奖以表彰他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1972年于荷兰获得荣誉地位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伊拉斯姆士”奖金。(作者:夫莽)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和“爱的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品格的发展,而“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是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并深信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
洛克(1632—1705)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哲学家。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即有道德、有学问、有礼貌的人。为此,洛克提出了一套包括德、智、体等在内的教育内容和实施办法。他认为,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绅士首先要有强壮的体魄,能吃苦耐劳;德育是第一位的;智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但其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洛克还提出了包含大量实用知识在内的教学科目及具体的教学方法。洛克的教育思想对近代西方特别是18世纪的法国教育影响很大。(作者:夫莽)
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家具、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儿童进行感官练习。
亚里士多德认为7岁前的教育以体育为主,要及时地引导儿童做些适宜于肢体发育的各种活动。儿童自幼养成耐寒的习性,很有必要;儿童习惯于寒冷,不仅可以促进其体格健壮,而且可为其长大成人后的从军入伍作准备。至于儿童的啼哭,则不必禁止,啼哭时扩张肺部,有助于身体的发育。5岁前不可教儿童任何功课,以免妨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5岁前的儿童主要活动是游戏和听故事。“儿童游戏要既不流于卑鄙,又不致劳累,也不内涵柔靡的情调”。故事应由负责儿童教育的官员作出精心的选择。游戏和所讲的故事,最好能与将来的工作相联系,是将来应从事的工作的简单模仿。儿童的环境对其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不要使儿童听狠亵的语言,更木能让他们讲狠亵的语言,一旦轻率地口出恶言,离恶行也就不远了。同样,也不要允许他们看狠亵的图画或戏剧表演。人们对最初接触的事物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人在幼时,务使其隔离任何下流的事物,凡能引致邪念和恶毒性情的各种表演都应加以慎防,勿令耳儒目染。”从5岁到7岁这个年龄时期,儿童可以旁观人们正在从事的他们将来将要从事的工作。 根据亚里土多德的学制,要使儿童从7岁起便就学于“体育教师和竞技教师”。体育的任务是帮助增进健康和“增进战斗力量”。为使体育能发挥效用,应采取一种合适的方针。当时,有的希腊城邦以培养运动员的办法去训练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亚里土多德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方针,因为少年儿童过度地锻炼会留下恶果,儿童的体质经过长期的剧烈运动将受到损伤。一些在儿童期参加竞赛而得到优异成绩者,到了成年仍能在竞技中得奖者至多只有两三例而已。所以在17岁以前,儿童的体育规程只能是一些“轻便体操”。同时,体育教师应训练儿童身体养成正常的习惯。竞技教师只能教给儿童以轻巧的武艺,如弓箭、弹丸之类,使其初步得到军事技术的训练。亚里士多德不赞成斯巴达人所采取的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严酷训练的方针。斯巴达人用野蛮的措施培训儿童勇敢的品德,其实,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勇敢是与凶猛不同的。“凡属最凶猛的往往未必是真正的勇敢”,例如在兽类中,真正勇敢的如雄狮,其性情往往是比较温和的。那些以掠夺为能事的匪徒以及那些吃人的生番,他们并无真正的勇敢和美德。只有那些能正视危难,临危不惧,威武不屈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作者:夫莽)
木匠猿:两会关于教育改革的问题,引发了网上的热议和吐槽。八零九零后这批应试教育的“过来人”们,都有满腹的牢骚,或者心得,毕竟我们接受教育的时光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而教育奠定了人未来发展的基础。所以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很多人对自己接受的教育不满,但又理解在那个时代,国家能够提供的教育资源属实不多。 我自己也想了想这个问题:不考虑现实因素,假设最理想的情况下,我作为“教育资源”的消费客户,想要怎样的产品? 首先我要说我的一个体会:我觉得最快乐的是这两个事情,一是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脉络,并对某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二是对某种技艺的训练掌握,修炼进阶。这两种快乐,其实都是自我修炼的快乐,前者满足人的好奇心,是知识的拓展;后者是体术艺术的修炼进境,书道剑道花道画画都类似。所以,我希望有这样的老师,或者这样的课程机构,他能给我介绍这们知识历史脉络,介绍优质的文本资源,讲解这门知识领域的思维范式,让我能感受到先辈们高超的思考艺术。第二类对应的资源,则是类似市面上兴趣班这样的机构,很多私立学校也开设了很多兴趣培训课程,可选择的东西也很多。虽说这类资源已经不少,但相对于巨大的人口基数,这类资源在我们国家依然是稀缺的。 还有一样,我现在也觉得很重要,我需要有人教我怎么在世界上生存。这是一门学问,需要人去理解这个世界周遭社会运作的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道--生存之道。这很重要。人要先立身,然后才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啊。但现实是很多人在报专业的时候,都还对此一无所知。所以这也是一种紧缺的教育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指出,音乐、体育和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占比偏低是各级学校面对的实际问题;不再将英语设置为必修主课,能够解决素质教育缺乏课时的问题;学校应该用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仅就英语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英语从幼儿园一直贯穿到大学,孩子们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家长们花费了多少工夫和票子,相信大家都有切身体会,都有切肤之痛。 可到头来,又有几个人英语派上用场了呢?派上用场的,大多都出国留学去了,最后又大多效忠他国去了。中国花一谷堆钱培养出效忠外国的奴才,中国人早就窝了一肚子火。 现在有人提出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而设其为选修课,大家不支持才怪呢。(文/莫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