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裁员是为减少成本费用,而扩大市场或技改则可创收,故裁员不是企业自救的唯一手段?

发布日期:2023-07-01    浏览次数:1678

        “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这句话适用于矛盾者的事务,同样也适用于全球经济的发展。自“口罩事件”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发展进入萧条期。降薪、裁员并非仅仅发生在一国或者是几国之内,而是一种全球趋势。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当代,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规避掉全球经济发展进入萧条期的影响。

  

         因为疫情问题,到底有多少人失业?失业裁员,在最近被提及的愈发频繁。如今的工作也越发的不安稳了,各行各业都在萎缩,甚至有的直接倒闭。如此大环境下,这场裁员潮步伐之迅速,先是制造业,再接着就是体制内,清退编外人员,之后就是金融界、互联网。统计局发布失业率数据,十六岁至二十四岁的青年,失业率达到了百分之二十点四,这个数据是近几年的新高,其影响更是非常深远,用数据来说,可能大家不觉得什么,形象的比喻一下,就是五个青年,就有一个深陷失业的泥沼......我们知道,裁员是为减少成本费用,可换一条思路,积极扩大内外市场或技术改造(技改)则可创造收入(创收),用营收来弥补成本。故有人说裁员(下岗)不是企业自救的唯一手段,除非该行业(企业)属于夕阳产业,无法起死回生。对此,您觉得此观点是否正确呢?请说说您的看法吧!

相关热词搜索:裁员 成本 市场 技改 自救
赞同(31)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佛光普照2023-07-28

本华大叔,不想有才华,只想有个工作过活!

(0)

崔红双2023-07-28

关于商业: 01 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公司,一种是为提高价格而工作的公司,一种是为降低价格而工作的公司。 02 最重要的商业法则之一是:抱怨不是办法。要知道,你只能同「现有」的世界合作,而不是同你「想要」的世界合作。 03 创业初期,公司是一个人的事情,至少在第一天是这样。你不仅要想「做什么」,还要亲自去做。随着公司壮大,在某个阶段,你大部分时间想的是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 最终,在某个阶段,你大部分时间想的是谁去做,而不是做什么。因此,你可以把它看作这样一个过程: 从「怎么做」到「做什么」,再到「谁去做」。 04 沃伦·巴菲特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说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3个盒子:收件盒、发件盒和难题盒。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面临让我们陷入无限循环、无法做出决策的难题,我们就会把它转换为一个直接的问题: 「怎样做对客户会更好?」 05 成功没有神奇妙方,关键是要抢到别人前面。 大多数决策,只要有大约70%你想要的信息,可能就应该做出;如果你等到有90%的信息再做决策,大多数情况下,你可能就慢了。 06 我一直主张先做大,再做强。 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投入公司所有的行政资源、时间、精力和人员,去努力提高1%的运营效率。 相反,你应该先努力做大公司的规模,做到连提升1%的效率都至关重要的规模。 07 我们的市场领导地位越高,我们的商业模式就会变得越强大。 08 好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利润和净现金流一直都是杠杠的,而且竞争对手哪怕在很长时间里也很难抢。 你自己可以想想谁的生意是很难抢的?然后再想想为什么? 09 有时候,人们看见问题,并为之感到烦恼。于是,他们创造了某种解决办法。 而有时候,你可以采用「逆向工作法」。事实上,我认为在高科技领域,很多创新都来自于此: 当看见某种新科技、某种新东西或者某种对世界的新理解时,你可以从解决办法出发,逆向工作,去找出恰当的问题。 10 做企业家的诀窍是,知道什么时候要固执己见、什么时候要保持灵活。 我的经验法则是:大事情上要固执而严苛,小细节上要保持灵活。

(1)

mmlkow2023-07-22

听到全国失业率只百分之五点二,我就笑了。我们一个五线小县城的真实情况,也是我亲身经历,上半年我父子三人都失业,找工作找了三个月,有一个企业招聘五名员工,面试时六百多人任聘,今年很难找到工作,我是五月份找到了一份管理园林绿化的工作,二儿子也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的,6月底才找到一个塑料袋生产厂上班,每次去任聘我都是看到人满为患,也许是我们小地方工作难找吧。

(0)

珍珍2023-07-20

极少数的一部分,纯纯的技术大牛,行业翘楚,这种人往往聪明得很明显,而且跟其他人是有明显的代差的,他们能解决那种你这辈子都解决不了的难题。经常有人说的那种"阿里高P",就有这种大神,当然也有混子,只是这类混子的"混功"也是高的没谱,屁也不会,却能通过揣摩上意一直混下去,还拿高薪,这比那些技术大牛更难一些。你说裁员是不是先裁这种人,真不一定,因为他们往往跟领导关系好,领导觉得技术骨干可以换,却离不开这种人。

(0)

欣然2023-07-18

裁员潮可能会引发降薪潮。 互联网行业习惯了很多年的一种模式,你只要跳槽,收入就能上升。今后这种模式可能要结束了。 为啥以前跳槽就能涨工资呢?因为那时候投资了无数的项目,各个公司都需要人,经常好几个公司抢一个计算机相关人才,可不是工资一直涨? 但是这种情况估计到头了。原因也是我去年就在说的那个逻辑,互联网领域该做的app已经基本都做出来了,叠加预期减弱,大量的"预研项目"被砍掉。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其实咱们自己想想,关于社交,吃饭,打车,外卖等等涉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东西是不是都差不多了?你总不能为了上厕所也搞个app吧?其实上厕所也有app,只是需求太小,根本推广不开。这也侧面印证一件事,互联网产业已经渗透到尽头了。 我理解这也是为啥马斯克把推特裁的只剩下了维护人员,因为他作为外行反而看得很清楚,互联网企业就那样了,该有的都有了,没啥新东西可研究,需要的是其他领域的突破。脸书前几年就不咋折腾互联网,主要跑去搞那个元宇宙,小扎也知道互联网已经进入了收尾期。 再看看国内,互联网大厂现在主要发力方向都不是互联网,而是类似云计算,游戏,人工智能等新领域,这些领域其实都不算互联网行业,而且这些领域现在并不需要太多的人,需要的是顶级的大神,于是开始裁掉边缘部门,集中力量买显卡搞AI。 而且我这两年跟很多大厂HR聊,他们有个共同感触,就是前几年招聘进来的人工资给高了。尤其2020年之前的,那时候项目多,投资多,股价高,所以招聘的时候谈工资实在是太离谱。这两年开始过紧日子了,觉得给得实在是太高了,于是他们想把这些人的工资降下来。 怎么降呢?裁员呗,把那些一两百万一年的裁掉,换成五六十万的,反正能力也差不太多,甚至心态还要好一些。还有更离谱的,一个员工是2019年一百多万招到的 ,当时市场环境很好,都在抢人,所以就给了那么多。去年把他开掉后,今年再给他打电话,问他愿不愿意回来,只给之前的一半收入,对方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因为他也找不到那么高的工作。 这也暴露了一个国内企业的麻烦问题,就是工资只能涨不能降,想降薪就得折腾一圈。不过在制造业领域已经实现了动态工资。此外由于没法动态管理,大厂们都在使用外包,经常一个项目组,只有项目经理和几个骨干是自己人,其他的都是外包。如果预期不好,就果断把外包全部裁掉,骨干调入别的项目。 今后"跳槽涨工资"越来越成为了历史。如今你一旦失业,可能要跟你一起失业的小伙伴同在一个资源池竞争,可能还得跟那些已经在跑滴滴的同行竞争,还要跟刚毕业的大学生竞争。 企业也可能推动一波"性价比替换",也就是用高性价比的人替换掉低性价比的。 而且不要以为影响不到三、四线企业,都会影响,就跟波浪似的,一波又一波。(九边)

(0)

山高海深2023-07-11

好公司总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无相生 有无相存 ,既要有 又要无, 适度的有一些 ,适度的去除一些 ,才能恰如其分, 恰到好处

(0)

孟界华2023-07-11

君心似我 [合十][强][强][强]长叹息一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0)

勇者无畏2023-07-09

全球范围内,“德国制造”优势并不在价格上。你跟日本人可以谈价格,但你跟德国人谈价格,一刀都砍不下来。德国人甚至不承认有“物美价廉”这回事。“德国制造”的优势在于它的质量,它解决问题的专有技术,它优秀的售后服务。德国企业发展的一般产品都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高难度,别国一时无法制造出来 的产品。德国30%以上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都是没有竞争对手的独家产品。德国人生产的工业制造品,大到挖地铁的掘进机,小到文秘工作中的订书机,从 质量上讲都是世界第一。(工业智能化)

(1)

海阔天2023-07-06

【作为卓越的团队,一般都具有以下品质】 一,团队成员有共同的使命。团队知道其自身存在的理由:执行组织的使命。使命清晰阐述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目的,使命的表述仅仅是一句话,却可以引申组织行为的全部,其特殊性使该组织区别于其他的组织。团队中每个人都知道该使命并以其作为指导。 二,团队成员有共同的愿景。所有团队成员都了解组织的愿景,即预期未来的清晰的心理图景。领导者提出了愿景的雏形,团队成员共同发展充实愿景。愿景的表述蕴含了团队每个成员的需要和渴望,具有前瞻性,又非常贴近团队成员的日常生活。在愿景和现状之间存在的张力能激励团队成员。 三,团队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任务描述了组织存在的理由,愿景描述了组织的实现目标,价值观则描述了组织运行的原则。价值观是组织的指导理念和团队/ 成员日常行为的方针。由于团队成员恪守价值观行事,价值观的表述和实践便是相 同、一致的。 四,团队成员有共同的战略:战略被描述为书面计划,作为由现实通向愿景的“地图”。计划是团队成员共同研究的成熟的文件,包括两个部分:一个5年战略计划和一个年度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适当建立在季度基础上拟订,每一年过后,战略计划都越来越逼近于未来目标。 五,团队成员真诚相处,坦率交流。团队成员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彼此坦诚相见,公开透明。真诚、开放式的交流使团队成员之间彼此高度信任。 六,团队成员自由表达个人观点。团队善于融合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性好比是圆心:共同的任务,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策略;多样性就好比是圆周所围筑的范围:每个团队成员的独特的个性。没有统一性,就不会有团队没有多样性,团队将会失去活力。 七,团队成员公开处冲突。一些团队可能认为有矛盾冲突不好,但卓越的团队认为矛盾冲突是有益的,必不可少的,因为这只是思想的冲突而不是个性之间的矛盾。在这里,团队成员完全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期待并乐于接受思想方面的碰撞,这种思想的碰撞能够升华其认识。八,团队成员群策群力,同谋事业。当组织面临重要问题或抉择时,成员团结一致共同应对,他们各抒已见,常常能够拿出可以广泛接受的解决方案。大部分问题和抉择的最初解决需要两个先决条件:第一,恪守共同的任务、愿景、价值观和策略方案——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框架;第二,成员之间彼此尊重,乐于聆听对方的观点——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实质内容。这便是团队工作的最佳状态 九,一旦做出决策,每个人都必须支持。当群体做出决策时,每个人都不会各行其是,然而在决策过程中,每个成员均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试图说服他人。在讨论之后,团队通常会在一个给定的两者择一方案中取得共识。团队的每个成员都会支持赞同这个决策结果。 十,团队的智商高于团队成员的平均智商。彼得,圣吉提出了一个精灵古怪的问题:“管理团队中每个人的智商都超过了120,怎么群体智商才有63?”多好的问题!可是在管理界,的确存在这种现象。管理团队的产出——以决策或解决方案的形式出现——可能会远远低于成员个人的期望智商水平,但卓越的团队不会这样。我们发现了一个团队的智商至少比成员的平均智商水平高出10分,原因就在于团队学习的原则。 ——摘自《领导科学》刘银花 姜法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282页、第283页

(0)

徐坦言2023-07-05

关于安逸。今天的时代,永远不会有安逸的生活。我们每个人就像在大海上航行的小船,现在的海面是波涛汹涌,浪头不断来袭,选择安逸的人,一定会被巨浪掀翻。看一下这个社会吧,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无论你是一个多么牛的人,总有一种革新针对你。比如机器人要取代蓝领、人工智能要取代白领。所以,我们必须随时做好各种准备和防范,静观其变。奋斗,才是中国人一生恒定不变的主题。谁要是停下来享受生活,谁就会被赶超。所以,无论你有多少成就,多高的地位,你都不能选择安逸,你必须时刻准备战斗!

(0)
1 2 3 21条信息
1 8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