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坚定文化自信 实现民族复兴

发布日期:2017-10-27    浏览次数:787

       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文化自信作了深刻阐述,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深入宣传阐释文化自信,我们组织编发了四篇文章。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冯鹏志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拥有的生存方式和价值体系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的坚定信念,关乎民族精神状态和社会精神风貌,关乎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与活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充分激扬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没有中断,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华民族早就懂得“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正是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才使得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才使得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然而,近代以来,随着国力的下降,随着我们在与西方列强交战中的一次次败北,我们的文化自信也逐渐失掉了。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恢复我们的文化自信。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也不能算实现了民族复兴。建立在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基础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过程,是中国的文化观念、价值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广为世界接受和认可的过程。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内在基础。 一个民族的强盛,需要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理想。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奋斗发展的历史根基、主体权利和文化理想的坚守,才能不断取得当前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历史根基。在坚持历史客观性的基础上,通过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认识,为本国和本民族的发展进程确立合理的历史逻辑,从来都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自身利益的关键所在。我们的文化自信,既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建构起来的,也是在新中国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在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民族发展历程中、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传承中建构起来的。它是靠中国人自己的奋斗、创造乃至牺牲所积淀形成的,这从根本上确认了中国人民在选择和实现自身发展道路、坚定追寻民族复兴历史前景上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担当。悠久的历史孕育伟大的中华文明,放眼世界,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这一基本事实,不仅在历史延续的长时段上呈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因由,也反映了文化自信在民族复兴中的历史根基地位。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价值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价值理想和文化魅力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伟大政党,其所建构和追求的理想是对中华民族“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继承,是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承诺,也是对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心诚意和务实推进。由此而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超越了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偏执与文化局限,让中国的发展获得了能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前景的价值和道义的制高点。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在当今世界舞台上,不同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当代社会及其日常生活领域,不论是共识凝聚还是思想引领,说到底在于文化凝聚和文化引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和坚实支撑。文化自信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凝聚共识的磅礴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场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运动,也是一个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观念创造和共识凝聚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深度展开,既生成着一个利益多样、观念多维、价值多元的社会,又推动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大发展、大传播、大融汇、大创造。在这样一个思想文化空间高速扩展和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的时代背景下,只有立足于文化自信,才能凝聚起磅礴伟力。同时,文化自信也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软实力建设与扩展的坚实支撑。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尤其是面对近代以来西方中心主义及其文化霸权扩张长期占据人类历史和世界秩序中心位置的现实境遇,中国需要更加注重以文化自信为前提和引导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更加积极展现具有主体性的文化形态和价值理念,构筑起以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方案、中国规则、中国智慧等为内涵和标识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支撑。中国的发展壮大既是硬实力的提升,更是一种价值理想和文明形态的引领,其中所蕴含的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价值理念,将会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文化光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沃土

    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陈曙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增进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的重要来源和丰厚滋养。坚定文化自信,要认真汲取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立好中华文明的“主心骨”,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文化自信丝毫不排斥而是内在地包涵着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居世界之巅的文明大国,以至于今天我们才有资格以“民族复兴”这个具有厚重历史感的词汇作为继续前行的梦想,作为民族奋进的旗帜。毋庸置疑,今日之中国已经置身于现代文明发展大道,不可能依靠退回到“天朝上国”寻求文化自信。但是,传统文化中的优质基因从未失传,直至今天依然有其巨大的时代价值。正因为如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成为时代的共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世界。国与国的不同,关键不在于“硬件”,而在于“软件”,即文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中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即所谓“文化中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关乎信仰的文化符号,中国人超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是源于共享的文化世界、共同的精神家园、共通的文化信仰,这种文化归属感是无法被替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解码中国的重要密码。根据马克斯·韦伯的观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契合构成了西方崛起的文化密码。那么,中国发展的文化密码又是什么呢?当今中国的文化旗帜不是传统文化,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然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没有割裂文化传统和文化血脉,它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根植于中华文化的丰厚沃土,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优质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将人类文明的优长冶为一炉,从而深层次地推动中国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拥有辉煌的历史,但近代以来一度跌入谷底。然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华文化历经内外夹击却依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依旧可以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提供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启示,为全球治理提供启发,为道德建设提供资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智慧。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民胞物与,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民惟邦本,仁者爱人”的治国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道德境界,“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追求,“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至高境界,“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实践精神,“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过犹不及,执两用中”的辩证智慧,等等,这些思想理念和文化精神历久而弥新,闪耀着恒久的思想光芒。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优质基因并没有失传,而是在不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协调,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相契合,焕发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超越时空的文化基因并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中断。治理中国这样的国家,不能忽略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厚影响。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践行者、弘扬者,党的指导思想、执政理念、政治文化乃至政策方针都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质基因和思想精华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标识,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想资源,成为造福人类、安邦济世的宝贵财富。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只能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人民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历史条件和文化情境,因而也构成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出发阵地。今天,我们应该带着对历史的敬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是坚持实践标准。中华文化是浩瀚的思想宝库,有的内容可以超越时空,有的内容则已尘封;有的可以古为今用,有的则应束之高阁。如何取舍?从根本上说都要由实践来检验,主要看能不能解决今天中国的问题,能不能回应时代的需求和调整,能不能转化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有益精神财富。二是坚守精神实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走向形式主义的误区,而是应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守护其精神实质,将中华文化的智慧应用于当下,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人们生活的镜鉴,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调适社会交往的有用资源。三是坚持转化创新。对传统文化这样一份丰厚遗产,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想资源,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成为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文化,有利于助推社会发展的文化,有利于培育时代精神和时代新人的文化,服务于安邦济世、以文化人的时代使命。
 


【来源:《求是》2017/8】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