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用“互联网+”战略平台,加上各行各业的分平台来取代各种各样的软件,创造新的“云”上生态系统?

发布日期:2020-08-12    浏览次数:4813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更多“互联网+”人才,因此,这会带来关于“互联网+”的培训及特训职业线上线下教育的爆发。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想在网络上占有自己的市场份额。可以说“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那我们是否能用“互联网+”战略平台,加上各行各业的分平台来取代各种各样的软件,创造新的“云”上生态系统呢?快“畅言一下”跟大家聊聊你的看法吧。毕竟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一种思考……
相关热词搜索: 互联网+ 战略 平台 软件 创造 云 生态 系统
赞同(29)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陈柳青2020-09-24

生态的竞争往往是最激烈最残酷的。早在2011年,谷歌就推出了一种叫“Chromebook”的云端笔记本电脑,但当时的网络环境和产业生态都无法支撑这款产品真正成功,毕竟这种“离开网络就变板砖”的“上网本”,让用户感觉很鸡肋。传统PC霸主微软也推出过“远程桌面”产品,逻辑也是类似的,但也并未激起多大的市场水花。正如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所说,技术不是问题,生态才是。 但阿里和华为在场景上显然“精明”了很多。和阿里的“云电脑”类似,华为推出的“云手机”,也不是面向个人消费者,而是主要面向企业客户,满足其在智能托管、云手游、众播互娱、移动办公等特定场景下的需求。可见,这类“云XX”产品的竞争核心在于云,在于生态,而不是端。 张建锋也举例说,实际上,现在市面上其实有超过1000种手机操作系统,但并不是技术做得好,就一定有人用。因为操作系统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个生态问题。“开发者最多支撑两个操作系统,开发成本决定了不可能有第三个、第四个操作系统成为主流。”他说。 张建锋认为,今天不仅是“端”会慢慢变成基于云,软件以及软件的信息也都会基于云。“比如你用美图秀秀这样的图片处理或者文字处理软件,会先问你的云空间在什么哪里?然后会从云上调取照片和文档。”他说。“这件事一定会发生,以后每个人在云上都会有一个账号,所有的信息都在云端。阿里云也做了一个应用,很快会推向市场。”张建锋透露。 而这个阿里云酝酿推出的新应用,其实外界已经在热议,那就是“阿里云要做网盘了”。张建锋也对此进行了回应:“我们的梦想和愿景都不是网盘,阿里云做的也不是网盘,而是个人云。个人云会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它不是一个简单地帮你保存信息的网盘,而是还能提供很多智能化的能力。”(《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0)

萍萍2020-09-21

成也萧何败萧何, OGAS的去中心化思想不就是当下火爆的区块链概念的核心么?数据万岁

(0)

htyre2020-09-21

基础研究没有20年都见不到成果,但一定要做,这些研究机构就应该融入到科技企业一线去发掘课题,跟当年上山下乡一样,不应该坐在实验室等国家安排

(0)

细雨如丝2020-09-19

「开发 OGAS,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中心化,还有去中心化。」格鲁什科夫对《纽约时报》编辑说。交给电脑的重要经济决策可以在本地进行,本地授权用户未来可以直接相互通信,无需网络中心节点许可。OGAS 计划放弃冯诺依曼架构,即内存、中央处理单元和控制设备独立运作。今天,它可以被称为神经网络——格鲁什科夫的开发人员模拟了巨型共产主义网络的连接系统。

(0)

trtgfg2020-09-06

对于破解芯片困局,华为与很多业内人士都看到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去年华为也主动公布“备胎”计划。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日前表示,过去十几年华为在芯片领域的探索从严重落后,到比较落后,到领先,到被封杀。“我们投入巨大研发,但很遗憾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华为没有参与。我们只做芯片设计,没有芯片制造,我们很多很强大的芯片都没有办法制造了,我们说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技术创新,技术、技术、技术。”

(0)

htvf2020-08-25

全球各国的经验均表明,一个国家若想向技术链的上游挺进,必须具备四大要素:(1)大规模投入资金;( 2)拥有获取技术和知识的渠道;( 3)进入庞大的市场;(4)推行鼓励竞争和创新的有效制度。日本( 汽车) 、韩国(半导体)和中国(高铁和液晶显示器)曾经的技术飞跃无不表明上述四大要素对于科技发展和创新不可或缺。举例而言,中国的高铁行业便得益于国家层面的支持,中国政府从2004年以来持续投入巨资完成了2万公里铁路建设。中国也与全球4家领先的老牌高铁企业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此外,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高铁市场,总里程数占全球 65%。由于高铁被中国列为国家重点产业,企业高管和工程师都明白任务的紧迫性,因此能够高效调动资源,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且针对中国的运行环境开发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大规模部署。 我们从以上四大要素入手,对中国的技术行业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第一个(投资规模)和第三个(市场)要素上拥有极大优势。中国不但有能力提供充沛的科研资金,也拥有足够 的市场空间来推动技术的商业化。因此,中国向技术链上游挺进的关键点就落在了第二和第四个要素上,也即积极开发和收购核心知识技术,以及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以确保其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竞争活力来促进创新。对这两个要素而言,参与全球价值链以及加强资本、知识、人才流动都可以加快中国向价值链上游挺进的速度。

(0)

逸辰2020-08-19

说真的,没上研究生的时候,我认为中国是强大的,我是工科,成为研究生后,我读了大量的文献,了解到了差距,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差距让我没那么有底气说我们已经是强国了。从华为事件,抽丝剥茧能看出来是中国半导体事业的羸弱。没办法,芯片上我们比美国差了太多。你说科技强国对吧,咱们一直在做,可是做出来的东西美国对我们来说就是降维打击,市场经济不是傻子他们还是会选择美国制造,所以中国的半导体芯片行业虽然持续前进,但始终很难。中美之战美国把一些工业软件说禁就禁,有些课题就明显感到吃力,美国不让用了怎么办,想找个代替的,找了一圈是有个国内开发了十多年的软件(但竟然从未听说过),效果差强人意凑合能用,私下聊天还是希望哪天美国解禁还是要用回来的。当时有种很深的无力感,事不摊到自己身上都能政治正确。但是我也觉得华为事件一定是给了国人一个强有力的警钟,再不发展软实力,我们依旧会被美国扼住喉咙,理工科的发现依旧需要国家的支持,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

游记2020-08-17

我想说说颠覆,就是我们的创造性从何而来。当我们在思考颠覆时,有三个规律:一、不管你在哪个行业,颠覆不是从内部出现的,而是从外部推动的,内因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医药界的创新和发展,并不是医药界推动的。搜索引擎的创新,也不是从搜索开始的。 二、一些一蹴而就的现象和技术,只是看上去很突然,但它其实已经在背后存在了很多年,比如VR已经25岁了,只是因为没有满足成为产品的底限要求,所以到不了大众的视线。 三,创造或者发明,是一个不挣钱的市场。首先大多数的发明都是失败的,风险非常高,一开始的质量非常差,也就意味着利润非常低,任何商人都会告诉你,投资这一行是非常不挣钱的。市场小、前途未卜是创业公司的坐标,成功的公司不需要承担这些风险。但是创业公司没有选择,因为他们挤不进那些体量大、很赚钱的市场,只能从这块看起来很差的业务做起。

(0)
1 2 18条信息
1 1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