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垃圾信息、八卦资讯、假新闻、垃圾书……浪费了人们多少的宝贵时间与社会资源?

发布日期:2024-01-27    浏览次数:1196

  

        垃圾信息、八卦资讯、谣言、假新闻、垃圾书等不良内容确实浪费了人们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社会资源。这些内容不仅占用了人们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会传播负能量,误导公众,对社会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首先,这些不良内容占用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人们花费大量时间阅读、浏览这些内容,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可能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效率。如果人们把这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有益的事情上,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其次,这些不良内容会传播负能量。它们往往会夸大事实、制造恐慌、煽动情绪,让人们对社会产生不信任感,甚至产生负面的行为。这种负能量不仅会影响个人的情绪和行为,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最后,这些不良内容还会误导公众。它们往往会散布虚假信息、误导人们的认知和判断力,使人们对真相产生误解或扭曲。这种误导不仅会影响个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认知和价值观。当垃圾文化、娱乐资讯、游戏满天飞……而正能量思想被淹没,这样的社会会变好吗?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抵制这些不良内容,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判断力,不轻易相信谣言和假新闻。同时,我们也应该倡导健康、有益的文化和娱乐方式,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对此,“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尽自己的一份力、发出自己的一点声音。

相关热词搜索:垃圾信息 八卦资讯 假新闻 时间 资源
赞同(52)  |  中立(0)  |  反对(0)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龙文2024-03-07

中国文化到了今天已经是只剩皮毛,不见血肉,当然也没有灵魂,这是叫我伤心的地方。当代中国存在着两大精神危机,一是文化全面庸俗,二是社会价值体系崩溃。危机之一:文化全面庸俗。从五四以来,中国文化基本上存在于书皮上,也存在于穷乡僻壤的旮旯儿里。文化影响百姓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 在文化界,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受追捧程度差得太远,昆曲永远不能进入流行歌曲,像样的书卖几万册就了不起了,低俗的书卖一两百万册。 娱乐的杂志、时尚的杂志、小道消息的报刊,销得好得很。换句话说,今天要说中国的文化庸俗,不算冤枉。 文化利用大量的资源,在表面上形成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张艺谋的作风,全是声、光、颜色,没有内涵。 他只是抓书上常提的中国四大贡献,这些贡献是历史上的贡献,不是今天的贡献,没有在文化内涵上提出好的音乐、好的文学作品,没办法找诗人来吟咏诗,没有找出自己谱的叫人永远纪念的歌曲来表演,对不对? 凡此方方面面,是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不然,乾隆时代就是如此,当时的中国文化是没有内涵的,只是装扮的,没有自己的特色。中国文化到了今天已经是只剩皮毛,不见血肉,当然也没有灵魂,这是叫我伤心的地方。 今天口口声声说“国学热”,像白先勇这样整理昆曲是极少的。我们本身也是百孔千疮,用尽了自己的资源,活力也光了,从精英流离到下里巴人,从内涵深厚变成表面肤浅,从有内容变成只有一个点缀。 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无一不如此。不是今天,中国花了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逐渐一步步往下走,真是吊诡的现象。 一方面我们看见民主是好东西,教育普及是好事情,人权普遍被尊重是好事情。但另外一个方面,全面平等之后,应当有优秀、特异的东西,却变成了平凡。 贝多芬不可能在平民里面出来,不可能一千个人就直接创作成贝多芬。文化的领域要有一部分精英,但原动力已经衰退,才到了这地步,这是危机之一。许倬云

(1)

湘哥谭2024-03-06

作为个人,要顺应时代,而不是逆流而行。所以最最重要的是就是放弃幻想,去做那些让自己的精神体魄有所增益的事情,不要在奶头乐的短视频中被无知无畏无察消磨殆尽。所有的问题,皆是认识问题。这个时代,你要转变认识、解放思想、注重实践,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

(0)

林有德2024-03-06

毕竟现在是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老老实实打一辈子螺丝,却抵不上网红一条视频扭个屁股来钱快。这个世界,已经颠成了我不认识的样子。 并且,更要命的是,在你对他们进行批判的时候,这帮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反而还要去嘲笑其他那些没去蹭的人:哈哈,你们可真傻,跪下去捡钱不会吗?

(0)

杨德林2024-03-05

树立开放、包容、创新意识。当前,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变得快速、便捷,人们互动交往愈加频繁、深入,同时,科技迭代速度加快并且工具操作越来越简化。但与之相伴而生的是,算法匹配让人们越来越容易陷入到坐井观天式的“信息茧房”之中,青年如果不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就会极大地束缚自己的视野。由此,开放、包容、创新意识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至关重要。作者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王水雄

(1)

红色男爵2024-03-01

今天老师跟学生搞在一起了,明天当爹的跟儿子女朋友搞在一起了,还都成热搜了。 中国这么大,什么鸟没有?这种事情确实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自带传播性,但至于各大平台都当热搜捧着吗? 不是要求热搜非要什么积极正面,非要什么导向性,但至少有个底线吧? 现在都刷短视频,都有推荐机制,想看这些的也都能看到,非要再给个热搜干吗? 热搜就是大家都爱看,真的是大家都爱看吗?至少很多老年人不知道短视频是根据喜好个性化推荐的,他们还把短视频当报纸看,当CCTV看,以为全国到处都是这种道德败坏、伦理混乱的事情,这就不免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判断,进而影响家庭关系。 换句话说,这些伦常悲剧越来越多,网络平台就没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吗? 热搜就是现在全国最火热的事情,那意思就是现在全国都是这伦常败坏了?是中国有问题,还是你的热搜有问题? 看看现在的热搜,等若干年后回忆人生,回忆起来那些年看的都是老师跟学生乱搞,长辈跟晚辈乱搞,不是吗?风之埃尔夫

(0)

王奕2024-02-23

说的很现实, 缺乏契约意识, 中国垃圾文化。

(0)

gjhoiihny2024-02-22

文字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号召,语言文字进步的标准就是让田间地头的草民百姓听得懂看得懂,而不是用一些生僻古怪的语言文字去糊弄百姓。继承民族文化传统要以老百姓能够接受为标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语言学之父陈原就在《语言与社会生活》中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许多看起来很正确,但实际上已不传达任何有效信息的语言,那么语言有什么用呢?这是我们经历到的一种污染灾难。” 陈原先生说这是灾难,这话说到了要害。事实其实就是这样,语言污染的危害,其实比环境污染更可怕,因为语言污染,最后毁害的人的灵魂,环境污染给身体造成的损害,只要换到干净的地方,假以时日,尚可以调养。但是语言污染带来的精神损害,往往终身难以治愈。(作者陈先义系著名文艺评论家、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1)

马骁妍2024-02-21

“新闻没死,但有大病”。 这两年,做新闻的总是被架在网络上挨骂,或者说新闻这个圈子最近几年口碑不太好,这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也是很悲哀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商业媒体的官方账号,或者是一些媒体的主编、前主编之类的新闻从业主体,频频带头引导舆论撕裂、捣鼓内部矛盾,并进而引发群众的反感,大大削弱了媒体和新闻行业的整体“公信力”与正面形象,这是很不应该的。 我今天看到一条谈“张某峰配享太庙”的帖子,这篇帖子的意思大概是引用张某峰关于“新闻领域腐臭”的评论,剑指近期一些新闻媒体的负面情绪引导与错误价值观导向。具体什么样的内容就不提了,大概和近些年某新、某京、某派之流以新闻之名扰乱舆论的问题类似。针对这样类负面问题的群众“嘲讽”近来越来越多,这说明大众对新闻传播行业某些方面的反感情绪,是客观存在且有所增多的。(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郎言志”,修订发布)

(1)

klcyhy2024-02-17

自媒体难辞其咎。太多能力不足的人在做自媒体,写的内容水平太低。大量没有分辨能力的人被影响了。

(0)

大海蓝蓝2024-02-08

同意,但是,当下是资本文化时代,喧嚣尘上,格格不入。

(0)
1 2 3 4 38条信息
1 5条信息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