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日本的命脉是海上运输,如与周边国家唱反调,则自损其身?

发布日期:2018-08-29    浏览次数:9563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故而海上运输可以说是其命脉。因为外贸在其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方针。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进行自由贸易,为日本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创造了有利的国际市场条件。此后,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亚洲国家和欧盟国家。那么,就日本的地理位置与环境来说,它如与周边国家唱反调,是否自损其身呢?各位网友、粉丝,对于此话题你是怎么看的?你有何高见?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

相关热词搜索:日本 命脉 海上运输 周边国家 唱反调
赞同(18)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Sir2019-09-21

日本本国资源贫乏,原料、燃料需进口,产品需要出口。工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海上贸易。马六甲海峡是日本与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各国进行海上贸易的必经之地。所以,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 由于日本的特殊国情以及马六甲海峡独特的地理位置。 日本的国情就是人口多,资源少。特别是缺少各类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所以日本需要大量进口粮食、矿产资源以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并且把生产出来的物品运往世界各地的市场。而这一切,除了少量货物通过从俄罗斯上岸走西伯利亚铁路去欧洲,以及发往东亚、东南亚以及美洲的货物,其他发往欧洲、非洲以及南亚和西亚的物资都需要走马六甲海峡。 而马六甲海峡则是东亚地区与欧洲、非洲沿岸以及西亚、印度交通的必经之地,船舶可以通过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和太平洋。虽然可以绕道其他海域,但是绕行时间长,不经济。如果日本与周边国家唱反调的话,就会自损其身。

(0)

经验告诉他2019-09-06

看看日本,虽然侵略过中国,但那都是趁中国睡觉的时候进来的。中国从1937年醒过来之后,日本就一步步退出去了,虽然日本在亚洲当过几天勉强的巨人,但是从中国发力那天开始,也就注定了日本的没落。限于日本的岛国地理,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多灾多难,人口老化等,日本已经是昔日黄花,只要中国醒着,日本永远别想再起来。

(0)

郭芳芳2019-05-23

目前,中国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发挥更重要作用。尽管发展中经济体未能避过发达经济体诱发的经济下滑,不过由于其基本因素稳健,可以承受种种不利影响,因此能为当前的衰退和日后的危机提供缓冲。即使在2010年全球复苏后经济面对的困局加深,但类似大萧条的衰退也难以重临。 虽然出现另一次大萧条的可能性不大,不过金融海啸的影响久久萦绕不散,对全球经济的破坏性却很大,美国仍然致力刺激经济,而欧洲则为解决债务问题而疲于奔命。因此,有些人预言,日本失落的二十年将在美国和欧洲重演。随着1989年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爆破,由1990年代初至今,日本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停滞和通货紧缩。反观1980年代,日本的经济表现辉煌,一度为全球所羡慕。 显然易见,在某些方面,日本失落的二十年与美国诱发的金融海啸实有相似之处。两国的房地产泡沫均是由信贷过度宽松及新金融产品推波助澜。但是,两者却有一大差异,就是美国和其他国家迅速作出政策回应以控制危机,而日本却迟迟没有采取挽救行动,等到一年多后才减息。到1990年代末,日本政府才投放大量资金以推动复苏,可是经济已陷入长期呆滞并饱受通缩困扰。 无论如何,当前经济低迷的症结无疑是信心受损。不过,事态发展乏善足陈。在美国,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应有助避免通缩和恢复信心;在欧洲,欧元区成员国采取协调行动以解决债务危机,并承诺扩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预料会起一定的纾缓作用。然而,欧盟特别是债务严重的成员国,情况仍将困难。

(0)

NBA20192019-01-03

二战后,资源贫乏的日本,在寻求战后复兴的过程中,确立了“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道路。进口外来资源,在日本临港加工生产,然后再出口海外的“两头在外”发展模式,让日本从60年代开始,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期,国民生活也富裕起来。而日本政府围绕“贸易立国”的国策,有计划地安排资源配置、产业升级、对外政策,让日本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一政府主导的强势出口政策,造成了日本巨大的贸易顺差。自1960年代后期开始的纺织品摩擦,到70年代开始的美日半导体零部件的出口摩擦,这种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使得日本成为了美国贸易保护的首要打击对象,甚至导致了日本半导体行业的整体衰弱。70年代开始,日本认识到大国间的长期、单向贸易逆差不可持续,必然会导致贸易摩擦甚至贸易战争。于是改变了国家战略,改“贸易立国”为“投资立国”。通过第三国出口、现地生产的方式,降低了日美贸易统计上的逆差规模,隐藏日本的真实国际竞争力,不让美国人产生被超越的忧虑,加重对日本的打压。2005年4月,小泉内阁公布了《日本21世纪蓝图》,正式明确了国家发展新战略:用30年时间完成“贸易立国”向“投资立国”的战略性转型。这一内阁文件,标志着日本将“海外投资”上升到关乎国家命运的“百年大计”地位。10多年过去,日本的“投资立国”做得怎么样?日本财务省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17年底,日本海外资产总额已经达到1012万亿日元(约合59.43万亿元人民币),为日本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85倍;扣除债务后的海外净资产总额为328.45万亿日元(约合19.28万亿元人民币),超出第二位德国25.84%,连续27年成为全球最大债权国,实现了海外经济规模与国内旗鼓相当,提前实现了战略性转型的目标。这就意味着,在人们高喊“日本失去了20年”的幸灾乐祸之时,日本通过各种投资,悄悄地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本”。

(0)

bdhdbsry19782018-12-12

以日本为例,日本已婚家庭的生育率并不低,大量的两到三个小孩,日本家庭很多一户建,居住面积并不小,房价现在低迷,并且日本的小孩教育成本也不高,日本的总体生育率低是因为大量的日本人终身未婚,四分之一的日本男子到50岁还从未结婚,这跟日本特殊的男性养家,女性全职主妇文化有关,也和日本的企业雇佣制度(正式工,非正式工)有关,结不起婚就干脆不结婚,同时也是产业升级停滞,低薪和不涨薪岗位增多所致.....

(0)
1 2 15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