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美国从亚太撤军,换取朝伊去核?

发布日期:2014-05-30    浏览次数:3025

  

        长久以来,美国对全球霸权的渴望从未停止,面对日益强大的亚太地区,美国派往的驻军力量也在逐步调整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基地主要有:设在阿拉斯加的阿尔文多夫空军基地,设在日本的横须贺、冲绳海军基地,设在韩国的乌山空军基地和汉城基地等。与在澳大利亚、新加坡、菲律宾仅仅几千人的驻军规模相比,日韩是美军在亚太的重镇、美国“重返亚太”的基石。而美国调整亚太军事部署时往往以朝鲜核武器为借口,朝鲜2013年2月12日进行第三次核试后,美国海军“伊利湖”号导弹巡洋舰在美国导弹防御局的卫星支援下成功进行了一次反导系统试验,被认为是对朝鲜核试验的直接回应。早前,美国指出如果中国能试压朝鲜放弃核武器,就可以直接影响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因此,为了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共绘网建议用美国撤军换取朝伊去核你有什么想法?你赞同吗?

相关热词搜索:美国 核武器 亚太
赞同(47)  |  中立(1)  |  反对(1)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qianduixue2014-06-23

过去十几天来,伊拉克安全形势急转直下,反政府武装以闪电之势攻城掠地,直逼首都巴格达,令美国和世界震惊,然而奥巴马政府至今仍拿不出良策帮助伊拉克政府应对危局。实际上,伊拉克只是美国中东困局的一个缩影。 一、美反恐十多年,“基地”遍地生   从伊拉克撤军一直被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做一项外交成就加以宣扬。然而,自美军2011年底拔腿走人后,伊拉克暴力和流血不断,2013年更是达到一个高峰,8000多人死于非命。   美国反恐十多年,打了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同时利用无人机在巴基斯坦和也门等地清剿武装分子,到如今却发现“基地”组织遍地生根。奥巴马5月底在西点军校阐述美国外交政策时承认,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面临的“最直接威胁”仍是恐怖主义。   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已向美国紧急求援,要求美方出动战机或无人机对反政府武装实施空中打击。这给奥巴马出了道不小的难题。   历经数年血腥战争、数万亿美元花费和将近5000名美国军人生命的丧失,奥巴马面对的是厌战情绪强烈的美国民众。中期选举之年卷入中东另一场内乱,对奥巴马及其所属的民主党而言无疑存在巨大的政治风险。 二、伊乱局背后的教派之争   更何况,伊拉克当前乱局并非仅仅涉及伊拉克一国。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海湾和能源政策项目主任西蒙•亨德森认为,逊尼派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向伊拉克什叶派政府发起的攻势,实际上是什叶派和逊尼派争夺中东控制权之战的反映。同为什叶派的伊朗已经表示,它将采取“一切手段”保卫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圣地。马利基17日指责逊尼派大国沙特阿拉伯向伊拉克反政府武装提供资金和精神支持,应就伊拉克国内当前严重武装冲突承担责任。   然而,如果坐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肆意扩张,伊拉克有可能沦为极端组织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的又一“立足点”。这是美国朝野最不愿看到的景象。 三、美中东战略力不从心   奥巴马第二任期已经过去一年半,他和国务卿克里苦心推动的以巴和谈再次陷入停顿;叙利亚战火仍在燃烧,生灵还在遭受涂炭;伊朗核谈判艰难前行,前景不甚明朗;利比亚武装冲突再起;埃及局势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美国和北约撤军后阿富汗前景不容乐观;地区恐怖威胁严重,去年曾迫使美国暂时关闭20多个驻外使领馆。   与此同时,美国和传统盟友沙特的关系因叙利亚内乱和以巴和谈而疏远,与以色列的关系也因伊朗核谈和巴勒斯坦等问题而紧张。一些地区盟友采取与美国相左的政策。显然,美国的中东战略和政策虽然一再调整,仍然难以有效应对这一地区的实际矛盾和冲突。   美国在中东有五大战略目标,即维护以色列、沙特等盟国安全;确保美国主导地位;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打击恐怖主义和伊斯兰极端势力;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然而,美国政府的霸权和利己主义政策以及大搞双重标准的做法广受诟病。如不适应时代潮流发展对现行政策和策略作出根本性调整,同时尊重其他大国利益并与之开展合作和协调,美国今后只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力不从心。 (转载:易爱军、周而捷《伊拉克乱象,折射美国在中东已力不从心》)

(0)

doubale2014-06-12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为了遏制和对抗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也称“华约组织”),战后的美国开始整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立“北约组织”,从此,世界进入冷战时代。 然而,随着1990年德国实现国家统一和紧接着发生的“东欧剧变”,尤其是1991年的“苏联解体”,延续了40多年的冷战时代宣告结束,而国际格局也开始由单级向多极化发展,也就在这一时期,世界迎来了短暂的和平发展阶段。 不过,由于习惯了有“假想敌”或“人为树敌”,并有着强烈希望永做世界“霸主”习惯思维的美国一些政客们,在美国“一枝独大”,一时无法寻找到对手的情况下,他们开始把目光瞄向占领和控制世界战略资源上。于是,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伊拉克和阿富汗便首当其冲地成了美国打击的目标。而随着伊拉克和阿富汗原政权的倒台,美国对占有和控制石油资源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再于是,中东的另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伊朗和北非石油富国利比亚也成为美国的目标。然而,伊朗毕竟不是伊拉克、阿富汗,在受到美国种种恐吓和打压下,伊朗通过与美国斗智斗勇,最终没能倒下,而利比亚则重蹈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命运。尽管伊朗没能令美国如愿,但整个世界石油战争,美国最终仍以几乎完胜而收官。 也许担心继承了原苏联主体的俄罗斯会再次整合原独联体国家“东山再起”,在一边进行石油战争的同时,美国也在加紧将“北约”东扩,并在中亚地区发动了一场席卷多国的“颜色革命”。几乎就在一夜之间,原亲俄罗斯的中亚一些国家政权在突如其来的“革命”中被换成了“亲西方”。而这一时期,中国在进行了30年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也逐渐变得举足轻重。 尤其是随着中国GDP越过德国,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之后,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似乎越来越觉得中国成了它的最大威胁。加上2008年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欧洲多国陷入债务危机,而美国也在这次危机中遭受重创,甚至至今仍一蹶不振。而相反的,虽然不能幸免这场危机,但中国经济仍然以较快速度领涨全球其他经济体,加上国际一些舆论炒作,“2025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这些种种自然让坐惯了“世界老大”宝座的美国心里不是滋味。 于是,“重返亚洲战略”成为美国国家战略。尽管美国一再强调,其“重返亚洲战略”无关中国,但事实上,美国目的“地球人都知道”! 不过,作为“世界警察”的美国也清楚,世界不只有中美两国,在遏制中国同时,其还要兼顾欧洲盟友,并时刻提防俄罗斯“东山再起”,以及要控制中东、北非石油等等,由于战线太长,加上自身经济衰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显然力不从心。如何遏制逐渐强大的中国?美国最终选择了在中国周边拉帮结盟,并制造和挑拨与中国有领土主权争端的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矛盾,尤其最大限度支持和怂恿亚洲军事强国日本军国主义右倾化。 而这方面最明显的是奥巴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承诺,和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8日通过国防授权法案,对安倍政府增加防卫预算表示欢迎,对安倍意欲通过修宪以解禁集体自卫权一事表示支持。台湾多位与美、日决策层熟悉的专家认为,美国这一做法,显然是在制造中、日冲突,并为日本撑腰;加上美国高层日前诬指中国在南海“挑衅”。专家们认为美国做法充满冷战思维,其在中国周边拉帮结盟遏制中国,很可能将世界带入“新冷战时代”。 中国和美国虽分属不同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而且两国的确存在很多分歧,但这并不影响中美两国合作,正如美国领导人自己所言:中美之间合作多于分歧。而退一万步说,即便美国抱着冷战思维不放,但美国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的世界格局不是冷战时期,追求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流,尤其是随着新兴经济体国家不断崛起,合作共赢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共识,而这其中也包括美国的盟国。因此,这一切就注定了“新冷战”思维不会有出路,更不会有施展的机会。(转载:高杨《美国真要将世界带入[新冷战时代]?》)

(0)

wobuchixiangcai2014-06-10

如今可以肯定地说,美国和整个西方在世界上逐渐失去地缘政治优势是21世纪前14年的总趋势,为什么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不能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而且是在没有遭遇到什么强烈抵抗的情况下,美国就开始让出阵地。为了搞清原因,必须看看历史,苏联解体后单极世界模式占了上风,剩下的唯一力量中心主导着军事、经济、甚至精神层面上的关系,美国的意识形态一家独大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一、精神基础开始崩塌   美国精英把苏联的崩溃视为自己的胜利。显然,美国的领袖们认为全球博弈已经结束,现在可以实施那些庞大的计划了。能够抗衡的力量不复存在,可以全然不顾世界各地区局势的特点,为所欲为了。   在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政治中有着三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世界从此大同,应当发展共同的经济体系,每个国家在所谓国际分工中有固定的作用,国家间边界是历史遗留的痕迹,不应当妨碍资本、商品和人力的自由流动。   第二个观点是:社会建设的自由模式是全世界唯一可行的方式,应当得到充分发展,不应当受传统文化的限制。   第三种观点肯定西方文明在世界上的绝对地位,美国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它起着全球智囊中心的作用,主要生产信息产品这一现时代的主要产品。而其他国家的作用是开采原料和生产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商品。   不考虑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的荒唐之极的自由化政策,使自由主义思想名誉扫地。打着保卫民主力量的幌子为军事入侵辩解,公开支持新纳粹(如在乌克兰)或原教旨主义政治集团(在叙利亚和利比亚),使世界对西方模式失去了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美国对世界影响力的精神基础坍塌。   曾是美国绝对盟国的国家开始奉行摆脱美国控制的政策,随着苏联的陨落,这些国家不再需要美国的保护。美国对其经济的保护关系让它们感到不舒服。美国公开蔑视盟国的利益加剧了它们摆脱保护的愿望。   二、软硬手段均不奏效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精英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采取紧急措施来制止这种进程的发展。在所有的手段中,美国选择了花钱最多且最无效的手段——军事手段。   对21世纪初一些事件的分析就可以推测出美国这一时期战略的内容:以2001年9月11日的超级恐怖事件为借口,为大规模动武奠定道德心理基础,展开强力行动摧毁公开不屈从美国的国家,然后,以它为前沿阵地向中亚扩张,对俄罗斯和中国,对中东和北非国家施压。   美国及其北约盟友的打击行动取得胜利,在占领了这些国家的领土之后,它们在与起义者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战争中开始遭受重创。   2008年斗士小布什换成了和平主义者奥巴马,这一转变似乎意味着美国要洗心革面,要实施新战略。但目的仍与过去一样,改变的只是手段,软实力成为主要方法。   美国在中东和北非遭遇重挫。取代独裁政权的是极端的伊斯兰势力,它们不依附于西方,试图奉行独立政策。叙利亚几乎成功地反击了侵略,尽管代价惨重。在埃及,执政的那些力量开始转向其他的地缘政治中心,包括俄罗斯。   美国在中东和北非接连失败,于是传统的仆从国,如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决定在这一地区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在很大程度上摆脱美国的控制。   而且,美国实际上已丧失对南美国家的主导地位。最糟糕的是失去了对委内瑞拉——南美最大石油开采国——的影响力。在此背景下,宣布似乎有助于西方实现能源独立的“页岩气革命”实际上等于承认美国恢复对世界能源储备控制的企图破产。   美国控制整个乌克兰为未来打击俄罗斯建立平台的企图也遭受失败。   三、地缘政策脱离现实   美外交政策之所以无法令人信服,原因之一首先在于其目标定位不太具体。美国精英在这方面表现出一种明显的极端主义。他们解决问题的手法不是使事情逐步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而是做一切都尽可能地快刀斩乱麻,基本上是彻底更换一个国家——侵略牺牲品——的政权。结果造成管理的脱节:局势从明显可控的顶层政变转为一场革命,而革命是很难控制的,多数情况下根本无法控制。这在“阿拉伯之春”的各个阶段以及乌克兰都有体现。   对美国及整个世界极其危险的是美国地缘政策所暴露出的根基的虚幻。使命感、天赋的全球统治意识以及对某个高级目标的热衷,这些不仅体现在一些统治阶层代表的讲话中,在美国正式文件中也有反映。这时常会使地缘政策脱离现实,从而催生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冲突。   美国的失利还有一个原因,即对对方明显估计不足。结果造成几乎所有行动都旷日持久,多数情况下达不到最终政治目标,无法实现最初的行动计划。   美国最近几年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陈规的热衷。不同国家发生的“阿拉伯之春”都是按相同的、一成不变的套路,简直像是全盘复制,没有考虑到民族和其他特点。   在危机及一些非典型的形势下,美国政策暴露出灵活应变能力的缺失。行动缺乏系统性,所选方式远非最为有效。西方一些头面人物现身基辅独立广场或对俄实施制裁就是例证。所采用的力量既不符合相应情势,也不符合所要解决的问题。   总体上可以说,美国政策收效不大的原因带有系统性,根源在于美国精英机构自身及其运作的机制。短期消除这些原因是不可能的。 (转载:康斯坦丁•西夫科夫《美国为何在国际舞台接连失败》)

(0)

只若初见2014-06-10

 美国宣布“重返亚洲”,意在避免亚洲落入中国的势力范围,这是美国的长期战略意图。实现这一战略的方法和策略很重要。如果方法和策略失误,就会走向反面。如果从美国的自我认知、美国和亚洲盟国的互动方式、中国的崛起方式,以及中国和亚洲国家的互动方式来看,尽管美国在亚洲有所获,但失去更多。   美国的自我认知是美国作为全球霸权的意识基础,也是“重返亚洲”的意识基础。在国际关系上,美国是道地的现实主义者,但在这背后是浓厚的道德主义情绪。所谓的道德主义就是美国把自己的霸权行为“道德化”。美国历来把自己视为道德的象征,是一个仁慈的国际霸权。所以,美国一直认为自己在国际社会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并且也认为其他国家都会接受。 一、“仁慈霸权”不再受欢迎   问题是,今天其他国家是否接受美国人的自我认知。答案似乎很清楚,越来越多国家并不能接受美国所认知的“仁慈霸权”。   亚洲国家现在面临的所有问题的核心,就是中国的崛起及对其地缘政治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崛起必然会对本区域的地缘政治产生重要的影响。从现实主义的视角看,至少有两层意涵。首先,中国的崛起,其周边形势必然向中国倾斜,有利于中国。中国的崛起带来了庞大的利益,周边国家必然会来分享这份利益。这和政府没有关系。不管中国政府怎么做都会这样。如果看不到中国经济崛起对本区域的影响,就会造成重大的误解。   其次,中国政府的政策也很重要。中国政府推动着中国的崛起,但也要面对本身的崛起所带来的问题。任何崛起中的国家是不会放弃其地缘政治利益的,中国亦然。至于中国采用何种方式来“收回”和“保护”其地缘政治利益,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当然,中国政府所采用的方式,并不简单地取决于自身,而取决于中国和美国、亚洲等国家的互动。   美国把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所有变化,全都看成是中国政府的作为。实际上,中国和美国根本就没有地缘政治冲突。美国所面临的问题,在于美国的地缘政治观和美国的绝对安全观,美国把全世界都视为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中国过去30多年的迅速崛起,是美国人没有预测到的,因此感到巨大的恐惧感。   美国实现全球性地缘政治利益和绝对安全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加强和同盟的关系。在亚洲,为了再平衡中国,美国强化着和同盟的关系,而这也在急剧地改变着美国的同盟与中国的关系。如果没有美国因素,美国的这些同盟国就会找到其他更有效的办法来和中国打交道。但和美国的同盟关系给它们一个想象,好像不管它们对中国采取什么政策,美国都会永远在背后支持。这就给这些国家提供了“绑架”美国的条件。为制衡中国,美国似乎更愿意被“绑架”。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也失去了很多东西。   二、美国信誉“附加值”在递减   首先,美国信誉的“附加值”在迅速递减。美国能够真正保护这些同盟国吗?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并没有共识。但中国已经崛起并且还在继续崛起则是普遍共识。中美关系是今天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谁也缺少不了谁。同时,美国在同中国的合作中可以获得巨大利益,至少是经济利益;这种利益远超过美国和一些同盟国的关系。在人们的认知中,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美国对其同盟所做出的“承诺”的实际价值正在递减。 其次,美国也正在失去其国际关系中的道德立场。这主要表现在日本问题上。日本可以通过美化战争的历史来成为正常的亚洲国家吗?日本的国家正常化并非中、韩等国所能制约,更多是美国的事情。但一个美化战争的日本,很难让中国和韩国接受。即使这两国被认为是“过不了历史这一坎”,但道德上并不为过。东南亚一些国家决定“原谅”日本,只是说它们采用了现实主义的态度,并不是说它们承认日本侵略的正当性。从长远看,一个没有道德立场的美国,很难让中、韩等亚洲国家接受其领导地位。   和从前的一些大国一样,美国背负着大国所特有的同盟负担。一个国家能够有多少国际空间,完全取决于其实力。实力强了,不扩张空间也会扩大;实力弱了,拼命维持最终也会衰落。 “退出”国际空间做得比较成功的案例,是英国、法国和德国等从其殖民地的“退出”。这些国家都能够果断决策,体面地退出殖民地。今天的美国也面临其同盟的负担。尽管国力不那么行了,但还是想方设法来“平衡”中国。   三、“再平衡”政策导致失衡   对“再平衡”政策,美国并没有完全思考清楚。从国际关系的历史看,从前所有的平衡都是在两大敌对集团之间。但现在的中美两国关系,根本不是两个对立集团的关系。两国各方面的互相依赖程度,已经高到使一些学者称两国关系为“中美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中国的平衡似乎越来越难。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近年来对美国可能围堵的态度,发生很大变化。现在中国对美国的围堵话语变得不那么在意了。中国已经成长到不可被围堵的程度,也不害怕被围堵了。这表明,中国已经开始走出处处“回应”美国政策的被动阶段,走上了“自主”政策的积极阶段。   不过,中美关系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美国自己的说法,“重返亚洲”来“再平衡”中国是为了保护国际法的尊严、确保航行自由、确保安全稳定等等。但所有这些何尝不是中国的最大利益呢?再者,美国在亚洲的再平衡最根本的还是对中国的深刻恐惧感。随着中国的继续崛起,和美国冷战式联盟对美国所带来的代价的快速递增,美国的对华政策也有可能有重大的调整,从“再平衡”转化到前些年的G2方式,即中美两国以合作的方式而非对抗的方式,来解决亚太国际秩序问题。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G2的方式对美国所能产生的利益,远大于“再平衡”的方式。美国的“再平衡”不仅已经在很短时间里导致了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失衡,也使得美国在失去亚洲。(转载:郑永年《美国在获得还是失去亚洲?》)

(0)
1 2 14条信息
1 9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