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求同存异的明证?

发布日期:2015-09-30    浏览次数:4495

  

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求同存异的明证?对此,您有何感想?


相关热词搜索:物质 文化 遗产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44)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xuejiayu2015-12-15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灵魂、民族的血脉,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步伐,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独一无二的丰厚历史文化资源,但毋庸讳言,我国正面临着内外双重危机:从外部看,我国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从内部看,国民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遗产意识淡薄。现在绝大部分青年人都热衷于西方节庆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而对本国传统节日不感兴趣,甚至不了解。又如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万里长城,目前只有三分之一是基本完好的,另三分之一是残破不全,剩下的三分之一已不复在了。长期下去,不仅传统文化流失速度加快,而且国民精神世界会有所影响,我国文化安全会受到威胁,软实力下滑。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培育,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媒,打造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亿万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0)

流氓兔2015-11-28

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共同财富;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蕴含着该民族传统文化最深的根源,保留着该民族文化的原生状态以及该民族特有的思想方式;更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它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因此,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重中之重。

(0)

朱景利2015-11-25

保护好传统村落的“活态文化”。文化因人而生,保护也应该因人而施。保护是手段,目的是要弘扬其内在的优秀与精华,不能舍本求末。既要保证人在村中,也要保证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与村落同在,让活着的文化活得更好。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确保传统村落文化不会与现代文明脱节断链,确保民族历史文化不会出现断层。

(0)

yhy2015-10-12

我这里要做一个界定,下面讲的主要是汉族中国的文化。   第一个是汉字的阅读、书写和通过汉字思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汉字仍然和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保持着直接的联系。因此,用汉字来说话、思考、阅读、书写,就会带来很多特征,可能会有一些重感觉重联想、但语法相对简单的特点。   中国人对于“文”和“字”,有一种自然的感受和联想。古代的“人”字,一看就是人,如果这个人嘴巴朝天,就是“兄”,兄原本不是兄弟的兄,是庆祝的“祝”,人的口朝天是向天“祝”和“咒”的意思。人的嘴巴朝前,又是什么?是哈欠的“欠”。但这个嘴巴如果掉到后面呢?就是既然的“既”,这是吃完了不吃了,所以是“既”,即已经结束了的意思。汉字都非常有意思,它形成了中国文化很多特点,对我们的思维、阅读和书写,都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了东亚,形成了所谓的“汉字文化圈”。   第二个特点,是“家、家族、家国以及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儒家学说”,这是非常有影响的。我上课的时候,尤其是给外国学生上课的时候,要出一个题:贾宝玉应该管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叫什么?外国人总搞不清楚,他们说sister,我说,没那么简单,用中国话来说,是表姐、表妹,但是,还是没那么简单。严格说,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姑表妹,薛宝钗是贾宝玉的姨表妹,史湘云隔了两代了,是更远的表妹。为什么中国称谓这么复杂呢?这是因为中国的家、家族、家族共同体,要想有秩序,必须把远近亲疏关系界定得非常清楚,这就涉及中国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简单地说,这里其实就是两个原则,一个是“内外有别”,父母夫妻之间,分内和外。第二个原则就是“上下有序”,必须讲清楚上下,伯仲季叔,分得清清楚楚,不能乱。这两个原则,在丧服制度上表现得最明显。一个人死了之后,在这个人的丧礼上穿什么衣服,一方面表示你和死者关系远近如何,一方面通过丧服,把一个大的家庭、放大的家族、更大的家族共同体联结起来。而中国的家庭、家族、家族共同体再放大,就是国家。西方不论是country、state都没有“家”的意思,中国偏偏有“国家”和“家国”,因为在中国观念世界里面,国就是放大的家,家就是缩小的国,上下有序、内外有别的伦理在国家层面上也是非常严格的。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儒家学说。   第三个,汉族中国文化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永乐皇帝、雍正皇帝不约而同讲过几乎相同的话,叫“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也就是说,儒家管社会治理,佛教管精神修养,道教管身体修炼,三教看起来蛮融洽的。这是传统中国的一个特色。   第四个特点,是中国最有趣的阴阳五行。阴阳不说了,五行有两大原则。一个是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相生的轮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相克的轮转。第二个原则是,五行可以串联万事万物,比方说,五行可以配五方,东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黄;可以配五声,宫商角徵羽;还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咸,等等。把万事万物连成一个大网络,这是我们先人对宇宙万事万物认识的知识基础,大家现在学了科学,对这个有怀疑,但是在古代,这就是我们理解世界最关键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产生了一整套知识和技术。   第五个,是中国天下观念,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中国古代的世界观,跟其他国家和民族很不一样。中国很早形成了“华夷观念”。这个想象和观念逐渐发展,不仅成为一种民族志、地理志里面的文化观念,也形成了政治制度即“朝贡体系”。   这五个方面如果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非常明显的属于汉族中国的文化。可是,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现代中国是五方杂糅形成的。我一直在讲,中国文化是复数的文化,不是单数的文化。如果你没有这个观念,可能成为盲目的文化自大。(转载:葛兆光《中国文化的五大特点》)

(0)
1 2 14条信息
1 8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