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网,新闻,热点话题,最新热点资讯,今日热点,热点新闻,一周新闻热点,热点新闻事件,热点评论

手机版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

首页 > 名家荟萃 > 名家荟萃

政协委员要敢讲实话抓真问题

发布日期:2017-10-27    浏览次数:1093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闭幕会上,俞正声主席指出,人民政协各级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勤勉履职尽责,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真诚协商、务实监督、深入议政,多建诤言,共谋良策,推动中共中央大政方针落地见效,促进人民福祉不断改善。”如何实现建诤言、献良策的履职效果?通常的做法就是以调查研究、考察、学习、视察等方式来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相关知识、借鉴有益经验。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

这些年来,委员们在履职过程中,大多数人、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做到以问题为导向,但是否做好那还是各有差异,离职责要求、社会发展、历史使命还有距离。委员们在协商民主的平台上履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能否更好地做到以问题为导向,在履职中形成切合实际的意见,献上科学的发展良策,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深刻认识以问题为导向的重要意义

 

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以问题为导向是政协委员政治品行的重要体现。委员能不能以问题为导向履行民主参与、建言献策的职责,反映着一个委员是否有政治担当、发展担当、历史担当。委员是一种政治身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如果我们心中没有担当意识,就会避开问题谈建议、就会绕开问题唱高调、就会不顾需求看供给、就会漠视群众脱实际,也就无法体现委员的政治品行。担当是品行的体现,委员履职以问题为导向就是一种担当。二是以问题为导向是政协委员高效履职的必然要求。政协委员在协商民主的平台上如果仅仅停留在已有之策、已成之事上,不言而喻其履职效果一定不会理想,履职成果一定不会被重视,委员的应有地位也一定会丧失。政协委员只有在履职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写提案、搞调研、提建议、作发言,才能形成群众期盼、党委政府需要、发展稳定有用的高效成果,才会被重视、被尊重。三是以问题为导向是政协委员实事求是作风的应有之义。任何历史时期、历史发展阶段都有其自身的问题,问题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是客观规律,也是社会进步过程中的现实。委员只有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才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了解真实情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揭示问题的实质。如果作风不务实、工作不深入,就完全有可能形成把真理当谬误、把问题当经验、把局部当全局、把表象当本质的现象。因此,以问题为导向是对我们委员作风的检验。四是以问题为导向是十八届中共中央发出的时代呼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讲话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开创发展新局面,我们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带着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我们才能向问题叫板、对问题动真,以实际行动取得成效。因此,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不仅是新形势下做好政协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提升政协工作实效的时代呼唤。

 

切实掌握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看清问题的表象、本质以及影响程度。看清问题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基础。我们要紧紧围绕发展和民生两大领域、紧紧围绕群众和党委政府两个需求、紧紧围绕职责要求和社会担当两个责任,来理清任务、发现问题。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不能把个别现象、个别诉求当问题,更不能为达到委员自己某种目的,而选择性地发现问题。我们要深入实际,了解真实情况、掌握全部信息,防止以偏概全、以假乱真,特别是要防止履职任性。要搞清问题形成的时间、矛盾问题处于的阶段、影响范围深度及发展速度,做到分清轻重缓急,建言献在需要时;做到主次结合以主为要,建言献在精准处;做到防微杜渐,建言献在萌芽前。二是分析问题形成的背景及原因。分析清楚问题形成的背景及原因,才能为解决问题寻找措施和办法打好基础,才能知道是否有必要将一次履职行为坚持下去。分析成因我们主要是要看是不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不是上级政策层面的,是不是具体决策过程中的,是不是操作层面的,是不是体制机制方面的,以及是不是认知方面的等等。问题的成因分析透了,就会增强我们的方向感,在提出解决建议时才能够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三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这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最终目的,是我们政协委员履职的根本所在。措施和办法不能偏离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不能不顾已有的客观条件,不能不分主次一律“高大上”。提出的措施和办法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长远性,既要有可行性又要有操作性,既要突出主题也要兼顾其它。

 

不断提高以问题为导向的能力

 

           政协委员来自于社会各界,是社会各界的代表,也是社会各界的精英,应该说都有一定的能力基础、履职本领,在协商民主的平台上能够较好地展示自己。但是,我认为委员们的能力和水平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满足本职工作岗位的需求上,就难免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要、委员履职的需要。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曾提出“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这就为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委员们如果不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就有可能不能发现问题、透视问题、解析问题、驾驭规律,就有可能不能实现初衷、达到目的,甚至就有可能形成消极、带来误会。以问题为导向履行政协职能,发挥好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是一门高超的艺术。真正掌握好这门艺术,我认为一是靠学习。学习是永恒的主题,政协委员光有专业知识不行,还应学习政治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以及其他了解各行各业所需要具备的知识。理论武装才能明确方向,知识武装才能洞悉真理。二是靠积累。能力是经验的堆积,是经验在具体工作中的表现。懂得积累、善于积累就会有提升,就会有成功,委员们要十分重视履职经验的积累,特别是把握问题的经验积累。三是靠借鉴。以问题为导向履行好建言献策职能,离不开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借助别人力量,想不想借、会不会借、去不去借都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联系广泛是委员的优势,汇聚力量是政协的功能,借鉴经验、借助力量既是我们履职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提升能力的有效之举。


(作者:杨小林,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区政协主席)【来源:中国政协】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 Information

赞同()  |  中立()  |  反对()  |  收藏

 赞同    中立    反对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录才可发布评论

  • 赞同评论
  • 中立评论
  • 反对评论

一共有人参与  条评论

会员登录

×

会员注册

×