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空巢老人如何养老?

发布日期:2013-11-21    浏览次数:4175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于1999年早已进入老龄社会,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再加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变化和人口城乡流动等因素,“空巢老人”数量呈日益上涨趋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夫妇单独居住,没有子女陪在身边照料,他们的养老生活出现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经济来源问题。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子女孝顺的老人生活条件不错。但独立居住后,他们中大部分是靠着退休金来维持日常吃穿住行开支,没有退休金的老人生活条件就更差。其次,身体素质问题。老年人身体素质普遍比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天气因素得病生病,没有子女在身边,很容易出事,而且单独去医院不方便。再次,生活方式单调。“空巢老人”通常因为受到身体因素限制,所以主要是以打牌娱乐,公园锻炼为主,生活方式极为单调。由于子女不能经常回家,他们也会变得十分孤独。

        “空巢老人”如何养老是一个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它的完善不仅将给“空巢老人”自身带来极大的帮助,同时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进步。对此,你能提供什么样的好建议吗?你家里有老人吗?你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的?

相关热词搜索:养老 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118)  |  中立(6)  |  反对(2)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RTGBDG2019-03-20

美国的各行各业都有老年人的身影,社会的包容程度要比中国高的多。 不信,你可以观察下美国的空乘服务人员。在中国,空乘服务人员往往是年轻漂亮的“空姐”,但美国的空乘服务人员年轻的、年长的、胖的、瘦的、男的、女的都有,那些年长的“空姐”们拥有甜美的笑容和温柔的服务态度,和年轻少女们相比,没有任何逊色之处。 这并不是空口白话,你看一把年纪的川普大爷和希拉里大妈,都年过70了,两人参与竞选时的激情和毅力和年轻人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从整体上看,美国中老年人的水平是非常高的,很多人都秉持“心不老,人不老”的观念。 在美国,成长最快的互联网用户是老人,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来看,60岁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只有同龄美国人数的一半。 为了保持身材,美国老人会去参加各种俱乐部、健身课程,甚至是老年运动会,有些还会继续参加教育以保持自己的心智技能。即使上了年纪,也仍然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并尽力展示。 而在中国,大多数老人退休后不再做全职工作,无所事事的时候,极容易感到孤独,或者感觉生命失去了意义。 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能去发挥价值,产生价值,而是整个社会的氛围给自己灌输一种“我不能再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了”、“老年人必定跟不上社会潮流”的观念,屈服于照顾孙辈,害怕学习和尝试新事物。 中国的老人们想要早日退休,跟孝顺的孩子们一起生活, 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子孙环绕、团结美满的家庭生活才是他们毕生最大的追求。 然而,美国人崇尚自由,享受私人空间,很少依赖子女养老,即使年纪大了,也大多选择自己居住。 其实美国老年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国家文化和社会氛围都是离不开的,因为社会的宽容度高,老年人们才能有机会从事各种各样复杂的工作,多途径实现人生价值。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社会也需要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支持,还有人格尊严的肯定。 中美之间的差异不可避免,但如果我们能够理智、合理地看待这些分歧和差异,可以帮助老年人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取之所长,避之所短,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保持信心,拒绝年老,享受生活,也许中国的老年人们能够带给这个社会更多的活力和精彩。

(0)

DRGRYT2019-01-18

退休之后,除了有老窝,还需要有这几件宝,生活才会更美好哦! 1、有老伴:少年夫妻老来伴,相伴一生的夫妻,到老才是最为重要的。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老夫妻。 2、有老窝:人到老年要有个避寒挡雨的属于自己的家。要记住:父母的家永远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永远不是父母的家。 3、有老底:老年人手中要有点积蓄。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不到断气时,积蓄不能随便交出去。 4、有老本:身体是人生的本钱,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硬朗的体质是财富也是自立的本钱。更是对儿女们的最大付出和支持。 5、有老友:人是社会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阅万个人。这是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愉悦心情的必由之路。这个“阅”就是要和人交往。人到老年更要多交朋友,多与人来往。网络开拓了与远隔千里之外的人交往的平台,能更多地交友、会客。

(0)

杜凡2018-11-13

常回家看看。别拿没时间当借口,时间好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看妈妈的时间,实际上是在一天天减少。孝顺孝顺,口口声声说要尽孝,可实际行动中总是不顺着妈妈的心意来,以为自己是为她好,而实际效果则总是气着她老人家。这样的行为,对母亲的伤害也不小。孔子说色难,就是这个道理。

(0)

Chulus2018-10-23

在中国,家庭养老依然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虽然有养老院,但是很多人是不愿意把老人送到那里去的,怕背上骂名。在过去,老人在家中非常有威严,谁不孝敬老人,将会被众人评说。可是现在,老人的尊严不再被推崇。伴随着他们的衰老,他们的创造力在一天天下降,随着创造力的下降,他们的发言权和社会权威也在一天天缩小,他们对这样的变化已经彻底无能为力。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各种影响,许多人把父母的养老当作一种负担来看待,造成了许多老人对待生活的孤寂和无奈。我觉得到我们这代人老的时候,选择的肯定是老年公寓了,我们看重的应该是身体检查和专业医护人员照顾及人员之间交流等情况了。莫让“黄昏”无处安放。养老问题是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觉得根据老人的经济能力和知识文化水平的差异,政府机构和社会舆论应针对不同人群倡导不同的养老方式。围绕老龄人群,开发老年市场。引导养老观念,因地制宜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在全社会促进形成尊重、关心帮助和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0)

秦怀德2014-10-23

老年,应该是快乐享受一辈子劳动成果的时候。然而,如何能做到享受快乐?《美国退休人员协会杂志》近期载文,刊出老年专家戴伍•伯纳德总结出的“老人快乐的10大要素”。   1.拥有快乐老伴。一起历经多年风雨,老夫老妻欢笑依旧。夫妻感情更加成熟固化。有快乐老伴的陪伴和支持,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变化。   2.保持忙碌与休闲平衡。几乎没有人会满足于完全无所事事的老年生活。随着忙碌工作生涯的结束,退休后的最初几个月或头一年可能会让你感到能好好地喘口气。但是,接下来的若干年中,如果只是休闲,则会让人感到无聊乏味。最好能在各种活动与休闲放松之间保持平衡。   3.多帮助他人。帮助他人等有意义的事情会带给老人强烈的成就感。它可以是邻里之间简单的帮忙,也可以是义工之类的志愿者活动。   4.坚持运动。老人做事放慢节奏是自然现象。但运动不能放弃。坚持每天适量运动,不仅有助于健康,还能开阔心胸,放松心情。   5.回忆往事。衰老最残酷的结果之一是记忆衰退,对一生中最精彩时光的记忆可能变得模糊。一些人有幸拥有敏锐的头脑,能回忆起往事的细枝末节。   6.经济独立。理想的退休生活是能保持独立性,相对安全地在家颐养天年,有足够的钱支付账单,能维持较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7.做个好爷爷好奶奶。当上爷爷或奶奶后,儿孙绕膝共享天伦,无疑是人生一大乐事。偶尔遇到麻烦时,老人可以打电话给孩子父母求援。但是老人的工作就是娇宠、爱护令人高兴的小人们,让他们快乐幸福。成为好爷爷好奶奶的条件是:一些爱和关注,一点耐心和幽默感。   8.做事有计划。无论是想探索从未涉足的领域,还是只想过悠闲的退休生活,最好想象一下“何种生活能带来最大快乐”“什么活动什么爱好会让日子更充实”“选择谁和自己一起活动”等。   9.分享爱。好友、家庭成员甚至宠物,无不需要爱。对很多人而言,给予爱比接受爱更令人快乐。   10.不成为负担。为人父母时,老人是孩子的依赖对象,为他们上学、安全和健康等操心,给予他们支持。如今退休了,希望避免角色转换,不要成为孩子们忙碌生活的负担。 (转载:王晓《老人快乐的法宝》)

(0)

bn2014-07-28

为了写《孤舟》这本书,我采访过几十位60多岁的退休者,他们其中的多数人,在退休以后,都患上了各种各样的疾病。虽说到了这个岁数,体弱多病也很正常,但说起来60岁还算年轻。现在男性的平均寿命是79岁。从60岁退休算起,如果不能活得精精神神的,可是个麻烦事儿。   一般来讲,退休后用不着去公司了,可以在家享清福,比起上班的时候来,体力上应该轻松得多了。为什么突然生病的人会越来越多呢?而且很多都是严重的病,各种癌症,心脏、血管等机能障碍,甚至脑溢血和脑梗塞等等,患上的净是退休前想都没想过的病。   很多人就会问他们:“你是不是工作太累了?”或者“你是不是太逞能了?”等等,但绝大多数的人既没有逞能,也没有太累。   非但没有太累,简直是闲得无聊,生存意义的缺失,是几乎所有退休者的共同感觉。退休后,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从社会的第一线退出,不再被企业和人们需要了。不正是这种不被需要的丧失感和生存意义的缺失让退休的人们失去了精气神,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的吗?   我这么一写,可能有相当多的人会反驳:“哪有你说得这么邪乎啊,虽说没有了生存意义,也不至于患上脑疾和心脏病什么的呀。”   但心情的好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的人就很少得病。与此相反,一天到晚抑郁寡欢的话,病魔就会老来光顾。所谓病由心生,就是这个理儿。经常会碰见那种张口闭口“忙死了,忙死了”的人,整天马不停蹄地忙这忙那。甚至为了强调他很忙,特意给人展示他的日程排得满满的记事本。   遇到这种人,人们会不安地想:“忙成这样,受得了吗?会不会劳累过度而病倒啊?”但是,很少听说过这种人会倒下或生病。   为什么他们没事呢?虽然不可思议,但你如果仔细观察这类人,就会发现他们都很愉快。他们嘴上抱怨繁忙,其实是乐在其中,有时甚至显得很自豪。   说到底,他们是心甘情愿这么忙碌的。对于自己现在有这么多的工作要做,能够为社会做贡献,感到很满足。   这种繁忙和精神紧张一起产生了生存的意义,全身的血流和代谢都变得愈加活跃,身体状况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如此看来,你就会明白,对人类来说,生存意义和工作意义是多么重要了。   前几天,我听一个外科医生说,越是忙忙碌碌、老是闲不住的人,就越不会患上大病,即使得了病也容易治好。哪怕得了癌症,复发率也比较低。   综上所述,可以说,男人,特别是退了休的男人,首先需要找到可干的事,找到生存的意义,这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转载:渡边淳一《享清福时却百病生》)

(0)

doubale2014-06-12

老龄化的警钟,已经悄悄地在台湾敲响。过去20年,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战后婴儿潮世代的老化,以及生育率持续大幅下降等影响,台湾的老年人口在近年已经超过幼年人口,直逼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的“高龄社会”。这意味着,我们响应高龄社会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困难,其中高龄者对于健康照护的需求,最为重视。 高龄者的健康问题具有其特殊性,因此高龄健康照护需要突破目前的照护模式,展开更积极的医疗改革。高龄者慢性疾病的比例高,同时多重疾病、多重用药及多重就医等情况,也随着慢性疾病的增加而有相当高的比例。这对台湾目前的医疗照护模式,形成相当大的威胁,一方面造成台湾健康保险的财务负担,另一方面也无法提供高龄者所需要的照护。 第一个医疗改革的关键,在于“整合性照护”的具体实践。这是高龄者健康照护的重要元素,通过适当的照护规划,将高龄者的诊断、治疗、照护、复健及健康促进等,采用“以人为中心”的方式,进行个案照护管理,提供高龄者更为适当的健康照护。这对于各种慢性病缠身,需要不时跨越穿梭多种照护场所的高龄者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其次,“功能维持”以及更为积极的“预防性”概念是高龄者健康照护的核心概念,换句话说,适切的健康照护是在老人倒下来之前开始,关注于如何让能走的老人走得更快更远,如何让能维持日常生活的老人享有更具尊严与活力的岁月。而不是在老人倒下来之后送到医院,往往都为时已迟。目前以急性照护为主的医院照护,常常忽视了“功能”面向的处置,因此常常有“病好了,人的功能变差了”的情况,对高龄者生活质量造成相当大的威胁。 第三,高龄者的健康需求,特别需要“周全性的评估”与“多面向的介入”,通过适当的预防、治疗与复健,建构起高龄健康照护的连续性。这无法只凭医院中的仪器、检验就能够成事,还需要联结多种医疗专业的团队进行合作与协调,通过共同的评估与对话,拟定适当处置计划,提供高龄者所需要的多面向的处置,而不仅是药物、手术等急性处置而已。 第四个关键,则是医疗体系与长期照护的实质联结。目前台当局正积极研拟长期照护保险,希望能提供给台湾不断攀升的失能家庭,更为全面的经济以及实质照护的支持。然而,老人的医疗以及社会照顾需要妥善的相互搭配,否则会出现“社会性住院”或者“道德风险”等浪费资源的现象,造成社会保险更深的财务危机。 台湾需要拿出更大的决心,展开更为积极的医疗改革,迎接银发社会的来临。换句话说,若只依靠目前的健康保险给付以及医院诊疗,并无法满足这样的高龄照护需求。掌握高龄社会健康照护的特征,建构更为整合性、预防性、周全性的照护模式,并在目前长期照护保险立法过程中,架构起医疗与社会照顾的适切联结,将会是下一波医疗改革的关键。(转载:辛胜《台湾敲响老龄化警钟》)

(0)

changwu2014-04-28

面对老龄化问题,日本如何应对? 事实上,过去几十年中,为应对老龄化,日本政府出台多项措施,可谓不遗余力。早在1963年,日本政府就推出倡导保障老年人整体生活利益的《老人福利法》。这部法律迄今有过多次修订。其主要内容有:政府出资修建特别养老院,为痴呆、卧床不起等体弱老人提供服务;强调发挥老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特长,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探索和逐渐确立一种适合于老人居家养老的方式和体制,强化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组织建设,并在财政预算上实行优惠政策;组织“老人俱乐部”,吸引老人参与社会活动;强调社会福利的地方化和一元化,加强地方政府对老人福利的责任和职权。 2000年,日本在世界上首推养老护理保险制度,国民需要交纳一定的保险费,65岁后就可以接受这项保险提供的服务。需要养老护理时可提出申请,经审查确认后可享受保险部门提供的不同等级的服务,被保险人只须承担10%的费用。 针对健康、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日本政府鼓励企业延长职工退休年龄,提供钟点工或合同工等非全职岗位,引导老年人发挥余热。从2013年开始,日本政府规定,企业有对临近退休却希望工作到65岁的人延长雇佣的义务。 日本政府中设有“少子化担当大臣”一职。上世纪9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曾为应对少子化问题提出强化育儿支援的“天使计划”,此后又相继出台育儿休假制度、扩充育儿补贴、增设保育设施等对策措施。 此外,日本政府也在考虑引进“外援”,缓解劳动力供应不足。 不过,即便政府多方面出招,实际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社会老龄化程度依然在逐渐加深。伴随着超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二战后日本第一次“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已陆续进入65岁,如何让他们老有所依、安享晚年,是当今日本的热门话题。由于少子化和人均寿命延长,今后日本的老年人口比重将进一步增长。据预测,日本老龄化率在2035年将达到33.4%,即每3人中就有一名老人。 日本媒体坦言,解决“少子老龄化”问题似乎没有“特效药”。另有分析指出,老龄化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日本政府在应对老龄化课题上依然任重道远。(转载:凯文《老龄化似乎没有“特效药”》)

(0)

limiaozhen2014-03-04

年轻人追求的是外面繁华的生活。而老人却喜欢的是宁静的生活,从而导致了很多子女没有跟老人一起生活的问题,而使老人与年轻人没有共同的沟通语言变得更加的平淡,我爷爷奶奶也是属于在老家生活的,我们是农村的,我觉得老人平时在家我们年轻人应该积极的多跟老人联系、多回去看老人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老人家喜欢农村的生活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常言道落叶归根。主要是希望政府在农村城镇方面能多建设一些老人院、活动社区,提供给老人更多娱乐新的生活,让他们每天保持愉乐的心态。

(0)

gaoshua2014-02-27

年轻人追求外面的生活,老人家却因为对家里的眷念而不愿意和年轻人一同出去外面生活,因而空巢老人才会不断出现。为了以后的生活,年轻人需要打拼,因而他们并不能因而空巢老人而放弃自己现有的事业。这个时候只能依赖于政府。假如政府为老年人举办一系列的学习生活娱乐活动,那他们仍然可以在家里愉快的生活着。有共同的话题,公共的人群这样老人将不会感到寂寞。另外在生活上也应给予补助,就医饮食方面政府应给予关注。或许还可以专门请一些人或者说是义工,在老人身体不适的时候为其解围帮助。另外也可以教会老人学习网络,以此方便老人与孩子的联系。

(0)
1 2 3 23条信息
1 6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