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亚洲人注重 “吃”,应花少许时间享高雅“文化”盛宴?

发布日期:2016-06-24    浏览次数:4854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一直以来,亚洲就是最注重吃的地方,他们一直在不断地研发新的菜色,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色香味”对亚洲人民来说吃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比如,中国人说什么事情都要和吃联系起来,例中国的领导人做了一个很重要的讲话,大家就说“要吃透他的精神”;你写的一首诗,中国人会说“这首诗非常耐得住咀嚼”。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可我们也不难发现,亚洲人虽然注重吃,注重色香味,但是很多餐饮店的环境、服务等并不令人满意。因此,《共绘网》觉得,既然亚洲人注重 “吃”,那么为何不花少许时间学欧洲人享高雅“文化”盛宴呢?请您一吐为快。

相关热词搜索:亚洲 美食 文化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37)  |  中立(1)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晓X2018-07-19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注重精神的追求,高雅的文化不仅是一种品德的代表,也是一种正文化的传播,个人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是值得大家去学习和发展的。

(0)

kimmy2017-09-20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中国的饭局,充满了仪式感,被提炼出来那么隽永的文化味道,也灌注了如此众多的情感元素。互联网让年轻人变成了一个个孤独旋转的个体,饭局文化也变成了人手一个手机刷朋友圈、抢红包,好好地吃顿饭,居然变成了一件难事。有时候真想穿越到古代,或者回到三十多年前的童年,体会一下吃饭作为一个盛大节日的味道啊。

(0)

西麦2017-09-01

当代文艺发展,经历了只有正面书写、只突出主要人物,转向个性化写作、多样化风格,甚至唯小角度、小人物、小事件为旨趣,再到今天的重归正面书写、重写正面人物、关注重大事件和主体史实这三个阶段。今天,正是主题性文艺创作兴起的历史时刻,而且是在全社会思想理论认知更加成熟、艺术上积累了更加多样的技术技巧基础上的主旋律深化和主题性回归。我们将会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一个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和重大主题,当下的主题性文艺创作任重而道远,让人拭目以待。

(0)

谦谦2017-08-25

在今天,我们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人,但我们的时间却被严重地分割了。在互联网统治工作、学习和娱乐时间的今天,每一家公司都在精密计算我们花在该公司A PP上的时间。碎片化是这个时代工作与生活最基本的特点。在碎片化的状态中,尽管对手机的依赖性也非常令人震惊,但我们却很难说是快乐的。或者说,即便我们能够主动被动地获得一些快乐,但那种看起来很有自主性,但却不时被打断的浏览过程,并不能真正获得那种深沉的陶醉感。久而久之,现代人越来越缺乏对“伟大的快乐”的体验、感知能力。因为缺乏那种体验,甚至开始怀疑那种状态的存在。至于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通过音乐的途径和门槛,去打开人类与宇宙之间的窗户,去体会无与伦比的伟大快乐,则被抛得远远的。

(0)

嘉杏2017-08-23

时代在前进,虽然今天的世界仍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群体性的绝望似乎已不是主流。全球化、消费主义、次文化、网络时代……人类的生活变得物质、高速、碎片、杂乱,也许我们前一秒还处在无望的等待中,下一秒即可获得直接的刺激。当充满隐喻、哲语,一笔一画勾勒人类荒诞处境的贝克特戏剧,以短则一个半小时,长则三小时无数次出现于舞台时,观众会不会觉得太过时?

(0)

宇如聪2016-08-04

我觉得中国一些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对观众的需求漠不关心。收视率不好,就指责公众趣味低下、无法沟通;票房惨淡,就抱怨市场品位不高,无法理解。要知道,观众打开电视,坐在剧场或者走进展馆,并不全是为了上课,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满足。如果永远比受众“高半格”,端着架子训人而不是研究受众需求,如何能成风化人?“观众都已经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文化工作者不能不想一想故宫的人潮、看一看影展的“秒杀”了。

(0)

雷雪芹2016-07-28

在世界多极化背景下,亚洲的凝聚是非常重要的稳定因素。眼下世界多个地区呈现紧张和危险的态势,我们迫切需要稳定,也需要亚洲的稳定。这种稳定只有通过发展合作、坦诚对话和迈向共同的未来来实现,这就是亚洲稳定对全球的意义。

(0)

李光成2016-07-11

好的文化产品,总能找到有共鸣的视角、发掘有故事的人物、展现有深度的思考,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美美与共”,以“工匠精神”收获更多人的热爱和尊重。不要低估年轻人的鉴赏力,如果你认为他们“接收不到”,可能只是因为你不够好。

(0)

秦希燕2016-06-28

我欣赏共绘网的见解。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大学已不是象牙塔。大学校园的饭桌交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上应酬文化的折射。而这样的饭局交往、酒桌社交,也只是大学校园风尚的一个折射。此前,关于大学学生会选举、社团争夺资源乱象的报道,也让人心惊。客观上,大学生已经成熟,大学也是一个小社会。但在思想还未成熟、价值还未定型之时,他们也容易被社会风气所影响,认为“世俗化”“庸俗化”就是“灵光”,就是“能混社会”,视之为“主流”、以之为“上进”,反倒让青春沾染上沉沉暮气。大学生仍是时代的骄子,仍是走在时代风尚前列的人群。正因此,更可以用健康向上的社交方式,来涤荡“吃喝酱缸”的熏陶渐染,建构更有意思也更有意义的社交文化。不用迷信“烟熏酒醉才是友谊的润滑剂”,青春有自己的打开方式:对于热衷于此的校园“官油子”,应该敬而远之;对于这套游戏规则的浸染,可以更多地说“不”。

(0)
1 2 19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