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缩小城乡差距的药方在哪儿?

发布日期:2015-01-06    浏览次数:3171

深圳繁华夜景

重庆山区

城市和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整体,但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让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反而更为严峻城乡差距不仅表现在收入水平,更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不禁要想问,缩小城乡差距的药方在哪儿?

造成城乡差距的最根本原因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为了解决这一顽疾,国家现正努力从体制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用更大力量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走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关于缩小城乡差距的方法,虽有成效但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请发表您的建议!

相关热词搜索:城乡 差距 发展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74)  |  中立(2)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曹记玲2020-10-13

我看了一遍。现在空下来再拜读。高速公路的重要意义,从我们五线城市来看,离农村更近,更能体会到高速公路给农村带来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等生动的变化,让城乡差别变小,让共同富裕,让脱贫更有效,从这一点来说,意义都足够大。

(0)

丁维2020-07-29

尽管我们GDP总量已经全球第二,人均GDP刚刚破万,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我们还有很多短板,比如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其实这些差距也是我们下一步能够通过改革方式去释放的动力。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做的文章很多。 首先,国有资本改革,围绕管人管事管资产到管资本。真正的管资本,这方面改革可做的文章很多,目前的改革我觉得和理想方案的差距比较大。 其次,土地改革,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如何改革?要形成城乡统一大市场,这方面我要多说一句,我们很多地方在土地改革时,只拿土地实现集约化利用,这是不对的。土地化改革要从基本的意识形态,法律以及实际操作上去改革。 过去70年中国有一个群体一直在做贡献的,农民群体,新中国成立之后的30年,农民群体是通过农业工业做贡献支撑全国,给全国做贡献。改革开放40年,农民群体实际上是通过城乡土地剪刀差来支撑城市,继续给全城做贡献。改革开放41年了,新中国成立也71年了,推动土地改革时,我们务必要明确一点,一定要反哺农民,让农民成为有产者,把土地交还给农民,实现城乡统一大市场,这点对于我们下一步经济可持续增长,摆脱疫情的冲击,启动消费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这个问题与现行法律和传统观念的束缚,现在推进起来困难重重。很多地方发生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景象,打着土地集约利用的旗号,变相剥夺农民的土地,这是完全不对的。所以,在土地改革上,可做的文章非常大,一定要重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一定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0)

XCDFBGH2020-05-24

“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过去我们一直是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是与户籍挂钩,公共资源的分配也是按照户籍人口配置,这导致两大问题;一是城乡二元分隔的身份歧视,农民工进城打工却享受不了城市的教育、医疗、就业方面的福利,目前城市大约40%的常住人口(主要是农民工)享受不了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限制了他们最终融入城市;二是在劳动力跨地区高度流动的情况下,一些人口净流入地区的常住人口远远大于户籍人口,有些地区人口净流出,情况则正好相反,而我们财政资金的分配主要是按照户籍人口进行,造成地区间公共资源分配事实上的不公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与《意见》提及的户籍制度的其它改革(如超大、特大城市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等)相配套,可以进一步促进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消除城乡二元分隔制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在老龄化趋势加快、人口红利消失的大背景下,这些新举措势必带动地区间围绕着常住人口、优秀人才的激烈竞争,实现“人才大战”常态化,倒逼地方政府不断提高本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0)

RVBDFGRT2019-03-22

为什么城乡统筹和城市化一定是农民就地进城呢?如果政策允许,完全可以让在城市里的农民工,在自愿的前提下,举家迁移到工作的城市,然后,允许他把家乡的宅基地对应的建设用地指标转让给工作地的城市,用这笔钱来安家置业,并且获得工作地的户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如果建设用地指标可跨地区转移,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实现劳动力净流入的较发达城市的扩张,在这些地方将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源源不断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并用这些地方的土地增值收益让农民在为他提供就业机会和更高收入的地方“城市化”。 城市化必须以经济增长和就业为前提,如果没有工业化,没有土地从农业用地变成工业用地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农民进城前提就会受阻。今天的城乡统筹工作所碰到的种种问题都出在政策把人的跨地区流动限制住了,城镇化成了就地城镇化。

(0)

IKMV/GG2019-01-20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的一片欣欣向荣,是在农村改革率先突破并逐步深入、城市改革尚未启动的大背景下,农地制度改革、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双轮驱动的结果,对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城乡关系产生一定影响。一是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这一时期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市居民。1978—1983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1983年为1.82∶1,达到最低点。二是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权利得到承认,但仍然面临诸多限制。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仍然需要申办暂住证等相关证明。三是城乡二元体制有所松动,但没有根本变化。农村户口迁往城市的门槛仍然很高;城市居民享有的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仍然与农村居民无份。

(0)

gferfd2019-01-19

每个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都有一些由自身发展埋下的隐患,比如美国的南北问题、南非的黑人白人问题,对中国而言,城乡二元分割导致的农民权利问题,就是我们已有发展模式遗留的大问题。中国已经实现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历史转型,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与乡村的关系、农民与城市的联结都发生了不可逆的转变。在城乡中国阶段,农民的城市权利是关系中国转型和建立现代国家的重大权利安排。能否妥善解决好农民的入城平权问题,关系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国家前途命运。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改变将农民工视为城市“过客”的政策惯性,推动城市权利向农民的开放,以包容、公平推动进城农民融入城市社会。

(0)

hytuyiyj2018-12-31

发展休闲农业主要具有3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二是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现代化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三是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并且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农村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0)

Tiger2017-09-20

大都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关系犹如大行星与小卫星之间的关系,既吸引又排斥。大都市吸引的是劳动力、资本、人才、物流、各种财富,而排斥的是这些中小城市自身的良性发展。纵观北上广深房价高企、厂店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保有医疗教育的顶级资源。周边城市挣到钱的人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这些大都市。同乡下人进城一样,这几乎是中小城市人群的梦想。因为从现实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考量,大都市与其他城市有天壤之别。许多省会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也扮演着“吸金者”的角色。这样的繁华并不是经济发展的正常结果。良性发展应该是均衡发展,让城市更完善,乡村更富裕,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互补。

(0)

果宝2017-09-19

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全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是供给结构上的一大短板。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导致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劳动力可利用劳动时间大量闲置,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第二、第三产业,进而导致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难点问题,也制约着农村6亿多人口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因此,聚焦城乡一体化改革,消除城乡之间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通过城乡市场和城乡产业融合有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的目标,具有极大的紧迫性。

(0)

伊人2017-08-25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城乡区域差距将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这既符合推进公平共享的目的,也有利于释放更多需求。收入不平等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方式。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包括增进平等、扩大社会福利等内容。

(0)
1 2 3 24条信息
1 9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