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医患关系视同水火,该如何应对?

发布日期:2013-08-01    浏览次数:3449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患关系已不仅是局限于医生和患者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发展成为以医生为中心的与医疗服务有关的医者一方和以病人为中心的与病人健康利益有关的患者一方所构成的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人际关系。众所周知医患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紧张了。那么,又该如何处理医患关系呢?欢迎发表高见!

  

相关链接: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问题,是医学社会学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精辟地论说道: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他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

   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里,把医生与病人(患者)的关系,看成是整个最本质的东西,可说是高度地评价了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在医学社会学和医学心理中,医患关系医生患者关系,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其含义较西路里斯的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要更为局限一些,指的是在医疗过程中医生与病人(患者)相互间特定的医治关系。
相关热词搜索:医患关系 医改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13)  |  中立(26)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文之君2023-02-08

如此紧张的医患关系,使医生说话谨小甚微,不敢说一句过格的话,不承担任何责任。 医院这种体制,医生也没办法,他们每一个治疗方案都争求患者家属的意见,每用一种自费药都要同家属打招呼,争得同意后才能采用。很怕患者及其家属怪罪他们。 病人在眼前,需要急救,他们也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医患关系简直让人窒息。(柠檬果粒茶)

(0)

yftghure2023-01-26

梁启超: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1)

秋什2019-08-23

  医院要设专门部门接待病人投诉,对患方投诉的问题,应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查明真相,分清责任。对有争议的专业问题,可组织院内外专家会诊或咨询相关专家,并充分利用各种法律法规文件,形成比较缜密严谨的书面意见。   对于医源性纠纷不袒护、不遮掩,责令当事人给患方道歉,取得其谅解,并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对情节严重、导致一定的不良后果者,视情况给患方一定的经济补偿,并按医院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0)

魔仙堡公主2019-08-12

社会舆论的偏激报道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点的新闻信息媒体系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然而部分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获取暴利,有悖于职业操守,违背事实,对“医患纠纷”进行片面报道,“升华”矛盾,将患者与医务人员置于对立位置,使医患关系恶化。

(0)

柴犬可爱多2019-08-07

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不仅正在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市场,而且已成为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当前和谐医患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医护人员同时承担着管理者、沟通者、照顾者、代言者、保护者及教育者等多重角色。因此,医护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而且要有高深的专业素质、广博的人文素质。知情、同意、自由、不伤害、最优化,这是国际社会认同的医学道德的最基本原则,人们应该以感恩的心来看待医患关系。

(0)

曾宪2017-08-28

碰到比较复杂的权益纠纷,您会怎么办?首先面临的,或是一个程序选择问题。公了,还是私了?哪个好?多数人或许会选择私了,毕竟双方自行协商解决,要比过堂审案方便多了。私了成为好办法,有个前提,那就是双方基本对等。这样,协商出的结果,双方都能自愿接受。如果有一方非常强势,在协商中掌握了主动权,另一方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那私了的结果往往就会不辨是非,并偏袒嗓门高、拳头硬的那边了。有效的医疗纠纷处理制度,让不愿被迫私了的当事方,终于有了底气。设立公正独立的第三方纠纷调解机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协调医患双方的意见观点;创设具有公信力的纠纷医疗解决程序,将纠纷处理纳入程序化的工作机制,要求医疗事故鉴定先分清责任,才能赔偿。

(0)

李红梅2016-07-11

我们要看到,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是复杂的,依法维护医疗秩序,应该与打击非法行医,治理医德不端、过度医疗等现象同时进行。毫无疑问,医生行业是中国最苦最累又最受气的职业之一,76岁老中医边啃烧饼边加班、医生连续加班晕倒手术台等新闻,让大家感动并感叹医护行业的不易。然而,也有像“手术中遭两次加价”“能动手术就不开药、能开贵药就不开便宜药”等失序行为刺激着公众神经。“十三五”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健康中国”。这既是一项国家战略,又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迈向这一目标,需要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攻克一批老大难问题,医患关系无疑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事关人人的“健康中国”,不妨从人人皆可做起的健康医患关系开始。

(0)

天涯远2014-07-07

对于排队看门诊的病人来说,最易让人抱怨的就是“113”现象,即排队一小时、检查一小时、见医生3分钟。那么对于住院病人而言,见医生也并非易事。   当有的住院病患无奈地调侃向医生咨询病情竟“可遇而不可求”的时候,还有人说,就算医生出现在病房也是“秒闪”即撤,真是“相见时难别太易”。 一、“一分钟诊疗”屡见不鲜   记者采访获悉,一般来说,每个住院病人都有一个主治医生负责,主治医生上级是主管医生,最上级是科室主任。一些病友告诉记者,“一般一天能见主治医生1分钟,就是早上八点半查房的时候,主治医生带一帮实习医生,在每个病床前逗留一下,问一下病情并询问是否做了检查,没有做就催着做检查。”   “有点像行为艺术,一帮穿着白大褂的人在某天玩了一个‘秒闪’。除了每周的查房时间,其他时候,病人想找主任基本找不着,要么在给危重病人会诊,要么在参加学术会议。一般病人想向主任咨询下病情,最好托熟人、找关系。”一位“资深”病人说。   一位医界“大咖”告诉记者:“基本每次主任来查房,病人医保卡就要被扣掉几十元的专家费,但是对于主任来说,这点钱算什么呢?随便和药商碰个头、签个字、允许新药进院,收入的零头会比诊疗费低吗?”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部分医院将科室开药、做检查创收作为科室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这导致医生形成“重药轻医”的错误认识。科室负责人可能因为没有达到创收任务被上级领导责难,但并不会因为某天没有按时查房而被领导批评。 二、发论文比见病人更重要   记者了解到,对于一些主治医生来说,每天的工作内容几乎是重复的:查房、开检查单、开药、参加科室专家会诊会议,抽空还要写专业论文为以后晋升副主任医师做准备。   记者了解到,医生的职称晋升制度过于侧重“是否发表论文、是否有科研项目”,导致部分临床医生忽略了病人,一心想着“发论文、找项目”,从而与病人渐行渐远,时间与精力都花在了科研和论文上面。   一些主治医生告诉记者,现行的医师职称晋升制度,让很多主治医生忙于应付论文和科研,这也影响到医生的临床医疗工作。“现在医院在医师晋升评审标准中对科研论文要求逐年增高,这让一些善于临床却不善于科研的临床医生苦不堪言,整天苦于如何发论文,根本就无心给病人治病。”一位不愿具名的主治医生说。   “我有临床能力,但没有写论文的天赋。就算临床水平再高,对病人再好,和病人沟通得再多,我也评不上副主任医师,而有些医生对病人不管不顾,只忙着写论文,还评上了副主任医师,可我还在原地踏步、自怨自艾。”一位医生向记者“吐槽”。 三、医院和医生是改善医患关系的“主角”   “药好、检查多、见医生少”是如今患者就医的直观感受,还有些患者质疑,住院病人住院第一周基本是做各种检查,然后每天的治疗内容就是输液、吃药。目前医生好像得了“检查依赖症”,不问患者病情、不了解患者家族病史、不问病人生活习惯,就只知道开检查单。   “CT、胸片、核磁共振、血管造影一项项检查我都做了,每做完一次检查才敢找医生一次,医生每次都说,还看得不清楚,要做进一步检查。光是检查费就花掉3000多元。”长沙一位脑梗住院患者说。   专家建议,首先,医院应合理评价临床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医生职称高低与临床水平之间没有绝对的联系,应鼓励医生把精力放在提高执业水平上,鼓励医生与患者多沟通、多交流;其次,应积极构建医务人员健康价值观,理顺药品、耗材供应商、医院、医生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医院合理的利润空间,提高医生诊疗费在收入中的比例,逐渐破除医院“以药养医”的利益格局。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院长周胜华认为,医生需承担更重要、更积极主动的角色,主动和患者沟通;医院应优化医院诊疗手段、减少患者重复检查的时间;畅通医患沟通渠道,从被动应付投诉转变为主动接待管理,保证患者有效就诊时间。(转载:帅才《患者苦苦排队医生却“秒闪”,怎能不生怨》)

(0)

千堆雪2014-06-23

在医院,人们常问的一句话就是“我还要等多久?”每年,不管在全球哪个国家,都有患者及其家属因对看病流程及等待时间不明,而引发的暴力事件。为避免这类不良事件的发生,英国两家医院委托设计公司专门设计了一套独特的标识系统,优化看病流程,令早前存在的负面行为锐减了一半。   2013年,设计公司帮伦敦的圣乔治医院和英格兰的南安普顿总医院,重新设计了急诊室标识。在该项设计的研究和实施中,设计公司将更多精力放在了组建多学科小组上,这个小组包括精神分析学家、服务设计师、急诊室顾问和社会科学家,他们系统地分析了使患者产生激动情绪、辱骂医护人员,甚至产生肢体冲突的原因。研究表明,导致患者情绪激动的主要原因是,患者不理解临床语言和操作流程,甚至对为什么有人比他们后来却先看上医生而产生不满。   设计公司根据分析结果,重新优化了看病流程,并将整个流程图贴在医院显眼处。流程中指出:医院会根据病人到医院的先后顺序安排等候,随后由资深护士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类判断:病情严重者可优先检查、诊断,并安排住院治疗;病情较轻者,需等候一段时间才可接受检查,经主治医师诊断、开具处方药后离院治疗;而只需简单治疗就能解决者,则由高级护士处理后即可离院。   每位患者及其家属进入医院时,都会领取到一张就医流程图,上面详细指导了登记、问诊、治疗等环节。此外,人们还可通过显示屏实时了解医院各部门繁忙程度的即时信息,以及各诊室的预计等候时间,以便患者了解和预估还需要等多久。据英国媒体报道,自从这套新标识系统试用以来,医患之间因误会、争执引发的暴力事件减少了近50%。75%的受访患者及其家属表示,他们对就诊情况、进度更明确了。而且这样的设计让他们感到不像以前等候时那样沮丧了。(转载:优化看病流程 暴力袭医减半)

(0)

chrrpa2014-05-07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 ——特鲁多医生 这句铭言,是长眠在纽约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身患结核病的特鲁多医生在19世纪创办了第一家专门的结核病疗养院—“村舍疗养院”。同时,他还是美国首位分离出结核病菌的人,并创办了一所“结核病大学”。但是,让他名声远扬的是刻在他墓志铭上的这句话,这是他一生行医生涯的概括和总结。 这铭言跨越时空,在今天仍然熠熠闪光。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了医学的真谛:“治愈”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积累。而“治愈”是“有时”的,并不是无限的。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个病人。而患者也不能盲目相信医学的本事,对医学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 事实上,绝大多数医生毕生刻苦追求的技术水平,试图做一个真正能“治愈”的人,这是医学教育的人文性使然。然而,在实践中,给予病人“帮助”与“安慰”才是医学的经常性行为,也是医学的繁重任务。其社会意义甚至超过了“治愈”。而这项繁重的任务则大部分落在了同为医务人员的护士身上。 1820年5月12日,创建了世界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建立护士巡视制度、现代护理专业奠基人南丁格尔小姐宛若天使降临人间。她带领护理团体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精心护理伤兵,仅用半年时间就将伤病人员的死亡率从42%降到2%,战争结束后,举国皆惊,南丁格尔被推崇为民族英雄,护理工作的重要医学作用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帮助”与“安慰”饱含着深深人性、情感的传递,也是医学的重要责任。中国传统中医讲究“医者父母心”,便是要求医者(包括护理工作者)面对患者须具备仁爱心,关切心,这样才能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我国的医疗队伍护士几乎占到全体医务人员的一半,她们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面对着的又是情绪深受疾患影响的病人。工作性质对她们的体力、耐力、修养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薪资待遇、社会地位与医生相比却相差甚远。不具备相当的仁爱之心,实在极难胜任这一看似平凡却又最能深刻表达医学本质、极具社会意义的工作。 谨以此文向这位降生于5月12日的伟大女性南丁格尔小姐致敬,谨以此文向我身边和众多辛勤工作在护理一线的护士姑娘们致敬,你们是我心中永远的“提灯女神”!(转载:王雄《“总是安慰”》)

(0)
1 2 11条信息

温馨2014-10-31

医学的本质决定了医患关系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共同话题。国外发达国家有哪些处理医患关系的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为此,记者专访了首都医科大学管理与教育学院王晓燕教授,王教授曾就此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一、医疗伤害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 记者:请王教授介绍一下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医患关系现状。 王晓燕:医患关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受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同时,医学自身存在的不可知性,以及医务人员作为人的局限性,决定了医疗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高责任的行为。因此,医疗伤害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并且,在国际上,医疗纠纷呈日渐增加的趋势。但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医患关系却在总体上呈现平

(0)

吴昕2014-10-23

22岁的成都双流机场协警秦云龙今年7月被诊断为白血病,经过第一阶段的化疗后,医院建议他继续进行第二阶段化疗,但他没有接受。这位被网友称作“最帅交警”的患者一度表示,因不想拖累家人,打算放弃治疗。   随着我国癌症等发病率的增多,很多绝症患者需要就医院提出的手术、放化疗方案进行选择,是接受还是放弃?成为一个颇为艰难的选择。 一、坚持?可能“人财两空”   在贵阳一家企业工作的王青记得,她70多岁的母亲肝癌晚期,不断接受放化疗,最后几个月根本下不了床,完全靠胃管、呼吸机等手段延续生命,整个人瘦得脱了形。   “看着母亲痛苦的样子,我恨不得代替她去承受这一切。”王

(0)

龚雪2014-10-08

对于排队看门诊的病人来说,最易让人抱怨的就是“113”现象,即排队一小时、检查一小时、见医生3分钟。那么对于住院病人而言,见医生也并非易事。   当有的住院病患无奈地调侃向医生咨询病情竟“可遇而不可求”的时候,还有人说,就算医生出现在病房也是“秒闪”即撤,真是“相见时难别太易”。 一、“一分钟诊疗”屡见不鲜    记者采访获悉,一般来说,每个住院病人都有一个主治医生负责,主治医生上级是主管医生,最上级是科室主任。一些病友告诉记者,“一般一天能见主治医生1分钟,就是早上八点半查房的时候,主治医生带一帮实习医生,在每个病床前逗留一下,问一下病情并询问是否做了检查,没有做就催着做检查。”

(0)
1 3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