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用军事化培养技术人才?

发布日期:2016-03-12    浏览次数:517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这就迫使每个公司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壮大参与市场的实力,而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从科技到生产力,需要经过劳动转化,在劳动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是一个关键环节。科学技术是财富,操作技能亦是财富,甚至对企业来说是更重要的财富有专家在有关会议上曾疾呼:图纸设计的再好,技术工人的素质低,制作不好也是白费

        因此,《共绘网》提议可以上升到国家层面,用军事化来培养一批能担当重任能明白是非的技术人才,培育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样国家和企业才能更具有竞争力。您怎么看呢?


相关热词搜索:军事 人才 一体化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49)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林音瑜2018-08-28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有核心技术不一定能赢,但没有核心技术一定会输。

(0)

杨依2017-08-28

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打造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十分重要。提高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的办学水平,能促进中职、高职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利于既有农民工群体提高劳动技能。事实上,从事技术性或半技术性的体力劳动者,完全应当过上更体面的生活。通过教育培训拓展中短程社会流动的空间,必将大幅度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0)

方来英2016-12-08

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契合了当今中国的现实需要。它不仅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将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客观而言,近年来社会舆论对劳动的尊重与激励,与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步伐并不匹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企业家的评判标准和激励机制,全社会已逐步形成共识,但对优秀工匠的评判和激励却远不到位。因此,如何从制度建设和社会舆论层面,为工匠的生存、发展和精神传承提供保障,是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课题。让工匠精神回归本源,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拒绝糊弄与凑合开始。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不仅有利于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落实落细,也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诚实劳动实现人生理想、展示自我价值,推动形成刻苦钻研、积极奋发的社会风尚。

(0)

孙运锋2016-08-04

我同意共绘网的建议,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需要从扩大改善岗位需求和优化人力资源供给这两头齐发力。首先是要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技工培养模式,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做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等工作。其次是改善就业环境,改善用工管理和劳动条件,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适应新生代劳动者需求。再就是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以劳动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为导向,搭建功能完善、真实有效、方便快捷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供需匹配效率。

(0)

张振玉2016-07-13

匠心,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浪漫的精神追求,和每一个“工种”的劳动者关联起来,而不是个别行业的专有名词。对它的阐释可以是丰富的、多元的,但它应该是努力一定阶段之后的客观结果,现在对各个企业争相打出“匠心”的招牌的举动,是要先存疑的。在此之前,我们大可现实一点:先倡导一下“职业的专心”,让它成为生发各种“匠心”的逻辑起点,并对每一个不职业、不专心的人,实行必要的舆论压力甚至制度压力。也许将来的某一天,“匠心”将不再是被人津津乐道的行为高标,而成为全体国人的共识。

(0)

朱国军2016-06-28

盘点这几年的国际制造业局势,经历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国家,几乎都在重新重视实体经济。美国本土制造业已出现明显复苏,装备制造业反弹的幅度甚至超过德国。日本提出“重振制造业”,政府遴选6000多名具有特殊制造技术的优秀人才,培训制造业一线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德国提出“工业4.0”,试图建立个性化和数字化的生产模式,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0)

袁宝成2016-06-22

改变职业教育现状,首先要改变的是观念。这个时代,既需要文学家、科学家,也需要技术工人。当我们开着汽车时,不妨多想想是谁在生产与维修;当我们坐着飞机时,不妨多体谅一下空乘人员的辛苦与付出……何时我们不再把职校学生当做差生、不再视技术工人为简单体力劳动者的时候,职业教育才能真正赢得尊重与发展。

(0)

秦真岭2016-04-07

赞赏《共绘网》提出的新路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只有向教育要质量,才能优化劳动力结构,厚植创新驱动根基,如期打赢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只有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培育更多管用实用的高技能人才、创新人才、拔尖人才,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好关键支撑作用。教育的起点是公平,而生命线,是质量。

(0)

张元贵2016-04-07

中国在创新发展模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也在努力实现和满足相应文化和教育发展的需求。九年义务教育极大地降低了中国的文盲率,高等教育普及率逐步提升。这是最能够体现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和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开始重视人才培养的佐证。没有教育,没有成熟劳动力,没有相匹配的人才系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激发了中国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和教育普及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反过来又刺激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0)

余瑞玉2016-04-07

我同意《共绘网》的这个新理念,创新发展以人为中心,以广大人民参与为基础,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创全面创新新时代,必须探索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的有效途径,形成崇尚创新、合力创新的社会氛围。为此,应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让人人平等参与创新、公平获取创新收益,充分激励和保护全体人民的创新意识、才能和激情,把创新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着力推进协同创新,探索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有效机制,依法明晰政府、市场、社会的责权利边界,加快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使政府、市场、社会同向发力,都成为“创新源”;进一步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现代大学制度、现代研究院所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0)
1 2 20条信息
1 2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