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八字方针:“开源、节流、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24-03-16    浏览次数:579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次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第二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可以说,中国经济是中国在世界舞台站稳脚跟的最强有力的依靠,多年来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但唯有居安思危才能使一个国家真正可持续发展。在经济衰退或低增长期间,采取刺激政策可以帮助恢复信心,激发投资、消费和出口,并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但不是长久之计。随着世界经济呈现低迷走势,发达国家风光不再,中国经济也要紧跟时代,提出能够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政策......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大水漫灌,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对此,共绘网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八字方针:开源(加速外循环走出去,互联互通,减少内耗、内卷、躺平);节流(缩减体制和制度成本,精减机构,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费用开支);提质(重拳打假,主抓新质生产力→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增效(提高效率,杜绝铺张浪费)。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跨境电商以及人工智能等。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吗?“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经济增长 开源 节流 提质 增效
赞同(44)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崔岭2024-05-17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文字实录》 从财政管理来讲,就是要坚持内部挖潜,向管理要效能。落实落细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防止财政资金“跑冒滴漏”。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落实,勤俭办一切事业。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当然,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近年来,财政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民生保障力度。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20%。同期,财政民生支出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比2019年增长了25.5%。 二是合理安排中央部门支出,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在切实保障部门履职的基础上,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2020年—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连续负增长,2023年也只略增了0.8%,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支持地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2019—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从7.44万亿元,增加到10.29万亿元,首次超过10万亿元,增长了38%。 三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比如,2018—2023年,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823亿元,增长了30%。2024年中央本级科技支出继续加力,增幅达到10%,更好支持科技自立自强。

(1)

牟保畏2024-05-17

减少机构和精简人员是关键。但一直做不到。

(0)

勇往直前2024-05-16

年年喊着过紧日子,紧日子到底该怎么过呢? 对此,澎湃新闻综合报道了一些地方公开的做法。 福建长汀县教育局向教职员工发出倡议,倡导网上办公,推行无纸化办公,能不打印的材料尽量不打印,必须打印的材料双面使用,坚决杜绝用办公用纸为自己孩子打印试卷、作业本等“公物私用”行为。同时,经常检查学校用水设备设施是否正常,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坚决杜绝办公室长期围坐泡茶现象。 安徽六安市机关事务管理处则把办公区走廊灯逐步更换为雷达人体、声、光控节能灯,做到人走灯关,同时推进公务用车新能源化,2023年更新公务用车38辆,25辆为新能源汽车。 陕西商洛市成立“过紧日子”工作专班,对各类重大节会、招商展演、论坛赛事等活动经费预算和由财政资金支付的工程项目、公务接待等新增支出事项进行前置性审核,对财政增支列支事项经费预算方案进行集体审核,对各级各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进行督导检查,常态化开展绩效评价和监督审计,从严控制各类非必要支出。 过紧日子,顾名思义就是少花钱,减少不必要开支,把钱用到刀刃上,用到民生之本上,但这事好理解难操作。 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出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文件,显然是为了促进消费、拉动内需,那么又该如何处理好与过紧日子之间的关系呢? 比如,能够正常使用的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如果用没有经过市场检验成熟的产品进行大规模替代,这样做的安全性、可靠性、节约性怎么保证? 过紧日子不需要管的过细过碎,虽然表面上看少花几个钱,若管理成本大幅上升就会适得其反。 过日子冷暖自知,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最好的办法是从源头上进行预算控制,增加对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预算,减少行政开支的预算,厉行精兵简政,拆掉寺庙自然不养和尚,就会很自觉知道紧日子该怎么过了。 对此,不少网友在评论区里就给出了许多管用的办法。 比如,想节约纸张就别下达纸质报刊征订任务,停止所有问题台账、迎检佐证材料,马上就能省出一大笔钱来,还有利于环境保护。 比如,减少各种各样的专班,取消各种各样的评比,领导出门乘公共交通工具,取消公共接待机构,吃饭像耶伦那样下馆子自掏腰包,更能省出一大笔钱来。 比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办公设备能用的坚持用,别搞命令式更换,也能省出一大笔钱来。 还有,领导能不能自己拎包、自己倒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把自我循环、自我服务保障的部门和人员减下来,这样更是一大笔节约。 更重要的是,医疗待遇上能不能一碗水端平,同病同看,取消干部病房,大家一起去门诊排队治疗,如此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调配就会更舒畅。 干部吃“苦头”,群众才能尝“甜头”,过紧日子目的不是让所有人都过苦日子,而是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增加更多获得感。因此,如何实现资源公平合理分配,如何让更多财力惠及普通群众,这应是过紧日子的根本要义和正确姿势。作者 | 梳子姐

(1)

司徒狐2024-05-14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厉行精兵简政,拆掉寺庙自然不养和尚,就会很自觉知道紧日子该怎么过了。

(0)

厄玛奴尔2024-04-22

团结一心勒紧腰带过苦日子, [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强][爱心][爱心][爱心] 不忘初心~

(0)

nbhghtgy2024-04-17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最核心的内涵是创新,也是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根本属性。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这一论断,彰显出社会生产力的普遍意义和现实价值,逐渐确立为生产力演进的基本逻辑。近10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生产力发展注入了更加密集、多元化的新知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影响日益巩固强化,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所涉及的创新活动与知识传播对生产力再造开始超越传统生产力的范畴,生成了以更新质态、更高质量为本质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从而实现生产力发展量与质的协调统一。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中央财办将其解读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产物,具有高水平、先进性、引领性、现代化的突出特征。 新质生产力科学诠释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生产力演进的特征和规律。不管世界格局如何变化,长期来看,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进步根本动力和决定性因素的角色并未发生改变。从这一意义上看,新质生产力是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之中的全新映射,属于高水平、高质量、高能级、现代化的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创立从中国实践出发,拓展了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深入、精准地揭示了生产力量变提速、质变增频的复杂动因,反映出科学力量全面融入社会生产力的世界大势和历史潮流,丰富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再次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蓬勃生命力和深厚创造力。杨丹辉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

千山外2024-04-16

如果我们将此次调整放到全球经济形态下,甚至都可以说是一种准战时经济模式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表面上来看,这是对我们产业升级计划的新助力,是完善我们国内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一步。但是放到整个全球背景下去看,这就是一种防守,是在为随时可能爆发的中美对决做准备。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中美博弈进一步升级,有一天美国拉着一帮盟友对我们下死手,那时候我们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我们强大内循环的意义就凸显出来了。这才是此次新质生产力提出的深层含义!当然,我们也只有把这个逻辑放到当下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才能真正清楚此次顶层设计调整背后的意义。所以当下,无论是3%的CPI目标,还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仅是我们出于维稳经济的考虑,更是在为接下来可能会遇到的惊涛骇浪做准备,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但是客观来说的话,现在我们要搞双循环,所面临的困难和阻力也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外部博弈异常激烈,各方面的不稳定因素也有加剧之势,即便我们的产业升级不断取得突破,但是外围的阻碍必然也会变本加厉。内部虽然方向有了,但无论是新质生产力还是产业升级,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这次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前期的很多投资可能会成为试错成本、沉没成本,同时还可能会加剧债务方面的压力,想要获得高回报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这时候,3%的通胀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此一来,起码从名义上来看,消费和投资可以起来,大家的信心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振。更重要的是,这也留给了我们新顶层设计中这些中长期目标一个可以缓冲的时间。 这也是这个计划的高明之处,不仅可以打破国内的通缩预期,还可以让国内的资金流出银行体系,投入到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产业当中。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对冲当下外需方面的不确定性。 虽然从2023年如此低位的CPI拉升到接近3%幅度不算小,但整体是可控的,而且即便这样,我们也远没到到欧美日韩那种通胀水平。这也是我们独有的一个空间,其它这些经济体通胀都已经好几年了。 所以,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已经非常清晰,越是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短期就越是要拉升物价水平,供给只有获得需求的支撑,才可以不断地做大做强。由此也建议大家,一方面要尽快按照通胀预期来布局接下来的生活,另一方面多关注新质生产力所提及的重点行业,下一轮机遇大概率会从这里产生!李荣茂

(0)

文轩2024-04-12

“一举二提三稳”,应该是中国经济今年稳健前行的金钥匙,是化解风险、抓住机遇的智慧之举。方向虽对,关键还是聚焦的力度,和落地执行的强度,以及市场是否如预期的给予正面反馈。但我对于中国经济今年能“异军突起”还是信心满满。 李徽徽

(0)

一枝独秀2024-04-11

全球经济与政治版图中,中国的崛起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从经济增长的惊人速度到在国际事务中的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中国正逐步展现出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潜力与可能性。本文将探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必然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经济增长:坚实的基础。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其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石。过去几十年,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的扩张,中国不仅在数量上增长,其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为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 跨越式发展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人工智能、5G通讯、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通过大量投资研发和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转变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之一。 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随着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项目,中国不仅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也在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扩大了其影响力。这种全方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提供了外部条件。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趋势明显,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经济增长放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需要解决。其次,科技创新尚需突破一些关键技术领域的瓶颈。再次,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也对中国的崛起构成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同时,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更加稳定的国际环境,为自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既有坚实的基础,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通过持续的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和积极的国际合作,中国正逐步走向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目标。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将会对全球产生深远的影响。

(1)

贝影2024-04-11

宏观看大势,微观看机会。对于一个转轨国家来说,起飞是一个特殊事件,降落是一个必然事件,迫降是一个概率事件。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告别高增长时代,逐渐进入增长达峰、债务达峰、人口达峰、房地产达峰、国际贸易条件及技术转移红利达峰后的各种因素叠加的特殊周期,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交织,短期矛盾与长期矛盾纠缠。 不过,从微观上寻觅机会,中国未来存在四大赛道:大众消费市场,对应有效需求不足和消费降级趋势;银发经济领域,对应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不良资产处置,对应债达峰后债务出清趋势;企业出海和资金出海,对应宏观经济减速和国际贸易条件紧缩时代的产业迁移、跨境投资、多币种对冲趋势。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长

(1)
1 2 3 25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