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诞生,在苦难中成长,在挫折中奋起,在奋斗中壮大,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组织,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让山河破碎的中国走向强盛,让备受屈辱的民族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百年守望,百年沉浮,100年前威远炮台的残垣,曾见证列强军舰横行无忌,由此中国诞生了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一大批革命党人……如今望着一艘艘巨轮频繁往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正沐浴新的曙光;长城脚下,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开智能铁路先河的京张高铁穿越于崇山峻岭间......百年征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100年后的今天应更上一层楼,团结全球所有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去开创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各位看官们觉得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感恩您随手传递到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共产主义:一场关于乌托邦的永恒追问。 在历史的漫长画卷中,总有那么一个概念,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无数的追随者为之燃烧生命,又令无数的批判者闻之色变、如临大敌。它曾是无数底层人民心中的希望之光,是革命者在黑暗中点燃的火炬,也曾被指责为暴政的温床,是人类自由的扼杀者。这个概念,便是“共产主义”。然而,在所有的赞誉与诋毁之外,我们是否曾真正停下脚步,去叩问其核心:它究竟为何物?它为何拥有如此魔力,能激发出人类最炽热的激情与最深沉的恐惧?它,究竟是一场注定破灭的幻梦,还是人类对至善社会永恒追问的终极回响? #共产主义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社会 #无产阶级 #干货分享 #科普一下 #内容过于真实 #读书 #人间清醒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一贯重视高举共产主义旗帜,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断引向胜利。马克思、恩格斯在从事革命活动的初期,就异常鲜明地举起共产主义旗帜。一八四七年春天,他们是在“正义者同盟”的负责人表示愿意接受共产主义的条件下,才同意加入同盟。在改组“正义者同盟”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把组织的名称命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把“承认共产主义”作为入盟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为了捍卫共产主义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进行了十天的论战,终于被大会委托起草《共产党宣言》。后来,欧洲一八四八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在伦敦。他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把流亡的共产主义者组织起来,开办理论讲座,亲自讲解《共产党宣言》;同时,他还到巴黎、布鲁塞尔、科伦等地向工人发表演说,宣传科学共产主义理论,鼓舞流亡者增强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心。到了一八七五年,马克思批判了《哥达纲领》背离共产主义原则,阐明了关于共产主义的重要理论;差不多同时,恩格斯揭穿了杜林的伪科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哥达纲领批判》和《反杜林论》,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向工人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著作。一直到晚年,马克思还经常向他的战友说:“我应该训练好在我死后继续共产主义宣传的人。” 列宁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重视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早在一九一一年春天,他流亡国外时就在巴黎郊区创办了一所布尔什维克党校,专门吸收国内的产业工人党员到这里学习。列宁亲自给学员讲解《共产党宣言》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在课余时间,列宁还给学员教唱《国际歌》。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尽管日理万机,但还经常抽时间到各类党校讲课、作报告。列宁特别注意对青年一代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他在著名的报告《青年团的任务》中,号召青年不能仅仅领会共产主义的口号和结论,还要刻苦学习产生共产主义学说的全部知识,善于把共产主义科学的结论同活生生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把共产主义变成实际工作的指针。列宁还常常用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激励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教导人们把革命的理想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结合起来,他说:“什么是共产主义?整个共产主义宣传归根到底都是要领导实际的国家建设。”列宁还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劳动纪律,不仅鼓励人们以主人翁态度不计报酬地为社会工作,而且带头参加“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列宁还主张,处处以共产主义影响抵制资本主义习气,“按共产主义的方式去改造全部社会生活。”毛泽东同志也十分重视向我们的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教育。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就指出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联系和区别,他说:“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他还极力主张“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认为如果没有这种宣传就不能把我们的事业引向胜利。毛泽东同志还善于抓住生动的典型,例如鲁迅、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等光辉的形象,号召我们向这些共产主义者学习。总之,革命导师们重视共产主义的旗帜,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象一根红线贯串他们光辉的一生。所有这些,对于我们坚持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是会有极大启发的。 ——抄自《学习十二大报告答问二百题》(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10月)第76-78页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 气象万千的新春图景,标注着伟大祖国的铿锵步履,鼓舞着亿万同胞的壮志豪情。 当喜悦的相聚纾解了离愁,当游子的行囊装满了瞩望,当短暂的歇息积蓄起奋进的力量,我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打拼。 新的春天,新的征程,新的出发。 “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 “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 “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抖擞精神,齐心协力加油干,奋力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人民日报记者刘志强 邱超奕 丁怡婷 罗珊珊)
《共绘网》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在最困难、最需要钱的时候,中国投资者没有人投资,从战略来讲,没有人认识到这个公司的成长性和未来潜力。这不是赚钱问题,是战略问题。在战略思考上,有没有真正考虑成长性,思考如何培养业务和发展潜力,而不是不赚钱就赶紧卖掉,这讲的是战略形成的动力。有个例子:毛主席在黄洋界问士兵,“往前看是什么地方”?士兵说是茨坪。“再往远看”?“是吉安”。“再往远看”?“看不到了。”“那不行,我们一定要看到全中国看到全世界。”如果是今天有人说毛主席的这个话,我们不吃惊,但那时候毛主席晚上估计都没饭吃,手里只有几十条枪的军队,但他的战略性、前瞻性,奠定了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础。这就是战略投资形成的动力,所以,最重要的是有全球战略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