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几百年来,华人通过“和”“合”融入东南亚和世界,而西方列强则通过殖民和掠夺来征服世界?

发布日期:2019-07-06    浏览次数:5476

  

         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80%以上,几百年来,华人通过“和(平)”、合(作)融入东南亚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已加入当地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与发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遵守法律,和睦共处,为居住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华人在融入居住国的同时,与祖籍国交往密切,不仅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还对推动居住国与我国的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反观西方列强,他们早期就靠野蛮的抢夺殖民,如今则展开一系列的贸易战争等,目的都是为了制裁他国。故而能否说他们一直通过殖民和掠夺来征服世界呢?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

相关热词搜索:几百年 华人 和 合 融入 东南亚 世界 西方列强 殖民 掠夺 征服世界
赞同(32)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fgdrstvs2019-09-14

围绕着日军在东北三省所做的骇人听闻的细菌战被偷拍后,我方想向世界公布日本的罪行,就展开了一场厮杀与抢夺胶卷的行动。离和平饭店不远处的虹口鲁迅公园片区是当时日军驻扎地。当时他们还发行了大量的假币来祸害经济,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说实现与建立起东亚大同荣。 当时,德国人说的很清楚。日本人学习的就是希特勒纳粹政策,杀光我同胞,并施行日化教育与派遣日本移民,然后扩大领土面积并控制侵占地区的经济;相反,美国是直接想控制经济也就是获得好处,他们无意通过殖民教育以及人口战略;相对的,俄罗斯是通过侵占土地然后变卖资源;英法等国都是实行的是殖民地最高统治者的权利控制加上缴税政策。 这是每个地方的人种的特性与差异就在此,相反的,我们呢?

(0)

粉红喵2019-09-06

我们应该大力宣扬东南亚地区和谐相处的做法,少模仿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因为生命是宝贵的,殖民侵略都会带来一定的伤害,又是一片生灵涂炭。世界是各国共同拥有的,是不可以靠武力豪取抢夺。

(0)

欧丽娟2019-08-23

1819年是新加坡发展史的转折点。那一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且在这里设立了自由贸易港,吸引了大批移民从东南亚、印度和中国到这里谋生。我们的华族先辈有的来自中国广东、潮汕和福建,有的则来自邻近地区如槟城、马六甲和廖内群岛。他们刚来时,大多只能做苦力,勉强糊口。不过,他们刻苦拼搏,结果都找到立足之地,在这里安家立业。一些后来做起小生意,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会当老师、做记者。有些则成了大园主,或者创办了银行和贸易行。 他们可以说是我们的“开埠一代”,为这里做出巨大的贡献。当年的华社领袖就设立宗乡会馆和商会,帮助同乡融入本地生活,以及协助他们创业。这些“头家”也号召整个华社出钱出力,创办医院和学校、建造庙宇等,让同胞受惠。 当时,我们的先辈与自己的祖国保持密切的联系。他们来到南洋时,只把自己当成这里的过客,总有一天要落叶归根。他们还是中国人,也热爱着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并且参与中国的政治运动,在革命与战争中付出了生命。 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南洋总支部就设在新加坡。同盟会倾全力推翻满清政府,好几次的武装起义就是在晚晴园里策划的。 30年代,当日本入侵中国时,新加坡华社再次组织起来,加入抗日运动。华社领袖陈嘉庚带头筹钱,并号召华侨支援中国抗战,这包括许多回到中国参与抗战的南侨机工。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占领新加坡后,展开了大检证,数以万计的华人遭到日军报复。 二战结束后,新中国成立了。在这个历史的大洪流中,东南亚许多充满理想的热血青年受到新中国成立的启发,也加入了东南亚各地的反殖民斗争。当时,海外的华人身份认同模糊,有些身在南洋,却心在中国。他们的效忠意识受到质疑,也造成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矛盾。 从50年代开始,中国就将海外的华人区分为“海外华侨”和“华人”。“海外华侨”指的是选择保留中国国籍的人。“华人”指的却是加入所在国国籍的人。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先生就明确地表明,一旦加入所在国的国籍,这些华人就不再拥有中国国籍,应当效忠入籍的国家。 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先辈必须做出人生中的重大抉择,要继续留在新加坡,还是回去祖国。最后,他们大多数选择留在新加坡,并且和其他种族一起建立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和独立的国家。 60年代,新加坡走向独立,华社组织也和政府合作,积极推动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国防建设。在1967年,为了鼓励国人支持新推行的国民服役政策,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就为头两批入伍的青年制作了奖章。奖章的正面,有代表新加坡的五颗星星和一个月亮,以及“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字样,背面显示的是“National Service”(国民服役),以及“尽忠报国”这四个字。这个奖章是限量版的,很有纪念价值。 1968年,政府设立了国防基金,鼓励国人捐款支持国防建设。当时的筹款目标是1000万元,而中华总商会就筹到超过100万元。这显示,本地华人从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把他们的效忠意识转移到新加坡,认同新加坡公民的新身份。 由此可见,新加坡华人是经过了两百多年,才逐渐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0)

大护法2019-08-13

自欧洲人开始进入大航海时代的对外征服后,东南亚地区,便成了他们的猎食目标。在当时,东南亚除了泰国尚且能保持独立以外,其余地区,都分别被荷兰、英国、葡萄牙、法国、美国占领。他们在这里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在很长时间内,欧洲国家都将东南亚视为重要的输血动脉。但在二战爆发以后,日本仅仅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占领了这里。欧美各国,几乎没有稍显反抗的能力。

(1)

kotndhry2019-08-02

南洋,是大家最不待见的,别说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了,但凡是能在中国生存下去的,也不会轻易下南洋。 当时,南洋就是一片荒芜之地,炎热落后,前往南洋的大多是广东、福建沿海的贫苦民众。他们之所以下南洋,是因为被逼无奈,而他们在南洋也只是靠打鱼、割橡胶、拉车等出卖苦力来讨生活。 然而,就是这些没钱、没文化、坐着小船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南洋讨生活的华人,建立起了中国在海外第一所中文大学。下南洋的华人,他们没有接受新思想的洗礼,之所以漂泊海外,只是生活所逼。在他们的骨子里,保留的仍旧是中国传统的思想:忠孝礼义廉。在他们的心里,自己就是中国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漂泊南洋的华人们并没有因为自己远离祖国而高枕无忧。听闻祖国的种种噩耗,他们倾尽所有,也要助上一臂之力,南洋华人纷纷捐钱捐物甚至组成志愿队回国参战。除了物质上的奉献,在文化教育上,南洋的华人依旧淳朴。他们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子子孙孙都要是中国人。中国人当然要接受中国式的教育。 于是,他们在海外建立了以华文为主的小学、中学,孩子们在中学毕业后又会把他们送回中国去上大学。 虽然,南洋奋斗的只是一些打工仔,但是可以让子女做个读书人却是他们最大的盼头,在过去,家族里能出个秀才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呢!然而,事实难料。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新加坡属于英国的殖民地,而此时中英关系非常紧张,所以新加坡中学毕业的学生回中国读书变得艰难。同时,因为这些孩子接受的是中文教育,去欧美上学也不可行。 老一辈下南洋的华人通常都是文盲,但他们依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做个读书人。在这个进退两难的时刻,唯一的出路就是建立一所属于自己的大学。身为中国人,对南洋华人的凝聚力深感佩服,同时也遗憾大家拼尽全力建起来的大学就这样倒下。 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对错都只能交给时间去判断。新加坡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稳定的第一要素就是民族团结。在新加坡占据最大比例的华族一定要稳定,否则后果不敢想象…… 虽然新加坡有75%的华人,但建国之时依然把马来语设为国语,就是为了跟周围国家搞好团结。建国之初,为了吸引外资,新加坡政府推崇英语教育,因此华语大学南洋大学受到压迫。 然而,世事难料,中国崛起了!为了跟中国搞好关系,新加坡又开始倡导中文。毕竟,中新两国有很深的渊源…… 有人说新加坡太势力,随风摇摆;有人说,新加坡很无奈,不得不灵活应变! 新加坡太小了,纵使经济走在世界之巅,依然有很多无可奈何……

(0)

欧克宇2019-07-08

中国文化是一种"和"的文化,这种"和"文化揭示天地人原本一体的道理,揭示了万物一体、生命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含义,也因此才创造了中国这个五千年的泱泱大国。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带来五千年文明,也必能在今天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让家庭和谐、社会安定;能带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引领世界认识到命运共同体,而实现世界和平;能让人类认识到天地父母养育的洪恩浩德,从而珍惜地球,让地球永续昌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使命。 《共绘网》 ,数年来,在默默付出,举办读书会、社区推广、公益赠送、举办公益培训等。协助大家建立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大家更有智慧,让社会更祥和。请支持《共绘网》!

(0)

鬼斧神工2019-07-07

华夏文明的包容精神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很早就不抱一种狭义的民族观与狭义的国家观,而常将民族观念消融在人类观念中,亦常将国家观念消融在天下观念中。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我华夏是一文化意义上的民族,你愿意学习华夏文化,接受华夏文明,那你就是华夏族。 我中国国家的凝成和民族的融合共同演进,实际上是同一件事。自上古迄先秦,中国民族以华夏族为主干,纳入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之类,融合成秦汉时代之中国人;迄南北朝,容汇匈奴、鲜卑、氐、羌诸族,成隋唐时代之中国人;迄元末,汇进契丹、女真、蒙古之类,成明代之中国人;满族入关至于现代,又融和了满洲、藏、回部、苗等,这种趋势,尚未达到一止境。 周边民族对华夏文明皆抱一向慕之心,诚信学习华夏文化。北魏是鲜卑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姓易俗,自觉成为华夏的一份子。元、清,特别是清,汉化极深,诸如康熙、乾隆在汉学有很高的造诣,纳兰容若等一如汉家的士大夫。 中国民族常在不断吸收,不断融合和不断扩大与更新中。同时其主干大流,永远存在,且极明显的存在,并不为他继续不断地所容纳的新流所吞灭或冲散。 中国民族禀有坚强的持续性,伟大的同化力。这要归功于我民族之德性和文化之内涵。 此中有一点须特别注意,我国家之凝成为一种向心之凝结,故能绵延至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和价值认同,是我们走向世界、拥抱世界文明的价值根。我们要从弘扬传统文化中,去找我们的精气神,文化的软实力,它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外在标志。

(0)
1 2 17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