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话题 > 政治

欧洲学者揭露:“未来5年时间,花费15亿美元训练西方记者撰写中国负面报道”,而中国如何回应?

发布日期:2024-02-26    浏览次数:665

  

        近日,欧洲学者扬·奥伯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国会五年前曾通过一项法案,该法案涉及15亿美元的支出,目的是在五年内培训西方记者撰写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由美国国家机构或媒体执行。

        其中特别点名“一带一路”项目调查,2023年“美国之声”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93%都是负面的。政府伪造“债务陷阱”概念后包装成学术成果,再由美国国际媒体署下属的媒体和所谓研究机构配合炒作,同时用金钱收买相关国家记者发布负面报道。这样,一条炮制“债务陷阱”的造假链条就此产生,而这项法案与美国《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高度吻合。奥伯格指出:“如今,像我们这些到过中国的人或者生活在这里的西方人,看到了中国的复兴和广博,并能站在中国的立场去理解中国,就会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一些美国人则不同,他们迫切需要‘树敌’。”

  

        奥伯格称,他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并没有看到对美国的威胁。他表示,中国也没有将军舰开到加利福尼亚或达佛罗里达的海岸外,反而是西方,用军舰“包围”了中国。对此,您觉得中国该如何回应(击)?是否能利用出国人员和外国留学生来讲好中国故事?为此,“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相关热词搜索:欧洲学者 西方记者 中国 负面报道 回应
赞同(26)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孔菊仙2024-05-08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斗争精神,决不言败! [强][强][强]

(0)

李璐2024-04-25

幻想着美帝的敌对措施能缓下来,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0)

谢俊2024-04-16

中国智库的不足。在充分肯定中国智库建设取得的成绩与进步的同时,更要看到中国智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中国智库的问题与不足首先还是在于,中国智库自身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长期大量的实践积累,自然无法达到很高的水平。具体来说,中国智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智库研究的专门化、专业化水平不高。智库研究是一门专门化、专业化的科学,其主要领域在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研究。既然是科学,就要有别于宣传和思想文化传播。但现在许多智库还不能区分科学与文化功能,许多智库的研究产出并非科学成果,而是流于一般化的思想文化传播与宣传。这样就降低了智库的科学功能。现在不少所谓智库粗制滥造廉价的宣传材料、阐释文章,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还在国内外产生恶劣影响。 第二,智库研究的衡量和评价标准、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高度、长度、深度是由“尺子”决定的。中国智库要进一步发展,向专门化、专业化发展,需要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机制。应该说,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和机制,就会有什么样的智库研究。智库是有别于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专门领域,不能用一般社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机制衡量和评价智库及智库研究。况且,现在我国社会科学评价标准和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造成了大量的学术资源浪费,形成严重“内卷”,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严格讲,我国尚无智库评价的专门标准和机制。由于没有行业标准,各种打着智库旗号的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智库成果产出更是缺乏客观公正和正确的评价。比如,每逢年底年初,一些所谓智库机构纷纷提出“年终报告”和“新年预测”。这些所谓的报告、预测,有头没尾,有些机构做出的预测,十有九错,谬以千里。这样的机构及所谓成果是害群之马,本应剔除。但由于没有或缺乏评价标准和机制,只能听任这类滥竽充数的机构和所谓成果败坏中国智库的声誉,降低中国智库的水准。未来中国智库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主要取决于智库评价的标准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当务之急是在多年来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智库评价的标准和机制。这是中国智库发展的关键所在。(作者房宁,为四川大学讲席教授、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0)

云自在2024-04-12

抹黑中国经济 是美西方的应激反应.谈及近两年来西方国家此起彼伏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伊朗—中国工商会会长马吉德雷扎·哈里里表示,如今,许多国际学者和活动家都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健势头遭到一些西方大国别有用心的抹黑。然而,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贡献与日俱增,这一点有目共睹。“媒体、简报、公告等是西方制造舆论攻势与虚假新闻的重要工具之一,所以我个人不愿相信、也不会重视西方所谓‘知名媒体’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片面认知与刻板偏见。”哈里里说。白乐 中国社会科学报

(0)

文轩2024-04-12

“理性人”博弈。 所谓博弈便是两个理性人之间的博弈。博弈的主体是理性人。很显然,在和美国博弈时,我们首先必须是理性人。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理性人”依然是一个问题。尽管研究美国的人很多,但很少看到基于理性的研究。尽管在中美关系中并不存在学界所说的“中立”,但“客观”则完全是可以实现的。经验地看,“客观”是短缺的。我们对美国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情绪状态,或者态度状态。 概括地说,我们对美有四种态度或者四种“极端”认知。第一个极端是轻视美国,或者“轻美派”,即认为美国仅仅是“纸老虎”,做什么都是吓唬人的,根本就不用怕;第二个极端是恐惧美国,或者“恐美派”,对美国恐惧得不得了,中美之间一旦发生些什么,就和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第三个极端是“亲美派”,美国做什么都对,我们做什么都不对,中美关系搞不好,应该是我们需要反思;第四个极端是仇视美国,或者“仇美派”,无论美国做什么都是和我们作对。 当然,人们还可以细分出其他态度。但这并不重要。这里的重点是,只要我们还停留在情绪或者态度的阶段,我们就不可能和美国进行理性博弈。道理很简单,博弈是“理性人”之间的博弈,不是“情绪人”之间的博弈。情绪是我们最大的短板。在以往和美国的交往中,我们一直被美国人牵着鼻子走,因为美国人知道我们的情绪,利用我们的情绪把中美关系引导到美国人想要的方向。这种博弈非常不公平,也很危险,迫切需要改变。郑永年

(1)

老丁奎2024-03-28

老美还是别来对着中国的大师狺狺狂吠了。怎么,不敢让人看到老美现在的社会多乱?

(0)

潘卓夫2024-03-27

漂亮国圈养了一批所谓的“民国大师”,开始清一色地否认传统文化。他们毕生致力的研究课题,不是夏朝不存在,就是老子是虚构的人物;要么推动个废除汉字的运动,要么就鼓捣个“废中医法案”…… 其中最凶险的一次就是这个“废中医法案”,如果不是当时有志之士组织了个中西医擂台赛,就像这两次疫情一样(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这个法案可就真的生效了。中医是传统文化最接地气的代表,一旦中医被灭,传统文化将不复存在,中华离灭国也就不远了。 这样的日子,中华民族一过就是120多年。这种“天时”的不利,在对方打着科学、民主的旗号,有着巨大发展差距的情况下,即使是伟人在世,也无法与之抗衡。在撤换卫生部长仍然无效之后,伟人无奈派了60万赤脚医生到农村,算是为中医保留了一批种子......布易班

(0)

正大光明2024-03-25

看一个社会好坏,最简便的判断就是看文人为谁说话。主流以家国情怀为重,即便有点小资情调,也无伤大雅。主流若整体堕落唯利是图,即便有几个屈原,最终也是死路一条。文人高尚,社会无论怎么堕落都有救,文人无耻,社会或许会有短暂荣光,终究会跌入深渊。东方必胜

(1)

qwe145202024-03-21

坚持正义,维护公平!

(0)

临轩听雨2024-03-18

争利于市。这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个新生事物。传统上,从理论上说,知识分子和商业是远离的。从认同上说,知识分子显得清高,不能轻易谈钱的问题;从制度层面来说,“士、农、工、商”的社会安排把知识分子和商隔离开来。当然,在实际层面,两者也经常走在一起的。不过,现在情形则不同了。知识分子其利益为本、以钱为本,公然地和企业走在一起,各个产业都“圈养”着一批为自己说话、做广告的知识分子。 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房地产业。中国的房地产能够走到今天那么荒唐的地步,不仅仅关乎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而且也关乎于这个产业“圈养”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因为这些人在每一步论证着政府房地产市场政策的正确性,推波助澜,而非纠正错误。 作者:郑永年

(0)
1 2 19条信息

鲁中叟2024-04-22

有人说,历史是中国人的信仰。而要说国人讨论热情最高的话题,则非“国际政治”莫属。 从安倍遇刺到俄乌战争,从“突围论”到“大棋论”,再到“文明的冲突”、“大国争霸”,国际政治不仅成为茶余饭后最大的谈资,其激烈程度也到了割席断交,乃至拳脚交加的地步。 然而,大多数人对国际政治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层次。 身边的政治争论也充斥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等传统权斗思维,与现代政治文明理念格格不入。

(0)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